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在清朝灭亡后,关在宁古塔的重犯去哪儿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流放是古代五大重大刑罚之一,主要是用来惩戒那些严重违法犯罪的人。在许多清宫剧当中,皇帝在对犯人进行定罪的时候通常都会说要将人流放到宁古塔,那么这宁古塔到底是什么地方呢?

宁古塔并不是一座塔,而是一个地名,是今黑龙江牡丹江市一带。在清朝的时候,这里土地贫瘠、人烟稀少,而且冬季异常寒冷,所以成为了朝廷流放犯人的首选之地。

关押在此处的几乎都是朝廷重犯,有些人被流放到这里如果得不到赦免那就得一辈子待在此处;幸运地是得到释放就能回到原籍。然而随着清朝的覆灭,这些罪犯也开始了自谋出路。

在清朝灭亡后,关在宁古塔的重犯去哪儿了

罪犯之城

自大清入关以后,宁古塔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一直被朝廷当成了一个大型的“监狱”。他们将众多罪犯都流放到这里,让他们饱受自然环境带来的疾苦。

宁古塔在满语当中是“六个”的意思,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祖父曾有六个儿子居住在这里,便以此命名。

其实宁古塔一直都是清朝廷的北方军事重镇,这里是八旗兵源向戎边部队输送物资的根据地,也是东北向朝廷纳贡的转折点,当时的宁古塔与盛京的名气一样大。

在清朝灭亡后,关在宁古塔的重犯去哪儿了

自大清国成立之后,这里就常派将军驻守,据史料记载,曾担任过宁古塔大将军的一共有73任,而第一任便是鼎鼎大名的吴巴海大将军。

巴海将军身材魁梧、浓眉大眼、方口直鼻,皮肤呈现紫铜色,他镇守宁古塔25年之久,对宁古塔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还团结满洲各部,抵抗沙俄入侵,对流放到这里的犯人也多加关照。

能在宁古塔镇守这么多年,可见巴海将军不是等闲之辈,因为这里的环境实在太恶劣了。甚至有些犯人听到自己被流放宁古塔,宁愿自杀也不要去那个地方受罪。

在清朝灭亡后,关在宁古塔的重犯去哪儿了

清代著名诗人吴兆骞被流放宁古塔之后,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这样描绘宁古塔:天下的寒苦没有哪里可以比得上宁古塔,初春到四月大风如雷鸣;五到七月阴雨连绵;八月下大雪;九月何洁冰,一眼望去千里皆茫茫。

方拱干也曾说:“到了宁古塔,连黄泉路都不怕了”。可见宁古塔的寒苦已经深入人心,也成为了诸多罪犯最终的噩梦之城。那些被流放的人

从康熙十五年开始,当清朝北疆的军事都移到吉林之后,宁古塔就失去了战略地位,进而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罪犯流放之地。而其流放的历史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将近有三百多年之久。

在清朝灭亡后,关在宁古塔的重犯去哪儿了

流放到这里的人员相当复杂,来自清朝社会各个阶层,当中也不少当世名人。他们大多数都是因为文字狱或者科场案而被流放到宁古塔。

其中包括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清朝著名文人金圣叹的家属、思想家吕留良的家属、方拱乾和方孝标家庭、扬越和杨宾父子以及著名诗人吴兆骞、佛学家函可、文人张缙彦等。

这些本就有着成就的人来到宁古塔之后,成为了这座罪犯之城发展的开拓者。比如函可来到当地之后,便向其他罪犯传播了佛法和农耕技术,杨越也教给大家耕作的技巧,而且还教大家用木头搭建房屋。

在清朝灭亡后,关在宁古塔的重犯去哪儿了

许多文人墨客更是将自己在宁古塔的生活环境以及当地的风俗人情都写进了诗集当中,让后世的人透过他们的作品可以看到三百多年前的宁古塔是什么模样。

在流放的文人里面,当属吴兆骞的造诣最高、名气也最大。他在宁古塔生活了22年,不仅对外传播了宁古塔的塞外风情,而且也为当地注入了思想教育源泉。

巴海将军和当地的官吏都非常敬重读书人,因此吴兆骞流放到此处之后,虽然作为受刑之人,但也因为才学而得到了他们的优待。当犯人抵达宁古塔的时候,都会给他们分土地和住房等。

在清朝灭亡后,关在宁古塔的重犯去哪儿了

然而吴兆骞就是一个文人,对于耕种之事一窍不通,不会种地就没了生存之道,这一度让他陷入了苦恼当中。后来他想到利用自己的长处来谋生,那就是开馆授学。

他的第一个学生便是宁古塔第一个流人陈嘉猷的长子陈光召,后来巴海将军还将他聘用为家庭教师,专门教授他的两个儿子读书。

这些文人墨客时常寄情于宁古塔的山水当中,苦中作乐地过着流放的日子。虽然思乡情切,但却无可奈何,他们当中有些人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不免早就将这里当作第二个故乡。

在清朝灭亡后,关在宁古塔的重犯去哪儿了

也正是由于罪犯被源源不断地输入宁古塔,于是便带来了中原的文化和经营方式,让这里原本的寒苦转变成了“倡满人耕而贾”的情况,让众人对罪犯之城有了全新的看法。罪犯的去处

宁古塔经过三百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到了清末时期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寸草不生、荒芜人烟的地方了。虽然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是不可避免的,但人们已经有了生存下去的诸多方式。

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宁古塔的流放制度也随之消融,那些罪犯也得到了人身自由。再加上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东北也时常遭到俄国和日本的侵扰,大家都盘算着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在清朝灭亡后,关在宁古塔的重犯去哪儿了

根据史料记载,清朝灭亡后,这些罪犯基本选择了三条不同的道路。第一种便是返回原籍,宁古塔毕竟不是自己的家乡,有些罪犯是背井离乡被发配到这里,因此得到自由后肯定选择回到家里。

而第二条路便是前去投军,清朝灭亡后各项制度也不复存在,紧接着登上历史舞台的便是各大军阀统治。他们相互之间割据地方,扩充自己的兵力,因此宁古塔的罪犯成为了他们招募的首选。

选择投军的罪犯不是了无牵挂就是不想再回到家乡,他们深受军阀的喜爱主要是自身条件非常不错。

在清朝灭亡后,关在宁古塔的重犯去哪儿了

一来他们常年在宁古塔,早就适应了这里的气候,而且常年的劳作让他们变得身强力壮。因此招募宁古塔的罪犯总比其他地方的强。

第三条路便是选择留在这里,作出这样选择的人很多都是因为家族一起被流放到这里的,他们常年生活在此,早就习惯了,因此不愿意再回到家乡。

再者说民国时期的宁古塔已经不是贫瘠之地,可以说成为了东北一隅中的富庶小城,所以留下来总比迁回家乡重新开始要强得多。

在清朝灭亡后,关在宁古塔的重犯去哪儿了

时代在变迁,当年的罪犯之城现如今已经成为遗址。当人们来到这里,依然可以透过残垣断壁去感受那段无比沉重的历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6 00: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朝为什么选择宁古塔作为流放犯人的地方
宁古塔其实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六窝铺”,因为这里最早只有六户满族人。别人所说的“六”、“六”、“六坐”、“六宅”、“六贝勒”,都是谣言。300多年前的宁古塔是一片未开化的蛮荒之
2023-03-19 12:06:00
揭开宁古塔的神秘面纱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宁古塔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名字。它曾是清代东北边疆的一座重镇,也是流放犯人的地方。今天,我们将揭开宁古塔的神秘面纱,探讨它的历史地位和现代的转变。宁古塔位于今天的黑
2024-10-19 19:45:00
当年被流放到宁古塔的囚犯,在清朝灭亡后,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
...处下跪。但是相对而言,下跪其实不算啥,清朝的流放宁古塔,那才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刑罚了。甚至于一些人在听到自己将要被流放宁古塔时,直接就自杀了——去宁古塔可比死可怕多了!有的胆小
2023-09-26 11:17:00
...伙盗供出首盗即时拿获者,偷盗坟墓二次者……具佥发宁古塔等处。”发往宁古塔的罪犯,一般以10年为期,然后考察他的现实表现,如能悔过自新,改恶从善,又情愿回原籍者准予回籍。但如果
2024-08-02 16:06:00
清朝皇帝为何把罪犯流放宁古塔?这个神秘的地方有何来历
...清朝历史剧中,人们总是能够看到,皇帝将某人发配往宁古塔,给披甲之人为奴的一幕。那清朝历史中,神秘的宁古塔有何来历呢?编者可以很肯定的告诉您,宁古塔根本不是一座高塔,它只是一座
2023-09-12 11:48:00
清朝囚犯为何宁愿自尽也不愿去宁古塔?流放犯人的那里有多可怕?
...杀的情况很少见。然而,在清朝时期,当提到被流放至宁古塔时,许多囚犯会表现出极大的恐惧,甚至选择以自尽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什么原因呢?逐出之罪在古代,除却最为严厉的死刑外,流
2024-12-14 10:30:00
宁古塔不是塔,而是一个地名?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宁古塔,为什么会成为流放犯人之地?宁古塔究竟又有什么恐怖之处?被古人称作人间炼狱呢?他为什么这么可怕?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就得知道宁
2022-12-23 16:30:00
清朝女犯人为何这么害怕去宁古塔
宁古塔没有塔,是让女犯人胆寒的魔窟。清朝时期有位叫方拱乾的人写过出名的话“人们都说黄泉路,如果到了宁古塔,就是十个黄泉也不怕了”,宁古塔到底有多可怕呢?今天就来聊聊宁古塔的可怕之
2024-03-21 16:14:00
宁古塔到底为何如此可怕呢
...,有许多地方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事件而闻名。宁古塔便是其中之一,它位于今天的黑龙江省境内,历史上曾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关于宁古塔,流传着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使其被冠以“
2024-10-20 19:3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