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晚唐暗杀事件:藩镇叛乱与朝廷的危机
...成河。而这起暗杀的组织者,正是名义上身为朝廷臣子的藩镇。唐王朝藩镇问题的由来、唐宪宗继位时的形势藩镇又被称为军镇,起初是唐玄宗为了经略外敌而在边境设立的几大节度使,他们享有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辖区...……更多
...在河北就藩,做为回报,四人自然以仆固怀恩马首是瞻。藩镇勾结,如此荒唐的提案,估计放在任何一个皇帝身上都会把仆固怀恩的屁股打烂了。然而,更荒唐的是唐代宗居然接受了,他下旨任命: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统领魏...……更多
这个皇帝在位期间治国有方,晚年时却被他的妻儿暗杀
...唐宪宗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在位期间治国有方,平定藩镇叛乱,开创“元和中兴”的局面。然而,这样一个作为的皇帝,到了中年时却被人暗杀,主谋却是他的妻儿。……更多
2022-12-12 16:03治国,妻儿,暗杀,皇帝
段秀实反对修筑原州城堡,为何会被解除兵权?
...,唐德宗李适时期席卷唐朝整个北方的奉天之难是从河北藩镇叛乱开始的,而这场叛乱的失控是因为泾源兵变,因此也可以认为泾源兵变才是这场藩镇叛乱动摇唐朝根基的关键。在兵变发生前,泾源的任何政治、军事态势的变化...……更多
...,人事独立;财税自己支配,经济独立,人们管他们叫“藩镇割据”,节度使就是土皇帝。再后来,藩镇割据之风越刮越烈,尤其是黄巢起义后,藩镇都成了独立王国,大唐帝国也就进入了“倒气”的阶段。以我个人浅见,藩镇...……更多
当朝宰相街头被刺,如何成为大唐中兴的拐点
...着战争的结束而重归王化,幽州、成德、魏博和淄青四个藩镇结成同盟,“版籍不输,赋税不贡”,形成了所谓的“河朔故事”,成为唐王朝的心腹之患。从代宗开始,君臣为了大唐的中兴而不懈努力,藩镇节帅也为了自己的利...……更多
安史之乱后田弘正的归顺与唐朝的命运
一场安史之乱,让整个唐朝节奏大乱,长安失、藩镇割据、西域得失以及边疆不稳都让唐朝政权陷入岌岌可危之中。虽说这样的造反安禄山只闹了一年、史思明闹了七、八年后就双双毙命,但是它给唐朝带来的动荡确实不可逆...……更多
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特别是河北地区的“河朔三镇”,尤为猖獗。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位皇帝执意以武力来讨伐藩镇,结果非但未能解决藩镇问题,还引发了更大的战乱,战火甚至烧到了长安城,他被迫...……更多
唐朝的灭亡:宦官与藩镇的共同作用
...至要了皇帝的命,但事实上对唐朝来说,真正要命的却是藩镇割据,而造成藩镇割据的罪魁祸首却另有其人。唐朝宦官专权的原因和本质有人说,唐朝的宦官专权起于高力士,其实不准确,高力士对唐玄宗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他...……更多
李纯:元和中兴的开创者
...唐雄风。他改革弊政,勤勉政事,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唐朝虽然没有达到李世民、李隆基时代的盛世繁华,但也开创了唐朝的又一个辉煌局面,史称“元和中兴”。平定西川、夏绥...……更多
唐玄宗为什么将权力交给藩镇节度使
...“安史之乱”,而“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则是唐玄宗给藩镇节度使安禄山等人授予了太多的权力,结果促使其“手握利器,杀心自起”。后来“安史之乱”虽被平定,但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却再也无法结束,并最终导致唐朝的...……更多
...干预朝政,杀害朝臣,还劫持天子。在这个时期,有一位藩镇将领却对朝廷忠心耿耿,他多次率兵勤王,解救皇室危机。即使是在唐朝灭亡后,他依然沿用唐朝的国号。那么,这位唐末最忠诚的藩镇将领到底是谁呢?一、镇压义...……更多
宰相武元衡遇刺背后的权力博弈:藩镇与中央的较量
...头刺杀割首,朝野震动!天下局势瞬时波诡云谲。失衡的藩镇为平定安史之乱,众多武将受封节度使管一方军、民、财,是为藩镇。藩镇掌一方大权并形成世袭制,对皇权产生重要的挑战,而武元衡遇刺就源于藩镇与中央的矛盾...……更多
郭威为什么将皇帝位传给柴荣,而不是张永德或李重进?
...临着内忧外患。对内,长期的战争导致经济凋敝,地方上藩镇割据非常严重,威胁到朝廷的统治。对外有着北汉、南唐、后蜀等各国的威胁,还有契丹人对中原虎视眈眈,所以继承人的问题不得不慎重考虑,这关系到后周的国家...……更多
河朔三镇,削弱了中央集权,主导了唐王朝的兴衰
...中央集权,到了唐中后期,也成为导致唐朝灭亡的根源。藩镇割据的现象以及河朔三镇的形成节度使的出现造成了大唐王朝深刻的社会矛盾,它的出现削弱了唐朝的中央集权,这对于封建王朝对皇权的统治是极为不利的。更重要...……更多
...刀,被他们干掉的节度使不计其数。唐朝历史上的第一次藩镇士兵作乱发生在天宝九年,那年朔方军节度使张齐丘因为“给粮失宜”而遭到士兵们的围攻,若不是郭子仪出手相救,张齐丘将成为第一个死在“士兵哗变”中的节度...……更多
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是真的吗?
大家都知道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和农民起义,但是,除了这些原因,致使唐朝灭亡的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便是——“兵变”。据《资治通鉴》记载,从公元755年的安禄山叛乱,到公元90...……更多
...根本不敢交出兵权,因为有前车之鉴。安史之乱中后期,藩镇节度使与朝廷的矛盾越来越深,朝廷忌惮藩镇做大,藩镇不满朝廷处处掣肘,这种撕裂导致本该三四年就结束的平叛拖延了八年之久。当初,郭子仪在连胜的一片大好...……更多
唐宪宗李纯为解决藩镇问题,使李吉甫、武伯苍丧命
唐朝中后期,募兵制度带来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唐政权的稳定,乃至存在。一、李纯决心解决藩镇割据问题。唐宪宗李纯继位后,就计划着整顿藩镇,打压其势力,减弱其对中央政权的威胁。于是,李纯就想...……更多
唐朝没被安史之乱打趴,却间接亡于黄巢起义
...要去依靠别的军阀才能生存。此外,黄巢起义破坏中央与藩镇之间的平衡,这场战斗中神策军的损失非常惨重,之后北方契丹入侵,昭宗决策失误,把神策军都给搭了进去,这是唐朝政府唯一能够依靠的中央军力,之前神策军无...……更多
深度分析唐代藩镇起源,节度使是怎样背锅的?
...唐朝联系到一起呢?因为我们读的历史,告诉我们唐朝的藩镇是多么的骄横跋扈,让我们以为节度使就是唐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但是,今天我要为藩镇犯案,为节度使正名。首先表明我的观点:藩镇只是一个地方行政单位,节度...……更多
唐朝藩镇势力是怎么一步步变强的
众所周知,唐朝政权实亡于藩镇割据,中央及地方矛盾尖锐,各地节度使独揽军、政、财权,职位又由其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随着时间推移,唐朝统治者无力镇压已成尾大不掉之势的藩镇节度使,各地藩镇却...……更多
唐朝的藩镇割据:淄青节度使的崛起与归降
...有些皇帝也干过类似的事情,唐德宗就曾拒绝过一个大的藩镇投降。安史之乱以后,唐朝陷入了藩镇割据的时期。各个藩镇里,地盘最大的无疑是淄青节度使。淄青节度使实际上算得上是老牌藩镇了,最初是唐玄宗在天宝年间设...……更多
...接班,朝廷只能干瞪眼。这就是安史之乱后的后遗症——藩镇割据。刘家三代人割据幽州36年,却在巅峰之际发生了父子兄弟相残的事件。谁知,害人者被“鬼魅缠身”,吓得出家避祸,却离奇暴死。刘家是如何走上割据之路的...……更多
李豫一意孤行,招降安禄山个史思明的旧将是为何?
唐代宗李豫即位后,在唐朝禁军、藩镇军和回纥军的共同努力下,席卷大半个国家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叛军首领史朝义被投降的范阳尹李怀仙杀死,包括李怀仙、薛嵩、田承嗣、李宝臣等人在内的叛军将领纷纷向唐军投降...……更多
...“冀王”朱滔的亲哥哥。当年朱泚率先入朝,打破了割据藩镇不奉召的先例,被树为“忠君典型”。他的这个义举却没有获得好结果,一方面他被亲弟弟捅刀,幽州回不去了,另一方面又因朱滔的谋反,朝廷不敢信任朱泚,剥夺...……更多
唐朝为何不用推恩令进行削藩
...乱后,曾盛极一时的大唐迅速衰弱下来,这与当时猖獗的藩镇割据势力有莫大的关联,毫不夸张的说,唐朝后期混乱的藩镇割据局面是大唐走向陌路的罪魁祸首之一。其实,藩镇割据局面出现,是地方势力过重后必然会形成的一...……更多
五千泾原兵引发的长安兵变:唐朝削藩政策的失败与反思
...当,致使李希烈、王武俊、李纳、田悦、朱滔等五名节度藩镇自立称王。五千泾原兵此去,正是为了协助在前方作战的神策禁军及朔方军。由于安史之乱加速破坏了唐朝的“府兵制”,使大多数自耕农沦为无地流民。为了重建唐...……更多
文天祥为何建议南宋恢复唐代藩镇制度
...,提出了一条“惊世骇俗”的建议,那就是重新恢复唐代藩镇制度,设置四路节镇,授予节帅练兵统兵之权,可以振奋军威,抵御外敌。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文天祥。我们都知道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忠臣烈士,他在南宋灭亡后...……更多
...辞,一溜烟跑了。堂堂钦差,弄得鼠头樟脑,难怪朝廷被藩镇轻视。但刘从谏毕竟已经死了,瞒也瞒不住,于是刘稹率领一万人将使者和监军围住:比照河朔三镇,我要继任节度使。监军吓得战战兢兢,在刘从谏的灵堂上,为刘...……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不过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相比,曾巩的名气却要小多了。恐怕不少人在考试“唐宋八大家”时都会把曾巩给忘了
2024-06-06 06:15:00
汉元年(前207年),反秦军总盟主项羽在咸阳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王,将统一的天下搞得支离破碎。项羽这次分封存在很多问题,引起了众多诸侯的不满
2024-06-06 06:19:00
永徽六年(655年),唐朝政坛上发生一件大事,那就是著名的唐高宗“废王立武”。诞生了北周、隋、唐三个朝代的关陇贵族因“废王立武”而分崩离析
2024-06-06 06:20:00
马超在潼关战败后无处存身,无奈投靠了汉中张鲁,然后又奉张鲁之命去打刘备,在出发之前,马超放出大话:“超感主公之恩,无可上报
2024-06-06 06:23:00
我们看《庆余年》就会知道,那时候庆帝已经到了执政的中后期,所以大唐开国功臣和名将,都不可能是范闲的历史原型,如果一定要从大唐的金銮殿上找到范闲的影子
2024-06-06 06:29:00
鲁智深唯一的一次逃跑记录,发生在瓦罐寺之战中,而且输得比较搞笑:“洒家的包裹放在监斋使者面前,只顾走来,不曾拿得。路上又没一分盘缠
2024-06-06 06:30:00
公元前42年的大汉帝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危险局面。在国内,因为持续好几年恶劣的气候环境,农业生产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百姓家中没有余粮
2024-06-06 06:31:00
这里顺便说一句,古代寺庙的一把手的禅堂是一丈见方,所以方丈也就成了他的尊称——一丈见方也就十多平米,现在的大和尚大多不会在那么小的地方办公
2024-06-06 06:31:00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
2024-06-06 06:32:00
只见曹操的“兄弟”拼命,而典韦战死、关羽离开后的“曹营第一高手”许褚,却连个影子都看不见,不但读者诸君可能会觉得蹊跷,可能曹操心中也是百味杂陈
2024-06-06 06:34:00
建安二年,袁术不顾众人的劝阻,毅然在寿春称帝,随后,他任命九江太守为淮南尹,广置公卿朝臣,还在城南城北筑起皇帝祭祀天帝所用的祭坛
2024-06-06 06:35:00
宛城之战中,张绣因曹操霸占他的婶娘,降而复叛,想要偷袭干掉曹操。可是张绣对曹操身边的贴身保镖典韦非常忌惮。此时,张绣的部将“神偷”胡车儿
2024-06-06 06:37:00
地皇三年(22年),刘秀跟随大哥刘縯起兵反对王莽。虽然刘縯、刘秀兄弟都是乱世英雄,但他们的舂陵军兵力太少,不得不加入绿林军
2024-06-06 06:37:00
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007年8月1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欧阳观任绵州军事推官,已经56岁了
2024-06-06 06:37:00
成都武侯祠是如今全国规模最大的武侯祠,也是中国唯一君臣合祀的祠庙。除了诸葛武侯和汉昭烈帝之外,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2024-06-06 06: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