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没有“发动机”,郑和是怎么横穿印度洋,跑到非洲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14 16:1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前言

“浮历数万里,往复几十年”,郑和下西洋历经二十八年的时间,是明初的一件盛事,同时也是影响至今的一次“文化交流”。

明朝没有“发动机”,郑和是怎么横穿印度洋,跑到非洲的

如今的社会逐渐发达起来,而在古代社会他们所面临的是不发达的出行条件,而在航海上更是一件难事。前前后后郑和可谓七次下西洋,才得以完成使命,可是我们要知道古代社会哪有“发动机”,他又是如何完成的呢?

明朝没有“发动机”,郑和是怎么横穿印度洋,跑到非洲的

一、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

郑和,因为“下西洋”的成功威名远扬,至今都是人们的口中的“航海英雄”。他在明朝的这件壮举就像是张骞出使西域一般,打开了国人的视野,更看到了“一亩三分地”外的天地,随之影响的还有在文化、思想等方面上的探索和发展。

郑和原本只是明朝的一个太监,他的“成功”可谓是让的身份来了个大转变。

明朝没有“发动机”,郑和是怎么横穿印度洋,跑到非洲的

此前郑和本姓“马”,“马家”更是盛极一时,而且在民间百姓家中的形象也是正面的居多,尊敬和推崇是肯定的,毕竟是朝觐过的家世,一段时期内郑和家的情况很好。

还有贤良的母亲和哥哥姐姐的陪伴,郑和是幸福的。可是这样的生活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被朱元璋打破了。

明朝没有“发动机”,郑和是怎么横穿印度洋,跑到非洲的

元朝的势力被消灭,朱元璋这个帝位才会更稳。当时战乱起,11岁的郑和也便遭了难,其进入了明军的军营中,地位低下,生活更是巨大的转弯。

再一次的“转弯”是在三年后了,朱棣算是有先见之明,率先将郑和这个聪明伶俐之人收入囊中,由此郑和进入燕王府。

明朝没有“发动机”,郑和是怎么横穿印度洋,跑到非洲的

军营中的生活算是给郑和在军事上的才能奠基,而朱棣的培养又是他提高的重要一方面。古代社会穷苦人家很难得到教育,而朱棣则会挑选像郑和一般的聪明之人进行“培养”,选择进行授课的先生还是才学丰富的官员。

明朝没有“发动机”,郑和是怎么横穿印度洋,跑到非洲的

朱棣下了大手笔,他们也就不得不让自己更“突出”。这样才能在朱棣甚至可以说是在官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如此,有天赋加身的郑和很快就派上了用场,跟着朱棣各处征战。

换句话说,郑和是朱棣“养大”的也没有什么不对。后来郑和在“靖难之役”中立得战功,才封赏了他“郑”姓,才成为了我们后来熟知的“郑和”。

明朝没有“发动机”,郑和是怎么横穿印度洋,跑到非洲的

郑和想要实现“下西洋”只依靠朱棣和自身的能力还不够,明初的经济支持才是硬道理。

明初,朱元璋接手的是元朝末年民不聊生的天下,朱元璋想要天下安定,只得休养生息。接下来明初之景便是大力发展农业,不仅大力鼓励垦荒,就连军队都开始了屯田的策略。

明朝没有“发动机”,郑和是怎么横穿印度洋,跑到非洲的

瞬间劳动力增多了,明初所能耕地的面积也逐渐扩大。百姓有饭吃了,甚至库里也有粮了。

再者就是手工业上的发展,明朝沿用了元代的工役制度,不过又做出了一些变动,主要针对的是匠户,毕竟他们才是主要成员。

明朝没有“发动机”,郑和是怎么横穿印度洋,跑到非洲的

简单来说,明代的工匠是为朝廷干活的,一般情况下还有自己能够支配的时间,并且不会局限他们的工作范围,想要进行商品生产的也不是不可以。

如此,在这其中制瓷业、造船业等的发展又为郑和的成功奠定了很大的基础。

明朝没有“发动机”,郑和是怎么横穿印度洋,跑到非洲的

最后百姓口袋充实了,国库也便也充足,有了这些因素的大力支持,郑和能够实现下西洋的前提条件也便有了。

二、没有“发动机”

郑和接受了朱棣的命令,在永乐三年的时候开始了这场“下西洋”的行动。这时他们所要面临的是船只的问题,毕竟不但要满足他们顺利完成航行,还得得以携带和放置众多代表明朝的奢侈物品还有一些随从人员。

明朝没有“发动机”,郑和是怎么横穿印度洋,跑到非洲的

这样一来,船上的人和物品少,船只也便得是个大船。

郑和这次下西洋的行动规模有目共睹,而这之中最重要的是其航行的范围,是此前历史中前所未有的。

除了对造船上的要求外,他们需要在航行、方向上做出引导和考虑。根据记载,郑和使用了多种导航手段,如通过测量水深、罗盘导航等,这些都是他们充分发挥智慧得出的重要方法,如果这些都没有考虑在内,恐怕有去无回也不是不可能。

明朝没有“发动机”,郑和是怎么横穿印度洋,跑到非洲的

那想要实现这一大船航行起来的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动力”,我们现在有“发动机”,可古代并没有。

如此,他们依靠的只能是“人力”和“风力”,就像我们现在也会看到的人划桨让小船前行和变动方向一般,但是这可是大船。所使用的“人力”恐怕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明朝没有“发动机”,郑和是怎么横穿印度洋,跑到非洲的

这时,“风力”则是他们最常用到的。根据我们的了解,古代船上都会有一个巨大的船帆,当船帆扬起古人的航行也便开始了。

但是风力是有限的也不是说只要你想走,这个风就会顺着你想要的方向行驶,这时根据季节的风向调节出行和航行也便是郑和考虑到的,如此,根据季节的风向变化,郑和提前做出了航行路线,他会尽可能的使用“风力”,提高了速度,更节省了人力。

明朝没有“发动机”,郑和是怎么横穿印度洋,跑到非洲的

可见,古代虽然没有“发动机”,但是不妨碍古人发挥智慧,利用其他的力量。

三、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郑和在二十八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七次下西洋的行动,每一次都是远航,每一次都声势浩大,其历遍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在各个地区留下了足迹,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

明朝没有“发动机”,郑和是怎么横穿印度洋,跑到非洲的

并且其所到之处都是大的港口,至今也是与我国联系密切的贸易点。纵观郑和的下西洋行动,其影响深远。就如明代尤为繁盛的陶瓷工艺,景德镇、浙江、广东等地的瓷窑在当时得以外销。将我国的文化带出了国,同时也将他国的文化带回,对于我国的制瓷业发展来说是较为积极的影响。

明朝没有“发动机”,郑和是怎么横穿印度洋,跑到非洲的

而后郑和下西洋时,其会利用所携带的瓷器等与他国进行交换,换到的是他国的特产和珍宝等,这样一来一回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金属货币的外流,对于明朝来说,增加的就是收入了。

再者就是最重要的造船技术,郑和虽然远航,但明朝的造船技术却没有停,前前后后制造的船只在当时达到了四千多艘。特别是在永乐年间,还应用在了军事上,可以说在明朝其发展到达了一定的高峰。

明朝没有“发动机”,郑和是怎么横穿印度洋,跑到非洲的

结语

郑和的船队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浩大,不管是在制船时还是在其他的因素考虑上,他们都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安全、航行都完成,之后的贸易交流也丝毫没落。

如此,即使古代社会没有“发动机”,也不会妨碍他们远航的行动。“风力”的因素他们会观察,“人力”的力量也不会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4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郑和能横穿印度洋到非洲的黑科技是啥
...那么就有一个问题浮现出来,郑和的船队到底是怎样横穿印度洋的?毕竟那会儿可没有造出发动机,是什么黑科技支撑他完成解锁大海这样一个令人震撼的成就。虽说当时没有发动机,但古人的智慧
2024-05-13 19:44:00
风力驱动,星象引航:揭秘郑和远洋航海的智慧
...上响当当的名字,他带领数万人前前后后用28年时间横渡印度洋长达30万公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至今仍令人震撼和敬佩。但是一个问题总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在没有现代导航设备的古代,
2024-02-21 19:41:00
...现了美洲大陆。1498年,葡萄牙的航海家达伽马成功穿越印度洋到达了印度。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全球航行。地理发现引发了地图制作的飞速发展。1502年,葡萄牙制作了一幅
2024-04-29 21:33:00
郑和下西洋所带的一众老妪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随行的人数达到了2.7万人左右,一共远航了西太平洋以及印度洋周围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令人不解的是,郑和所带的这近3万人中除了航海经验丰富的船员、军人之外,最多的竟然是老妪
2024-09-28 12:24:00
永乐大帝曾办八次海陆大阅兵,是噱头还是另有目的
...航回国,,途经溜山国。后来郑和船队把溜山国作为横渡印度洋前往东非的中途停靠点。郑和船队于永乐十三年七月八日(1415年8月12日)回国。这次航行郑和船队跨越印度洋到达了波斯湾
2023-01-01 17:09:00
原创印度洋捞出石碑,上面有3种文字,专家凭此道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有的人认为朱棣是借下西洋寻找朱允炆的下落。但后来,印度洋捞出石碑,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才真正的显露。一、郑和下西洋朱棣于1045年派郑和下西洋。这已是朱棣成为皇帝的第三年,在
2024-11-18 14:22:00
为何明成祖朱棣要坚持郑和下西洋
...局也会因此改变。以当时明朝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能力,走印度洋损耗极大,明晚期去日本贸易生丝,西班牙屠杀当地华人证明再没利润的地方也有人口过去做生意讨生活,但华人在南洋最远只能去到
2024-04-26 15:31:00
...亚欧大陆交流最重要的方式。而海运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印度洋,这里是亚欧非三洲海上贸易的中心。历史上,谁控制了印度洋,就代表谁主导了亚欧大陆的商业霸权。相当长的时间里,印度洋的贸
2024-04-29 20:44:00
历史上中国最南的领土在哪
...发生了稍许变化。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令太平洋西部和印度洋北部区域感到震撼,而旧港宣慰司的设立,正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郑和每次下西洋,规模有200多艘船舰,兵力在两万七八千人之
2024-06-04 20: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