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人工智能推动科研创新 政策支持破解发展难题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3-26 02:0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经济参考报

研发科学计算模型,支持相关主体建设科学智能创新中心,加速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领域科学研究……当前,多方正积极部署,探索和推动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领域示范应用。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加速了科学研究的范式变革,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布局和统筹指导,以促进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推动资源开放汇聚、提升相关创新能力。

科研应用不断拓展

在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一台台计算服务器与先进的材料研发设备有序运转,这里正致力于打造面向前沿的共性技术平台,并在先进金属结构材料、高效能源催化材料、可降解医用金属材料等几类关键材料上开展示范应用。

“数据是新材料研发的基础。”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张达威教授告诉记者。以往新材料研究主要以实验驱动,又被称为“试错式”研究方法,通过改变材料成分、合成手段、工艺参数等条件制备系列样品,选出其中性能最合适的材料。如今,“材料基因工程”通过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和高通量自动化实验等关键技术,可实现新材料的快速筛选和材料数据的快速积累,大幅提升新材料的研发效率,促进工程化应用。

以耐蚀材料研发为例,张达威介绍,材料腐蚀过程机理十分复杂,考虑温度、湿度、应力等环境因素,成分、加工、结构等材料因素,科学家要在成千上万种组合中筛选最合适的材料配方和工艺。“有了数据的支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不同的腐蚀预测模型,对材料性能进行仿真测试,可以快速得到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服役效果,如在高温高湿强辐射甚至微生物滋生的环境下,哪些材料具有更好的耐蚀性和更长的寿命。”

数智融合加速新材料研发,离不开计算平台的支撑。目前,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联手浪潮信息打造的材料基因工程先进计算平台,成为该中心创新变革的关键基础设施。

不仅在新材料研发,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正加速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研究领域,成为科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AI在推动科研创新、提升研究效率、解决复杂科学问题方面的巨大潜力。”腾讯研究院资深专家袁媛对记者表示,例如AI与基因计算融合已经开始进入加速阶段,有望在生物育种、医疗健康、生物医药等领域开辟广阔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前景。

“AI驱动科学研究,将突破传统科学研究能力瓶颈。”张达威说,以数据和计算为支撑,科研人员可以从繁琐的实验试错中解脱出来,让实验观察变成无人实验,仿真模拟变成现象生成,数据驱动变成数据增强,让“算”出更多科技创新成果成为可能。

政策积极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从部委到地方也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

日前,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其中提出实施“数据要素×科技创新”重点行动,包括“以科学数据支撑技术创新,聚焦生物育种、新材料创制、药物研发等领域,以数智融合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

2023年上半年,科技部会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工作,紧密结合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基础学科关键问题,围绕药物研发、基因研究、生物育种、新材料研发等重点领域科研需求展开,布局前沿科技研发体系。

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四川、广东、浙江等多地也纷纷展开部署。例如《上海市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2023-2025年)》提出,推进科学智能大模型应用。支持相关主体建设科学智能创新中心、算法创新基地等平台,协调算力资源和科研数据集,推动科学智能大模型在生命科学、工程计算、气象等领域应用,打造科学研究新范式。《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明确,发展科学智能,加速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材料和创新药物领域科学研究。

加强系统布局和统筹指导

不过业内专家也表示,人工智能在我国在科学研究中虽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多方面的难点,需要加强系统布局和统筹指导,支持相关主体建设科学智能创新中心、协调算力资源和科研数据集,持续探索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领域示范应用。

袁媛表示,高质量数据获取、算法的可解释性、治理和伦理等是当下主要难点。其中,深度学习等AI模型的决策过程往往不透明,人们常比喻为“黑盒”。在科学研究中,理解模型的工作机制至关重要,直接关系着模型预测的准确性以及科学发现的有效性。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对记者表示,许多科学问题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多维度和不确定性,需要更多学科领域的密切合作,需要更精细、更实时、更多投入来获取数据,需要开发更强大、更灵活的算法来应对复杂科学问题。

为进一步支持和促进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基因研究、生物育种、新材料研发等科研领域的应用,袁媛建议,加强数据的标准化,推动建立高质量科学数据集,推动科学数据有序开放共享,同时确保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支持建立产学研用多方合作机制,将AI前沿科技成果与不同学科需求紧密结合,高效解决实际科研难题;加强对AI专业人才的培养,支持培养与汇聚跨学科人才,促进不同领域人才的交流与合作。

“下一步,需要全面加强面向科技创新的人工智能生态建设。”赵刚认为,一是围绕国家科技创新的重大领域,加快智能芯片在科研领域应用,建设面向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智能算力中心,提升我国科研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总体水平。二是加强高质量科学数据集、技术创新数据集建设,建立科学数据目录,推动科学数据有序开放共享,鼓励开源科学数据集建设,促进各类科学数据互联互通。三是加强科研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面向生命科学、脑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研发场景,开展多学科数据关联分析和融合应用,推进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研究和协同创新,促进颠覆式技术创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6 06: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需要科学家团队与产业、行业专家深度融合协同。”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宋海涛举例,研究院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入上市公司和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按照市场化实打实推动产教协同
2023-05-30 05:37:00
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风起云涌、方兴未艾。这场科技浪潮中,武汉加速布局,打造人工智能人才高地。近日,武汉发布《武汉市大力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发展若干措施》,从初创企业孵化到产学研深度融
2025-06-23 17:35:00
前海人工智能集聚区迎来首批企业入驻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前海人工智能集聚区迎来首批企业入驻全方位扶持政策出台,最高资助2000万元前海城区。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南方日报讯 (记者/张玮)2月28日,前海深港人工智
2024-03-01 07:23:00
山东:重点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研究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山东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先机,首先要强化科
2025-05-12 16:56:00
...家和河南省当地产业政策调整与变化,跟踪技术前沿,如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等在当地产业中的运用,及时调整科研方向,使科研工作符合政策要求和产业发展变化。 二、协同导向:构建校企
2025-06-17 12:13:00
聚焦人博会|专家学者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力量
...者 熊茜雯) 4月27日,以“才聚黔城·智创未来”为主题的人工智能点亮创新未来交流活动在贵州技术交易市场举行。活动现场“‘十四五’以来,我省共实施各类数字领域科研项目540余
2025-04-27 18:18:00
...回旋加速器已经落地应用,服务2000余名患者。绵阳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让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等创新主体“强强联手”,相继成立中国(绵阳)科技城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组建中国
2024-05-31 05:59:00
如何利用好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赋能数字重庆建设?来看马上消费专家建议
...授向涛分享了自己观点。所谓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是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对大量信息进行自动化挖掘、分析、处理和应用的一种技术。其作为智能化时代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2023-05-15 16:00:00
与大科学装置大科学平台共成长
...。”汪卫华表示,希望借助这里的大团队、大平台,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手段,变革材料的研究模式。“我个人在这5年来感受到,东莞不仅有制造业,也是一片科研创新的热土。我们有信
2023-02-28 06:36: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获充换电大会官方推荐及星级认证, 公牛充电桩全场景方案引关注
9月27日至29日,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在合肥举行,此次大会由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安徽省汽车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共同指导
2025-10-09 17:04:00
“北京榜样•最美互联网从业者”提名人选|我爱我家陈少亮:数字浪潮中的筑梦人
2025年的北京,秋阳穿过写字楼玻璃幕墙,在键盘上投下斑驳光影。在我爱我家集团总部技术中心,陈少亮正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图
2025-10-09 17:05:00
中新经纬10月9日电 工信部网站9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期联合发布《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下称《指南》)
2025-10-09 13:06:00
当下,网络热搜榜单已经成为我们感知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这个窗口展示的内容是否真实、健康、积极,直接影响着数亿网民的认知判断
2025-10-09 10:31:00
高低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中国电影市场成绩亮眼:国庆档总票房破17亿元,10月2日年度总票房达425.02亿元,超2024年全年
2025-10-09 10:49: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李晓平)如今,拍照不再停留在平面,“一站式”3D人像打印,正让影像“立”起来,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2025-10-08 08:12:00
小牛FX风速款首销战报:5小时全渠道销量14252台,以“价值重构”引爆全民抢购潮
2025年9月29日,全球高端智能电动车领导品牌小牛电动正式发布FX风速款首销战报。数据显示,这款被业界称为“价格屠夫”的新品在9月28日首发后
2025-10-08 09:00:00
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从 “设备制造” 到 “全链服务”:陕西电子长岭电气纺织机电产业的进阶之路
9月29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举办的“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主题媒体行活动,带领陕西多家主流媒体走进陕西电子陕西长岭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参观考察
2025-10-08 17:51:00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全国第十批5A级供应链服务企业名单,华远国际陆港集团正式通过评审,获评“5A级供应链服务企业”
2025-10-08 18:01:00
货丰价稳、活动密集、销售井喷、消费升级……在这个中秋国庆假期,我市消费市场“热”力值拉满,处处繁荣兴旺、活力十足。10月8日
2025-10-08 18:32:00
佳盛机电乘风而上,今年前8月产值同比增长超38%抢占新赛道,270多名员工假期忙“冲刺”南报网讯(通讯员单维亮记者张希)“我们是智能电网产业链条上的配套企业
2025-10-07 08:41:00
培育壮大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丨十堰臻融:创新与技改“双轮”驱动 产值同比增长30%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何旭 通讯员 胡新)科技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关键。十堰臻融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智能化装备升级与专利技术研发为双引擎
2025-10-07 20:43:00
沉浸式AR科技盛宴:打造“可触摸”的科普实验室,重构科普新形态
这个国庆去哪玩?中国科学技术馆告诉你!2025年10月1日——10月7日由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峰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Rokid联合打造的以“探境・AR科技智慧”为主题的AR体验活动正火热开展中
2025-10-07 09:05:00
2025年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总决赛落幕 西工大获奖数量质量再创新高
近日,2025年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各赛道总决赛圆满落幕。本届大赛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2025-10-07 11:40:00
太划算!遵义多重补贴点燃消费热情
多彩贵州网讯国庆中秋“双节”同至,遵义市推出的“悦·遵义‘双节’欢乐购”促消费活动覆盖整个长假,其中“焕新过节·乐享生活”家电家居促销活动形式丰富
2025-10-07 14: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