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鲁网10月11日讯2025年10月8日是第28个“全国高血压日”,活动主题是“健康体重,理想血压”。为提高全民关注血压的意识,切实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领导带头积极参与,医务科协调多学科分别在医院综合楼一楼大厅、平度市茶山风景区现场义诊、健康宣教、发放高血压疾病知识手册。
义诊现场,由医院医务科、急诊科、神经内科、康复科、中医科、心血管内科等多名医护人员为广大群众提供健康咨询、血压测量、血糖检查、发放宣传手册,普及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慢性病的危害、预防及治疗,提醒广大群众控制食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性,达到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生活、理想血压的目的。
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积极响应“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活动,使公众对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防控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已有明显改善,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达51.6%、45.8%和16.8%。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心衰、脑卒中、肾脏损伤等许多健康问题的主要诱因。
保持健康生活,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1.减少钠盐摄入:钠盐摄入过多与高血压、心血管病风险增高密切相关。研究显示,每人每日摄盐量减1g,血压下降约1.2 m m H g。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推荐使用带刻度的盐勺;建议使用低钠富钾替代盐;注意隐性盐的摄入(咸菜、鸡精、酱油等)。
2.控制体重和腰围:体重和腰围超标都可导致血压升高。研究显示,每减重10kg,血压下降5~20 mmHg。建议控制体重和腰围在正常范围(BMI<24kg/m2,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3.合理膳食:健康饮食有助于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日常饮食应坚持食物摄入多样、合理搭配,增加富含钾和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摄入,增加全谷物、豆类等粗杂粮及优质蛋白质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少吃甜食及含糖饮品。
4.规律运动:运动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血压。研究显示,长期坚持中等强度运动可使血压下降5~7 mmHg。建议根据自身条件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每次至少30分钟,每周5~7次。同时可以适当进行抗阻(肌肉力量)训练、柔韧性拉伸训练等。
5.戒烟戒酒:吸烟(包括电子烟)、饮酒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高血压患者戒烟、戒酒,避免被动吸烟。
6.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使血压升高。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7.充足睡眠:健康的睡眠可使血压降低。建议成年人保持规律作息,改善睡眠障碍,每晚睡眠时间7~9小时。
长期监测,加强自我管理
1.倡导高血压患者居家监测血压,早晚各测量1次。初诊或血压不稳者,连续测量5~7天。血压稳定者,每周至少测量1次。晨起测量血压应在排尿后、早饭前和服降压药前,晚间测量应在睡觉前。为保证结果准确,一般应按规范测量2~3次,每次间隔约1分钟,取平均值。
2.没有确诊高血压,但有高血压易患因素,包括高血压家族史、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年龄>55岁或更年期女性,应加强血压监测。
3.建议所有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
规律服药,平稳降压
高血压患者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根据病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服药,将血压降到目标值以下并长期维持,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鼓励优先选择每天服用1次的长效降压药物,促进平稳降压。
今后医院心血管内科将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帮助广大群众认识到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性,实现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刘亮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12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