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本文转自:扬州日报古代“科考”试卷是啥样?到梅花书院看中国末代状元刘春霖的殿试试卷6月7日至9日,为期三天的高考牵动了无数考生和家长的心,而高考试卷更是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古代的科考试卷是啥样?记者昨天...……更多
中国末代状元的笔迹堪比印刷,还被印成字帖?看看试卷就知道了
...而且考察的也是文字书写水平,写的一手好字能给自己的试卷加分。从前的社会,人们寒窗苦读就是希望能够一举高中,可以说状元之位人人都想得到,但是必须要拿出自己的真才实学,不仅要写的一手好字还有文章要有独特的...……更多
介绍清末最后一个状元
...的慈禧太后就是因为听到了刘春霖的名字,又看到了他的试卷,于是钦点他为状元的,因此,刘春霖的试卷也得以保存了下来。刘春霖的字是为楷书,下面放图,大家自行感受一下。不要以为这是打印机打印的,这的的确确真的...……更多
清朝最后一位状元享受怎样的待遇呢
...点。进入殿试环节后,主考大臣经过认真挑选,将入选的试卷按名次进行了排列,然后呈送慈禧太后定夺。慈禧翻开卷首的试卷后,只见字迹流利清秀,文笔畅顺华丽,内心十分喜欢。但当她看到考生的名字后,脸色马上变得阴...……更多
他中状元不久科举制被取消,接着大清灭亡
...想从科举中得到一点儿吉兆。于是,她让人拿来考生们的试卷。她首先看的是第一名的试卷,看完后很满意。但慈禧一看考生的名字,便十分不悦。原来啊,这个考生叫朱汝珍,名字中的“珍”让慈禧想起了支持光绪帝改革、与...……更多
他中状元没多久大清就亡了,靠一手好书法为生
...接丢到了地上。 看着看着,慈禧太后就看到了刘春霖的试卷,她还念叨着:“这字眼熟啊。”原来,大清驻法钦差大臣陶世筠曾请了刘春霖当家庭教师,陶世筠便让刘春霖为慈禧太后抄写过经文,因此慈禧太后一眼就认出了这...……更多
2022-12-20 13:57:00状元,书法,一手
起个好名字对科举考试有多重要
...后,朱棣本来打算选孙日恭为新科状元。但在翻阅孙日恭试卷时,朱棣发现“日恭”两个字组合起来就是“暴”,如果选此人为状元,不是暗讽自己是暴君么?而在殿试名单中,有一位考生名叫“邢宽”。“邢宽”二字与“刑宽...……更多
盘一盘扬州古代『高考』那些事
...在盘一盘扬州古代『高考』那些事状元巷。孔生 摄扬州书院博物馆。 6月7日至9日,为期三天的高考牵动了无数考生和家长的心,如今高考结束了,学子们企盼的便是取得好成绩。扬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有着丰厚...……更多
揭秘古代状元的产生:除了看脸还看名字,好名字胜过满腹才华
...啥刘春霖会上位呢?原来,当慈禧翻开“头名”朱汝珍的试卷时,顿时一股厌恶之感涌上心头。因为,朱汝珍姓朱,这不由的就让人联想起明朝朱家,而“珍”字更是让她想起曾被她所诛(朱)杀的珍妃。而当她看到此人的籍贯...……更多
...国家的耻辱,甚至不惜为国捐躯。正考官徐桐将前十名的试卷呈送给光绪帝审阅,但光绪帝看到骆成骧的策论开头的八个字时,内心被深深触动。这八个字道出了他自己的内心痛苦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光绪帝明白,这个年轻人...……更多
盘点古代科举的“另类”状元们,考第一未必是状元
...是她最痛恨的人,因此就不愿让朱汝珍当状元。于是她将试卷仍在地上,继续看第二名的,慈禧一看刘春霖的名字就乐了。她认为这个名字取得好,有“春风化雨、甘霖普降”之意,就这样将刘春霖选为状元。因运气得状元:王...……更多
细数中国历史上科举状元中的奇人异事
...殿试。考生王嗣宗、陈识最先完卷,一同上呈,且二人的试卷均为上乘之作。谁为第一?太祖实在犯难。最后马上得天下的太祖让二人角力(即相扑),胜者为状元。王嗣宗便与陈识在大殿上扑斗起来,结果陈识倒地,王嗣宗夺得了...……更多
科举背后的权力与利益:状元是如何产生的?
...十大寿,主考官们为了讨得主子的欢心,特地把王寿彭的试卷拔为第一,让老佛爷亲点。刘春霖据说是殿试时恰好适逢京郊大旱,最盼甘霖,而原拟状元是广东人朱汝珍,因名字中有个珍字,慈禧又最恨光绪帝的珍妃,因此就一...……更多
一探明朝状元试卷的内容魅力和书法之美
...的顶尖水平。明朝作为科举制度发展的高峰期,其状元的试卷内容和书法艺术尤为值得细细品味。本文将带您一探明朝状元试卷的内容魅力和书法之美。首先,明朝状元的试卷内容通常包含策问、经义、诗词等部分。策问是考查...……更多
清朝一考生在试卷上写8个字就中了状元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如若在考试当中出现失误,那么可以通过进入到其他行业来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但是对于古人而言读书重于一切,十年寒窗无人问,也只为了一举成名天下知,唯有通过科考并取得优秀成绩,才是最佳出...……更多
古代状元的水平到底有多高
...能看出来。小编这就带着大家一同来看下这张明朝状元的试卷吧。在古代考状元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一般人就是经历了多年的苦读也不一定能考上状元。我们今天就从一张明朝时候的状元试卷来看看他为何能考上状元吧。这...……更多
状元郎刘春霖在民国受到怎样的待遇
...刘春霖在13岁这年中了贡生,他也凭此机会进入保定莲池书院学习,被院长吴汝纶注意,从此刘春霖在学业上更是“平步青云”。自1885年刘春霖成为贡生以后,1901年刘春霖中举人。1904年刘春霖参加殿试中,在殿试中刘春霖拔得...……更多
明代状元后裔保留的一份科举试卷副本,吸引了众多专家前来参观
明代状元后裔保留的一份科举试卷副本,吸引了众多专家前来参观,专家强调,这一文物应该传承下去,成为民族历史的一部分。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直到清朝才废除,影响了1300多年。这种制度虽然存在一些负面因素,但也为...……更多
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生活状况如何呢
...天赋后,他的父亲还特意将他从老家带到保定,送入莲池书院中求学,为的就是刘春霖,能够有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将来出人头地。可怜天下父母心,无论个人生活多么辛苦,刘父刘母仍然将刘春霖放在首位,而他也没辜负父母...……更多
2022-12-20 12:15:00春霖,状元,状况,生活
清朝最后一位状元是谁?清朝灭亡后,他过得如何?
...,连忙联系在保定的弟弟把刘春霖送到当时很有名的莲池书院读书。这个决定显然非常正确,刘春霖不负家人期望,在光绪十六年就中了秀才,后来又接连考中了拔贡和举人。光绪三十年,刘春霖在殿试中一举拔得头筹,成为了...……更多
这位状元寒窗苦读24载金榜题名,8年后大清却先亡了
...私塾,为人勤勉谨慎,天资聪颖又敏而好学。之后在莲池书院,得到了院长吴汝纶的青睐,这个做过曾国藩、李鸿章幕僚的大儒,非常欣赏刘春霖。1904年,寒窗苦读24载的刘春霖金榜题名,成了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在出任翰林院...……更多
...了贵州生源的质量。他还在力谏贵州开科之后,多次捐买试卷,鼓励学子上进,并提倡士绅捐买卷田,以解贫困学子应试之忧,因此自嘉靖十六年(1537)贵州开科,至清末科举制度废除,贵州考生均不用自己出钱购买试卷。此...……更多
从状元答卷揭示古代科举的严格与才华的展现
...现存的唯一一份状元答卷是明朝万历年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这份答卷是上世纪80年代在山东青州市被发现。这份状元答卷在用宣纸书写的,这份殿试卷为十九折册页,通高47.6厘米,每折宽14.1厘米,天头8.6厘米,地脚3.3厘米...……更多
张廷玉殿试榜上无名,康熙看试卷后破格录用张廷玉为翰林院庶吉士
...果康熙帝没有看见张廷玉的排名,于是就亲自将张廷玉的试卷拿了出来。康熙帝复核张廷玉的试卷时大吃一惊,这是一份几近完美的答卷。在康熙帝的眼中,这样的试卷甚至是超过了状元、榜眼,绝不是三甲第一百五十二名的才...……更多
...每天上万人前往观摩山东青州博物馆收藏的一张明朝状元试卷,这段时间参观者如云冲上热搜。这张明朝万历年间的状元试卷,是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全国唯一一份明朝状元卷,堪称海内外孤本。全文2460字,一气呵成...……更多
揭秘中国科举考试的“满分作文”
...名。得贤功用真无敌,能为皇家立太平。明赵秉忠:状元试卷现存最早的一份状元卷真迹,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状元赵秉忠的试卷。该试卷长47.6厘米,宽14.1厘米,全卷19折,首折上方钤有篆书“礼部之印”四字方...……更多
大清祖制旗人不得列鼎甲,此人却成了唯一的旗人状元
...的精华都抖落出来。殿试之后,八名读卷大臣评卷,由于试卷是密封的,读卷大臣看到满意的试卷,就在上面画个圈。因此,圈多的名次就排在前面。读卷大臣选出前十名的试卷后,同治帝在养心殿“亲览”。那时的同治帝不过...……更多
读卷、传胪、发榜、赐宴,带你了解清朝殿试全过程
...等衙门派出。殿试次日,在文华殿内,收掌官从箱内取出试卷,按官阶高低分布于读卷官面前,大约每人三十卷,卷背粘签,上书读卷官姓氏,不书名。读卷官阅后,按五等标识试卷,即:圈、尖、点、直、叉。读卷官注明标识...……更多
本文转自:邵阳日报望着墙上那一张考80分的试卷,一刹那间,我又回想起当时考试的事。记得这是前年的一次数学随堂小测验。考试时我不慌不忙地把试卷做完后,抬头一看,还有二十多分钟呢!再看看其他同学,他们都在争...……更多
...(1817)二甲进士,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研发的“庄瑶殿试卷大/小号”以庄瑶的殿试卷为设计原型,设计出1:1大小的大号庄瑶殿试试卷,同时按比例缩小制成小号庄瑶殿试试卷,可以临摹,也可以装裱装饰。宜兴市博物馆推出的...……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鲁网7月31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来到邹城孟庙(亚圣庙)。孟庙是祭祀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场所。在孟庙亚圣殿中央设青石须弥座神龛
2025-07-31 16:05:00
【灵山夜话】灵山神仙传说知多少
江西灵山的云雾里,藏着一串响当当的名字,他们不是缥缈的神仙,却是被山民捧在心上的“仙”。(图:郑群)左慈的故事最带些传奇
2025-07-31 17:36: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清廉爱民,循良为吏;积德行善,宅心仁厚……识才爱才,推贤黜佞;远离浮华,崇惇尚厚。”走近高密市逄戈庄村的清爱文化园
2025-07-31 18:00:00
大皖新闻讯 烽烟岁月,山河铭记。行走在江淮大地的山水之间,仿佛仍能听到新四军将士的抗日壮歌。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2025-07-31 19:44:00
文脉华章丨成语里的中国:徙木立信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十年不够就二十年
2025-07-31 22:29: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菜根谭》有言:“操存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意思是说,人要坚持操守就要有定力
2025-07-31 16:53:00
雨花英烈陈子涛遗物中发现《日寇暴行实录》书中有多幅侵华日军屠杀南京城百姓的照片南报网讯(通讯员周鑫玥记者李子俊)电影《南京照相馆》里被盖上“不许可”红章禁止外传的日军屠杀百姓照片
2025-07-31 08:04:00
抗战中的太原:战火中的妇女纺织班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妇女纺织训练班旧址。(资料图片) 在抗日战争艰苦的岁月里,娄烦妇女纺织班于吕梁山深处诞生,在日军“扫荡”与经济封锁下
2025-07-30 08:23:00
青铜铸史,文明交融。“晋疆铜辉,丝路和鸣——青铜文明交流展”7月30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揭幕,开启一场跨越山河的文化对话
2025-07-30 08:23:00
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但有些记忆永远镌刻在民族的血脉之中。每当翻阅抗战历史相关书籍,或是聆听那激昂的抗战歌曲,内心深处对抗战岁月的敬意便如潮水般翻涌
2025-07-30 11:35:00
山河铭记丨童长荣:用热血在白山黑水间铸就抗日丰碑
大皖新闻讯 在中华民族抗击日寇的壮阔史诗中,安徽籍烈士童长荣挺身而出,以“宁为抗日而死,不为惜生而生”的钢铁意志,创建东满抗日游击根据地
2025-07-30 11:44:00
“知行合一”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明代大儒王阳明在贵州修文“龙场悟道”,阳明心学由此昌明、影响世界。可以说,五百年前的“龙场之悟”深刻塑造了阳明心学的本体论
2025-07-30 15:06:00
吴济夫梁山,座落于鲁西南黄河畔,俗称水泊梁山,史称梁山泊。它本名“良山”,春秋设良邑,秦置寿良县,汉代为皇家猎场。《史记·梁孝王世家》载
2025-07-30 15:33:00
阳坊涮肉:重走“贡羊进京”古道,唤醒百年饮食文化记忆
2025年7月,阳坊涮肉以“头羊节”活动为载体,沿着“贡羊进京”的历史轨迹,从锡林浩特大草原启程,穿越居庸关长城,经阳坊镇集散
2025-07-30 17:44:00
滨州邹平:焦桥学子聆听“八路胡同”里的红色传奇
通讯员 刘晴晴蝉鸣渐起,蛙声阵阵。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邹平市焦桥镇初级中学的学子们踏着朝阳走进前大成村,围坐在老兵韩发俭的身边
2025-07-30 17: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