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吕后临终前,犯了一个什么错误
高后崩。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在诸吕之乱中,吕后凭借手中掌握的滔天权力,强行提拔吕氏子弟为王为侯,这一举动直接打破了高祖生前订立的盟约之势和白马之盟,令刘氏集团和军功集团十分不满。在这个过程中,吕后展示了高明的政治智慧,她不愿同时和两大阵营同时对立……更多
太子妃管理后宫,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子虚乌有
一些以历史为背景的影视剧有一个剧情引起了不少网友和历史爱好者的争论,那就是“后宫没有皇后,由太子妃管理后宫”。这个剧情相继出现在了《鹤唳华亭》《宫心计2》和《大明风华》中,笔者在年初宅在家里看《大明风华》时也注意到了这个剧情。《大明风华》中太子妃回怼贵妃剧中有一个朴妃失踪的剧情……更多
本文转自:今晚报●津门园忆之荣园纪事郑孝胥与《李园十咏》1925年至1931年间,郑孝胥伴随溥仪在天津生活了很长时间。作为当时的社会名流,他与天津籍前清朝臣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进而又与天津文人多有交往。作为诗人,他喜欢山林之气,尽情饱览津沽的风景,所到的园林等处包括俄国花园……更多
陈平逃离时为何要封金挂印?有着怎样的智慧
历史上素有“张良谋,陈平计”的说法。陈平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是历史上与张良齐名的最智慧的人士,也是汉高祖刘邦手下最有名的谋略家。陈平的许多智谋,放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学习和借鉴的价值。秦朝末年天下大乱时,陈平最先投奔的人是魏王魏咎,也就是魏王豹的哥哥……更多
吕后为何不事先杀周勃、陈平等人保证吕氏安全
吕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八月,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太后、大汉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吕雉在长乐歌去世。吕后去世后,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将军灌婴,联合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等人,发动了宫廷政变,一举铲除了吕氏集团,杀死了包括赵王吕禄、吕王吕产在内的所有吕氏家族成员……更多
在清朝灭亡后,关在宁古塔的重犯去哪儿了
流放是古代五大重大刑罚之一,主要是用来惩戒那些严重违法犯罪的人。在许多清宫剧当中,皇帝在对犯人进行定罪的时候通常都会说要将人流放到宁古塔,那么这宁古塔到底是什么地方呢?宁古塔并不是一座塔,而是一个地名,是今黑龙江牡丹江市一带。在清朝的时候,这里土地贫瘠、人烟稀少……更多
太平天国10万女兵,为何从不上战场
进入2022年,俄乌战争无疑让世界和平再度蒙上阴影,乌克兰为了应付强大的俄罗斯,不仅征召了国内全部的预备役人员,甚至一些女兵也被派往了前线作战。“战争让女人走开”这句话,在乌克兰成为了悲剧的笑话。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女兵上战场也不是乌克兰开的先河,纵观世界发展史……更多
李光弼图谋叛军,史思明降而复叛
当大唐中央政府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之后,安史叛军似乎已经看不到任何前途了。收复长安,意味着安史叛军在西北、山西两大战场上已经全面崩盘了;收复洛阳,意味着叛军在中原战场上已经全面崩盘了。当叛军退到河北一隅之地时,似乎已经是在做垂死挣扎了。更重要的是,安禄山早就死了……更多
李光弼为何不能像郭子仪那样有名气呢
李光弼绝对是可以和郭子仪相提并论的历史人物,而且史书上的普遍观点,无论管理才能、军事才能,李光弼都是优于郭子仪的。郭子仪混得比李光弼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郭子仪活得比较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不论有多伟大,在许多时候,也是非常脆弱的。至少寿数这种事……更多
天祚帝手握七十万重兵,为什么会输给完颜阿骨打
在完颜阿骨打逐渐崛起的时候,辽国已渐渐呈现出瓦解的迹象,因为整个帝国都遍布着蠢蠢欲动的反叛力量。在这种背景下,天祚帝便尝试着镇压完颜阿骨打,并因此进行了一系列战争,但基本都失败了。辽国镇压完颜阿骨打的战争,之所以会一再失败,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女真地区非常偏远……更多
完颜阿骨打去世后,为什么用兄终弟及来选接班人
攻破幽州城后不久,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就去世了。在此之后,应该由谁来继承皇位呢?从理论上讲,自然应该是完颜阿骨打的儿子。可问题是,完颜阿骨打虽然是皇帝,但是在他的手下,有着许许多多的实力派。在这种背景下,完颜阿骨打的儿子想继承皇位,难度就比较大了,于是他们最后的选择是兄终弟及……更多
唐宪宗是如何应对淮西军区密谋世袭,成德军区全力支持的
在魏博军区归附大唐中央政府的两三年之后,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去世了,他的儿子吴元济自然还想世袭淮西节度使之职。有人劝吴元济,千万不可以这样做,皇帝会不高兴的,万一会派军围剿咱们怎么办呢?面对这种劝说,吴元济不但不听,还把这样劝说自己的人或囚或杀。吴少阳判官苏兆、杨元卿……更多
为何说镇州王熔、定州王郜的臣服,是朱温走向衰落的标志
由于刘仁恭的崛起,威胁到了河北魏博、镇州、定州军阀的利益,所以朱温借打击刘仁恭的机会,对河北的渗透进一步加强了。朱温借此机会,本有席卷河北的可能。但是李克用在关键时候,又与幽州刘仁恭建立统一战线,所以朱温席卷河北的趋势迅速被遏制住了。既然朱温已把脚伸入了河北……更多
北宋为何始终无法夺回燕云十六州
所谓燕云十六州,又叫幽云十六州,通常是指今天河北北部和山西北部地区,十二个州在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四个州在今天的山西北部。它们分别是:燕(今天的北京)、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涿(今河北涿州)、蓟(今天津蓟县)、莫(今河北任丘北)、瀛(今河北河间)……更多
北宋政府不愿打仗,真是因为软弱吗
收复幽云十六州的结果,就是军费开支一个劲儿地扩大,最后各种费用都转嫁到了老百姓头上。开始,大宋政府只是让紧靠幽云地区的河东、河北、山东等地给幽云提供物资。可没有多久,这些地区的老百姓就不干了:凭什么只让我们牺牲啊?我们也承受不起啊!于是,大宋政府又让全国各地都给幽云提供物资……更多
张全义全家女性被朱温欺负,是真的吗
张全义开始跟着黄巢混,后来跟着诸葛爽混,再后来跟着朱温混,再后来又跟着唐庄宗混,属于“有奶就是娘”的那种人。相比而言,冯道都比他强多了,因为冯道虽然也属于“有奶就是娘”的那种人,但冯道毕竟没有跟着黄巢、朱温那种贼寇混过啊。从这层意义上讲,张全义做人更是一点底线也没有……更多
朱温为何要杀死得力助手朱珍
在朱温创业之初,有八十多个老兄弟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奋战之后,朱温合理合法地占据了汴州。太祖初起兵,珍与庞师古、许唐、李晖、丁会、氏叔琮、邓季筠、王武等八十余人,以中涓从,摧坚陷阵,所向荡决。这些老兄弟和朱温的关系其实更像合伙人,因为在他们这些人当中……更多
宗泽为何无法阻挡金国第一次大扫荡
在谈及宗泽坐镇汴梁时,最常见的说法就是宗泽战无不胜,打出一个又一个漂亮而精彩的战役。这个说法没有问题,但在宗泽节节胜利的背后,却是金军不断扫荡,渐渐打穿了整个北方地区。公元1127年八月,宗泽开始正式出任汴梁留守之职。同年十二月,金军开始第一轮大扫荡,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春季……更多
晋献公为什么要杀太子申生
要说晋献公的昏庸,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他杀了太子申生。晋献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普遍的解读是他沉迷于女色,被骊姬欺骗。实际上,这种解读通常是建立在话本小说基础之上的,完全忽略了一点:晋献公和太子申生不止是两个具体的人,更是两个利益集团的代表。根据《史记》的说法……更多
重耳为何流亡多年依然有众多追随者
从公元前651年开始流亡,到公元前636年回国继位,重耳可谓一路波折。但在此过程中,一直有许多重量级人物跟随他,比如赵衰、狐偃、介子推、先轸、狐毛等。这些人为什么对重耳不离不弃呢?简单来说就两点,一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二是为了家族的前途。晋献公去世之后,谁应该成为晋国的新国君呢……更多
南宋与金国的第一次大决战,到底是谁赢了
在收复襄阳时,赵构一再嘱咐岳飞,千万不要打出北伐的旗号,也不要喊迎还二圣的口号,目的就是不想打破宋金之间的平衡。不得张皇事势夸大过当,或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之类。但是当宋金围绕着襄阳展开争夺之后,意味着双方以前构建的平衡难以维持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宋军在此期间咄咄逼人的态度……更多
秦穆公之所以能先输后赢,真是因为善良吗
夷吾成为晋国新君之后,不但撕毁了对秦国的承诺,还逼死了两个拥戴自己上位的人。这两件事情发生之后,使得夷吾在国内的地位变得不太稳固了。从夷吾的角度来看,他这种做法没什么问题,毕竟秦国与晋国有边境冲突,割地给秦国就是资敌,不割才符合晋国利益。对内,各大家族拥戴他上位……更多
伪齐被废之后,金国却想把土地交给南宋
伪齐本是金国一手扶持的傀儡政权,可是在败给南宋之后没多久,这个政权就被金国给废了。金国为什么要废掉伪齐呢?《宋史.岳飞传》中说,这是因为岳飞玩了一个反间计,于是金国怀疑刘豫私通宋国,遂把伪齐废了。飞知刘豫结粘罕,而兀术恶刘豫,可以间而动。会军中得兀术谍者,飞阳责之曰……更多
冯云山密谋造反被抓,官府为何将其无罪释放
1847年11月21日深夜。广西紫荆山地区。深浓的夜色,笼罩着一座又一座大山,方圆三百多里的大山万籁俱寂,忙碌了一天的山民们,都已经进入香甜的梦乡。白天一整天都在翻山越岭,穿行在各个“拜上帝会”点开展宣教活动的冯云山,正睡得深沉。小木屋外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更多
宋金第一次决战为何草草收场
宋金第一次大决战时,金军之所以会突然撤军,除了宋军变强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金太宗突然病危,于是大家自然无心在前方打仗了。皇帝死后,牵涉到大家如何分家产的问题。在此前三年,金国的皇太弟就死了。现在,谁来当大金帝国的皇位继承人呢?基于金太宗的想法……更多
晋献公留在史书中的形象为何如此不堪
齐桓公虽然名为“春秋首霸”,但他其实并不能号令楚、秦、晋三个大国。究其原因,一是距离问题,二是实力问题。后来,由于齐桓公晚年立储的问题,导致他去世之后齐国诸子夺权,陷入内乱之中。在这种背景下,一直默默积攒实力的晋国开始崛起。其实从地缘上看,占据山西大部分地区的晋国显然比占据山东大部分的齐国更有优势……更多
重耳为什么能够成为晋文公
割让了河西之地以后,夷吾被放回了晋国。这时候的大背景是,秦国刚击败了晋国,正处于一个强势的时期,所以晋国君臣被迫有了点向心力,也没人搞幺蛾子,夷吾继续当国君。回国之后,夷吾又当了八年国君。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战争失利的缘故,回国之后的夷吾健康大不如前,一直处于一种“生病-治病-养病”的循环之中……更多
赵构为何重新启用藩镇制度
数次南侵之后,金国虽然没能在江南站住脚,却把南宋在江淮的统治秩序打乱了,各种独立、半独立的武装力量开始逐步蚕食江淮地区。面对此情此景,中书舍人范宗尹明确表示,为今之计只能恢复藩镇制度,对于那些长江以北的军头,只要他们愿意挂大宋的旗帜,就封他们几个州的地方,让他们合法割据一方……更多
汉成帝宠爱赵合德,为何最后结局却很凄凉
环肥燕瘦一词用来形容女子各有各的美丽,环肥和燕瘦分别代表杨玉环和赵飞燕。杨玉环是唐朝典型的美人,赵飞燕则是身轻如燕,瘦美的代表,把她们俩放在一起,可见赵飞燕的美貌也是十分出众的。不仅如此,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同样样貌出众,才貌俱佳,姐妹两人是历史上著名的“红颜祸水”……更多
柴荣子孙的命运如何,赵匡胤信守诺言了吗
自古以来都是乱世出英雄。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无疑是乱世造英雄的典范人物。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下了后周柴家的天下。从此以后开启了北宋的统一之路,最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商业最为发达的朝代。赵匡胤作为一代开国皇帝,可以说他的身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离奇故事。当他成为帝王之后……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画笔为枪刃热血染丹青 刻骨铭心的抗战厦门记忆
厦门美专学生画的抗日插画。黄燧弼1931年的厦门美专特刊 厦门美专十周年纪念刊封面毕业于厦门美专的庄索和同事一起为新四军设计的臂章
2025-09-18 08:2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刘颂寒“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2025-09-18 10:15:00
3500年的建城史,邢台,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在考古专家、历史学家眼中,邢台又占据着怎样的历史地位?翻开典籍,《史记・殷本纪》记载“祖乙迁于邢”
2025-09-18 10:21: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每年的9月18日,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9-18 12:03:00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