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千年名门传奇:陇西李氏、琅琊王氏与吴越钱氏的辉煌与传承
...起来的孔孟两家,就来讲讲曾经威震江湖的三大家族——陇西李氏、琅琊/太原王氏以及吴越钱氏。陇西李氏陇西李氏源远流长,史书中明确记载的,第一个发家的便是秦朝的陇西郡守李崇,尽管对李崇生平的记载并不多,但是...……更多
了解一下这中国历史上最尊贵的五姓七望
...姓七望指的就是在隋唐时期的七个名门望族,他们分别是陇西李氏、太原王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赵郡李氏这样七个名门望族。其中姓李的有两户,是两个望族,姓崔的同样也有两族,所以这七族人之...……更多
中国历史上尊贵的“五姓七望”,连贵族都没资格高攀
...分别是“崔、卢、李、郑、王”。而五姓七望分别是指: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这七个家族是当时天底下最尊贵的名门望族,七个家族中李、崔二姓分别出了两个大家族。...……更多
八柱国与二十四大将军:关陇门阀集团的核心力量
...西地区的向心力,加强军事力量,宇文泰创建了以关中、陇西豪门家族为基础的府兵制,构成了一个以门阀家族集团为核心的政治联盟,这个政治联盟的核心就是“八柱国二十大将军”。所谓“柱国”就是“柱国大将军”的简称...……更多
五姓七望:中国古代名门望族的兴起与衰落
...敬畏。中国最尊贵的名门望族,要追溯到隋唐时代,包含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上述七个望族包含五个姓氏,故称为五姓七望。五姓七望的发展和衰落原因,一直是人们讨...……更多
隋唐时期顶级世家五姓七族,让李世民都嫉妒
...甚至是那个朝代的最高级别士族象征。值得一提的是此时陇西李氏还未加入其中,没赶得上排位的时机。陇西李氏早在初期就已显现纡朱曳紫之势,所以在当时即使没有排上四姓之一,在人们眼中也是不可高攀的显赫世家。后来...……更多
晋朝贵族王谢家族的兴衰与门阀士族的演变
...成为东晋顶尖的名门望族。后来也是谢安联系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坚定的反对桓温篡权,而且还趁机与各个世族大家联姻,壮大本族力量,从此谢家子女婚嫁基本不出世族大家。东晋著名女诗人谢道韫就是谢安的亲侄女。她的...……更多
兰陵王高长恭是李世民的外公?长孙皇后成了他们之间的纽带
...中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李世民的家族李世民是陇西成纪人,而他曾说自己的祖先是汉朝有名的飞将军李广,而李广出生于秦汉时期的陇西李氏。作为统一天下的帝王之家,更加注重自己与众不同的出身,这也就是说,...……更多
王翦后代子孙建立了2个千年豪门士族
...元和王威,两人秦末乱世主动分家,其中王元迁徙到山东琅琊境内,而王威则留在了咸阳。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王元这一支在秦国覆灭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直到西晋末年爆发永嘉之乱,幸存的王公贵族们纷纷南渡逃命,而...……更多
唐朝世家大族与五姓七望:王皇后与武则天的出身之争
...、李、郑、王。七望指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这五姓七望是当时社会的贵族。其实王皇后就出身五姓七望中的太原王氏。唐朝成功的标准不是“中状元,娶公主”,而是“...……更多
...大族,当时称为名门望族。例如:京兆杜氏、扶风苏氏、陇西李氏等。清人赵翼《二十二史札记》谈到魏晋九品中正制:“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这种风尚,延至唐代,仍风行于世。在社交时,为表...……更多
王翦的后代分家避祸,不料造就了2个千年豪门
...嗣到祠堂商议,并将族人分成两支,一支跟随王元迁到了琅琊,就是今山东等地,另一支则由弟弟王威带到了太原。为了保证战乱不会波及到子孙,王氏族人一直都蛰伏在异地他乡,直到西汉建立才逐渐崭露头角,琅琊一支尚文...……更多
王建家族:从战国名将到琅琊文脉的传承
...躲避战乱。 在这段漂泊历史中,王建的后裔之一在山东琅琊扎根,形成了“琅琊王氏”。这个家族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汉代到明清1700多年的历史中,琅琊王家族培养了35位宰相、36位皇后、36位太子妃、186位...……更多
东晋为何会形成王与马共治天下的局面
...共分天下,而这个王家正是魏晋南北朝时代,赫赫有名的琅琊王氏。王指的是王导和王敦兄弟,马则指的是司马睿所代表的司马氏。那王家究竟是如何做到,能与皇族一起共分天下的呢?还得从头说起。三国后期,司马懿的孙子...……更多
揭秘明朝皇帝生母的身份
...耗的明朝才是最好的明朝。明光宗朱常洛生母,孝靖皇后王氏。王氏出生于宣府左卫下级军官家庭,原为慈宁宫的一位低阶宫女。万历九年偶然间被神宗临幸,后为神宗生下长子朱常洛。和当年的宪宗一样,神宗因嫌弃王氏的出...……更多
东晋四大家族:琅琊王氏、庾氏兄弟、桓温与谢安的权力斗争
...是由这四大家族轮流掌控。第一个,当然就是赫赫有名的琅琊王氏。熟悉东晋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这个“王”说的就是琅琊王氏。东晋的建立者司马睿曾经拉着王导一起坐皇帝宝座,这在中国历史上...……更多
士族与皇权的对抗: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与门阀统治的形成
...坚,他的家族便十分显赫,李世民就更不用说了,出自于陇西李氏,是当地有名的大世家,父亲李渊还被封为唐国公。 门阀统治的形成标志,其实是曹丕执政时期,手下陈群所提出的九品中正,此后两晋正是沿用了这个制度,...……更多
千年孝义文化传承,临沂孝友祠的前世今生
...的一种寄托,对家族根源和传统文化的珍视。孝友村作为琅琊王氏的祖居地和发祥地,吸引了来自海南、广州、福建等全国数十个省份的王氏宗亲前来寻根问祖。72岁的王友文是孝友祠现在的守祠人,几乎每天他都要接待外地前...……更多
王谢桓庾:东晋四大家族的权力争斗与历史影响
...谢桓庾是指东晋时期活跃在政治舞台的四大家族,分别是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谯国桓氏和颍川庾氏。这四大家族是东晋诸多门阀士族的典型代表,在东晋偏安江南的一百多年历史中,他们轮流掌控东晋政权,左右江左局势,上...……更多
从“三年生一个”到“一年生三个”,52岁创业的李渊凭啥老来俏
...。那时候姓李的权贵子弟庞大到让人眼晕!远的不说,光陇西李氏西凉王李暠(李渊先祖)的子孙就形成十大支脉。起初隋炀帝曾经怀疑过李渊。李渊有个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嫔妃。有一次隋炀帝诏李渊觐见,不巧李渊生病...……更多
南北朝时期为何出现那么多不正常的婚姻现象
...、彭城刘氏?南阳邓氏、赵氏?河东柳氏、裴氏?京兆韦氏?陇西李氏?太原郭氏、王氏?以及辽西常氏等。由此可见?清河崔氏的姻亲?其族望东至青齐?南近淮河?西抵关陇?北达辽西?几乎遍及北方。就这点来说?未见有北方其他大族出其...……更多
兰山法院组织开展廉政警示教育
...传统木雕花板清廉家风展等地,进行廉政警示教育,学习琅琊王氏、兰陵萧氏、琅琊颜氏、琅琊诸葛氏等众多临沂历史上名门望族的家风故事,近距离感受忠孝至上、仁义为先、廉洁为本的沂蒙传统家风文化,引导干警树立廉洁...……更多
一将军的后代为自保分家,不曾想造就了2个千年豪族
...当时秦始皇所赏赐的宝物分别迁移,一支向太原,一支向琅琊,各自发展,自力更生。在此之后,这两支族人都变成了当时名声显赫的大家族,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在后续的朝代之中王氏虽然没有出现皇帝和君王,但却是出宰相...……更多
2022-12-15 20:29:00豪族,后代,将军,千年
...科学角度,现代基因测序也证明了,李世民家族包括整个陇西李氏就是典型汉人。而且汉民族的y染色体也就是父系基因,相对于别的民族来讲是最单一的。李唐家族与鲜卑人DNA对比当然了,你给抹黑者讲科学,人家是听不进去...……更多
胡咧两晋(增七)王敦叛乱兵败身死,其兄王导为何仍受皇帝重用?
...冠南渡到江南,建立了偏安一隅的东晋政权。东晋政权是琅琊王氏的王导和王敦兄弟,拥立晋元帝司马睿而建立的。建立初期司马睿将朝廷大权完全交给王氏兄弟掌管,可谓是权倾朝野,因此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王家掌...……更多
王翦的后代子孙创建了哪2个千年豪门大族
...,著名的武将世家王家也分崩离析,分成两族,各自迁往琅琊郡和太原郡祁县。公元前208年至207年,项羽率领楚军与各诸侯义军在巨鹿同章邯和王离所率领的40万秦军主力决一死战。仅五个月,胜负已分,王离全军被歼灭,三个...……更多
...“王与马,共天下”的局势根深蒂固,可见王导的势力,琅琊王氏的震慑力更是重大,虽后因王敦之乱,司马氏对王导有所压制疏远,但王导的侄子王羲之这一脉仕途如日中天,家族繁盛。而出身富贵的王凝之更是属天下公子之...……更多
从姓氏看清朝:八大姓的权力与影响力的演变
...家庭,以姓氏的方式被人铭记,如琅琊王氏,清河崔氏,陇西李氏等。从这个角度,清代也有一群高地位的“族”,就是所谓八大姓。一,佟又称佟佳氏,我想对于它很多人都很熟悉。尤其在后金至康熙时期,佟姓有了长足发展...……更多
王谢家族与六朝时期的政治风貌
...处。王、马共天下王家据说是出自山西,其中有一支去了琅琊,这就是著名的琅琊王氏。其实,琅琊诸葛氏也很有名,曹操屠徐州,导致诸葛避乱迁徙,所以后来刘皇叔是去的隆中找的诸葛亮。琅琊王氏家族中名士辈出,比如竹...……更多
电视剧《琅琊榜》的故事发生在南梁大通年间,剧中南梁皇帝被称为“梁帝”(并没有介绍说有具体名字),因为猜忌,以致赤焰血案的发生。这一点猜忌心,梁帝倒是和历史上的梁武帝颇为相似,毕竟这是皇帝的通病。除此之外...……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血色丰碑丨杨靖宇智取大荒沟
提起杨靖宇将军大家都不陌生至今他的故事仍旧广为流传1936年秋杨靖宇率领抗联第一军军部直属部队在桓仁、宽甸一带活动期间曾与刚刚改编为抗联第一军直属第十一独立师的左子元部联合行动于
2025-07-15 21:35: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青山埋忠骨,热血照千秋
在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有这样一片山脉——春天杜鹃花红如霞,秋天枫叶红似火;最为奇特的是,在阳光照射下,山顶石砬子呈现出红色
2025-07-15 11:33:00
山河铭记|一封家书寻找安葬地后续:被收编一二九师,随军前往晋冀鲁豫
大皖新闻讯 “为救国工作誓死,为救国奋斗到底,希大人不必盼望。”7月9日,大皖新闻报道了六安籍烈士杜立成的一封家书,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2025-07-15 15:01:00
钱江观潮丨汪帆:匠心修古籍
今年五月,浙江图书馆启动浙图文澜阁本《四库全书》修复工作,让传承数百年的珍贵典籍重焕生机。今天的《钱江观潮》,一同走近古籍修复师汪帆
2025-07-15 15:47: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红光故事永留磐石大地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由杨靖宇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2025-07-15 12:36:00
沈正志:一句承诺,四十余年坚守,三代人接力
文化传承的脉动,从来不只在博物馆里静态展示,更在民间生生不息。在第二十届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发布活动上,一支“文保小分队”格外醒目——69岁的基层老文保员沈正志身着白衬衫
2025-07-15 07:06:00
大常村活捉日本兵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身着缴获日本鬼子军服的八路军武工队队长王立岗。(资料图片)1942年春,日伪军在晋中平川地区多次开展所谓的“治安强化”运动
2025-07-15 07:31:00
范明公新著《范蠡·商道千秋》系列书籍问世,千年智慧重释商道
7月14日,著名传统文化学者范明公先生新著《范蠡·商道千秋》正式问世,该书以《史记·货殖列传》为核心,融合《计然策》《文子》精要
2025-07-14 14:45:00
王清州书法集|恣肆劲健的笔墨书风
《王清州书法集》是王清州先生十多年来书法艺术生涯的集中展现,由文物出版社于2025年1月正式出版。该书收录了王清州先生的书法代表作品105件
2025-07-14 14:45:00
刘铁飞《山神》获国际大赛“银肖像奖”
近日,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十一届国际肖像艺术大赛评选结果揭晓:刘铁飞最新作品《山神》获得该大赛“银肖像奖”。刘铁飞获奖证书 本次大赛部分获奖作品国际肖像艺术大赛目的是创立一个国际顶级的肖像艺术展览
2025-07-14 14:46:00
世界非遗的当代传承:尼泊尔唐卡在京开启文明互鉴
7月13日下午,“梵境绘世·千年唐卡”尼泊尔唐卡高端艺术鉴赏会在北京正大中心举办,来自文化界、教育界、艺术界、收藏界等各领域的相关人士齐聚一堂
2025-07-14 15:15:00
12岁离厦19岁时血战马尼拉 书写华侨抗战的英雄篇章
一个班10名华支战士的合影,半蹲在迫击炮旁的是刚升任班长的陈振佳。陈衍德教授 身着戎装的陈振佳在马尼拉前线。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龚小莞)在1945年马尼拉解放战役的关键时刻
2025-07-14 16:10:00
抗战烽火中的客籍名人 | 田汉:戏剧演出成为“流动的抗战火炬”
1944年,日军侵袭广西,在桂林的大部分文化界人士,撤往贵阳。著名剧作家、《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就是其中之一,他带领“四维儿童剧团”出桂林
2025-07-14 21:43:00
7月14日,飞虎队中尉穆蔼仁的后人穆言灵和学生陈世明来到位于三山人文纪念园的抗日志士墙,祭奠曾不远万里支援中国的穆蔼仁。
2025-07-14 1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