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晋国始祖、三晋文化开创者唐叔虞和晋祠的渊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10 09:18:00 来源:戏说三国

晋国始祖、三晋文化开创者唐叔虞和晋祠的渊源

唐叔虞,姬姓,名虞,他是西周时期晋国的始祖、三晋文化的开创者。他也是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同母弟,其母亲是齐太公吕尚之女。因封地在唐国,史称唐叔虞,唐叔虞在封地唐政绩卓著,他成为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作为三晋文化的开创者,他是做出不可磨灭的功绩。唐叔虞去世后,其子继位,迁居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

晋国始祖、三晋文化开创者唐叔虞和晋祠的渊源

唐叔虞的母亲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据传邑姜怀周成王时,“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意思就是站着的时候不东倒西歪,坐着的时候端正严肃,说笑时不喧哗,独处时不随地蹲坐,有脾气时不随便骂人。这些虽然看着挺简单的,但真的做起来却很难,是需要很大毅力和克制力的。如今山西太原的晋祠供奉的就是唐叔虞和他的母亲邑姜。

晋国始祖、三晋文化开创者唐叔虞和晋祠的渊源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了纪念唐叔虞和他的母亲邑姜所建。晋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同时是王氏、张氏的发祥地。图为晋祠。

晋国始祖、三晋文化开创者唐叔虞和晋祠的渊源

周成王姬诵封他的弟弟里虞于唐,称为唐叔虞,后来唐叔虞宗族中的一支迁到晋阳,并在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建祠宇,称唐叔虞祠。唐叔虞之子因境内有晋水,所以就改国号为晋。

晋国始祖、三晋文化开创者唐叔虞和晋祠的渊源

唐叔虞采用了“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方针,治唐,大量的历史证明,他的这一方针成为了晋国传统国策,对后来的晋国和韩赵魏三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三晋文化体系中尚公、尚法、尚贤的特色。作为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作为三晋文化的开创者,他自然是受到后人的推崇尊敬。

晋国始祖、三晋文化开创者唐叔虞和晋祠的渊源

晋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现存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块,铸造艺术品37尊,是一座集庄严壮观、清雅秀丽的宗祠祭祀建筑和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

晋国始祖、三晋文化开创者唐叔虞和晋祠的渊源

晋祠,创建于西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晋祠已经有很大的规模,后来又经北齐、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个时期你修建,从而有了如今的规模。其中七世纪到十二世纪最为兴盛,是中国唐宋古建筑园林、雕刻艺术的典范。

晋国始祖、三晋文化开创者唐叔虞和晋祠的渊源

晋祠中的圣母殿,就是专门为祭奠邑姜所建的,是宋朝时期所建,殿内圣母像为北宋天圣年间雕塑,已经有近千年历史了。晋祠中的圣母殿是晋祠古建三绝之一。图为晋祠圣母殿。

晋国始祖、三晋文化开创者唐叔虞和晋祠的渊源

晋祠的布局形成受到了儒家、释家、道家的影响,特别是南北朝之后,佛教的庙宇开始拥入晋祠,道教的殿堂也依祠而建。从而形成了儒释道共处一祠的格局。其中圣母殿雕塑是晋祠三绝之二。

晋国始祖、三晋文化开创者唐叔虞和晋祠的渊源

晋祠古建三绝之二是木雕盘龙。木雕盘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朝元佑二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

图为晋祠木雕盘龙。

晋国始祖、三晋文化开创者唐叔虞和晋祠的渊源

水镜台是明清戏台,后台为明朝所建,前台为清朝补建。前台有十二根明柱,后台台身四角立柱。水镜二字取于《前汉书·韩安国传》中“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的句子,意思是忠奸是非。图为水镜台。

晋国始祖、三晋文化开创者唐叔虞和晋祠的渊源

对越坊是在晋祠景区中轴线上的金人台西,建于明朝万历四年。匾中“对越”二字是由明代书法家高应元所题。相传,高应元母亲有偏头痛,请了好多医生都没有看好。后来在吕祖面前求得一签,签上写着“添砖加瓦”,高应元在晋祠中发现祠内雕、堂、楼、阁、亭、桥、台都有,就是缺少牌坊,所以就选了在金人台西造了这座牌坊,并且还亲手书写“对越”匾额。对越二字出于《诗经·周颂·清庙》中“对越在天”一句。

晋国始祖、三晋文化开创者唐叔虞和晋祠的渊源

晋祠献殿位于晋祠内鱼沼飞梁的前面,这座大殿原来是祭祀圣母、供献礼品的地方。此殿至今保护很好。图为献殿。

晋国始祖、三晋文化开创者唐叔虞和晋祠的渊源

晋祠创建年代久远,从晋祠的建筑、雕刻、碑刻、壁画、古树名木,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建筑、园林、宗教、文化等多个领悟的发展变化。晋祠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让其成为了古代宗祠和园林艺术相结合、且跨越历史最长,又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是我国古代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晋国始祖、三晋文化开创者唐叔虞和晋祠的渊源

名奉圣寺,相传是唐朝尉迟敬德的别墅。名奉圣寺内,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级八角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0 12:45:3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游太原央媒看太原10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走进晋祠博物馆——品古建之美 寻三晋之根》为题,讲述晋祠古建之绝之美。报道称,近期,随着游戏《黑神话:悟空》走红,山西古建备
2024-10-10 08:50:00
聊聊晋国赵氏第二位宗主赵盾
...名盾,谥号“宣”,时人尊称其赵孟或宣孟。春秋中前期晋国卿大夫,赵衰之子,杰出的政治家、战略指挥家。晋文公之后,晋国出现的第一位权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担任执政,号称正卿,法治
2024-06-28 18:56:00
不少旅游打卡地,去了一次就不想再去,可太原的晋祠,我去了还想去,它就像一本读不完的大书,每读一次,就有一次感触、一次收获。我很喜欢将晋祠与江南苏州园林相比,这或许是因为它们之间有
2023-09-07 18:10:00
晋祠博物馆联合太原市双塔西街小学,于5月16日共同开展“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活动,为师生带来一堂生动的历史启蒙课。通过故事讲述与沉浸式拼图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千年晋文化跨越时空界限
2025-05-17 18:06:00
历史上五个晋朝的兴衰之路
...为周武王姬发和王后邑姜(姜太公的女儿)之子唐叔虞,晋祠的便是为了纪念他而建。最有名的事情莫过于"三家分晋",韩、赵、魏三家把晋国切了蛋糕,这件事儿也是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晋
2023-10-07 08:47:00
揭秘皇帝:华夏始祖的传奇人生与历史真相
...炎帝,姜姓部落的首领,被誉为神农氏,是农业和医药的开创者;而蚩尤则是九黎部落的酋长,以其勇猛善战而闻名。三者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在历史传说中,皇帝与炎帝的
2024-11-26 10:46:00
新春走基层|文博讲解员让更多游客感受千年风华
...游客提供讲解服务2025年春节即将到来,新晋国家5A级景区晋祠天龙山,提前进入了旅游旺季,游客接待量大幅增长。这里的文博讲解员提前开启了春节的忙碌,大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专业
2025-01-23 07:25:00
...、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水市民宗委联合主办,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天水市博物馆等19家联盟单位共同承办,以“文明之源”为主题,汇集来自联盟成员单位的展品300余件(套),涵盖石器
2025-09-11 07:51:00
魏文侯即位之谜:为何能越过父亲接替爷爷的班?
...来魏国的开国君主大名鼎鼎的魏文侯,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爷爷去世了,魏斯因何能够越过父亲而接替了爷爷的班?要厘清这一问题,我们不得不先来了解一下魏氏家族的来龙去脉。魏氏一族
2024-01-14 18: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