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号科研人独特的精神世界,体会他们面向未来,攀登科技高峰,向深海挺进,“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自信与豪迈。 ……更多
记者7月25日从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厌氧微生物创新团队近日发现并成功分离培养了一株非广古菌门的新型产甲烷古菌,为研究全球碳循环机理和低碳技术研发提供新型生物资源基础。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更多
农业科技让“菜篮子”更丰富(开卷知新)
...种“京丰一号”,该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高峰时期各地年种植总面积超过20万公顷。人们熟悉的湘菜辣椒炒肉,“主角儿”之一就是“湘研15号”牛角椒,它是由“伏地尖”“河西牛角椒”“湘潭迟班椒”等优良...……更多
我国科研团队揭示觉醒系统触发记忆编码新机制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9日,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何超教授和胡志安教授团队在《神经元》杂志发表题为《下丘脑食欲素触发内侧内嗅皮层γ振荡调控空间记忆》的研究论文,首次明确报道下丘脑食欲素觉醒系统促进记忆编码...……更多
探寻心血管疾病诊疗新方案,“科研高手”解锁治疗领域多个难题
...程翔教授潜心科研,从基础到临床攻克顽疾,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不断推动心血管疾病范式创新。今年11月,程翔教授团队的两项原创性临床研究成果亮相国际顶尖心脏病学年会,为冠心病抗炎治疗药物筛选提供了临床证...……更多
杰青项目为中国基础科学作出卓越贡献
...一家宾馆。此行的目的是参加杰青项目答辩,这是他实现科研梦想道路上的关键一步。李家洋出生在安徽省肥西县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时,他在建筑工地当学徒,白天搬砖、挖地基、抬水泥,晚上就在灯光昏暗、人声嘈杂的...……更多
...研究深度融合、推动资源开放汇聚、提升相关创新能力。科研应用不断拓展在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一台台计算服务器与先进的材料研发设备有序运转,这里正致力于打造面向前沿的共性技术平台,并在先进金属结...……更多
联播+|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 习近平首提这个机制
...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改革措施,拆障碍、破藩篱,不断打通教育科研成果向创新...……更多
...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其中有两项入选科研成果贴上了大湾区的标签,分别是“海水里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和“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前者是深圳大学谢和平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后者由电子科...……更多
...标,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评价上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科研管理上不符合基础研究实际的要求仍然较多等。这些都是阻碍科研人员勇于选择挑战性大、创新性强的课题,沉心静气、长期深耕的原因。进一步推动基础研究水平提...……更多
历时7年!我国科研团队破解百年未解之谜
8日,国际权威期刊《科学》刊发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童红宁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该成果破译了国际关注近百年的水稻种质资源复粒稻形成的遗传密码,揭示了植物激素油菜素甾醇调控水稻穗粒数的奥秘,...……更多
...记者赵竹青)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有一支默默耕耘的科研团队,他们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腐蚀实验室”),多年来始终站在与海洋腐蚀现象斗争的最前沿,不断探索、创新,抢占海...……更多
...民晚报上海“基础研究特区”扩区 支持更多科学家埋头科研很多“试错”本身也是“重大成果”本报讯(记者 马亚宁)勇闯创新无人区,关键在科学家“敢试”。记者昨日从上海市科委获悉,上海首创“基础研究特区”逾一年...……更多
青年科学家是如何“炼”成的?
...打造成热辐射的研究高地。“我会更加坚定地走好自己的科研道路。”在北大博士毕业之后,吴小虎曾有机会赴美工作,但他最终选择了留在国内,勇闯辐射换热、太阳能综合利用、微纳光学等颇为艰涩的领域。一个湖北小伙,最终...……更多
...型国家前列。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性研究更是攀登科技高峰的基石。2022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1951亿元,比上年增长7.4%;占研发经费比重为6.32%,连续4年保持6%以上的水平。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更多
2022年中国空间站科学成果集中涌现 科研人员寄语新一年的新期待
...,中国空间站其实已经产出了一批科学成果。新的一年,科研人员又有哪些新的期待呢?依托科学实验柜及各团队的协同工作,2022年,我国空间科学成果集中涌现。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首次获得了十的负七次方g量级的微重力水...……更多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30日 第 11 版)本报合肥8月29日电 (记者徐靖)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谈鹏教授和肖旭博士后团队研发出一种“火星电池”,可实现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性能,...……更多
加强基础研究,培育新质生产力(科技自立自强)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我国高质量基础研究成果接连涌现,科研创新机制逐步完善——加强基础研究,培育新质生产力(科技自立自强)本报记者 喻思南 范昊天《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2日 第 10 版)数据来源:科技部、国家统...……更多
...,实现“从0到1”“从1到10”的不断突破。A瞄准前沿勇攀高峰实现“从0到1”的突破窗户可实现单向“隐形”,玻璃变成高清显示屏,这是南京大学物理学院赖耘、彭茹雯和王牧合作团队的新发现,他们设计出一种透明哑光表面...……更多
...获得者一道,为他们颁奖。奖章熠熠生辉,礼赞勇攀科学高峰的科技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我颁奖,还邀请我坐上主席台,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者的关心爱护。”年过八旬的李德仁难掩激动的心情,“这个...……更多
载人潜水器开辟我国深潜科研新领域!至今年年底,“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累计下潜或逾千次
...增4次万米级下潜。载人潜水器2022年服务的用户单位中,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占比过半。一位高校研究人员介绍,从前因缺乏深海科考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作业工具,研究人员无法获取足够数量的深海生物科研样本,一度导...……更多
我国量子计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首次成功构建超越经典计算机的量子模拟器
...空、电子学等不同门类的数千个器件组成的装置,它就是科研团队最新成功构建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它对于求解某一特定科学问题的计算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经典计算机。量子模拟,就是利用人造可控的量子系统,在量子的...……更多
...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支持科研人员“十年磨一剑”,要有经费和法律保障“对比全球顶级创新城市来看,上海在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策源等方面与世界排名前三的城市还存在一定差距。”上海...……更多
...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取得实效,一批“从0到1”的科研成果从校园实验室走进现实:建成全球稀缺的大动物转基因制备、饲养和实验操作平台,为脑科学、呼吸系统及其相关医学研究等提供关键支撑;建成世界领先的100MeV(...……更多
...所研究员、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中心主任,他立足科研工作,锐意创新、敢于挑战,敢啃“硬骨头”,在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转化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成果,相关研究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评第八届大连...……更多
...的时间高度契合。中青年科技人才也正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期,为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让他们有更多大展身手的机会,2022年,科技部等五部门聚焦青年科研人员启动实施“减负行动3.0...……更多
扎根西北,探究大气变化机理(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前沿领域的创新故事③)
...往北京大学及国外高校继续深造和工作。在国外时,随着科研能力的提升与眼界的开阔,回到国内从事研究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2004年,黄建平回国担任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兰州地处西北内陆,毗邻青藏高原,地处干...……更多
...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校级科研机构成为高校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力量。然而,近期不少高校纷纷发布清理校级科研机构的通知,引发社会关注。整体来看,高校清理的校级科研机构大多是名存...……更多
中国科学家揭示花椰菜演化历程与花球形成分子机制
...华社天津5月11日电(记者王晖、王宁)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近日取得重要研究成果,通过大量科研攻关,揭示了花椰菜的演化历程及花球形成的分子机制,填补了花椰菜高质量基因组研究的国际空白。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更多
...整合在一起。就大学外部关系而言,科教融汇是指大学与科研单位的融汇,双方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就大学内部关系而言,科教融汇是指大学的人才培养功能与科学研究功能有机融合,其本质是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两...……更多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武当山贴心服务获外国游客点赞,国际旅游新形象获认可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汪伟 王杉杉)“武当山的服务太贴心了!工作人员不仅英语流利,还主动帮助拿行李,让我们很感动。”7月30日上午
2025-07-30 16:04:00
台风“竹节草”登陆,东航全力做好旅客服务保障
近期,我国多地遭遇强降雨天气,台风“竹节草”更是于7月30日凌晨携强风雨在我国浙江沿海登陆,对华东地区航班起降造成影响
2025-07-30 16:12:00
齐鲁银行威海文登支行于2022年成立,成立3年来支行始终以“客户的需要即是责任”为服务宗旨,坚守“践行满意即标准”的承诺
2025-07-30 10:34:00
暴雨夜200多名游客滞留高速,这个河北高速收费站秒变暖心食堂。
2025-07-30 10:38:00
7月29日上午6时许,程奕然夫妻带着8个月大的孩子,从承德市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西沟村郝家村出发,在救援队的护送下,上午11时顺利转移至马营子满族乡政府。
2025-07-30 10:47:00
与洪水赛跑!河北三河深夜转移5万余人,镜头记录不眠夜
受强降水影响,28日到29日,河北三河市域内河流出现明显涨水。三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先后4次启动应急响应,由河道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逐级提升至I级
2025-07-30 10:50:00
【中国那些事儿】“中国购”持续赢得外国游客青睐:便捷是最直观的感受
中国日报网7月28日电 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外国人入出境数量稳步增长,达到3805.3万人次,同比上升30.2%
2025-07-30 10:50:00
东南网7月30日讯(通讯员 潘仙花)近日,两位年轻的女性创业者带着数袋积攒下来的大量零钱,略显局促地走进工行三明列东支行营业部大堂
2025-07-30 10:54:00
济阳大街社区开展“夏日送清凉 关爱暖人心”志愿服务活动
7月28日,任城区济阳街道济阳大街社区在“清凉角”开展“夏日送清凉关爱暖人心”志愿服务活动,为坚守一线的城管队员、外卖骑手和快递员送去防暑降温物资
2025-07-30 10:36:00
茅箭区:同绘振兴图景,共书鱼水深情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明佳)7月29日上午,由十堰市美术馆、茅箭区人民武装部联合主办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暨“传统文化润兵心”书画创作活动
2025-07-30 10:27:00
鲁网7月29日讯7月13日这天,父母跟往常一样来到蔬菜大棚干活。不同的是,这是他们最后一次来了,今后就不再种棚了。“我和你爷从1993年种棚到现在
2025-07-30 10:19:00
驻青央企项目故事|两代筑港人的公心
鲁网7月30日讯晨光里的“国和一号”示范项目海工工程现场,桩基设备发出阵阵轰鸣。“王调,这次桩基施工,您这‘耳轱辘’是立了大功
2025-07-30 10:23:00
博物院里观非遗、图书馆里学书法国际文学家走进玄武感知“宁派生活”南报网讯(通讯员卢欣梓记者夏雪晴邓露洁)7月29日至30日
2025-07-30 08:01:00
“霸王餐” 吃到卖雪糕的孩子头上,贵州瓮安这桩街头小事,引发了无数人的心。7月27日晚上,瓮安街头三个卖雪糕的孩子,撞上了一桩糟心事
2025-07-30 05:42:00
杭州日报讯 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我们还能看完大部头名著吗?本期最美阅读故事的主人公是杭州的李建刚,他是一位摄影记者,花一年半时间在上下班的地铁上读完了《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等多本文学名著
2025-07-30 06: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