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千年孝义文化传承,临沂孝友祠的前世今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0 19:22: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见习记者高新宇

每天早上,90岁的王友礼用过早饭后便坐在家门口,遥望着村西头的“孝友祠”。作为上一任的守祠人,往常这个时候他便需要赶往祠堂,为来续写族谱的宗亲和研学的参观者打开大门。对于王氏家族千余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蕴含人生处世的家训,身为王览51世后人的王友礼早就烂熟于心。一年前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王友礼不再前往守祠,但偶尔骑车来祠里看看,成为了这位九旬老人新的习惯。

几经兴废的孝友祠

聚族而居,族必有祠。“祠堂”一名最早出现于汉代,是汉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除了“崇宗祀祖”以外,族亲们商议族内重要事务或者各方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也会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

在临沂市城北的白沙埠镇孝友村,一条小河自西向东蜿蜒数里。顺着河边的一条小路前行,经过一座小桥,河流北岸一座高大的青砖瓦房映入眼帘。门楣上淡蓝底色的牌匾书有“孝友祠”3个鎏金字 ,书体沉稳、大度、厚重。孝友祠大门朝南,门前石阶两侧立有高近3米的石狮,显得庄严肃穆。

千年孝义文化传承,临沂孝友祠的前世今生

孝友祠在以孝治国的古代具有崇高的道德地位,《尔雅·释训》云: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王祥是孝敬父母的典范,王览是友爱兄长的楷模,该祠堂故名“孝友祠”。明世宗嘉靖皇帝更是曾为孝友祠亲书御匾一块,上写“孝友格天”四个字,并派钦差大臣亲临孝友祠祭祀,以提倡孝悌。

临沂市兰山区望族文化研究会前会长王孝敬介绍,孝友祠年代久远,史书记载于南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明、清时期重修。祠堂主体建筑正殿为三间,系砖木结构,祀王祥、王览。

“差不多在上世纪60年代,我那时候还在上学,孝友祠就已经有些破败了。”王孝敬儿时记忆里的孝友祠,三座大殿仅由几根柱子支撑,平时没什么人过去,更别说打理。“虽然那时候的王氏宗族没有去修缮祠堂,但是大家对王祥、王览、王羲之并不陌生,孩子们从小就从老人口中听说他们的故事。”王孝敬说。

1994年,当地政府及王氏宗族在原址上恢复了孝友祠。祠堂设有正殿五间,青砖甬瓦,朱梁丹柱,端庄古雅。内有王祥、王览、王导及书圣王羲之塑像。1700多年的漫漫风雨并未令孝友祠消亡,许多文化遗存却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嘉靖皇帝御书的牌匾在战火中被毁,目前祠堂内悬挂的“孝友格天”黑底金字巨匾则是当代书法家王学仲重题。

在后人的逐步修缮和保护下,如今的孝友祠已经重新焕发光彩。2008年,王氏族人在祠堂院子新修建三间东厢房,现已作为孝友文化展馆,对外开放展出。

历久弥新的精神传承

“临沂地区的祠堂并不少,钱王祠、鲁公祠、笃圣祠、明清时期留下来的宋氏祠堂、嘉庆年检的杨氏牌坊和祠堂……”这些年来,临沂市民俗文化研究会、全氏文化研究委员会主任全先达在临沂相继去过不少宗祠,但大部分的宗祠都没有被后人重修。

全先达表示,在明清时期,可能有些家族都有宗祠,但是后来许多宗祠无人修缮,在几百年的风雨里,最终便老旧、坍塌、渐渐消逝。“全氏家族家谱记载,曾经我们家也是有祠堂的,后来是毁于清朝康熙年间的郯庐大地震,毁了以后就一直没再修。现在很多家族过去基本上也有宗祠,就是在经历战火的毁坏或者是地震之后,没有人组织去修宗祠了。”

受到当时的经济条件限制,孝友祠也曾一度破败,但1700多年前,历史上名列二十四孝之一的王祥临终前告诫子孙的遗言,却经过代代口耳相传,穿越历史的沧桑,响彻在王氏后人的心底深处,成为其家族的精神纽带。

83岁的退休教师王孝俊是王祥的第五十代孙。1994年重新修建孝友祠时,他是主要发起人之一。“‘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要有人就一定要有孝。当初想要重建孝友祠,主要就是想起到教育警示后人的作用,弘扬孝文化,因为‘孝’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重要作用。”王孝俊说。

一聊起孝友祠,王孝俊神情间满是自豪,他说,孝友村民风淳朴,村里人都特别孝顺,出了很多现代“王祥”,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很多村民都会到祠堂去拜祭。清明前后,很多外姓人也来祭祀王祥,有的甚至带着孩子来接受教育。

“孝友祠内供奉的虽然是王氏的先祖,但是留下来的精神文化遗产是属于全社会的。家训中所凝聚的信、德、孝、悌、让等深刻内涵,是社会中每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王传敬介绍,自1994年孝友祠修缮后,祠堂一直都对全社会开放,不限外姓人进入。这也是为什么在2024年1月31日正式落成的孝友祠家训碑上,所刻的是“家训碑”,而并非是“王氏家训”。

祠堂变讲堂,家风万里扬

随着时代变迁,宗祠已经不仅仅是族人们祭祀祖宗庄严肃穆的殿堂,更多的是成为了族人们的一种寄托,对家族根源和传统文化的珍视。

孝友村作为琅琊王氏的祖居地和发祥地,吸引了来自海南、广州、福建等全国数十个省份的王氏宗亲前来寻根问祖。72岁的王友文是孝友祠现在的守祠人,几乎每天他都要接待外地前来的宗亲,为大家一遍遍讲述先祖们的故事。在他的眼里,孝友祠的功能已经不再仅是家族祭祀,更多的是宣扬孝悌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接受孝文化教育。

2017年,中纪委拍摄完成“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九十七《信德孝悌代代传 琅琊王氏家风》,成为党员干部廉政勤政教育的优秀教材。

为了更好地弘扬孝文化,白沙埠镇在每年春秋期间组织全镇中小学生接受孝文化教育,讲孝事、读孝书、听孝课、扬孝风,使孝道教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

“我们打算联合当地学校,假期组织学生来学习,并且建立政德教育微课堂,宣扬家训和优秀传统文化。”王传敬表示,下一步,临沂市兰山区望族文化研究会还计划将各地始迁祖梳理出来,在祠内放置塑像,将孝友村打造成世界琅琊王氏寻根打卡地,让更多宗亲找到自己的根源,让孝文化在更多人心中扎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0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央视1月9日播出!看沂河新区里的家风故事
...临沂沂河新区宣传统战办公室协助拍摄的《琅琊王氏——孝友传千年》,将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正式播出。“国有史、方有志、族有谱”,中国人自古就有以史为鉴、明理喻世、激励后者的做法。历
2025-01-07 12:17:00
4月15日起,临沂市河东区再添两条助学公交线路
...沂第二十七中学,线路途经解放东路、金安路、安居街、孝友路、人民大街、东兴路、东夷大街。设10处停靠点,分别为临沂市人民检察院、机关幼儿园、检疫站、九曲店、安居小区、九州超市、
2024-04-13 12:27:00
以廉为本传家风
...发前往悼唁,人群若集市。王讷一生生活节俭,以勤俭、孝义治家。“尊祖宗、敦孝友、重尊长、睦家族、恤孤稚、守勤俭、明教法、戒争诉、戒赌博、戒淫荡”,他制定的十大家训至今仍在村中流
2023-02-27 07:25:00
守护走失儿童,临沂河东城管队员化身“临时奶爸”
...小学开展护学岗执勤任务的城区五中队队员,在桃源街与孝友路交叉口处,发现一名与家长走散的学生,当时正值放学时段周边车流量很大,存在安全隐患,经过安抚了解到孩子与姑妈走散,家长电
2025-03-26 13:59:00
...段出现积水问题,其中5处积水较为严重:1. 人民大街与孝友路2. 凤仪街与顺达路3. 巩村路沂河一英里4. 陶然东路与解放东路5. 凤凰大街与陶然东路凤凰大街铁路桥下穿,李公
2024-07-07 11:36:00
...花瑶和崀山八峒过山瑶最为闪亮。崀山峒歌非遗传承人陈孝友正在邵阳展厅,用传统古技艺——竹琴弹唱峒语歌曲《美丽的崀山》。高亢嘹亮、拖腔悠长的唱调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峒语山歌往往
2023-09-17 18:44:00
复旦大学助力白云区档案史志发展 | 深化校地合作
...化学院副教授阎平凡,白云区委办主任、区档案局局长舒孝友,白云区区档案馆馆长(区地方志办主任)徐炯明等参加调研。据了解,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档案与方志学白云科教工作站成立于
2023-09-06 15:53:00
高富丑驸马萧胡睹,虽身世显赫却命运多舛
...(?-1063.7),又作胡都姑,字乙辛,是丰国王、国舅萧孝友的儿子,法天皇太后萧耨斤的侄子,也就是辽兴宗耶律宗真的表哥。萧胡睹长得不好,“口吃、视斜、发卷”,很拉低萧氏家族
2023-12-22 15:36:00
方孝孺:明朝的忠臣与学者,十族被灭的悲剧人物
...止,但依旧咬紧牙关,摇头不语。方孝孺和自己的弟弟方孝友感情最深,当方孝友将要被砍头的时候,方孝孺顿时崩溃昏倒。方孝孺被叫醒后,方孝友没有责怪哥哥,反而更坚强劝慰哥哥,事已至此
2023-11-05 22: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