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与大科学装置大科学平台共成长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2-28 06:3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院士专家与青年人才共话“科研人生”

与大科学装置大科学平台共成长

与大科学装置大科学平台共成长

与大科学装置大科学平台共成长

与大科学装置大科学平台共成长

与大科学装置大科学平台共成长

与大科学装置大科学平台共成长

与大科学装置大科学平台共成长

2月23日上午,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在东莞松山湖启动。在“科·创·汇”青春对话会环节举办期间,多位科技工作人才代表分享了个人成长经历和科技报国的故事。

撰文:张莎 凌乐仪 张珊珊 陈启亮 摄影:黄政正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

科技自立自强归根到底要靠青年

“我一直有这样的信念,中国的科学技术,归根到底要靠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才能发展起来。”在“科·创·汇”青春对话会环节举办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上台,作《寄语青年科技工作者》主题分享。

陈和生表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还是要靠人,靠千千万万愿意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共同奋斗。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愿意为国家科学事业献身的青年人来实现。所以,在东莞松山湖举办这个活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98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拿到博士学位后,陈和生很快就回国工作。那时候国内缺乏人才引进政策,工作条件也比国外差了很多,各种生活环境尚不清楚,但是他始终坚持回国发展的信念。

作主题分享期间,陈和生回忆了全国首台、全球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中国散裂中子源在东莞松山湖建设的过程,并介绍了当前这个大科学装置的发展情况。

他表示,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的大型复杂的科学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问题的重大科技基础。希望青年科技工作者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充分考虑利用国家大科学装置开展研究工作。

他寄语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到底要靠青年,要靠各位青年工作者的奋斗来实现。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现在社会上的诱惑太多,对青年学生、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冲击非常大。人生的道路是丰富多彩的、比较曲折的,关键是自己要保持定力。”

“年轻人就是要刻苦学习,打好基础。关键是要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陈和生表示,谁也无法预料人生道路上会遇到什么问题,当做好了这些准备,当遇到了机遇,遇到了国家的需求,就能够抓住机遇为国家的科学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

东莞是一片科研创新的热土

在“科·创·汇”青春对话会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上台作《和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共成长》主题分享,讲述自己参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设五年来的感受。

连绵的山丘中,浓绿色的荔枝林包裹着一座兼具岭南建筑风格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科学园区——这便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期)。“松山湖、东莞是从事科研工作、科研创新非常好的地方,通过5年建设,我们将这片荒山打造成一个具有岭南风格的大型现代化实验室。”汪卫华向参会代表介绍。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是广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四家省实验室之一,是参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的重要科研平台。

“研究成果想尽快转变为生产力,其实中间有个很大的鸿沟,我们称之为‘死亡谷’。”汪卫华表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前五年的重要探索,包括如何破解前沿成果产业转化这一世界性难题。在这期间,实验室做了许多尝试,也拥有了很多成功案例,“我个人体会到实验室这个平台,还有东莞、大湾区良好的产业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

目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经过几年的建设,更加聚焦在能源材料、前沿材料、高端装备、信息材料几大方向。汪卫华表示,面向未来,实验室将更加注重能力建设,包括文化建设、科技创新等,利用自身的优势建设一个更好的平台。

“实验室不但要产出一些高水平的成果,也要培养一批圈内的年轻人才、卓越的工程师,他们将来就是创新企业的领导人。”汪卫华认为,东莞、大湾区给人才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

“小孩入学、家属工作安排,以及像松山湖这样的优美环境,为我们吸引人才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希望未来实验室的国际人才比例能达到30%左右,只有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实验室才能真正成为国际一流。”

“因为有很好的支持,我们希望将来实验室能建成一个超快物质科学的研究中心,依托周边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大装置,在能源材料、信息材料等领域做出国际一流的工作,我相信这不是梦。”

汪卫华表示,希望借助这里的大团队、大平台,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手段,变革材料的研究模式。“我个人在这5年来感受到,东莞不仅有制造业,也是一片科研创新的热土。我们有信心,不仅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成就,还可以帮助东莞形成若干产业集群,培养一些企业家,产出一些有影响力的公司。”汪卫华说。

全国青联常委、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副院长)林浩添:

人工智能未来在健康领域大有可为

2009年,医学领域博士毕业的林浩添留在中山大学,其间参与产出众多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成果。2016年,前期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干细胞基础研究的林浩添,将重心放在解决临床面临的问题上,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研发领域开始了自己的新旅程。

“我们在临床一线工作,意识到大数据人工智能实际上是解决大健康问题的最好着力点。”林浩添表示,医学是科学的一部分,但医学不仅仅是科学,还包括人文学、社会学等综合领域。医疗工作者能够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解决这一问题,大健康领域人工智能在未来也大有可为。

“我曾想过出国留学,当时老师告诉我,要有足够的耐心,相信国家也能培养出有影响力的科技青年人才,做出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成果。”林浩添表示,如今自己也目睹诸多90后、00后接受当下的机遇与挑战,继续产出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他同样对年轻一辈充满信心。

全国青联委员、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张书彦:

对广东的科技创新充满信心

读博期间,张书彦的研究课题是用射线研究航空发动机材料。2008年,张书彦完成博士学习,进入英国最大的实验室基地担任博士后,仅用4年时间,便晋升成为首席科学家。2016年,她响应号召带领团队创办了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担任院长。

“我在英国实验室的研究项目是为英国的航空公司和核电站服务,当我听说在东莞建设有中国散裂中子源时,我想如果用自己的技术来服务中国航空领域和核电站,这样的工作更有意义。”

张书彦表示,自己对广东、中国的科技创新充满信心。目前,张书彦团队承接的国家项目达30多项,其中包括牵头了广东省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总金额4200万元。“我觉得现在国内的科研政策比英国都要好。松山湖有大科学装置、大科研平台,以及政策及资金支持,这里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氛围。”张书彦说。

广东省青科协理事、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郑李娟:

科研之路一面是困难一面是成就感

2020年国内新冠疫情暴发时,郑李娟加入的攻关团队第一时间攻克口罩机的核心功能部件——焊接系统制造难题,十天成功交付了1000套焊接系统,并立即投入口罩的生产工作,实现每天生产约四百万只口罩,有效缓解口罩紧缺问题。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科研之路,我想是‘幸福’。”郑李娟表示,正是科技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虽然疫情暴发之时,其所在的攻关团队面临诸多困难,成员们经常住在企业里,或穿着防护服到全国各地采购零配件,甚至面临种种失败,但最终取得的成果让她感受到科研工作的魅力。

“我的导师曾鼓励我,在科研的道路上有困难是必然的,但在其过程中不断解决一个个难题非常有成就感,甚至可以为产业乃至人类的生活带来改变,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郑李娟说。

中青科协理事、华南理工大学全球事务办副主任殷盼超:

永无止境探索微观世界本质

殷盼超的父亲是一名化学老师,受其影响,殷盼超自幼喜爱探索微观世界。本科时期,殷盼超选择了高分子领域专业就读,其中,聚合物溶液成为他最感兴趣的内容。由于当时全球鲜少有关于这一细分领域的研究,殷盼超主动找到了在该领域研究深入的美国教授,而后顺利进入其科学组进行博士学习。

殷盼超认为,“传承”是自己科技之路的关键词,“我们一直传承的事情,就是永无止境地探索微观世界的本质。我的博士生导师一直身体力行,做新的科研,探索新的材料”。

这份传承如今也体现在了殷盼超身上。当前,殷盼超在华南理工大学工作,他将自己探索出的新研究方式写成科研报告,顺利在学校内开设一门新课程,把对科研的热爱与执着传承给更多青年人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8 08: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勇担科创新使命    聚力建设一流科学城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松山湖科学城重大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勇担科创新使命聚力建设一流科学城松山湖大科学装置集群。小豚智能研发的无人船。受访者供图从一片荒郊之地长出一座科
2023-02-23 06:47:00
松山湖“创新雨林”加速生长
...式服务体系。近年来,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来到松山湖,在科学城大展拳脚,常年有超过50位院士专家和2000多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在此开展科学研究。有人向往这里的科学氛围,也有人向往这
2023-02-28 06:36:00
东莞松山湖:搭建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技工作者盛会首次在大湾区举办,参会嘉宾还深入松山湖科学城大装置、大平台、大企业,感受大湾区发展的强劲脉搏,为未来进一步开展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搭建起了新的桥梁。中青科协携手东莞
2023-02-27 06:52:00
...是否也可以借鉴人工智能运行的原理和方法?……松山湖科学会议掀起一场“脑风暴”◎本报记者 叶 青 龙跃梅“为什么脑科学这么吸引人,因为它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大家去解决。”中
2023-04-21 02:25:00
肯尼亚运动员夺冠2024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半程马拉松
...新闻网中新网东莞3月24日电 (许青青 李获)2024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半程马拉松24日鸣枪开跑,来自海内外的12000名跑友齐聚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4-03-24 18:43:00
科创氛围浓厚 近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汇聚东莞
...座以制造业立市的城市来说是一道必答题。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有一座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这里,科技人才集聚,创新氛围浓厚,一批拥有高新技术的科创企业也破壳而出。据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2023-02-22 11:24:00
青年科技工作者“打卡”松山湖
...青年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科技+东莞行”,深入松山湖科学城,走进大装置、大平台、大企业,了解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情况,感受松山湖“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的独特魅力,也为未
2023-02-28 06:35:00
松山湖科学城: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机遇,以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为契机,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松山湖科学城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为
2023-09-28 01:31:00
2023松山湖半程马拉松燃动科创新城
...人民日报客户端贺林平今年4月22日,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全面启动两周年。上午7时,2023松山湖科学城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赛事设有半程马拉
2023-04-23 14:25: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