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云南日报
随着气温持续上升,人们通常喜食一些生冷食物,但细菌容易在高温环境下迅速繁殖,继而产生大量毒素污染食品。省疾控中心发布5月防病提示,提醒市民谨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属于常见的食源性疾病,主要是指患者在进食被细菌或毒素所污染的食物后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此中毒具有迅速性、广泛性的特点,患者中毒后,在2至24小时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继而发生身体乏力、脱水、昏迷等现象,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危及患者生命。
省疾控中心专家介绍,沙门氏菌广泛分布于家畜、鸟、鼠类肠腔中,在动物中广泛传播并感染人群。患沙门氏菌病的带菌者排泄物或带菌者自身都可直接污染食品,常被污染的食物主要有各种肉类、鱼类、蛋类和乳类食品;椰毒假单胞菌最适生长温度和产毒温度分别为37℃和26℃。中毒后无特效治疗药物,致死率极高,易污染变质的银耳、木耳、谷类发酵制品(如酵米面)和淀粉类制品;志贺菌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通称痢疾杆菌,病人和带菌者的大便可通过多种方式污染食物、瓜果、水源、玩具和周围环境,夏秋季天气炎热,苍蝇滋生快,苍蝇上的脚毛可黏附大量痢疾杆菌,是痢疾杆菌重要的传播媒介。
专家提醒,市民要认识细菌性食物中毒误区,比如大部分细菌高温加热很短时间就可被杀死,但有的细菌高温加热后仍然能产生致病毒素导致食用后中毒;大部分细菌在低温中无法正常生长,而有的细菌喜冷而不喜热,在5℃至-20℃可存活一年。因此大家常因食用未彻底加热、冰箱冷藏熟食、乳制品而发生中毒,大多数被病原微生物污染食品并不会改变其外观或气味。
如何避免细菌性食物中毒?专家提醒,保持清洁,包括手部、用具和环境清洁;生熟分开,包括生熟食物分开、用具分开、使用和储存食物的器皿分开,将生肉、家禽、海鲜和鸡蛋与冰箱中的所有其他食物分开;食物烧透煮熟,剩余饭菜再次食用时应彻底加热;不生吃海鲜、河鲜、肉类等;食物原料和水应干净安全,同时要有合适的储存温度;不吃变质、腐烂的食品。(记者 陈鑫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6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