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参观郑和纪念馆读一本新书 做一个有趣的手工
...娟娟摄影报道)2月11日上午,南京晨报小记者们走进郑和纪念馆参加“我在郑和纪念馆读一本新书,交一位新友”阅读活动,体验用树叶拼贴帆船模型,感受郑和文化。同学们参观了郑和纪念馆,学习海上“丝绸之路”背后的故...……更多
...关的文物展陈于博物馆内,成为继宝船厂遗址公园、郑和纪念馆等场所外,南京又一纪念郑和下西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郑和航海文化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工作日市民登录江苏海院官方网站即可预约参观。 ……更多
东西问丨陈弦章:“景弘故事”何以迄今流传东南亚?
...(1405年),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王景弘以副使身份协助正使郑和,率62艘巨型宝船、2.78万余名官兵和水手组成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西洋,从此开启航海生涯。28年间,他多次偕同郑和共同组织和领导下西洋航海活动,先后到达亚洲...……更多
郑和下西洋不带年轻女子,专挑大龄妇女随行,为何船员集体支持
明永乐、宣德年间,郑和曾七下西洋,先后历经28年,最远到达过东非和红海。关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意图,在历史上依旧是一个未解之谜,说法众多。有的说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大明国威,有人说是为了跟各国贸易往来,但...……更多
凤凰国际“中文工坊”系列教材首发式暨共建乌兹别克斯坦“郑和学院”备忘录签约仪式在塔什干举行
...国际“中文工坊”系列教材首发式暨共建乌兹别克斯坦“郑和学院”备忘录签约仪式在塔什干举行。乌兹别克斯坦国立世界语言大学副校长Nasirov、国际关系部部长Khusanboy、东方语言文学系系主任Djurave、中文教研室主任Shakhnoza、...……更多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少女,反而带一群老妪呢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想必早已经家喻户晓了,在上学的时候无论是语文课上还是历史上课上,老师都会讲。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不仅仅是在政治上加大了中国与海外国家的联系,更是向海外国家传播中国文化起到了非常重大...……更多
《人海之间》《除非我们亲历》
...向东流传到中国,演化为中国的文化传统。这一切,正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先声。然而,郑和之后,中国海舶再也不出马六甲海峡,中国和印度洋渐行渐远。数以万计的中国人曾经到访,为什么古代中国最终失去了印度洋?本书根...……更多
郑和七次远航西洋,究竟承载了哪些目的与使命
郑和,明代著名的航海家、探险家,他的名字与“七下西洋”的历史壮举紧密相连。作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一项伟大成就,郑和七次远航西洋,究竟承载了哪些目的与使命?让我们一同揭开这段深藏在历史长河中的秘密...……更多
揭秘郑和七次远洋的动机与收获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一是寻找建文帝余党,二是宣扬大明国威,三是防范帖木儿的威胁。至于具体是哪种原因使得郑和七下西洋,我们不得而知,但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如此之多,规模如此之大,时间如此之长,耗...……更多
郑和七次下西洋,船员们是怎么解决饮水问题的
1405年到1433年间,郑和率领大明帝国的船队七下西洋,泛海九万里,先后访问了30多个国家地区。郑和下西洋堪称世界帆船航海史上的壮举,领先了欧洲近100年,是世界航海十大贡献人物之一。郑和船队郑和每次下西洋,都会带2...……更多
革命旧址寻访 | 182年前的今天,不能忘
...国耻。于遗址上修建的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南京静海寺纪念馆),1997年成为我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馆长苏真看来,静海寺遗址具有独特的、集荣辱于一身的历史经历,也使其具有不可替...……更多
身为太监的郑和,为什么能够7次下西洋?还能够有很多后人
...下,他始终都觉得对于自己会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就派郑和下西洋,而郑和下西洋看似是想要恢复南北的交通,促进与其他地方的经济发展,让明国的国力尽快的恢复,但其实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找到建文...……更多
明朝没有“发动机”,郑和是怎么横穿印度洋,跑到非洲的
前言“浮历数万里,往复几十年”,郑和下西洋历经二十八年的时间,是明初的一件盛事,同时也是影响至今的一次“文化交流”。如今的社会逐渐发达起来,而在古代社会他们所面临的是不发达的出行条件,而在航海上更是...……更多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妙龄少女,却带一船老妪?这背后蕴含着大智慧
有个问题一直让人好奇:郑和下西洋,为什么不带年轻貌美的少女,而偏偏带了一船的老太太?表面看,这似乎是个不合逻辑的选择,但仔细想想,背后或许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道理。很多时候,我们看问题,容易被表象迷...……更多
亲悦读|7月11日,所有中国籍船舶都将挂满旗、鸣笛
...峰今年7月11日是我国第20个航海日。7月11日是中国航海家郑和首下西洋的日子,郑和七下西洋拉开了人类走向远洋的序幕。2005年7月11日,中国航海日正式启动,当天也是明朝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今年中国航海日活动...……更多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停止后大明财政反而捉襟见肘
“郑和下西洋”这一壮举的背后,有很多人猜测是朱棣为了寻找在南京失踪的建文帝,才命令郑和出海的。但史料中隐晦地指出,建文帝后来被人找到了,朱棣看其安心出家与世无争,便抬手放过了。那么既然如此,为何郑和...……更多
同样是航海家,为何郑和没能发现新大陆
众所周知,东方的郑和与西方的哥伦布都为世界航海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尽管他们的贡献不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政治大家,却也做到了名垂历史,1405年7月11日,郑和奉明成祖命令率领海船队伍...……更多
...出使高丽的神舟,身长达16.87丈,载重约1000吨,其规模与郑和“宝船”不遑多让。(注:本师韩振华认为,郑和的“宝船”实际上身长15丈。参见韩振华:《论郑和下西洋船的尺度》,《航海交通贸易研究》,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更多
...些人真的和中国人有关系吗?难道这艘巨大的商船来自于郑和的船队?根据考古专家研究,留在肯尼亚的瓷器之中竟然有龙泉窑瓷器,这种瓷器烧制于洪武二十六年到成化年间,现在全世界范围内龙泉窑的官器都是极为罕见的,...……更多
流传最广的解释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明史·郑和传》透露了有关信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惠帝即建文帝朱允炆,继承了祖父朱元璋的皇位,成为明朝第二代皇帝。但是朱允...……更多
...象征马中两国在历史和文化上的深厚渊源。马六甲见证了郑和七下西洋期间在此留下的深远影响。郑和不仅是马中友好交往的历史象征,更是马中文化融合的重要桥梁。通过此次推介会,主办方希望进一步巩固两国友谊,并彰显...……更多
他是大明王朝第一位航海家,被封为国姓爷
...在一年后,赏赐马三保国姓“郑”,之后马三保便改名为郑和。至此以后郑和手下的人便称其为“国姓爷”。提到宦官我们的印象会停留在魏忠贤这样的人身上,祸国殃民、害了大明王朝;而郑和与其他的官宦都不一样,活得格...……更多
...在《中国统一战线》这本杂志上读到了胡恒富先生写的《郑和文化:云南海外统战工作名片》一文,引发了我对新时代云南统一战线工作的一点思考。郑和4岁时被父亲送到镇南(今南华县)郑姓回族家避难,“遂袭其姓”,11岁...……更多
聊聊郑和曾七次下西洋那些教科书没有告诉你的秘密
郑和是明朝历史上的朝中大臣,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在教科书中,我们都曾学过郑和下西洋一课。然而你知道吗?教科书上所讲的只是一些只言片段,真正历史上还隐藏着许多教科书无法告诉我们的秘密。宦官...……更多
...活动中发挥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名:郑和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跨越了半个地球,进行了15世纪末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更多
风力驱动,星象引航:揭秘郑和远洋航海的智慧
前言郑和,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他带领数万人前前后后用28年时间横渡印度洋长达30万公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至今仍令人震撼和敬佩。但是一个问题总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在没有现代导航设备的古代,郑和是...……更多
郑和12岁就成为了一名太监,为何现在还有他的后代?
说到郑和,梁启超曾有一句名言“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在明朝那个农耕朝代,航海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为何郑和就能成为伟大的航海家呢?而且还是一名太监。说道这个就有另一个问题了,郑和在12岁就入宫成为太监,...……更多
2022-12-19 14:16郑和,一名,太监,后代
郑和的七次下西洋:名扬四海的背后故事
今天第一次知道郑和原名叫马三强,他还是一个太监。先声明一下,我对历史虽然感兴趣,但是对历史的了解却很不多,所以今天看到关于郑和这段介绍还是挺出乎我的意料。历史上名声远扬的郑和下西洋里的郑和,郑不是他...……更多
郑和下西洋:郑和大航海其实是寻找失踪帝王
...今天我们要聊的故事,绝对让你大开眼界,笑掉大牙——郑和的大航海竟然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这可不是胡说八道,而是历史长河中一个令人捧腹的传奇。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看看这场“海上寻...……更多
聊聊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一段伟大的航海壮举,发生在明朝时期。本文将详细介绍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航行过程、影响和意义,带领读者领略这一传奇事件的魅力。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5世纪初的我国明朝。明...……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她是16岁的侗族村花,33年前因太漂亮被印在人民币上,她现状如何
人生并不像火车要通过每个站似的经过每一个生活阶段。人生总是直向前行走,从不留下什么。——刘易斯前言:这个世界上只要是美女都会博得大家的关注
2024-12-31 15:36:00
只因一句话,42岁女子从高楼跃下,选择自我了断
小区楼下,两个五六岁的孩童在撕扯着棒棒糖包装袋,“呲啦”一声响,孩童眼睛顿时明亮了起来。他们把注意力转向手中,却发现袋子依旧圆鼓鼓的
2024-12-31 15:42:00
抱团养老4个月就散伙,62岁阿姨:原来有人爱独处,不是因为没钱
退休后,你想过这样的场景吗?远离城市的喧嚣,跟三五个好友住在静谧的小村庄里,租一幢楼房,院子里长满了鲜花,每天吃着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2024-12-31 15:45:00
为何明朝很难出好皇帝,而清朝皇帝基本上素质都不错?
观察明代近三百年历史,我们发现大明的帝王除了朱元璋、朱棣等极少数像样的皇帝外,其他几乎个个糟糕透顶。有位清朝人唐甄曾言
2024-12-31 15:48:00
我们帮肯尼亚打造的蒙内铁路,开通有5年,当地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蒙内铁路中国帮肯尼亚打造的蒙内铁路,是中国对外输出工业项目中较大的一项投资。该铁路从2017年6月1日开通,到如今已经开通了5年
2024-12-31 15:53:00
洪秀全定都天京后,究竟在干什么?为何整整11年不出王府门?
南京定都后,洪秀全的奢侈生活和长时间的闭关不出引发了人们的疑惑。为了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洪秀全的个人经历和时局背景
2024-12-31 15:54:00
盘点最奇特的几款枪械:八转轮手枪,后坐力大而且瞄准率极低
“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军事科技的发达,使得人们研究出了许多威力巨大的武器
2024-12-31 15:54:00
除了武松没有打虎之外,《水浒传》还隐瞒了很多真相
水浒传多数人都看过,也可能是因为名著之一的原因,流传的很广,这小说中的梁山好汉更是都知道。小说中提到,所有的好汉最后在宋江的带领之下
2024-12-31 15:56:00
才女和丈夫相恋6年生三个儿女,却抵不过烟花女子,她:永不相见
爱是纯洁的,爱的内容里,不能有一点渣滓;爱是至善至诚的,爱的范围里,不能有丝毫私欲。——莎公爵夫人是啊,一块可口诱人的蛋糕
2024-12-31 16:04:00
曼施坦因战功赫赫为什么被解职?
曼施坦因是二战时期德国著名的将领之一,被后世的军事学家都尊称为德国三大名将之首。若不是因为他过人的军事天赋以及警觉性,德国也不会在二战前期占据有利地位
2024-12-31 16:18:00
西哈努克国王的外公驾崩,导致波尔布特由国舅爷变成穷学生
西哈努克国王的身世扑朔迷离,与柬埔寨独特的选王制度息息相关。1941年,莫尼旺国王驾崩,引发了一系列令人扼腕的变故。在柬埔寨
2024-12-31 16:38:00
老美如何在警用装备上体现出自己的民族性格
很多人都见过美国警车上的爆闪灯,它又闪又亮,一出场就能瞬间引起所有的人注意,对比我国除了警笛之外几乎默默无闻的警车,那真是太高调了
2024-12-31 16:51:00
司马懿骂妻,儿子司马师更离谱,毒杀妻子夏侯徽并诛灭大舅哥三族
司马懿晚年十分宠爱妾室柏夫人,经常留宿其室,连正妻张春华都很少有机会能见到司马懿,有次司马懿因病不能起床,张春华出于关心前往探望
2024-12-31 16:55:00
此国家埋下百万地雷,人工排出得4000年,却在老鼠身上发现玄机
“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战争年代,一切能有效保障本国安全的措施都是必要的
2024-12-31 16:59:00
元朝时期的元曲,文人墨客智慧精髓,带来不一样的文化艺术
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天净沙.秋》中的“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是元曲中的瑰宝之一
2024-12-31 17: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