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重耳为何流亡多年依然有众多追随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从公元前651年开始流亡,到公元前636年回国继位,重耳可谓一路波折。

但在此过程中,一直有许多重量级人物跟随他,比如赵衰、狐偃、介子推、先轸、狐毛等。

这些人为什么对重耳不离不弃呢?

简单来说就两点,一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二是为了家族的前途。

重耳为何流亡多年依然有众多追随者

晋献公去世之后,谁应该成为晋国的新国君呢?

如果国内形势稳定,那必然是晋献公指定谁,谁就继位。

但根据晋国两位年幼新君先后惨死的经历来看,当时的晋国形势并不稳定。

对于晋国的各大家族而言,这种形势就是一个大考,因为涉及站队问题。

我们可以说,无论是谁继位,都要暂时尊重这些家族的既得利益,但权力之争如逆水行舟,你的家族不站队,其他家族站队成功,那么他们的权势就要超越你的家族。

基于这种思考,所以各大家族都会考虑站队问题。

但具体该站谁呢?家族内部必然会有不同的声音。

有人与夷吾关系好,自然会站到他那边;有人看重耳顺眼,则会尽全力帮助他。

这其实才是各大家族最为乐见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最稳妥。

在重耳流亡之时,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跟随他,魅力只是其次,身份才最重要。

重耳为何流亡多年依然有众多追随者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所以当重耳丧失信心之后,这些人都会尽量鼓励他,一定要振作!振作!再振作!

分散投资固然得到了家族的默许,但对于他们个人而言,这种行为显然更重要。

比如说,赵大跟随重耳,赵二跟随夷吾,那么无论这二位公子谁当国君,赵家显然都不会受到冷遇。

但对于赵大和赵二这两个人而言,显然足以影响他们的命运。

比如在夷吾继位之后,如果赵大被抓回了晋国,当夷吾劝他弃暗投明的时候,赵大该如何选择呢?

如果选择归顺夷吾,那么他的地位肯定也在赵二之下,而且万一将来重耳成功上位,那么赵家在重耳身边就没有近人了。

可如果赵大不归顺夷吾,谁敢保证夷吾不会痛下杀手呢?夷吾只会尊重赵家,却未必会尊重赵大这个人,而赵家也未必愿意为了赵大,和已经成为国君的夷吾闹翻。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跟随重耳流亡的这帮人,显然都比重耳更渴望成功。

因为,他们都在重耳身上押了重注。

重耳为何流亡多年依然有众多追随者

当重耳流亡到齐国的时候,他觉得实在是太疲惫了,于是对手下人说,咱不如就在齐国过安生日子吧。

此言一出,重耳的手下们顿时急了:您将来是要成大事的,怎么能流连于温柔乡呢?

重耳在齐国的妻子也说,您要带领这些英雄建立功勋,怎能因为我一个女人而停顿呢?

且不说重耳的妻子这话有几分真情实意,但却也客观地表现出一点:由于重耳身边有了这样一帮“狂信徒”,所以他无论走到哪,都会随身自带一股狂热气息。

后世史书在提起重耳身边这群人的时候,都说如果没有他们,重耳就无法成功,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太执着于成功了。

其实在我看来,追随重耳的人,和追随夷吾的人,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大家千万不要忘记,在第一轮竞争之中,夷吾领先于重耳,率先回到晋国继位。

虽然史书一再强调,这是夷吾私下与秦国签订了卖国条约的原因,而重耳不屑于做这件事。

可这种反复强调细节,却对最终结果避而不谈的做法,显然无法令人信服。

我们所能知道的客观事实就是:夷吾率先回国继位,并狠狠地耍弄了秦穆公,更杀了两个权势滔天的重臣。

但从这份手腕来看,夷吾本人及其追随者,就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毫不夸张地说,要不是因为夷吾短命,晋国国君这个位置,恐怕就没有重耳什么事了。

重耳为何流亡多年依然有众多追随者

行文至此,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夷吾的能力和团队都不逊色于重耳,那么当夷吾在位期间,晋国为什么没能成功崛起,反而败给了秦国呢?

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夷吾执政时期的晋国,依然处于力量分散的状态之中。

重耳身边有着一群人,这根本就不是秘密,这群人的出身更不是秘密。

夷吾身为国君,必须尽可能地团结大多数人,但这种两边下注的做法,又令他感到十分恶心。

夷吾最大的担忧就是:如果我倾尽全力与秦国血拼,这几大家族在后方当带路党,悄悄把重耳领回来怎么办呢?

是的,夷吾完全可以给出更多的许诺,让这帮人铁了心地给自己卖命,但此时的夷吾是执政党,给出的承诺需要立刻兑现。

重耳则不同,他此时的身份是在野党,完全可以开出惊人的空头支票,反正要等到继位之后才兑换。

所以,如果单比两人的许诺,显然是重耳的许诺更重,而夷吾的许诺则更实际。

关于这一点,夷吾心知肚明,所以在他继位之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灭掉重耳。

这不仅仅是除掉自己的政敌,更是为了让晋国各大家族断掉念想。只不过夷吾折腾了半天,也始终无法如愿。

最后,重耳灭掉了夷吾的儿子,终于正式继位了。

重耳为何流亡多年依然有众多追随者

在夷吾执政期间,晋国最主要的十大家族相互猜忌;

在重耳执政期间,这十大家族看上去其乐融融。

这其中的差别,并不是夷吾和重耳的能力差距,而是晋国时局的变化。

没有了掣肘的反对派,晋国这艘超级战舰终于可以重新起步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6 00: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的师傅杜原款。这时如果晋国宗室还有人在,就算太子的追随者面对弑父谋反不敢站出来,也会有人为申生说句话。公元前656年,申生自知自己的辩解无非两种结果,如果成功,会让父亲因为失
2023-02-03 17:15:00
晋文公43岁开始流亡,最后在岳父帮助下回晋国继位
...在别国过悠闲日子的。于是在齐国的第五年,重耳身边的追随者开始谋划离齐之事,有一次他们避开重耳在一棵桑树下商量这件事,正好被正在桑树上采桑的齐姜的侍女给听见了。侍女回去就告诉了
2023-06-13 19:43:00
介子推割肉啖君:春秋时期晋国的内乱与重耳的崛起
...子夷吾和重耳都带着家臣出奔逃亡。有一些立场不坚定的追随者,离重耳而去,其中包括替重耳掌管资粮的随从。一群人穷困潦倒,走投无路。这几个人四处筹粮,但找不到食物。跟在重耳身边的介
2023-10-09 07:51:00
从流亡王子到霸主!晋文公的传奇人生,真是活久见
...支持,并承诺帮助他回国。于是,姬重耳带着几位忠诚的追随者,开始了归国之路。这一路上,简直是惊险万分!他们不仅要躲避敌国的追捕,还得克服重重困难。想象一下,姬重耳和他的伙伴们就
2024-12-30 09:15:00
晋文公与介子推:寒食节与清明节的由来
...下令追杀重耳。父亲和兄弟都要杀他,重耳只好带了一批追随者到处流亡,这期间,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被人羞辱还让人偷看了洗澡。有一次,一行人来到卫国,本来携带的粮食就不多,还让一
2024-04-19 10:02:00
来了曹共公与重耳的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其中,曹共公与重耳的故事是一部跨越时空的传奇。本文将带您走进这段历史,了解这两位英雄人物的风采。一、曹共公:春秋时期的伟大政治家曹共公,名
2024-12-09 20:50:00
...晋文公能够继承晋国国君是上天注定的,而不是他们这些追随者帮助的。相反,他认为那些同他一样的追随者前去主动请赏是一种无耻的行为,并且认为自己难以同他们同朝为官。然后他的母亲对他
2023-02-17 21:16:00
...后,奔走效劳。”重耳闻言,热泪盈眶,泣不成声地对众追随者说:“大家能同心协力地辅助我,就好像自家兄弟一般,我一生一世都不会忘记各位的大仁大德。”魏犨大声说:“公子封在蒲地,蒲
2023-02-28 12:00:00
晋献公废太子申生,重耳与夷吾逃亡
...晋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年),献公的另外两个庶子: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从封地返回绛都参拜父亲献公,骊姬又诬告他们不满献公废杀申生、准备谋反。献公不分青红皂白,派人捉拿重耳和夷吾
2023-12-09 06: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
“孔融让梨”世人皆知,可有多少人知道他哥后来为他而死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上出过很多有高尚美德的名人,也有很多关于美德的故事。比如说“曾参教子”
2025-04-02 00:05:00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铁打的万贵妃,流水的皇后”,说的就是明朝皇帝朱见深对万贵妃的专宠。自古老夫少妻的组合很常见,但老妻少夫却相对“另类”。这不
2025-04-02 00:09:00
迁西县塔子山村:八十余载坚持守护无名烈士墓
图为村民为烈士扫墓。王喜增摄3月27日清晨,燕山深处的迁西县上营镇塔子山村,薄雾轻笼。清明节即将到来,塔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宗宾和几名村民带着铁锨和笤帚
2025-04-02 06:46:00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传承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近日同时举办三组主题展
2025-04-01 22:06:00
清明节吉林省各博物馆用35个展览带观众“邂逅历史”
清明节小长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吉林省内各博物馆将推出35个展览,邀您共赴春日之约。此外,有多家博物馆延时闭馆,让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尽情度假
2025-04-01 23:03:00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
又至清明,追思情深。在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的一座红军墓前,邓家四代人接力守墓94年。墓中长眠的是一位至今无人知晓“叶司号员”
2025-04-01 20:14:00
10个可以和人吹嘘的历史冷知识,一般人真不知道
一:百家姓为何以“赵钱孙李”开始?百家姓流传至今,四姓一句朗朗上口,为何从赵钱孙李开始呢?据相关历史记载,百家姓最初的编纂者是宋朝时期南方吴越国的一位老儒生
2025-04-01 16:44:00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四至”西界首次被准确定位
武当山"蟠蜛八百余里"的区域概念,肇于宋元史志,至明代被确立为法定山界。随着东、南、北三块界碑陆续被发现,其边界走向与古籍记载基本吻合
2025-04-01 16:50:00
2019年,女子坐月子吃12个南瓜被婆婆大骂,公公让她用脚踩钉子
2014年10月19日,长沙市望城区的何庆林接到了村里妇女主任的一个电话,妇女主任对何庆林说:“你的妻子方宝琴在原阳市的一家医院中生了一个孩子
2025-04-01 1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