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郑和七次下西洋,船员们是怎么解决饮水问题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1 13:1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1405年到1433年间,郑和率领大明帝国的船队七下西洋,泛海九万里,先后访问了30多个国家地区。郑和下西洋堪称世界帆船航海史上的壮举,领先了欧洲近100年,是世界航海十大贡献人物之一。

郑和七次下西洋,船员们是怎么解决饮水问题的

郑和船队

郑和每次下西洋,都会带27000多人,其中包括5个卫的明朝军队。明朝军队规定,每个卫共由5000到5500人组成,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规模约2万7千人以上。除此之外,跟随郑和下西洋的还有200艘船只。郑和有过七下西洋的经历,船只最多时,竟达240多艘。在记载郑和下西洋的史书中都有提到:“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

郑和七次下西洋,船员们是怎么解决饮水问题的

郑和船队

大家都知道海水又苦又咸,里面不仅有氯化钠,还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微量元素还有大量的矿物质、微生物、细菌等,这种水要是喝进去,恐怕船员的命都会保不住。现如今的船舶上,都配有淡水设备,可是在古代是没有的。

那么问题来了,海中没有淡水,古代也没有海水淡化的设备,消耗完航行前储备的淡水后,27000多名船员们如何解决饮水问题?

其一:雨水补给

郑和七次下西洋,船员们是怎么解决饮水问题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郑和每次出发前都会精心准备食物包括淡水,根据记载说:“牲畜家禽船上养,蔬菜生姜船上种,大量淡水船上储”。最长一次下西洋历时3年多,由于当时的造船技术不是很先进,再加上上面几万人,就算尽量储水那也是不可能满足来回的用量,根本不够那么多人长期使用。

作为古老的中国人,怎么会被这难到。在海上漂泊的船员们,时不时也能得到上天的馈赠,那就是降雨。船上一般都备有大量的木桶用于存放淡水,一旦降雨,船员们就会用木桶把雨水收集起来,用以补给生活用水。

其二:靠岸补给

郑和七次下西洋,船员们是怎么解决饮水问题的

郑和船队靠岸

最简单的办法就算靠岸装水,但是也是最容量没有收获的办法。因为航海时走的基本都是荒无人烟的未知航线,能不能找到淡水完全是凭运气和经验。这个时候要是找不到淡水,恐怕船员就倒霉了。

所以想要每次都靠岸补水肯定是行不通的,于是便有了更加极端的办法!

其三:收集尿液

郑和七次下西洋,船员们是怎么解决饮水问题的

郑和船队

是的,你没看错,在船上的日子,偶尔还需要靠尿液来补充水分。

包括现在很多探险家在野外找不到水,也都会用自己的尿液补充水分,古代的人也早知道了这一点,毕竟人逼急了啥办法都能想到。

为应对最极端的情况,船员们会在木桶上收集尿液,当淡水资源不足,又无法靠其他办法补给时,就需要通过喝收集起来的尿液来保命。就现在而言,尿液可以喝但不建议,因为尿中含有大量的尿素,对人体是有毒害作用的,除非真的是被困沙漠,再没有水就会死的状态。

当然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位真正的航海家,其成就还是非常有历史意义的。

郑和七次下西洋,船员们是怎么解决饮水问题的

郑和本人画像

1.政治方面:展示了明王朝的政治和军事势力。

2.经济方面:开拓了海外贸易,影响了中国国内手工业生产。

3.文化方面:加强了中外文明交流,促进了明朝对外界的了解,还留下了《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1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郑和下西洋所带的一众老妪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中国史纲要》中有载:“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南洋各地的联系,很多国家都在和他的接触之后派使者来中国贸易。郑和下西洋也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在他的影响下,中国人到南洋去的也日益增多
2024-09-28 12:24:00
郑和是古代杰出的航海家,他七次下西洋,扬我国威,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福音,也让外国人感受到了大明的友好和亲善。今天我们来看看郑和舰队的生活情况,为什么郑和舰队里面会出现一些老太太
2023-04-18 17:13:00
郑和下西洋不带年轻女子,专挑大龄妇女随行,为何船员集体支持
明永乐、宣德年间,郑和曾七下西洋,先后历经28年,最远到达过东非和红海。关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意图,在历史上依旧是一个未解之谜,说法众多。有的说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大明国威,有人说
2024-10-19 10:40:00
揭秘郑和远航:为何只带老妪不带少女?
前言中国古代,有一段传奇故事流传至今,那就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史诗级远航。600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回顾这段伟大壮举时,不禁要追问:是什么支撑着郑和能够完成七次惊天动地的远航呢?本文将
2024-02-21 20:27:00
...西域丝绸之路的张骞,另一个则是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郑和,二人都为中国的外交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在这二人之中,郑和比较特殊,因为此人是个太监,但是令人惊奇的是,郑和在下西
2023-03-07 21:58:00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妙龄少女,却带一船老妪?这背后蕴含着大智慧
有个问题一直让人好奇:郑和下西洋,为什么不带年轻貌美的少女,而偏偏带了一船的老太太?表面看,这似乎是个不合逻辑的选择,但仔细想想,背后或许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道理。很多时候,我们
2024-12-03 09:34:00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航海之旅,就不得不提及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当时可是历经了七次远洋航行,使我国与东南亚各国以及印度地区等国家有了一定的交流和贸易往来,而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
2022-12-20 16:03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年轻女子,却带老妪和接生婆?背后蕴含大智慧
话说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率领的第一支船队将启航,浩浩荡荡,船帆如云。就在船队即将启程的前一晚,一名将领忍不住凑到郑和面前,低声问道:“郑大人,这一路风浪险恶,数月漂泊,可
2024-11-03 09:31:00
600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到达遥远非洲的
...代墓葬。那为什么中国的明代墓葬会出现在芭台岛上呢?郑和下西洋其实,巴泰岛上的上家村也被称为“郑和村”。看到这里,小伙伴们应该猜到了吧?没错,这一切都源于郑和下西洋。600多年
2024-02-28 13: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