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冯奉世是如何带领一万人平定西羌之乱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6 06:31: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前42年的大汉帝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危险局面。

在国内,因为持续好几年恶劣的气候环境,农业生产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百姓家中没有余粮,商人们更是囤积粮食,抬高粮价,全国粮食价格暴涨。

当时,就连国都附近的粮价都涨到了每石200多钱的价格,边远郡县涨到了每石400多钱,关东(函谷关以东)的粮价更是涨到了每石500钱。

百姓没有存量,更买不起粮食。为这事,皇帝和大臣们愁破了头,都想不出完美的解决方法。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凉州西方的羌人乘着大汉王朝此时正遭遇的困境,乘机举兵反叛,乘火打劫,他们不仅脱离了大汉的控制,还组织族人在大汉边境入侵寇掠,抢夺百姓的财富。

发兵应对

当时坐在皇位上的汉元帝,是一个仁慈却又无能的皇帝,他立刻组织朝臣商议如何应对西羌的叛乱。

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马全都沉默了,大汉内部粮价暴涨,百姓民不聊生,西羌此时乘机反叛,如果组织军队平乱,定会让早已不堪内忧的朝廷,背上更重的负担。百姓早就无以为生,又要组织他们去打仗,这不是荼毒百姓的举动吗?

西羌之乱,又不能坐视不管。现在出兵也不是,不出兵也不是,他们哪里敢提方案呢?

老将冯奉世,是三朝元老,久经沙场,他的气魄是那些文臣不能比的。

在文武百官都一筹莫展之时,冯奉世建议皇帝出兵平乱,毛遂自荐,表示自己愿意担任平羌主将。

出大军还是出小部队?

此时朝廷和百姓两方都不好过,汉元帝实在不忍心在这个时候组织百姓打仗。

冯奉世直言:“打仗就不要分多次征发军队,一定要一次性把军队人数、后勤问题都解决好,西羌有三万人叛乱,照理该派出四万大军。舍不得派大军的话,打不赢西羌就会丢我大汉的面子,边境的部落就敢跟着叛乱。要用大军将他们一举击溃,不要给他们留团结其他部落的时间。”

大臣们都只注意国内的困局,全体建议:只派一万人意思一下就行了!汉元帝本人也这么想。

冯奉世极力争取,还是不能如愿,最后汉元帝恩准:在一万的基础上再加两千人,就这么定了!

初战不捷

冯奉世带着可怜的军队西进,兵分三路,前将军到达前线后和羌人争夺有利地形,派出了两个校尉率领的军队,都被羌人击溃,两校尉被杀。(汉朝一个校尉手下有2000人)

汉元帝听到消息就坐不住了,冯奉世初战告败,但他还是顶住压力向朝廷增援三万六千人。

汉元帝一次性征调了6万大军,还派太常去给冯奉世作副将。

太常是个大官,官位比冯奉世还高,冯奉世明白,这个副将是皇帝派来制约自己的人,他坚持说:只要军队,不要副将。

元帝又派使者严厉地责备他,数落他前面的失败,质疑他的统帅能力,还表示:若不是考虑到部署已经确定,早把你撤了。

冯奉世再次顶住了压力,当年十二月,他带着大军与羌人决战,在他的英勇指挥之下,羌人大败而归,在战场上留下了8000具尸体,西羌之乱就此平定。

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冯奉世经验丰富,他相信自己的指挥能力和判断力,所以才敢在国家内忧外患的局面下,直接请求发动4万人的军队,这种魄力值得学习。

打仗就要打胜仗,在完全的准备之下,就很难遭到失败。

在朝臣和皇帝的质疑声中,冯奉世能顶住压力,敢于违抗皇命,坚持自己控制军队,这正是他自信的表现。

成事在人,冯奉世久经沙场而无败绩,他的成功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学习,而他果断的性格、过人的魄力就更值得我们学习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6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西汉的创立与传承
...护。在经济发展方面,他使得汉朝综合国力达到了顶峰。汉元帝刘奭,柔弱而平和。在位期间,他平定了西羌,但宠信宦官,导致朝政混乱。这标志着西汉王朝的开始衰落。汉成帝刘骜,由于沉溺于
2024-01-03 15:43:00
西汉的皇帝们如何用一句话来评价?
...使国力达到了西汉的最高峰。他堪称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汉元帝,优柔寡断,事事后悔。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历史学家对汉元帝大多评价是“柔仁好儒”,父亲汉宣帝刘询留给他一个富强的国度,充
2023-04-16 11:44:00
汉武帝去世以后,国家政权在汉昭帝时代就被大将军霍光彻底操控了
...不被汉宣帝亲近,但是,她对丧母的太子刘奭甚好,后被汉元帝刘奭甚为尊重,王皇后又号邛成太后。五月,汉宣帝刘病已为救助老百姓因他的“刘病已”名犯忌人狱,他因此改名为刘询。冬,京兆
2023-01-07 22:20:00
陈汤攻打郅支单于:西汉与匈奴百年战争的终结
...奴已经完全控制了西域,垄断了东西交通的要道,于是向汉元帝进言,请求出击北匈奴。为了击败北匈奴,夺回西域,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汉元帝发诏征集西域各国兵马连同汉屯田兵共四万
2024-02-06 16:37:00
“汉宣帝:被忽视的英明帝王
...们熟知。甚至因为宠幸赵飞燕的汉成帝、命令昭君出塞的汉元帝也要比汉宣帝知名度高。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很大一部分人群了解历史时,是通过影视作品、网络文学来了解的。其实在历史中,汉宣
2024-02-08 14:29:00
萧望之冤死,昭示着西汉已经滑向深渊
...萧望之在派系斗争中失败,自杀身亡。萧望之的冤死,是汉元帝一朝最惨痛的政治事件,从此西汉政治格局,滑向宦官弄权和外戚专权的深渊。西汉自文景之治以来,最稳定的朝政格局,何以在短短
2023-05-14 18:11:00
“腐儒”代表萧望之,连霍光都看不上他,最终被小人玩死
...么认为,由于立场和政治见解的不同,萧望之经常在学生汉元帝面前,指着时任中书令弘恭、石显(两人都是宦官)的不对。一来二去,梁子就结下了。中书令弘恭、石显虽然不是辅政之臣,但是却
2023-02-12 19:34:00
...赏赐,吸引到了汉宣帝的眼球,仕途也是一片光明。到了汉元帝时期,冯奉世被已经成了将军,又在平定西羌的战争中立下首功,得到500户的封地,和关内侯的爵位。上古的贤人发明赏罚制度,
2024-06-06 06:38:00
西汉被忽视的帝王:开创国家最鼎盛时期,却存在感极低
...,一个朝代也是如此。汉宣帝死后,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汉元帝认为宦官没有家室,不会缔结“外党”,因此对宦官石显极为宠信。石显擅权期间,纲纪紊乱,吏治腐败,结党营私,国家是
2024-01-25 13: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