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北宋政府不愿打仗,真是因为软弱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收复幽云十六州的结果,就是军费开支一个劲儿地扩大,最后各种费用都转嫁到了老百姓头上。

开始,大宋政府只是让紧靠幽云地区的河东、河北、山东等地给幽云提供物资。可没有多久,这些地区的老百姓就不干了:凭什么只让我们牺牲啊?我们也承受不起啊!

于是,大宋政府又让全国各地都给幽云提供物资,这样一折腾,全国各地的老百姓都是怨声载道。

自得燕地,悉出河北、河东、山东之力以往馈官军,率十数石致一石,才一年,三路皆困。

六月,壬子,诏西京、淮、浙、江、湖、四川、闽、广措置调夫各数十万,并约免夫钱,每夫三十贯,委漕臣限督之,违者从军法,用王黼言也。

寻又诏宗室、戚里、宰执之家及宫观、寺院,一例均敷,于是遍率天下,所得才二千万缗,而结怨四海矣。

北宋政府不愿打仗,真是因为软弱吗

在这种背景下,老百姓也绝不会说,我们不支持国防建设。而是齐声高呼,政府从我们手里,搜刮了大量的钱财,说是要支援幽云战场。

问题是,据可靠消息显示,政府把这些钱财,都拿去花天酒地了。

于是,全国各地都齐声在质问大宋政府,必须得把花天酒地的事说清楚,否则你再逼我们交税,我们就只有造反了。

大宋政府一听这话当时就急了,我们可是正经政府,怎么可能拿民脂民膏去花天酒地呢?

广大人民群众一听,大宋政府装傻充楞,直接就犯忌讳把话说明白吧。

政府从我们手里搜刮大量的钱财,说是要支援幽云战区。问题是,据可靠消息显示,这些钱都是让官员用来陪师师姐、莺莺姐之类的“名媛”花天酒地了,或是让官员给老岳父做生辰纲、花石纲了……这样说起来,自然最后就是一句话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这样一折腾,大宋境内一时是义军千百万齐声高呼,要推翻大宋腐败统治。

后来,金国可以席卷大宋,很大程度也是因为,河北各地遍布叛乱者,这些力量的存在,让金国南下的阻力变得小了很多。

千万不要说,在民族危亡之际,这些人会一致对外,因为这就是一本正经地在胡说罢了。

不要说皇权时代了,就是在民族主义大旗迎风飘扬的近代,九一八事变后,各种割据势力也是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内战无休,甚至都是借此机会扩大地盘;七七事变后,还有几百万军队打着曲线救国的旗号,加入了伪军的行列。

不要说,当时的中原王朝还没有陷入生死存亡的边缘,就是在大宋政府南渡后,各种反叛力量也是一个劲儿地趁乱扩大地盘。

对此,只要看看岳飞早期,最牛的两大战绩就可以知道了。

岳飞早期最牛的两大战绩,就是收复襄阳和平定杨幺之乱。在这两场战争中,岳飞的对手一个是李成,另一个是杨幺,他们都是割据一方的汉人,而且,这都是在南宋开国七八年后的事。

北宋政府不愿打仗,真是因为软弱吗

在靖康之耻前,北方的叛乱分子有多少呢?按史书上的说法,估计怎么也接近百万了。

时河北、山东转粮以给燕山,民力疲困,重以监额科敛,加之连岁凶荒,于是饥兵并起为盗。山东有张万仙者,众至十万;又有张迪者,众至五万;河北有高托山者,号三十万;自馀二三万者,不可胜数。

当然了,在金国入侵时,这些叛乱力量都会高举抗金大旗。但是,他们通常都是想借机扩大自己的地盘,绝不会与金军打仗的。

这种力量,偶尔打个小型战役,也会说了又说,我们敢和金国人真刀实枪干了,而且还取得非凡的战绩。

这种力量,偶尔打个大型战役,肯定也会后悔得肠子也青了,因为这没事吸引金国人攻打我们吗?

当然了,也正因为这种原因,所以北宋政府灭亡后,各地的义军、抗金组织那是动则几十万、上百万、几百万的。

但是,在大宋皇帝哭天抢地的,希望有人来勤王的时候,这些军队都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这种力量之所以越来越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军与辽国、金国开战失败后,溃兵败将都会清楚的看到,如果归队,就会被政府重新组织,送到前线当炮灰。

既然如此,他们自然只能选择当义军了,因为当了义军,大宋政府想逼他们上前线当炮灰,就比较困难了。

一切是显然的,义军虽然抗战,但是绝不会为腐败的政府抗战,更不会接受腐败政府的调动。既然如此,自然不用人教他们,他们也会本能地懂得,敌进我退、空间换时间、游,而不击。既然如此,这种军队虽然说起来有千百万,也无法阻止金军横冲直撞。

普遍逻辑大约是这样的。谈天说地的时候,永远把国家、民族利益说得比天也大;好像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他们支持政府发动战争,并且愿意牺牲一切。

但是真要牺牲他们利益时,马上就会把政府的毛病、错误无限放大。总而言之,不是我们不愿意为国家、民族牺牲,而是这个代表国家、民族的政府,根本不值得我们为他牺牲。

收复幽云十六州也是如此的,在事不关己的时候,大家自然都说得非常慷慨激昂,但是,真的事关自己利益时,大家就是另一回事了。

人们普遍支持收复幽云十六州,通常是基于一种天真的幻想。那就是,收复了幽云十六州,我们大汉民族就能如何如之何了,而潜在的幻想就是,我们大家都会因此获利。

问题是,真的收复幽云十六州时,意味着军费需要增大,意味着有许多人要付出、牺牲了。

更可悲的还在于,就算收复了幽云十六州,似乎也看不到什么利益,而现实的利益却明显因此受损了。

在这种背景下,整个帝国自然一时都把矛头指向了政府的贪污腐败问题,更开始试图改组政府了。总而言之,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这样一来,大宋崩溃的时间表,无形中大大提前了。

有时候,决策者不敢轻易开战。就是因为他们能预见到这种事实。

许多时候,人们总说决策者怕死,所以不敢和敌人打仗,实际上,这不过是不懂政治的言论而已。

北宋政府不愿打仗,真是因为软弱吗

比如说张学良吧,很多人都说他烂透了,面对日本人的欺负,窝窝囊囊地逆来顺受,无论如何也不敢下令军队反击。

可问题是,如果牺牲二十万将士和一百万老百姓,就能把日本人彻底打服,更可以让东北军笑傲江湖,我相信张学良肯定眉头也不会皱一下。

因为,对于张学良这种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而言,什么二十万将士一百万百姓,那不过就是一串数字而已,反正又死不到他头上,这买卖为什么不做呢?

可是请大家想想,如果普通将士和老百姓听到一个消息,要从他们之中挑选一百二十万人去前线牺牲,有几个人敢说自己会眉头也不皱一下?因为,哪个普通将士和老百姓敢说,自己、或者自己最近的亲人不在这一百二十万人人里面呢?

不仅是张学良如此,处于决策者位置上的人,都是如此思考问题的。

这就好像,你处于棋手的位置上,死一对车马炮,死五个卒,只要能赢了这盘棋,你也不会犹豫的,因为对于你这个棋手而言,只要能赢,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可问题是,如果棋子们有自己的思维,谁能这样豁达呢?你计划牺牲谁,也得有个说法啊?否则,人家肯定会反抗的。到时,各种反政府言论肯定会此起彼伏。

从某种意义上,决策者在思考问题时,更容易趋于理性。他们不会纠结于牺牲多少人,因为无论下面有多大的牺牲,通常也轮不着他们啊。

所以,他们更关心的问题,常常就是胜负的问题。只要能取得胜利,牺牲多少人都不是个事。

问题是,他们需要思考两个问题,第一、牺牲这么多人,真能取得胜利吗?第二、你这样无视其他人的生命和利益,人们还会支持你的统治吗?

而普通民众在思考问题时,永远不会这样豁达,因为当炮灰的人,常常就是他、或者他最近的亲人。

而且,普通民众在思考问题时,永远也不会这样谨慎。在他们的眼中,好像只要决策者一声令下,下面的将士就会毫不犹豫地向前冲。问题是,在许多时候,下面的将士都会一哄而散,或是推举另一个大佬带头造反。

当我们认为,决策者因为胆小怕死,所以不敢和敌人开战时,本身就证明,我们不是用理性思考战争,而是在用情感思考战争。

普通老百姓在现实中,常常把人命看得太重。因为,当炮灰的人,常常就是他们。所以,你别看他们在扯淡时,多么慷慨激昂,在关键时候,没有几个人不拉稀的。

普通老百姓在谈天说地时,也会把人命看得太轻。因为他们总认为,大哥一句话,就算全部冲上去堵枪眼,小弟们也绝不会反抗。

问题是,不要说大哥让他堵枪眼了,就是大哥多收点税,不骂大哥混账的人也非常少见。

张学良不敢下令东北军抵抗。主要是因为他认为。第一、这样打下去会失败的。第二、让东北军承受如此大的牺牲,大家会掉头反对他的。第三、其它实力派可能趁火打劫他。

北宋政府不愿打仗,真是因为软弱吗

战争一起,各种消耗必然会增大,这些费用由谁来负担呢?古话说得好,羊毛出在羊身上。

许多人一说战争,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那是因为他们有意无意地认为,政府有一个聚宝盆,所以什么东西都可以从聚宝盆里拿出来。问题是,相关费用最后必然会转嫁给全社会。

而当这些负担转嫁给全社会之后,人们自然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反对政府,一个弄不好,各种形式的反政府言论、行动,就会此起彼伏。

在收复幽云十六州时,决策层都心怀犹豫,绝不是简单地因为,这会与一个野蛮新兴的金国为邻很危险,而是因为战争一起,相关的费用怎么筹集?相关的牺牲谁去承受?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处于决策层,自然都会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大军一旦开始调动,那就是面对如流水一样的花费了;如果战争旷日持久地进行,钱就更会向一个无底洞流去。谁处于决策层,也会为此头大的。

且不说,这种钱本身就是难以筹集的;就算能筹集到,从谁家里拿这笔钱,谁也会破口大骂的。

后来,说到南宋主战派多么得人心,主和派多么天怒人怨时,我觉得,那就是政治宣传、文学故事。

因为,当我们走上战场,当我们的老公、儿子、丈夫走上战场后,我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肯定是希望战争赶紧结束。

当我们勒紧裤腰带为政府筹集军费时,我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肯定也是希望战争赶紧结束,这是人之常情。

尤其是当一场战争,打到了胶着的状态,长久分不出胜负时,人们更会是这种态度。

在早期的历史上,有一种说法,当岳飞宣布圣旨说,北伐就此终止时,三军将士的喜悦之情,那是无论如何也抑制不住,因为和平了!多年的战争终于要结束了!以至于岳飞都觉得,强行北伐是不会有结果的。

当然了,在绝大多数人心中,这种内容肯定是秦桧一伙篡改出来的。

因为,真实的情形应该是,三军将士一定皇帝要终止北伐,那都是悲痛欲绝啊!因为,无数在金国统治下,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同胞啊!因为,我大汉民族的骄傲与荣耀啊!总而言之,宁愿大江南北全是坟,我们也要取得最后的胜利。

其实呢,所谓三军将士一听北伐结束了,就露出情不自禁的喜悦,自然有些夸张;问题是,所谓的三军将士一听北伐结束,就气得要死要活,估计也就是政治宣传的产物。

北宋政府不愿打仗,真是因为软弱吗

后世读史者常常一副豁达的心情,无非也是因为,当时就算战死一百万人,饿死八百万人,也与我无关啊。既然如此,看热闹,我怎么会嫌事大呢。

如果类似的选择,真的降临到他身上,如果没有强大的外力制约,恐怕不拉稀的人也没有多少。

处于决策者的位置上,需要做出这种牺牲时,虽然会犹豫再三,但是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弄出这种滔天祸事来,会不会威胁自己的统治?绝不会考虑这样会死很多人。

因为,不要说死几百万人了,就是死几千万人,死一亿人,只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他们也不会犹豫的。

人们在嘲笑大宋皇帝软弱时,常常忘了,大宋皇帝为什么不敢强硬?

帝国政府对外强硬,它需要流水一般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后盾。当帝国政府为了所谓的国际地位,让无数军人战死,无数老百姓饿死时,老百姓真会支持帝国的统治吗?

北宋政府不愿打仗,真是因为软弱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6 00: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完颜希伊:金国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磐为尚书令、太师,迁宗干为太傅,迁宗翰为太保,总管政府机构,“领三省事”,标志着勃极烈这种兄终弟及、同代相传的制定被废除,转变成为了子承父业的嫡长子继承制。在宗翰的策划下,希
2023-09-13 01:07:00
金国没有灭亡南宋的能力,南宋为什么还要屈辱求和?
...是,赵构的南宋,始终没有正式的首都,改杭州为临安的政府驻地,一直称“行在”,也是就行都的意思,他心目中的首都始终是汴京开封。可以说,南宋150多年的一个朝廷,却始终在首都之外
2023-02-04 16:57:00
北宋遗民的复仇,金朝灭亡背后的历史故事
...作。在其他国家看来,金国就是一群野蛮人,没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经济政策,只会打仗。其实辽国和大宋都低估了金国的优点。在没有统一之前的金国看似各自为政,每个部落都处于竞争与合作
2023-10-02 09:43:00
南宋与金国的第一次大决战,到底是谁赢了
...,因为金国不是活雷锋。面对金齐联军的进攻,南宋中央政府出现了战略分歧。有人认为,应该继续执行空间换时间、敌进我退的战略。与金军硬碰硬的战略决战,实在太危险。有人则认为,应该御
2024-04-25 20:26:00
赵构为什么不救宋徽宗父子
...国元帅完颜宗望一路打到开封城下,已成惊弓之鸟的北宋政府不得已答应了金国人派遣亲王去谈判的条件。这一年,年仅20岁的赵构主动请缨代表皇室前去谈判。可以说,这一次赵构的主动请缨显
2023-05-29 16:59:00
铁血南宋宰相如何沦为和谈牺牲品
...就乏善可陈了,但其中有也一位宰相的经历堪称传奇,他就是铁血宰相韩侂胄。自建炎南渡以来,南宋的皇帝们大多以求和派为主,面对金国铁蹄,总是委曲求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宰执大臣
2024-04-25 22:38:00
宗泽为何无法阻挡金国第一次大扫荡
...,显然用不着付出多少代价。比如上面所说的攻克洛阳,政府军集体逃跑,老百姓开门投降。类似的案例肯定有不少,金军的做法,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攫取最大的战果,而不是强攻汴梁城,用名将
2024-04-25 20:22:00
伪齐被废之后,金国却想把土地交给南宋
...常爱国。问题是,如果爱国就是需要大家勒紧裤腰带,给政府多交税,甚至是让自己、让自己的儿子、丈夫走上战场。还开口闭口高呼,宁愿全家饿死,宁愿全家战死,也要一心爱国的人,估计不会
2024-04-25 20:27:00
同样是为大宋议和,寇准是英雄,秦桧为什么就是奸人?
...”但是,等到秦桧死后的第五十年,韩侂胄崛起成为南宋政府的宰相,这位强硬的主战派人士一上来就大肆启用主战派人士,同时为了给北伐造势,他开始极力推崇岳飞,并把一个坊间流传的说法,
2023-02-03 21: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