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胡咧两晋(增七)王敦叛乱兵败身死,其兄王导为何仍受皇帝重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3 21:17:00 来源:精彩生活

永嘉之乱后五胡乱华,西晋在北方边境少数民族的入侵下失去了半壁江山,不得不衣冠南渡到江南,建立了偏安一隅的东晋政权。东晋政权是琅琊王氏的王导和王敦兄弟,拥立晋元帝司马睿而建立的。建立初期司马睿将朝廷大权完全交给王氏兄弟掌管,可谓是权倾朝野,因此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王家掌权后王敦作为大将军,掌握了东晋的兵权,成为朝廷中央军权最重的人。但他野心勃勃,居然开始觊觎皇位,出兵攻占建康,威逼晋元帝司马睿,掀起了东晋建国后的第一次兵乱,史称王敦之乱。

胡咧两晋(增七)王敦叛乱兵败身死,其兄王导为何仍受皇帝重用?

由于作为丞相的王导带领琅琊王氏家族出面干涉,导致王敦无法篡夺司马睿的皇帝位,使王敦第一次作乱未能得逞。司马睿因为受到王敦的威胁,使得诏令不出宫门,最终忧愤而死。晋明帝司马绍即位后,司马绍面对“王敦专制,内外危逼”的局面,命郗鉴以兖州刺史之职镇守合肥,欲以其为外援对抗王敦。王敦却扣留了入朝途中的郗鉴,并开始计划第二次篡位。司马绍面对王敦的步步紧逼,在建康组织防御,并调遣各地军镇将领入卫建康,阻止王敦的阴谋。由于王敦突然病死,这场兵乱便以失败而告终,他的残部也在乱军中被消灭。

胡咧两晋(增七)王敦叛乱兵败身死,其兄王导为何仍受皇帝重用?

总结这场兵乱的前因后果,很明显是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国初期过于依赖琅琊王氏的势力,将朝政大权和国家兵权都委托给王导和王敦兄弟,这才导致了自己大权旁落,诱发了王敦之乱。虽然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王导带领琅琊王氏的子弟在阻止王敦篡位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个门阀士族对于东晋的大罪却是无法否认的。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叛乱平息后,司马绍并没有追究王导和琅琊王氏的罪责,反而依旧倚重王导,让他继续在朝廷担任要职。司马绍临终时,甚至将王导任命为晋成帝司马衍的辅政大臣,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胡咧两晋(增七)王敦叛乱兵败身死,其兄王导为何仍受皇帝重用?

从道理上来讲,司马绍即位后对待王导的态度是非常让人诧异的,也是不太符合一般君主对待叛臣家属的管理。当时王敦发动叛乱逼迫司马睿,导致司马睿忧愤而死,这对于琅琊王氏可以说是带来巨大的灾难。如果说司马绍即位初期,善待王导和琅琊王氏,保留王氏在朝廷中的大权,是为了避免过度刺激兵临城下的王敦,那么在王敦兵败身亡后,司马绍继续善待王导,就让人非常难以理解了。从古代君王处置叛乱的逻辑来看,王敦叛军败亡后,他的家族肯定是要受到牵连的。王导作为琅琊王氏领袖,王敦的兄弟,罪责上肯定是首当其冲的。

胡咧两晋(增七)王敦叛乱兵败身死,其兄王导为何仍受皇帝重用?

可是司马绍不但没有追究王导和琅琊王氏的罪责,反而依然重用王导,琅琊王氏仍然是掌控东晋朝廷大权的门阀士族之一,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司马绍继续信任王导,依然给他那么大的权力,甚至不防范琅琊王氏的人再次起兵篡位呢?这个问题很多学者们都有过自己的见解,大家说法不一。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司马昭之所以依然信任琅琊王氏,重用王导为朝廷重臣,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维持朝廷政治格局的平衡。因为西晋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造成了东晋皇室的孱弱,使他不得不采取这种妥协办法来维持皇权。

胡咧两晋(增七)王敦叛乱兵败身死,其兄王导为何仍受皇帝重用?

在东晋建立初期,晋朝皇室司马氏本身控制的军力是非常弱的。一方面因为八王之乱,使得大量司马氏的势力在内乱中被消耗。另一方面因为永嘉之乱和五胡乱华,司马氏再次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司马氏起于河内,主要的力量在北方,这些乱军正好在黄河以北发生,所以受到最惨重代价的便是司马氏本家。反而在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因为远离乱局的核心,所以保留了地方上门阀士族的主要力量。衣冠南渡后,王导和王敦兄弟率领琅琊王氏拥立司马睿为皇帝,拉开了东晋政权的序幕,也开启了偏安江南的战略态势。

胡咧两晋(增七)王敦叛乱兵败身死,其兄王导为何仍受皇帝重用?

这种战略态势的出现,实际上并不是司马氏自己的能力,而是衣冠南渡的门阀士族和各地的军镇将领联合形成的。以祖逖、陶侃、苏峻等为代表的地方军镇势力顶住了南侵的北方少数民族军队,这才让司马氏能够偏安江南。以琅琊王氏为代表的门阀士族南下,压制了江南各家士族的势力,这才让司马睿坐稳了江山皇位。所以王导和王敦兄弟扶持了司马睿,掌控了朝廷大权,才成就了东晋的半壁江山,“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便是来源于此。琅琊王氏一家独大造成的危机,虽然因王敦被灭而结束,但是司马氏依旧不具备控制江南局势的能力。

胡咧两晋(增七)王敦叛乱兵败身死,其兄王导为何仍受皇帝重用?

司马绍平定王敦之乱后,他急需解决了是朝廷中的权力分配问题,这关系到他的皇位稳固。当时参与平定王敦的地方军镇势力极多,朝廷中也有很多门阀势力在这场兵乱中立功,都是需要他用官职和权力来支付报酬的。在司马氏势弱的背景下,如果司马绍处理不好,很可能压下王氏,却来了个新的门阀士族,最终司马氏依旧是面对大权旁落的格局。从当时政治格局来看,外地军镇中以苏峻的野心最大,建康各大门阀中以外戚庾亮家族势力最大,而丹阳尹温峤作为司马绍的心腹也是需要重用的,所以司马绍需要一个自己能掌控的朝廷。

胡咧两晋(增七)王敦叛乱兵败身死,其兄王导为何仍受皇帝重用?

中国古代的皇帝在弱势的时候利用政治规则主导朝政是很有经验的,他们发明了最早的政治平衡策略。也就是说利用朝廷各大势力都在争夺皇权的特殊地位,在朝廷中营造互相制衡的政治格局,并利用这种危机和平衡来主导政治的发展方向。司马绍也就采取了这种策略来应对当时的情况,王导和琅琊王氏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史书记载来分析,庾亮作为司马绍皇后庾文君哥哥,在东晋的门阀士族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颍川庾氏本就是不输于琅琊王氏的大门阀,家族子女成为皇后,这给家族权倾朝野带来了最佳的机会。

胡咧两晋(增七)王敦叛乱兵败身死,其兄王导为何仍受皇帝重用?

东晋建立之初,颍川庾氏因为晚了一步拥立司马睿,所以没法与琅琊王氏分庭抗礼,没能成为东晋的第一大门阀。王敦之乱被平定后,庾亮既是参与平乱的功臣,又是皇后的哥哥,自然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有着先手。他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接管王敦败亡后留下的权力空白,排挤受到王敦牵连的琅琊王氏,成为新的东晋朝廷第一门阀。但这种情况并不是司马绍想要的,他可不想压下了琅琊王氏,再来一个颍川庾氏,这样司马氏就永远只能当门阀士族的傀儡皇帝了。所以从政治上司马绍需要有人制衡颍川庾氏,而琅琊王氏则是最好的选择。

胡咧两晋(增七)王敦叛乱兵败身死,其兄王导为何仍受皇帝重用?

琅琊王氏虽然因为王敦的败亡而势力大幅度受挫,但是在当时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门阀。琅琊王氏失去了王敦在军事上的支持,无法直接挑战皇权,这更加让司马绍放心。王氏兄弟当政期间广结善缘,与很多门阀士族关系都很好,比如名臣郗鉴、名将陶侃都是与王氏有着密切来往的。尤其是郗鉴,他在朝廷内外声望卓著,是司马绍倚为重臣的存在。一方面他在衣冠南渡时,带领流民军队在兖州顶住了徐龛和石勒两军的侵略,成为东晋北方的屏障,在南下军队中声望极高。另一方面,他文学和书法造诣很好,政绩卓著,而且是王羲之的老丈人。

胡咧两晋(增七)王敦叛乱兵败身死,其兄王导为何仍受皇帝重用?

因为有着政治上的广泛利益网络,琅琊王氏在朝廷中并不缺少权势,只是军事上因为王敦败亡而有所削弱。因为琅琊王氏在这次叛乱中是负有罪责的,所以反而是司马绍最好控制的。他只需要和王导达成默契,保证琅琊王氏剩下的既得利益,王导就能帮他制衡颍川庾氏,使皇权不至于再次旁落。王导也不希望颍川庾氏坐大,因为这直接威胁到琅琊王氏的权力。可以说司马绍把自己作为最轻的砝码,用四两拨千斤的手法,便平衡了两大家族的利益。不论是王导,还是庾亮,只要他们爆发野心,司马绍只需要支持对方,就能主导政治形势的发展。

胡咧两晋(增七)王敦叛乱兵败身死,其兄王导为何仍受皇帝重用?

王导不但能在朝廷内部制衡庾亮,在朝廷以外的军镇势力中也能制衡苏峻。苏峻是平定王敦之乱的大功臣,在军事上的功绩最重,但也是最野心勃勃的。但苏峻有个很大的弱点,他不是大家族出身,而是以单家身份在纷乱之际聚众起兵的将领。没有大家族则没有根基,想要在东晋建立自己的势力,必须要大家族支持,否则军队的各方面的资源就没有保障。王导曾经长时间担任宰相,在各大家族中声望极高,能够一呼百应。苏峻想要实现野心,免不了和这些大家族打交道,王导能从釜底抽薪上遏制苏峻的战争资源。

胡咧两晋(增七)王敦叛乱兵败身死,其兄王导为何仍受皇帝重用?

因此,重用王导是司马绍一步绝妙的落子,从对内和对外两个方向形成政治制衡,稳定了当时东晋的政治局势。在司马氏本身力量还弱小的时候,司马绍重用王导,以最小的力量换取了皇权最稳定的位置。而王导因为琅琊王氏势力的衰弱,又不得不借助于司马氏的正统名义,才能继续做东晋门阀的首领。双方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在政治上形成了盟友关系。司马绍去世时司马衍还小,为了避免庾亮玩外戚专权那一套,司马绍肯定要给儿子留个能够遏制庾亮的大臣。在当时的大臣中,王导也是最佳的选择,所以他也成了辅政大臣之一。

胡咧两晋(增七)王敦叛乱兵败身死,其兄王导为何仍受皇帝重用?

总的来说,东晋的皇帝大多庸碌无为,朝廷大权掌控在各大门阀士族手里,皇帝长时间成为门阀士族的傀儡。而司马绍是少有的英明的,能够通过政治手段遏制门阀士族的权力扩张,主导国家朝政发展方向的皇帝。王导作为东晋最为优秀的宰相,在这方面也看出了司马绍的意图,所以两人互相配合,形成了东晋百余年来少有的政治稳定期。可惜的是司马绍寿命太短,年仅二十七岁便病逝了。虽然王导辅佐司马衍将这个稳定期延续下来,但中间也有苏峻之乱的波折。等王导去世后,政治稳定期结束,东晋朝廷彻底沦为各大门阀士族争权夺利的擂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3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历史上最窝囊的开国皇帝司马睿
...,司马睿虽然是个王爷,但势单力孤,如果没有以王导、王敦为首的琅琊王氏的支持,他根本做不上皇位,所以东晋初年就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当时,王导在朝中担任骠骑大将军、仪同
2023-08-29 06:48:00
历史上的王导
...劝谏司马睿称帝,安定人心。 王氏家族手握重兵,堂兄王敦想控制朝政,认为司马睿年纪大,不便于控制,想拥戴其他诸侯。王导据理力争,王敦妥协,司马睿得以继位。登基之日,司马睿为了
2023-08-20 17:50:00
王敦打败晋元帝司马睿,为什么没有控制东晋朝廷?
永昌元年(322年),东晋权臣王敦在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王敦起兵后非常顺利地打进了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的大批亲
2023-04-21 18:22:00
东晋的四大家族分别是哪四大家
...东晋开国君主晋元帝司马睿,就是在王氏的堂兄弟王导、王敦的辅佐下,在江南门阀中站稳了脚跟。当年司马睿被封为琅琊王时,王导就跟随了他,为他出谋划策,笼络人心。而后,永嘉之乱西晋灭
2023-05-15 21:04:00
王谢桓庾:东晋四大家族的权力争斗与历史影响
...王氏”。王氏最辉煌的时期是东晋初期,代表人物是王导王敦兄弟。王导与琅琊王司马睿,也就是后来的东晋开国皇帝关系素来不错,公元307年,中原地区在西晋的黑暗统治下,已到崩溃混乱的
2024-01-19 05:55:00
司马睿并不是一个明君,为何却能建立东晋?
...而祖逖死后,琅琊王氏也失去了最后的忌惮。镇守荆州的王敦,直接带兵北上,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杀向了建康。而建康这边,因为朝中大半都是王家人,主政的也是王导这个王家人。所以并没有及
2023-05-04 12:12:00
晋元帝司马睿的故事
...成知心朋友,对他言从计从。王导把在扬州做刺史的堂兄王敦找来,俩兄亲商定了一个主意。这年三月初三,按照当地的风俗是禊节,百姓和官员都要到江边“求福消灾”。这一天,王导让司马睿坐
2023-08-30 17:24:00
史上最牛家族,两次造反没成功,家族还安然无恙
...士族。忘到与与司马睿一起建立了东晋。王导与他的堂兄王敦两人一个负责军事,另一个负责政事,两人一内一外,都是东晋的大功臣。在司马睿当上皇帝之后,两个人一内一外,因此人们称当时的
2023-04-17 07:48:00
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睿被大臣幽禁,到死都没获得自由
...的这段时间内,朝廷由王导掌握,兵权则是由王导的弟弟王敦掌控着,事实上,琅琊王氏才是东晋实际上的皇帝。当时的百姓们都说:“王与马,共天下”,其实,司马氏和王氏其实连共天下都做不
2023-01-31 14: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