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杰青项目为中国基础科学作出卓越贡献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4-24 06:5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

杰青项目为中国基础科学作出卓越贡献

杰青项目为中国基础科学作出卓越贡献

李家洋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本报记者丁典/摄

■本报记者 冯丽妃

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身着一件细格纹棉质短袖衬衫,背靠窗户,坐在办公桌前,聚精会神地伏案工作。

过去一年多,担任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的李家洋非常忙碌。他一边马不停蹄地“招兵买马”,组建人才队伍,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推动这个国家级种子科学技术研究与种业创新平台尽快建设;另一边仍在坚持开展早粳稻分子育种研究。

李家洋是植物分子遗传学家,在我国率先提出“分子设计育种”的概念,并与合作者培育出一系列高产、抗病、优质的国审水稻新品种,引领了我国农业育种的新方向。

今年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杰青项目)设立30周年。李家洋在其设立当年就提出申请,也曾先后10年担任杰青项目评审会专家组长。他近日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表示:“杰青项目支持的探索性研究已经为中国基础科学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

“杰青项目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1994年10月,刚从美国归来不久的李家洋来到北京香山脚下的一家宾馆。此行的目的是参加杰青项目答辩,这是他实现科研梦想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李家洋出生在安徽省肥西县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时,他在建筑工地当学徒,白天搬砖、挖地基、抬水泥,晚上就在灯光昏暗、人声嘈杂的集体宿舍看书。这股“钻”劲儿让他在1977年搭上中国恢复高考后的首班列车,进入安徽农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前身)。

大学期间,学习林学专业的他对处于生命科学前沿的分子遗传学产生了兴趣,于是发奋自学,1981年底如愿考入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前身,以下简称遗传发育所)攻读硕士学位。此后他一鼓作气,1985年留学美国,在布兰迪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1年到康奈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中国人一定要自己养活自己。”带着这个信念,李家洋回到科研条件相对落后的祖国,梦想为祖国培育高产且优质的作物。

当时,中国科研经费整体紧张。在遗传发育所30多平方米的旧实验室里,李家洋白手起家,利用大量别人淘汰的旧试验台与仪器设备,建起了自己的实验室。

李家洋实验室的启动经费加在一起不到30万元,而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动辄需要数十万或数百万元。有限的经费使他无法购买大仪器,甚至在置办离心机、移液枪等小型仪器上也捉襟见肘。

“当时一支移液枪2000多元,实验室的几个人配齐了就要花1万多元,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李家洋说。但他觉得工作中这些工具如果共用,就像打仗时几个人共用一把枪,肯定干不好,于是咬牙给实验室每个研究生人手配备了一套。

那时,刚刚诞生的杰青项目最长可以5年资助100万元,丰厚的经费有望为李家洋稳定团队运行提供重要支撑。但遗憾的是,首次答辩结束后,李家洋“落选”了。

他刚从美国学成归来,课题组的实验条件尚不完善,专家认为“需要再等等”。次年,李家洋做了充分准备,终于顺利通过答辩。

“拿到杰青项目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基本解决了当时的科研经费问题,使我的团队能够稳步组建起来。”李家洋对《中国科学报》说。

谈起如何写出一份好的杰青项目申请书,李家洋表示:“关键要让专家看得懂、理解你、支持你。”

李家洋表示,这需要梳理大量国际最新文献,凝练出真正的科学问题,根据问题找出自己的创新点,并思考用新的方法或技术路线来解决问题。“没有原创性不行,不考虑研究条件也不行。”他说,“如果光提出一个科学前沿的问题,但以现有技术达不到,那就是空想,肯定得不到支持。”

顶层设计要有“远中近”目标

李家洋的杰青项目研究的是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控,这是植物分子遗传学领域的经典基础科学问题。他带领团队探究了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生物合成起始点,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基因微阵列(或基因芯片cDNA)技术,在1万多个拟南芥微基因中克隆鉴定出53个植物生长调节激素油菜素内酯应答基因,深入研究了拟南芥细胞分裂的调控机制。这些研究对了解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李家洋获得杰青项目资助并非一帆风顺。当时,杰青项目采用“3+2”的资助形式,3年资助期满后获评优秀,才能继续获得两年资助。

尽管专家组认为,李家洋课题组在前三年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工作进展,但结果尚未发表,因此无缘“+2”。

其实,李家洋的研究可以发表一些“小文章”,但他觉得不合适,只有坚持把研究做完,建立一整套技术方法,找到重要基因并揭示其作用机制,才能发表。

直到研究的第五年,李家洋的研究成果才付诸论文,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找到李家洋,决定“补发”一年资助。当时,杰青项目的资助或是3年60万元,或是“3+2”5年100万元,这段经历让李家洋成为唯一 一个获得“3+1”80万元资助的科学家。

回顾那段经历,李家洋表示,杰青项目评审不能缺少论文这把“尺子”。“这就像研究生招生,如果没有相对客观的入学考试,而是只看学校出身、老师评价,就很难做到公平公正。”

李家洋建议青年科学家在研究中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短期、中期、长期科研目标。开展短期就可以出成果的研究,让课题组“活下去”;通过中期研究,在一个领域赢得一定的声誉;最重要的是,瞄准远期目标,开展具有重大原创性、突破性的科研攻关。

特别在今天,在杰青项目资助经费数倍增长的情况下,李家洋表示,只有开展重大原创性研究,才能脱颖而出,做出真正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科研成果。

从2024年起,杰青项目除了首期5年的400万元(数学和管理科学每项为280万元)经费外,还对资助期满的项目开展分级评价,择优遴选不超过20%的优秀项目给予第二个5年滚动支持,资助强度加倍达到800万元;资助期满后,再择优遴选不超过50%的优秀项目给予第三个5年1600万元的资助。

在李家洋看来,这样的“滚动支持”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科学家个人的最大项目,杰青项目20%的严格遴选比例将有助于“选拔一批最优秀、最拔尖的基础研究科学家”,继续深入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

他同时鼓励青年科学家要有自信,敢于触碰并最终攻克最具挑战性的难题,做出别人做不出的工作,创造属于自己、属于这个时代的历史。

公平公正是人才项目“含金量”的最大保障

李家洋认为,杰青项目对个人的帮助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给科学家创造了踏实、认真做事的机会。只要持之以恒,总能做出成绩,获得同行的认可和更多的合作机会。

“坦白地说,获得杰青项目资助的科学家在申请其他研究项目时,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李家洋说。他认为,这与30年来杰青项目始终坚持公正合理的严格评审分不开,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科学家队伍的素质。

李家洋在选择回国工作时,身边有人担心,没背景、没人脉的人可能很难申请到科研项目经费。

而在杰青项目评审过程中,李家洋看到专家当面锣、对面鼓,打完分后立马现场公布评审结果,“不看别的东西,就看你这个人才好不好”,不留任何暗箱操作的空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按照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十六字’评审原则遴选资助项目,杰青项目执行得非常好。”他说。

李家洋表示,未来,杰青项目只有继续坚持公平公正,才能为没有任何背景却有志于科研的优秀人才提供成长通道,才能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选拔出具有“含金量”的科研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4年起,女性科研人员申请杰青项目的年龄限制从45周岁放宽到48周岁。李家洋认为,这充分考虑到了妊娠、哺育孩子等社会现实因素对女性的影响,更有利于高水平人才梯队中女性科学家的涌现。

采访最后,李家洋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30年来,杰青项目支持的探索性研究已经为中国基础科学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期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继续精准把握基础研究发展规律和趋势,为加强我国基础研究作出更大贡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09: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这件事的重大意义,再怎么说都不为过
...么说都不为过,这不仅改写一些人的命运,甚至可能改写中国科技的未来,中国的未来,人类的未来。有这个感想,是看到了第一批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名单。原定60人,实际58人,宁缺毋滥。其
2023-01-14 08:02:00
来源标题:未来可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与发展成果纷呈在距离地球400多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内,神舟十六号乘组3名航天员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2022年年底,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
2023-08-25 13:48:00
南京185项(人)获省科学技术奖 占全省比重超过63%
...人)获奖的项目达133项。作为天文学家、光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苏定强院士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
2024-11-08 07:31:00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银川1月5日电 (记者 李佩珊)记者5日从宁夏科技厅获悉,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张雨浦近日签发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新修订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科
2023-01-05 18:43:00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从“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看加强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新华社记者 胡喆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
2024-03-01 04:25:00
16位科学家、191项成果荣获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技术,实现了在分子水平研究胚胎发育基因调控。获奖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主任医师宋江平,围绕等待心脏移植患者精准分类、症状隐匿患者及亲属猝死预警、心衰重构与逆重构开展了系统
2022-12-30 07:00:00
中国国家太空实验室来了
本文转自:解放军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与发展成果纷呈——中国国家太空实验室来了■本报记者王凌硕程雪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拍摄的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展示舱的问天实验舱。新华社图片在距离
2023-08-25 08:48:00
匠心聚合 铸就重器
本文转自:中国质量报匠心聚合 铸就重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充分发挥能源领域国家科技队先锋作用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EASTEAST装置内部结
2023-09-21 07:50:00
第九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京举行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8月26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ChinaNANO2023)8月26日在北京开幕
2023-08-26 20:01: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晕倒只会掐“人中” 鱼刺卡喉靠喝醋 家庭急救 避开误区
意外突发时的急救至关重要。然而,许多人熟知的“急救方法”其实并不正确,反而容易加重伤害。9月19日,南寒社区邀请山医大二院西院区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的专业人员
2025-09-21 18:32:00
健康科普 | 脑卒中“黄金4.5小时”:早期症状判断与紧急送医要点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
2025-09-20 17:09:00
健康科普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脏疾病有何关联?改善睡眠习惯对心脏护理有帮助吗?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藏在鼾声里的心脏危机当家人深夜被你震耳的鼾声惊醒,甚至发现你睡觉时突然停止呼吸十几秒,这绝不是简单的“睡得香”
2025-09-20 17:17:00
健康科普 | 不开刀也能治动脉瘤?介入栓塞术vs开颅夹闭术怎么选
颅内动脉瘤就像脑内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过去,开颅夹闭术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2025-09-20 17:24:00
陕西举办医疗器械企业专题培训班
9月19日,在我省“宣传周”活动持续推进之际,由省药监局主办、省医疗器械协会协办的全省医疗器械企业专题培训班在西安举办
2025-09-20 19:26:00
小叶医探 | “老掉牙”不用管?小心连锁反应
大皖新闻讯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很多人认为,到了年纪后“老掉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2025-09-20 14:01:00
芝麻大小的癌也会转移!这些高危信号你知道吗?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孙雨晴 烟台报道“甲状腺癌很小,才5mm,应该是安全的吧?”这是许多患者的共同误区!近日,烟台业达医院连续收治两名年轻甲状腺癌患者
2025-09-20 10:00:00
享受奔跑的乐趣 健康完赛指南 助力安全冲线
聚焦2025太原马拉松赛2025太原马拉松即将开赛,9月19日,北大医院太原医院的医疗专家团队为跑者送上一份贯穿备赛、参赛
2025-09-20 07:24:00
东城中医医院蔡学萌大夫:以银针为媒,重织失眠者的安眠锦缎
蔡学萌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有近十年的针灸门诊经验。擅长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疗法,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耳鸣、耳聋
2025-09-19 10:00:00
专利款儿童豆乳果蔬面上市,香精、色素和防腐剂“零添加”
济南广御公司研制的专利产品儿童豆乳果蔬面正式上市,这是一款专为儿童匠心打造的美食,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和防腐剂,孩子喜欢吃
2025-09-19 11:31:00
当 “暑光” 漫过屋檐:一座医院的人文坐标
当第一缕晨光掠过巴中城的屋檐,巴中暑光医院的玻璃幕墙上便漾起温柔的光晕。这里不是冰冷的医疗空间,而是用专业与温度交织成的健康栖息地
2025-09-19 14:14:00
兴园社区开展健康讲座 关注老人认知健康
为提高老年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有效预防和应对这一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在9月21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来临前夕,高新区兴园社区服务中心的朱新维医生于2025年9月17日
2025-09-19 14:14:00
贵州省委老干部局印发《关于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联络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近日,贵州省委老干部局印发《关于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联络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2025-09-19 14:43:00
微视频|这美食,很保定
微视频|这美食,很保定
2025-09-19 14:50:00
白云区委老干部局开展2025年第三期“淬火计划”暨“双学双讲”学习活动
近日,贵阳市白云区委老干部局开展2025年第三期“淬火计划”暨“双学双讲”学习活动,局办公室宋丽以《办公室如何高效办文办会办事》为题进行分享
2025-09-19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