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高滔滔蛮横强势又善妒,否定儿子无视孙子贪财恋权的太皇太后
宋朝有一位皇后,出身将门,性格严肃强势,从皇后到皇太后,再到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否定儿子挟制孙子,却被历代文人褒扬为女中尧舜。还有论者认为其当政期间,对外萎缩,对内革除新法引发党争,实为丧权误国之人。这个褒贬两极分化的皇后就是宋英宗宣仁圣烈皇后、宋神宗的母亲……更多
霍去病真的是依靠强大的国力才打败匈奴的吗?
霍去病是中国汉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曾多次率军征战匈奴,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然而,关于他是否只是依靠强大的国力才打败匈奴的问题,历史学家们一直存在争议。以下是我的详细回答: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霍去病征战匈奴的时期,中国正处于国力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更多
嘉庆突然驾崩遗诏下落不明,他的皇后为何要立养子为帝?
[历史悖论讲坛,欢迎来找茬。为活跃气氛,提高国民整体知识水平,文章中故意漏出一些常识性错误,找到并留言在评论区,经其他读者点赞认可后一条奖励五毛]嘉庆帝于1820年驾崩时,留下的遗诏下落不明。为了顺利继承,嘉庆皇后则希望立继任人能够让皇室永续不息,因此选择立养子道光为帝……更多
晋国始祖、三晋文化开创者唐叔虞和晋祠的渊源
唐叔虞,姬姓,名虞,他是西周时期晋国的始祖、三晋文化的开创者。他也是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同母弟,其母亲是齐太公吕尚之女。因封地在唐国,史称唐叔虞,唐叔虞在封地唐政绩卓著,他成为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作为三晋文化的开创者,他是做出不可磨灭的功绩。唐叔虞去世后……更多
从追随尔朱荣到依附贺拔岳,宇文泰怎样于乱世立足
宇文泰是北魏时期的一大割据势力,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摆脱了平民的身份地位,最终竟然在乱世之中拥有了自己的一番武装力量。他早年曾辗转于多个政权之中,先是加入一次流民起义,但却遭到政府军的镇压,甚至多位儿子也在这场战争之中受到杀害的结局……更多
肃庄王朱楧,眼看着大明从进取转向保守
前言: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熙熙攘攘的人群每天都会经过一座金碧辉煌的大门。这座门是目前国内仅有的明代亲王府实物留存。里面还有一座大堂,也是当年遗迹,只是我等平头百姓无法入内参观。这座王府,自然是明朝分封在兰州的肃王府。首封肃王朱楧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子,他的就藩……更多
梁山有六大势力,其它五个势力加起来都比不过宋江
《水浒传》中的梁山泊是一个由许多势力组成的联盟,其中比较大的有晁盖、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鲁智深、武松等七人,这七人可以说是梁山泊的“七大头领”,但在这些势力中,宋江是最为强大的一个。首先,宋江有一定的军事能力,他曾经率领梁山泊的军队攻打东京城,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胜利……更多
司马懿不动诸葛亮,是有“养患”的意思吗?
[历史悖论讲坛,欢迎来找茬。为活跃气氛,提高国民整体知识水平,文章中故意漏出一些常识性错误,找到并留言在评论区,经其他读者点赞认可后一条奖励五毛]司马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诸葛亮则是三国时期蜀国着名的文臣。历史上,司马懿与诸葛亮曾多次较量,并多次采用“养患”的策略……更多
从李渊杀掉李世民身边第一辅臣,就注定了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由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发起,过程中秦王李世民亲手射杀了太子李建成,结果是大获全胜。事后确认了李世民的合法继承皇位的身份。不久,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在这场历史事件发生的背后,不得不提一件七年前的事,那就是“刘文静造反案”。刘文静是谁?这样和你说吧……更多
王安石被打事件,背后是复杂的博弈
我们上一篇简单介绍了宋代维持了一百年的奇葩徭役制度,让人感觉这种制度不进行改革大宋王朝还怎么维持下去。其实之前也不是没有大臣对此提出过批评,但是总体而言大家都是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度过了漫长的仁宗时代,让人不由得感慨,跟这么一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够治理好大宋王朝呢……更多
三国时期,刘备麾下最合适守卫荆州的大将是谁?
导语:东汉末年分裂为三国,吴、魏、蜀各占一方互相明争暗斗。这里既有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之时,也有人才辈出、一枝独秀之时。其中,涌现出曹操,曹植,曹丕,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赵云等许多历史上名留千古佳话的大家,也衍生出桃园结义,刮骨疗伤之风、赔了夫人,又折兵……更多
宋哲宗赵煦打出了赵宋官家少有的骨气,堪称北宋汉武帝
公元1105年,北宋政治家章惇去世。这位历经三朝的老人,一辈子的经历那是相当丰富。在朝堂之上,他跟王安石做过事,跟司马光吵过架,也跟苏轼翻过脸。这样的人去世,按理来说应该是举朝震动,然后就是满朝哀悼,接着皇帝就会下令,赐予其常人难以想象的爵位。但是,章惇没有享受到这些待遇……更多
唐朝是科举制度的决定性时期,制度化规范化权威化
科举制度萌芽于魏晋,创建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唐朝时期作为科举制度的关键时期,制度化权威化,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延续1000多年成为封建王朝重要的制度之一。魏晋南北朝的萌牙时期。在五胡十六国时期以及南北朝时期,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加速汉化进程,重视儒家文化,发展学校教育……更多
​唐朝的巡视制度,如何起到监察作用?
唐朝的巡视制度是建立在前朝制度之上,是前朝制度的延伸和发展,因此唐朝的巡视制度在巡视类型上也有参照汉朝。唐朝中央行使巡视职权的主要是皇帝巡视、皇帝遣史巡视、中央监察机构对地方的巡视,地方上的巡视主要有地方行政长官实施的巡视活动和地方巡视机构对所属区域的巡视。在巡视制度中……更多
东汉用一百年都没搞定的羌人,到底什么来路?
懂得汉末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羌乱拖垮了东汉的经济、培养了西北军阀,是东汉灭亡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羌人来源于哪呢?这期视频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三苗可能是一个古代国家或者一个氏族部落集团,有人说活动在长江以南,也有人活动在西北……更多
宜妃深受康熙宠爱,为何康熙刚死雍正就当众羞辱她?
1677年,23岁的康熙宠幸了自己的侍女郭络罗氏,是夜,康熙正在批阅奏折,郭络罗氏前来送茶水,娇声道:“爷,快歇歇吧。”康熙抬头一看,笑道:“好一个美人!”随后拉着她进了内室。郭络罗氏,也就是后来的宜妃,17岁进宫,镶黄旗包衣出身,父亲是佐领兼侍郎三官保,盛京的军防老大……更多
唐太宗为什么能与秦皇汉武齐名,被称为治世明君?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名垂青史、家喻户晓的皇帝,是一个与秦皇汉武齐名、有文韬武略的皇帝,是一个曾经被封为法家代表人物的皇帝,是一个因执行所谓“让步政策”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皇帝。但是,若问是什么成就了唐太宗?似乎迄今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历代文人学者和政治家中推崇唐太宗者大有其人……更多
辽国皇后萧观音才貌双全,因一首词含冤自尽其情悲矣
萧观音是辽国道宗的皇后,她不像辽国强悍的女子,她更像江南水乡的柔美女孩。萧‬观音长‬得‬颖慧秀逸,娇艳动人,内向纤柔,惹人怜爱。‬除‬此以外,‬萧‬观音还‬是辽‬国‬少‬有‬的才‬女‬,‬她‬精通诗词音律,善弹奏琵琶,这样‬一个女‬子‬在辽国绝对是罕见的。‬萧观音精‬通‬音律‬……更多
清朝第一位和硕温恪公主,生下双胞胎难产而死
康熙四十八年对大清国来说是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康熙第一次将太子胤礽废黜,与此同时,康熙还失去了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还都是一母所生,一位是和硕温恪公主,另一位是和硕敦恪公主,今天笔者要讲的是八公主,即第一位和硕温恪公主。紫禁城中喜诞龙女和硕温恪公主是康熙第八女……更多
韩原之战,改变了秦晋两军的战争走向
历史远古时期,为了争夺地盘,兵戎相见,发生过非常多大规模的斗争,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段春秋时期的著名战争。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有两个非常强大的诸侯国,分别是秦国和晋国,这两国的地理位置非常近,经常发生过战争,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51年,公子夷为了争夺晋国君主之位……更多
后世人为何总是贬低清朝,清朝真的那么差劲吗?
作为一个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人,我对古代所有王朝都不怎么感冒,就像鲁迅先生写的那样,翻开历史的每一页,都歪歪斜斜的写着“吃人”两个字。如果非要从矮个里挑个高得,我觉的清朝还算可以的,就是后期运气太背,几千年来,农耕文明对阵工业文明的机会,让清朝给摇到了。这没什么可说的……更多
赵云与马超,谁才是三国第二猛将?
三国中有个名将的顺口溜: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打末邓艾与姜维!这个排名虽然流传甚广,但并不是官方排名,而是民间传说。而众所周知,三国第一武将为吕布,一杆方天画戟,坐下赤兔马,虎牢关前一人战三英,天下无人不服……更多
宋太宗是受诏即位,四大理由说明他没有杀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去世的时候,赵匡胤才刚刚做了一年零四个月的皇帝,然而这个老太太在临死之前,却给他立下了一个看上去并不怎么合乎情理的''盟约''。这就是那个被后人不断质疑的所谓''金匮(guì)之盟''。1.杜太后的临死之言这件事情发生在宋太祖建隆二年……更多
这位北宋悍将打仗毫不含糊,“坑”儿子也有一套
呼延赞画像北宋著名将领呼延赞,并州太原人,生年不详,出身武将世家,父亲呼延琮曾任职后周淄州马步军都指挥使。呼延赞最初为骁骑兵,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期,任职东班首领,不久升任骁雄军使。《宋史》记载: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呼延赞以先锋身份,跟随王全斌征讨后蜀国……更多
唐朝人如何评价隋炀帝?是暴君还是功大于过的帝王?
唐王朝是在隋朝式微之时建立起来的新兴政权。其成立之初大多承袭了隋文帝所创设的体制内容,可谓受隋朝影响颇深。只不过,后世之人对于短命的隋王朝评价却褒贬不一。尤其是唐朝,更是将其灭亡当作垂戒后人的失败典型。在这其中,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的功过对唐朝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更多
一起来看看宋代负心汉的下场
宋朝时,一对夫妻坐船游玩,不料船上有贼,贼人逼迫妻子做不辱之事,丈夫见状吓得独自逃跑了。妻子不顺从贼人,便悲痛自刎了。不久后,丈夫的弟弟逛街时看见自己的嫂子跟在一辆华丽的轿子后。这对夫妻中丈夫叫韩思厚重,妻子叫意娘。他们本是高高兴兴去游玩却没有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更多
曹植曹丕上位之争背后的真相
公元217年,这一年,对于曹操而言,是难忘的一年,对于历史来说,是一个新的转折点,因为在这一年,一场在曹操儿子曹植和曹丕之间,没有硝烟却步步惊心的战争,终于落下帷幕,曹丕胜出成为魏太子,打败了此前被一直认为占据优势地位的曹植。世人皆说,曹植的失宠是由于他夜闯司马门……更多
曹丕为何将汉献帝放到地方上去,不怕卷土重来吗?
曹丕为何将汉献帝放到地方上去,他不怕献帝卷土重来吗?汉献帝刘协虽然是天子,但是却是个悲惨的人。当初曹操费尽心思,将大权掌握在曹家人手中。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因为生病而离世。后来曹丕继承了爵位还有相位,如果说曹操辛苦花了20多年种了一棵果树,那曹丕那个时候继位的时候就是果子成熟的时候了……更多
鲁班和墨子曾有过三次交锋,谁赢了?
作为历史上以能工巧匠标签而出名的鲁班,他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的传奇和骄傲。但其实,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个人也是以发明而出名的,那就是墨子。而作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其实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军事家。他还开创了自己的学派,在我们的历史上也是响当当的一个人物。其实他们两个做为同时期的人……更多
被电视剧误导了,古代宦官不能叫公公,不叫公公叫什么呢?
我们在电视剧里会了解到太监们有一个统称那就是“公公”,“这不是李公公吗?”“这不是王公公吗”,这些话语可以说是误导我们了。那么他们不叫公公叫啥呢?可以说公公这一词是对太监的一种贬义称呼,看来有时候电视剧有很多不合历史的事情啊,大家来纠正一下为什么不叫公公的原因吧……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