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鲁王朱以海,如何当上南明鲁监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6 21:5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南明诸帝中唯一一位没有皇帝之名的帝王是监国的鲁王朱以海,通称鲁监国。

所谓监国即代帝王管理国事,它往往是帝王已逝或不在时,新君即位的一个必经过程。

一般是先监国而后称帝。所以就严格意义上说,监国不是皇帝,它迈向皇帝宝座尚差一个步骤。

鲁王朱以海,如何当上南明鲁监国

朱以海明悉此中道理,但却坚持监国而不称帝,虽然名义不正,但这并不影响他行使帝王之权,他仍然是南明帝王中的一位。

而且他的坚持抗清斗争的时间之长、辗转海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更堪称南明诸帝之最。他又是南明诸帝中唯一一位善终者。

朱以海监国名义的获得是弘光政权覆亡后,浙东抗清的大好形势下促成的。

1、刘宗周之死

乙酉年(1645,清顺治二年)五、六月之际,江浙鼎沸了。南京城失陷,弘光帝出逃,清兵乘胜南下,特别是清廷严行剃发之令,引起江南社会极大的惊恐。

各界人士认为这是亘古未有的巨变,是奇耻大辱。到处响起“头可断,发不可剃”的呼声,而群起反抗。清兵在血腥镇,压中,六月初,挥兵入浙江。

当此危急关头,在浙江的原明朝文武大臣,于杭州共同拥戴久负贤名的潞王朱常淓监国,但却使人大失所望,监国仅数日便向兵临城下的清兵投降。

于是清兵顺利占据杭、嘉、湖一带,开始向钱塘江挺进。而进占杭州后,清朝便派出招降使分赴浙江各府州县受降。

面对这种屈辱现实,广大官绅士庶无法接受,一场规模广泛的反抗斗争便酝酿起来。这场反抗斗争于闰六月上旬展开,一经爆发便不可收拾。形成了全面开花的局面。

首先揭起义旗的是闰六月初九日,孙嘉绩、熊汝霖于余姚起兵。

鲁王朱以海,如何当上南明鲁监国

崇祯进士,余姚人孙嘉绩,字硕肤,累官兵部职方郎中。以亢直获罪,被救出狱后,归里隐居。当南京弘光政权覆亡后的乙酉年六月,被拥立监国的潞王朱常淓向清投降时,他便与同里人、崇祯进士、前吏科都给事中熊汝霖满怀义愤,商议起兵抗清之事。

原来当清兵将至杭州之时,熊汝霖普急赴杭州奔告潞王,准备率兵抵抗,遭到拒绝。他归见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刘宗周。其时刘宗周见国事颓败难以挽回,决定以死报国,已开始绝食。

刘宗周对悲愤得泪流满面的熊汝霖叹息道:

“吾已绝粒待死,诸公倘有能为田氏即墨之守者,天下事未可知也。顾悠悠之辈,其谁足语者,君其勉之。”

熊汝霖从绍兴归来便与孙嘉绩商议起兵之事,但“计无所出”。这时余姚知县已弃官潜逃他乡,司教王元如出面向清军投降,被任命署理知县事。王元如一朝有权便施淫威,他下令征发百姓修驰道、并以百姓不出力,而肆意殴打,引起公愤。

哗变的百姓反过来痛打王元如。正在百姓“攘攘不可止”之时。闻报的孙嘉绩当机立断,率健儿鸣金鼓突入县署”,杀掉了王元如。

揭起抗清的旗帜,“百姓从之者如云”。于是急邀熊汝霖前来,分起义军为两营。

这天,正是闰六月初九,而前一天刘宗周绝食死,临终前对门人说:“我缓死,以雨殷诸君不忘明室故,今已矣。”

弥留之际,勉强取笔书一“鲁”字。熊汝霖得知后,悲恸道:“先生有命,霖何敢忘?霖生,于王事之以死。”

鲁王朱以海,如何当上南明鲁监国

雨殷乃熊汝霖之字,刘宗周临死念念不忘故明,并对熊汝霖、对鲁王寄予厚望。

2、钱肃乐起义

孙、熊义旗一举,马上产生连锁反应,十一日诸生郑遵谦于绍兴、兵部尚书张国维于东阳,十二日刑部员外郎钱肃乐于宁波,十三日分守道于颖于萧山、东阁大学士朱大典于金华、湖广道佥事沈宸荃于慈溪,分别斩杀清朝指派的接收官员,率众誓师起兵响应。

而钱肃乐的起兵经历尤见群情众志之同仇敌忾。

钱肃乐,字希声,号虞孙,浙江鄞县人,崇祯进士,官太仓州知州,在任五年立法严明,视事精敏,迁刑部员外郎。因亲丧归家守孝。不久,弘光政权覆灭,清兵南下,并传檄各地要求束手迎降。而各府州县原明朝官员闻讯后或逃或降,浙江各地人心惶惑。

宁波知府朱之葵、通判孔闻语奉檄降清;清下令任命朱之葵为知府、孔闻语为同知。得知此事的钱肃乐非常震惊,他对地方官员不知效忠国家、丧尽天良的无耻投降行为十分愤慨,而自己又无力抵抗扭转危局而悲痛万分。

想到以堂堂七尺之躯,不能挺身报国、又羞愧万分。他思前想后,泪流满面,饮食不进,陷入迷惘之中而难以自拔。这时传来了刘宗周绝食而死的消息,这对他触动很深。于是他决心加以仿效,“恸哭绝粒,誓死报国。”

他死志已坚,家人劝阻无效,兄弟们已开始在为他准备后事。这月初十日,又传来孙嘉绩、熊汝霖于余姚起义抗清的消息,使他受到极大的鼓舞。

同时,他听说朱之葵为献媚清朝,特向率师入浙的清统帅输粮,当运粮车队抵达余姚时,因孙、熊抗清义军已占据县城,便不敢通过,只好再退回宁波府府治所在地鄞县。百姓对此议论纷纷。钱肃乐得知后更是喜形于色。于是停止绝食,振作起来连夜乘车赶至城东,“观变”,使他尤为感奋地是,鄞县“六狂生”再次约他出面共举大义之事。

鲁王朱以海,如何当上南明鲁监国

原来鄞县人贡生董志宁当清兵入浙之后便首倡抗清,邀集诸儒生至学宫,以便共同商议抗清事宜。

起来响应他这一爱国之举有诸生王家勤、张梦锡、华夏等五人。他们都是热血青年,聚会后便以满腔的爱国赤诚,分赴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诸乡老”之处,动员其共举大义。

除钱肃乐一人表示赞同,却又认为人单力薄,“事莫能集”,表示怀疑。而大多数人却以守财保命为信条均“莫敢应”。反而背地里称董志宁等6人为“六狂生”。这很使6人失望。

这时孙嘉绩为推动抗清事业派人四处联络同志之士,致书鄞县约其部下、故吏科都给事中林时对起兵响应。林时对接书后立即行动,走访“诸乡老”。结果这些人仍然“莫敢应”。正在“六狂生”与林时对“皇皇计无所出之时”。

他们所说钱肃乐已来到县东,乃喜出望外,因为他与钱有同学之谊,且彼此“相善”。于是奔向城东,挽肃乐进城,途中又与董志宁相遇,便共同商议策划了举义的具体步骤。

十二日这天,他们按预先通知于城隍庙集会众绅士、乡老人等议事。人们陆续前来。

朱之葵、孔闻语不知从哪里也听说了此事,便赶到会场,准备听个究竟,守门者跑进议事堂递上名刺。这时集议的人们尚无定见,见知府大人来到,便纷纷离席起立降阶出迎。钱肃乐却怒不可遏,夺过其名刺折断掷地,拂衣而起,痛斥走进来的朱、孔二人的无耻背叛行为。

二人吓得战栗不已、难置一词。这时群情激昂,布衣戴尔惠,则挺身而出大声呼喊道:“何不竟奉钱公起事。”

这说出了许多人的心里话,于是一呼百应。众人便护拥着钱肃乐到了宽敞的巡按署衙门大堂继续议事。

而一再乞求饶命的朱、孔二人,在百姓的说情下被驱逐出去。

这时海防道两营兵丁及城守兵,因形势突变也撤防进城要求加入抗清的行列。由于“六狂生”的坚决请求和支持下,钱肃乐便不再推脱,穿着孝服督率军旅,接受率众抗清的大任。

3、王之仁的选择

为壮大力量,他们决定约请定海总兵王之仁率兵抗清。原来直隶保定人王之仁治军有方,于崇祯十五年(1643)平定海盗保护漕运有功,便驻扎定海。当清兵入浙后,为自身计,他已派人赴省城上缴印札准备投降。

鲁王朱以海,如何当上南明鲁监国

清统兵贝勒博洛已许诺其降清后然仍旧守原地。钱肃乐修书一封遣人持往,晓以大义,约其前来宁波,劝其与民众一起共同抗清。

钱肃乐等人,所为却引起了鄞县的一个大绅士的仇恨。此人乃原太仆谢三宾,他是一方大财主。

当清兵入浙后,他主动西行至军中迎降。将浙东战守形势尽报清贝勒博洛。他获得赞扬后便以得意之心情返回宁波,坐待清兵之至。不料钱肃乐等人却揭起了抗清义旗,他切齿不已。因为他西行时已得知王之仁已通表降清,于是立即致书王之仁,通知说宁波城内已出现动乱,一些人在叫嚷抗清。

他攻击说,现在这里出现了众口附合,肆意诽谤的一面倒的情形、完全是由于“庸妄”的六狂生和钱肃乐鼓动造成的。

只要将军率所部将士一到,擒斩这7人事情将立告平息。我愿为此奉献千金表示祝贺。王之仁几乎同时收到了钱、谢之书。他也均以同样的态度作了回答,并约定十五日率军至宁波城。

但暗地里却对钱肃乐所派使者倪懋熹另加嘱咐,让其回告钱肃乐做好犒军的准备。因为此时他幡然悔悟,决定抗清。这些,谢三宾当然毫不了解,以为王之仁一到,钱肃乐等人便一命呜呼,心里暗自庆幸。

十五日,王之仁率大队人马来到了宁波,邀请诸乡老大会于演武场。钱肃乐、“六狂生”及谢三宾等人都已到达。

除谢三宾外,宁波人都心向举义抗清,于是个个磨拳擦掌,准备誓师出征。王之仁不负众望,表示当国家危亡之际,要与众同仇,共同抗清,决不三心二意。

说罢便从靴中拿出谢三宾的亲笔书信,令人当众一字不差地宣读。由兴高采烈转而如坐针毡的谢三宾,正愈加感觉这次会见的气氛不对时,一听宣读便完全醒悟自己已被捉弄。

他惊恐万状,突然跳起来窜上前去,想夺回自己的手书,以掩盖罪证。不料引起哄堂大笑,王之仁也立即沉下脸来,怒喝谢三宾立即归位坐下。

又回过头来对钱肃乐说:“是当杀以祭旗否?”

话音未落,王之仁部下的刀斧手便挟持谢三宾而下。吓得面如死灰的谢三宾,见就要杀自己之头以祭旗,便极力挣扎跪下哀号起来请求饶命,并表示愿拿出万金以充兵饷,跟随众人抗清以赎罪。

鲁王朱以海,如何当上南明鲁监国

王之仁知道,虽然已众志成城,义兵奋起,但兵饷难征却是极现实的问题,便将谢三宾留了下来、以观后效。于是兵民一起庄严誓师,正式揭起抗清大旗。

4、朱以海的使命

闰六月上中旬浙东掀起的抗清起兵风潮,很快席卷了城乡各地,忠义之士,纷纷起义。抗清义兵起来之后,摆在各路组织发动者,面前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拥戴谁来为君,主宰国家?

结果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出现了惊人的一致,拥戴鲁王朱以海是他们的共识。

当时明藩王在浙江的共有五位。他们认为避难于台州的鲁王最为贤明。孙嘉绩、熊汝霖于余姚起兵时便有此意,遂与起兵绍兴的郑遵谦合谋准备共同迎立鲁王。

这时朱大典也遣派孙珏至台州上表鲁王劝进大位。几乎同时,张国维也来到了台州,与陈函辉、宋之普、柯夏卿及孙、熊、郑联合劝鲁监国。

而受钱肃乐之命奉表前来台州的张煌言,也加入了拥戴的行列。做为称帝的第一步,他们共请鲁王接受民意出来监国。于是又一位南明帝王便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开始了他惊心动魄的政治生涯。

避难到台州的鲁王朱以海,正在惊魂未定之时,未料到突然之间竟有那么多文武大臣合词劝进,请他领受监国大印,赓续明朝正统,以率众抗清,恢复江山。

尽管他毫无思想准备,不免有力不从心,风险太大之想,但面对群臣的一片诚心,想家国风雨飘摇之劫难,便也慨然而起,毅然接受了群臣之请决定监国。

此刻历尽艰辛的朱以海,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朱以海,字巨川,万历四十六年五月十五日(1618年7月6日)生于山东兖州鲁王府邸。为明太朱元璋第十世孙。太第十子鲁荒王朱檀之后。鲁肃王朱寿镛之第五子。

兖州地处物阜民康的鲁南,为孔孟之乡,礼乐文教之风气十分浓烈。在这个有儒学发源地里成长的朱以海,从小便受到传统文化熏陶与良好的教育,他“天姿粹朗,性慈易,能书法、谙歌吟”。自幼起便多才多艺。

崇祯六年(1633)七月,他袭封镇国将军。十二年(1639)父鲁王寿镛病故,嫡长兄朱以派袭封鲁王。在这种养尊处优的环境里生活,他从未设想能有什么忧虑,但大不幸的意外横祸却向他的家族袭来。

鲁王朱以海,如何当上南明鲁监国

崇祯十六年(清崇德七年,1642)年末第七次大规模攻入内地的清兵,在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和内大臣图尔格的率领下,突破长城后,一路烧杀抢掠,如疾风暴雨,直抵兖州府。饱掠之后,于第二年夏方离开内地撤回关东。这次入关之战,明境“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共八十八城被清军攻破”。

所蹂躏之处的明藩王及宗室、官员人等“数千人皆尽诛戮”。

兖州鲁王府被洗劫,鲁王朱以派死于劫难。以海也被清军所获,他机警地“诡称鲁王牧儿”。清兵便把他置于一旁,不甚留意。

当他见清兵在王府里大肆抢掠财物时,却止不住内心伤痛而流出眼泪。看守的清兵感到奇怪,便追问其他被俘者此系何人?有人便说:“此鲁藩五千岁也。”

清兵听说是王子,不由分说举刀向他砍去,说也奇怪,明明对着他连砍了三刀,却一刀也没砍中。

也该然他命大,这个被自己的行动弄懵了的清兵,便说:

“汝有大福,我不害汝。前有一少年女子,甚丽,犯之不从,刎死墙下,岂汝妇耶?汝其埋之。”

他因此得脱而保住了性命。

清兵撤离后,他望见墙下之尸,果然是自己妃子周氏。一年多以后,即崇祯十七年二月十五日,他嗣鲁王位。

但仅继位一月,灾难又从天而降,北京失陷,明王朝覆灭。接着清兵入关并挥师南下,他随难民一道仓皇南奔。四月渡过淮河,六月下旬进入浙江,十一月奉弘光帝命移居台州。弘光元年(乙酉,1645)四月,弘光帝又命其移驻广州。未及行动,而弘光政权一朝覆亡。

鲁王朱以海,如何当上南明鲁监国

当天下再次板荡之际,爱国臣民怀一腔忠义,六月初于杭州共拥潞王朱常淓监国,结果是失败之举。潞王的拱手献出杭州,给抗清事业造成了更多的麻烦。清

兵咄咄进逼之势,更使人们惴惴不安。

一个前所未有的景象出现了:

一方面是许多原明朝地方官员为自身计纷纷向清招抚使献册籍迎降;一方面是像孙嘉绩、熊汝森那样愤然起兵抗清。真是鱼龙混杂,忠奸并在,天下大乱了。

把这些情况都看在眼里的朱以海,一次次地吃惊,也一次次地思考。投降与反抗的两种行动他都不想选择。

但像刘宗周那样无力回天便采取以死殉国绝食而逝的方式,他更没想过。只有得过且过听其自然了。他想平静下来,却又平静不了。

5、朱以海的监国之路

陈函辉及众文武大臣的出现却完全改变了他的生活道路。

陈函辉,字木叔,号寒山,浙江临海人,崇祯进士。胸怀大志,广有交游,豪放不羁、不拘小节。曾官靖江知县,因“日事诗酒”,行为不检,当考核官员的“大计”之时,被御史左光先所劾而丢官。友人规劝他戒酒。他却以“非百里才”的三国庞士元自况,说:“彼虽废事,犹获大用。”“吾闻之,君子志其大者、远者。”他口出大言,而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十三年(1640),他官复原职。旋以奉旨擒海盗之功,擢兵科给事中。但不久,又被罢官归里。当十七年(1644)京师陷落的消息传到浙江后、他悲恸万分,发布檄文,“刑牲奢师”,独自组织了勤王队伍。

他亲笔起草的800余字檄文气势磅礴,声情并茂,极为感动人心。

后弘光帝立,“不许草泽勤王”,他才罢兵未动。但充满激情的檄文却远近传诵。当弘光政权覆亡,清军收得杭州后,向各地传檄与遣使并举,勒令剃发归降,大多数府州县地方官员乃至在浙江明藩王不敢对抗,纷纷上缴册籍,奉表投降,浙江人心惶惶的闰六月初,他便主动拜谒住在台州即临海城中的鲁王朱以海。

鲁王朱以海,如何当上南明鲁监国

这时,清使已至台州正通迫朱以海投降。朱以海处于危急之中竟卧病不起,清使见此情便又提出如不能亲自赴杭州归降,可“先檄印册”。他计无所出正犹豫不定。陈函辉也完全了解此情。

便对朱以海说:

“国统再绝矣。王亦高皇帝子孙也,报耻继统,于是乎在,王盍图之。”

劝其坚定意志,抗清举大事。

朱以海说出心中疑虑:

“国家祸乱相仍,区区江南,且不能保,尚可冀乎大事?”

说的是实际情况,是畏惧困难,无所作为之言。但陈函辉却不这么看。

他说:

“不然,浙东沃野千里,南倚瓯闽,北据三江,环以大海,士民忠义技勇、勾践所以擒吴称新也。王若起事,足以立国。臣愿竭股肱之力、奔走后先,上以报高皇帝,而下尽忠于王。”

这些话极大地鼓舞了朱以海,使他坚定了抗清的信念。

但清使就在台州城的目前困难,他又感到束手无策。在陈函辉的策划下,他开始出面与清使周旋,他以“屡遵兵火,印册俱失”,加以搪塞。只交出了王府的图书,但却无册籍。

为准备举义,特将清使挽留下来使其住在台州迟迟不行,不使任何疑点外露。中旬,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正要起兵之时,孙嘉绩、熊汝霖及郑遵谦等人起兵消息传来,认为时机已到。

十四日事先约定的南洋协镇吴凯等率兵进城与陈函辉组织的义兵一起,杀掉清使,“誓众祭旗”,正式起兵抗清。

就在朱以海与陈函辉等刚刚举起抗清义旗之际,兵部尚书张国维及举人张煌言等先后到达台州共请鲁王监国。朱以海欣然接受众臣之请决定监国。这样,浙江抗清的形势便发生了重大变化。时为闰六月二十一日。

诸臣认为监国是一国之主宰,应居中指挥,号令臣民,而绍兴乃居中之地,便于控制渐东,北收杭嘉。应选作监国驻跸之地。

鲁王朱以海,如何当上南明鲁监国

不久,在陈函辉、柯夏卿率兵扈跸下,七月十八日奉朱以海到达绍兴,各地起兵文武大臣齐集此地,各项准备就绪,朱以海遂于即日宣告监国。

举行隆重的监国典礼,祭告天地宗,以明年(1646)为监国元年。这年仍称弘光元年。立元妃、上逆号。上故皇太子即崇祯帝太子号曰悼皇帝,弘光帝曰赧皇帝、令人遗憾的降清潞王曰潞闵王。

尽管这后二人生死未卜,后事难预,但仍予逆号,以表明监国政权沿续正统的合法性与权威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7 00: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明隆武帝朱聿键与曾皇后:患难中的真情
南明政权风雨飘摇,当家的贤能之君更是屈指寥寥,但隆武帝唐王朱聿键可以算得上是一位贤德之君。此人命途多舛,一生多艰。他的爷爷唐王朱硕熿被宠妾迷惑,一心想找机会处决自己的世子朱器墭和
2023-11-26 15:27:00
明朝到底内斗到什么程度呢
其实看南明史比看宫斗剧要精彩的多,南明通过各种神操作成就了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的赫赫名声。那么明朝到底内斗到什么程度呢?这绝对超过一般人的认知。面对八旗劲旅,南明如果没有内斗的话,真
2024-02-17 17:27:00
张煌言:南明抗清名将的悲壮人生
...势力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朱由检的堂兄)称帝,建立南明弘光小朝廷。朱由崧任命张煌言为兵部尚书,主持南明军事,当时南明的主要军事力量主要集中在江北四镇和武昌的左良玉手里,张煌言
2024-04-25 11:21:00
张煌言:从儒将到民族英雄的传奇之路
康熙三年(1664年)七月十七日,大清浙江提督张杰捕获南明兵部尚书张煌言。康熙帝听闻后惊喜万分,为了防止夜长梦多,下令将其立即处死。当年九月七日,张煌言被杀,临刑前写《绝命词》,
2023-11-06 08:47:00
抗清英雄张煌言,不屈不饶坚持抗清,以死殉国的忠烈志士
...、永历等地方性政权,前后共经历18年,这就是历史上的南明时期。在国家危难时刻,面对清军入关后的大举南下,南明出现了一些坚守民族气节,不屈不饶坚持抗清斗争,以死殉国的忠烈志士。
2023-05-12 08:43:00
...的20年内,清廷一路南征,李自成(大顺)、张献忠(大西)、南明王朝相继被清军消灭。当年,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之后,大一统的明朝虽然灭亡了,但由明朝遗臣们建立的“南明政权”依然存在
2024-06-02 11:30:00
他是南明最有作为的皇帝,想要光复大明王朝却毁于内耗
南明的第一个政权——弘光政权,虽然坐拥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拥兵数十万,但是由于内部党争不断、武将拥兵自重,加上实行了“借虏平寇”的错误政策,导致短短一年之内就被清朝灭亡了。不过,
2023-06-27 15:04:00
...。他是抗清烈士,在那大明王朝覆灭后,全力抗清,时在南明弘光政权的五十多天中,上书30多次,提出大量有价值的建议,却受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排挤,辞官回乡;即使这样,依然坚持抗清,
2024-06-04 06:24:00
聊聊南明十八年中的对外政策
整个南明朝廷是从1644年崇祯上吊开始到1662年朱由榔被杀结束,总共经历了18年。这18年中,可以说是也是维持了一定程度的外交政策。当然了,南明的外交主要就是与日本、东南亚各国
2024-02-17 17:2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