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孙可望的权力斗争与大西军在云南的抗清之路
...了清军追杀南明永历朝廷的戏码。但是很多人忽略了:大西军的残余势力在张献忠死后,辗转进入云南,并割据云南。而后作为第三方,在云南发行了兴朝通宝这样的货币。当然,云南当地的乡民其实也不晓得兴朝是个啥,但是...……更多
聊聊李定国抗清的故事
...走李定国所守护的一切。第一次是在1647年,张献忠的大西军与豪格所率领的清军在西充凤凰山对垒。两军交战时,张献忠为清军暗箭所伤,阵前殒命。张献忠是李定国的老领导,也是他的养父。李定国本没有家,从10岁那年起,...……更多
聊聊壮志难酬的南明蜀王刘文秀
...足后,开始撤走,路过西充时被清军射杀。从此以后,大西军算是与满清军队结下了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张献忠死后,作为他义子的刘文秀等人联合起来处死了在军中发号施令的张献忠的皇后和权相,将大西军政权牢牢掌握在...……更多
农民军崛起:南明抗清的中流砥柱
...在湖南、江西、两广等地与明军并肩作战,而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则更具实力,孙可望、李定国等人率领数十万大军进军云南,以云南为后方修养生息,后出滇抗清,成为南明永历政权抗清的主要力量。李自成而这些农民军将领...……更多
李定国:从贫困农家到反清起义领袖的崛起
...西将军。而此时的李定国仅仅才只有24岁,已然是当时大西军中少数的年轻高层将领。后来李自成兵败退出北京,而骁勇善战八旗骑兵入主中原,对全国义军开始进行着清剿工作。再后来清朝便派兵攻打大西军,而张献忠也率领5...……更多
聊聊能改写明、清历史的武将李定国
...进攻川南。清廷此举,无疑是为了两面夹击,彻底灭亡大西军这一眼中钉肉中刺。面对这一危机形势,李定国立即致信孙可望,让他看清眼前的形势,并要求率兵出湖广,打破清军围剿的局面。值此之际,孙可望自乱阵脚,于是...……更多
认义子:中国历史中的一种独特现象
...。先说孙可望,1646年,张献忠在抗清战争中牺牲后,大西军将领们设坛而盟,共推选孙可望为领导,孙可望带领大西军余部,继承着张献忠的遗志坚持抗清在云贵川桂发展,一度进入发展的极盛时期。孙可望带领的大西军余部结...……更多
张献忠的凤凰山之战与豪格的突袭
...计划先暂时出川,转入湖北避其锋芒。2月,张献忠率大西军十余万、各类船只千余艘出成都,船上满载着军需辎重和金银财宝,计划由水路转移到湖北。当大西军的船队到达彭山江口镇附近江面时,突然伏兵四起,杀声震天。...……更多
李定国:南明最后的战神,成为了清朝的噩梦
...手,满清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敌人,1646年,张献忠率领大西军50万北上抗清,李定国奋勇杀敌,连续斩杀清军古朗阿、巴扬阿两名主将,然而张献忠却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军射中,不久重伤而死。 在此之前,张献忠已经做好了未来...……更多
南明史:靠近历史的真相,才发现那不过是一场人性的斗争
...,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是它基本上是以大顺军余部,大西军余部、海寇郑成功等民众抗清斗争为主线。而不是以南明几个朱家朝廷的兴衰为中心。二是贯穿全书的脉络是强调历时二十年汉族和其他民族百姓反抗满洲贵族征服斗...……更多
茅麓山战役:南明最后的抵抗与清军的围剿
...的主力,是曾经被明廷视为流寇的农民军。在大顺军、大西军的助力下,南明朝廷一度有中兴的迹象,甚至还给予了清军一定的重创——比如出自大西军的李定国,就击杀了清军的名将,被后世称为“两蹶名王”。不过,由于很...……更多
揭秘郑成功弟弟郑袭:为何在抗清之路中途投降清朝?
...他当年没有跟随父亲投降清朝,而是跟随大哥郑成功坚持抗清。然而,在郑成功死后数月,郑袭居然不顾国仇家恨,投降了清朝,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随兄抗清据史书记载,郑芝龙有七个儿子,分别是长子郑森(即郑成功)...……更多
李嗣兴:背离父亲遗言的南明将领与归顺清朝
...这时候,李嗣兴还能有什么选择呢?当初张献忠去世,大西军归顺了南明,分别由孙可望、刘文秀和李定国三人统领。孙可望率先投降清朝,其部下先是跟了李定国,可是后来仍然归顺清朝,并煽风点火带走李定国部分军队。而...……更多
朱元璋的皇权之路:权力斗争与功臣的命运
朱元璋上位后疑心加重,为保大明江山永续,除去了许多功臣,可他自始至终却对四位功臣深信不疑。这四人都是谁呢?朱元璋之所以如此忌惮手下的这批臣子,跟他早年的经历是分不开的。朱元璋出生于贫农家庭,祖辈受尽...……更多
...因此颇有名望。如果像史书上说的那样,屠光四川,那大西军兵源从何而来?粮食从何而来?好歹也是打了许多年仗的农民军领袖,会傻到自掘坟墓?大西政权而且大西政权在成都持续了3年,清军入关后,张献忠极力反清,1646...……更多
夏万春:一位明朝少年的抗清斗争与最后的牺牲
...斗,联系太湖地区的反清烈士。然而,由于南明政权无意抗清,一切努力都失败了。顺治四年(1647年)秋,清军误收了夏万春给鲁王写的奏章。清军抄袭他的家,抓获他和他的岳父,押解到南京。驻南京的明朝将领洪承畴听说...……更多
郑成功与李定国:南明抗清双璧的历史贡献与命运差异
...和郑成功的起底是大致相同的,这两位都是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李定国自幼成为张献忠的义子,跟随着张献忠历经磨难,转战大江南北,后来归顺南明政权,可以算得上是南明王朝最后的倚重,因此被称为\"南天一柱\"。而...……更多
宇文化及篡权之路:隋朝末年的权力斗争
...卫将军陈棱为江都太守,总管留守事宜,开始了他的篡权之路。他以准备回长安为名,命令内外戒严,却私下抢夺了江都人的船,取道彭城由水路向西行。这一行动显然是宇文化及企图篡夺大隋天下的明显迹象。宇文化及在江都...……更多
张煌言:南明抗清名将的悲壮人生
...存部队南撤舟山。1651年,张煌言趁清军主力在西南与大西军交战的时机,二次率军北上,攻破崇明,长江沿岸的义军听闻张煌言军,纷纷箪食壶浆。可惜,就在张煌言准备扩大战果的时候,舟山基地却被浙江清军突袭,张煌言...……更多
史可法之死:南明内部的权力斗争与救援失败
...王多铎率军包围了扬州城,当时镇守扬州城的,正是明末抗清大将史可法。史可法一边坚守孤城,一边想方设法向南明求救,可是南明其他三镇总兵却无动于衷。后来清军用大炮轰城,史可法没有办法,只能写血书向南京告急,...……更多
孙可望凭啥敢杀19个朝臣的呢
...入昆明,不久李定国擒获沙定洲,叛乱平息。云南便在大西军控制之下。 孙可望等大西军将领占据云南之后,与杨畏知等明朝大臣进行了较好的合作。一改过去张献忠杀戮等强硬政策,对云南进行了治理。建立健全了政权机构...……更多
大礼议事件:嘉靖皇帝与杨慎的权力斗争
...坐一辆陈旧的马车,远离京城,驶向遥远的流放之地——云南永昌卫。这位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曾是名门之后,政治前途一片光明,却在“大礼议”事件中彻底失去了仕途的路,杨氏家族也从辉煌堕入了沉寂。这一切似乎印证了...……更多
吴三桂与康熙:一场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
...与部下复杂的关系。南明政权瓦解后,清廷将吴三桂留在云南,清廷的想法是让吴三桂镇压西南地区,防止他们作乱。在此之前吴三桂表现得无比忠诚,清朝不管打什么仗,都让吴三桂打先锋。当吴三桂当够了狗以后,就设法发...……更多
康熙与鳌拜:权力斗争背后的历史恩怨
...,比如入关前数次击退洪承畴围攻锦州之战,入关后与大西军作战,随肃亲王豪格斩张献忠于四川。康熙晚年回忆鳌拜,曾高度评价“我朝从徵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即便是对鳌拜有最多不满的康熙皇帝,也不否...……更多
康熙初年的权力斗争:鳌拜如何领导辅政大臣威胁皇权
...中吏部、户部、工部、左都御史相继被换届,地方大员里云南总督、广东总督、江南总督也先后被重新组阁。再后来重新划分各大督抚的势力地图。“置直隶总督,兼辖山东、河南南。裁贵州总督归云南,广西总督归广东,江西...……更多
顾炎武:明末清初的儒者与民族气节
...归庄等好友投笔从戎,加入王永祚为首的一支义军,投身抗清作战的前线。起义军攻进苏州时遭遇清军埋伏,溃败后顾炎武潜回昆山守城拒敌,不数日失守,死难者达四万余人。他的两个弟弟在战乱中被杀,亲母何氏被士兵砍断...……更多
李定国:大明最后的名将与民族英雄
...十多年来对明朝的仇恨,命养子们以大局为重,联合南明抗清。民族之恨,不共戴天,之后十五年,他一直奔波在抗清前线。公元1652年,他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打湖南,先取沅州、靖州,继而攻打桂林,大败清军...……更多
鲁王朱以海,如何当上南明鲁监国
...使帝王之权,他仍然是南明帝王中的一位。而且他的坚持抗清斗争的时间之长、辗转海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更堪称南明诸帝之最。他又是南明诸帝中唯一一位善终者。朱以海监国名义的获得是弘光政权覆亡后,浙东抗清的大好形...……更多
明朝张居正的权力之路与改革之梦
...大批心腹之患。虽然过程极为残忍,但却为日后他的改革之路扫清了障碍。五、大刀阔斧改革,救国于危亡肃清政敌后,张居正终于可以大刀阔斧地改革。他采取了许多经济政策,打击地方豪强、均田、清丈、改良赋役,减轻了农民负...……更多
崇祯时期的内阁斗争:温体仁与钱谦益的权力之争
...事将领也大多平庸之辈,苟以充位而已。无论是面对辽东抗清兵南下,还是应对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都没有给出有意义的见解或策略。每当皇帝询问兵饷事宜,温体仁都表现的束手无策,不发表任何看法,让崇祯自己定夺...……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同时也把首都定在了南京。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
2024-06-30 21:00:00
与元末明初朱升等诸多名仕一样,由于元朝官场过于腐败黑暗,汉官难以掌权,升迁基本无望,1346年刘伯温辞官隐居。但透过刘伯温的经历来看
2024-06-30 21:01:00
1360年,刘伯温来到南京,成为朱元璋的谋臣,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以下是实打实的三件功劳。1,针对当时形势,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
2024-06-30 21:01:00
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刘伯温发挥了顶级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刘伯温功劳来看,足以封公爵
2024-06-30 21:02:00
韩信本为平民,虽“志与众异”,但却没有谋生手段,因而家境贫困,常常靠他人接济度日,日久便为乡邻所恶,“一饭之恩”、“胯下之辱”等均发生在这一时期
2024-06-30 21:03:00
从仗剑投项到转投刘邦,韩信始终没能受到重用,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然而作为刘邦左膀右臂的萧何,却对其如此看重,甚至不惜冒着被刘邦猜忌的风险
2024-06-30 21:03:00
父亲曾担任锦衣卫百户。1568年,明神宗在民间大范围选美,王氏没能进入前三名,但因为自身条件较为出色,便留在了宫中,成为了慈宁宫的一名宫女
2024-06-30 21:06:00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上下的舆论越来越激烈,李太后不得不出手干预。在太后的质问下,明神宗说出不肯册立朱常洛为皇子的原因,因为他是宫女生的
2024-06-30 21:07:00
王恭妃死后,明神宗只是草草埋葬了她,陪葬品少的可怜,即没有派人守坟,也没有下拨守坟的费用。儿子朱常洛继位后,连追念母亲的仪式都还没形成
2024-06-30 21:07:00
聊聊大唐名将薛仁贵的传奇故事
威名赫赫的大唐名将薛仁贵一生身上出现了许多传奇故事:大丈夫弃耕从戎;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勇猛作战惊动天子;生擒敌将神射手
2024-06-30 21:08:00
聊聊隋朝名臣——赵绰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盛世—“贞观之治”。唐太宗手下,人才济济。其中,魏征直言进谏
2024-06-30 21:10:00
聊聊太子李建成为什么斗不过李世民
陈寅恪先生,对于唐朝,有一个精彩的论述,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
2024-06-30 21:10:00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做了贡献巨大,那她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呢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文成公主的远去的身影消散在了茫茫大漠之中,她对汉藏文化交流的贡献却永载史册,书写了民族间友好往来的篇章
2024-06-30 21:11:00
220年12月,享国195年的东汉王朝走到了尽头,汉献帝刘协被迫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曹操之子曹丕。一般而言,亡国之君都不会有好下场
2024-06-30 21:12:00
白毦(ěr)兵,三国时期蜀汉的精锐部队,由永安都督陈到统领。“白毦”顾名思义,该部队的装束是以白色的鸟羽兽毛作为标志。文献资料见于诸葛亮在公元226年写给李严的书信中
2024-06-30 2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