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是真的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7 18:19:00 来源:戏说三国

大家都知道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和农民起义

但是,除了这些原因,致使唐朝灭亡的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便是——“兵变”。

据《资治通鉴》记载,从公元755年的安禄山叛乱,到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为止,在这150多年之间,发生的

兵变竟然有100多次

,相当于平均每年都发生过兵变。

而在这一段时间里,“桂林兵变”,便是打响军人哗变的第一战。兵变,成为了唐朝后期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是真的吗?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唐朝后期频发兵变呢?我总结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01士卒远戍不归

唐朝初年,实行的是府兵制,刚开始的时候,军队的调防制度还十分健全,有规矩可循。但是到了唐玄宗时期,随着均田制度的废止,府兵制也渐渐废弛。

因安史之乱以后,朝廷国力虚弱,兵力不足,致使那些守戍在边镇的士兵无法按时“更戍”,甚至“久戍不归”。

懿宗咸通四年(863年),南诏国攻打安南(今越南河内),朝廷便派徐、泗(今江苏徐州、宿迁)地区节度使“孟球”,在当地募集了2000人兵马进行增援。战斗胜利以后,留下了800士兵继续留守桂州(今广西桂林),守卫边境。

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是真的吗?

期间,朝廷曾与800士兵约定3年一换岗,可是,过了六年,朝廷仍不许他们回家。当时,

“崔彦曾”任徐泗地区的观察使、武宁军节度使。

崔彦曾身边有两位亲信,叫

“尹戡”和“徐行俭”。

他们二人平时为人贪婪、狡诈、猥琐,又不体恤士兵,所以士兵们都十分怨恨他们。

崔彦曾听从了尹戡的点子,以“军帑匮乏,难以发兵”为理由,要士兵们再留守桂林一年。

士兵们在这南蛮之地已经守戍六年之久,他们忍受着瘴疠、战争之苦。寂寞的军旅生涯,使他们十分想念自己的妻儿老母。可一句朝廷没钱,岂能断绝将士们的归家之心?

接到家书的800名士兵愤怒了,他们杀了都头王仲甫,

重新推举了粮草官“庞勋”为主,一路杀回徐州。

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是真的吗?

“桂林兵变”又称“庞勋起义”,

他们以800名守戍军人掀起了哗变之风,然后一路得到了许多农民的响应和追随。到最后,庞勋竟然拥有了十万兵马,足见此时的唐朝已经是腐朽不堪、民不聊生,才使“兵变队伍”得到了众多老百姓的支持。

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但这次桂林戍卒起兵,还是狠狠地打击了唐朝末年腐朽的封建统治,掀开了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02骄兵悍将自拥将帅

熟悉唐朝历史的都知道,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点

。玄宗以后,朝廷为了缓和与各地方之间的矛盾,一直对那些藩镇势力采取姑息的政策。

这些藩镇节度使,雄踞一方。不仅掌管着当地军事力量,还兼管着辖区内的行政、财政、土地等大权。

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是真的吗?

这种姑息的政策,最终必然会导致“兵骄”。《旧唐书》中记载:“郡邑官吏皆自署置,户版不稽于天府,赋税不入于朝廷。”

唐朝时期的节度使是独镇一方的将帅,他们出镇便赐双旌双节,是掌握地方边境军政大权的一把手。

自古“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各藩镇为了自身的利益,挑选强壮的士兵为亲兵,称为“牙兵”。这些牙兵们骄横凶戾,强悍无比,变易主帅如同儿戏。

而天子也因无力制约,只能忍耻含垢,听之任之。一时间,

“士卒自拥将帅,父死子继,不纳朝廷诏令”,已是各节度使的常态。

贞元八年(792年),

宣武(今河南)节度使“刘玄佐”病逝,

他手下的将领密不发丧,过了好几天朝廷才听到消息。

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是真的吗?

唐德宗便命令陕虢(今河南省与陕西之间)的

观察使“吴凑”,去宣武镇代替刘玄佐任节度使

,可是刘玄佐的亲兵们早已

自拥刘玄佐的儿子“刘士宁”为“留后”,拒绝吴凑入城

刘士宁也趁此机会大力奖赏将士们,并向朝廷请封节度使,事已至此,德宗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只得认同。

也正因为军队将帅多变,这些节度使们只能加重老百姓的赋税,用剥削来的财物大力奖赏手下的将士,以此笼络人心。而农民则不堪重负,为后来的农民起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03士卒遭遇不平等待遇

安史之乱以后,宦官当权,驻京师的禁军们为了得到节度使的职位,就必须以大量财物去贿赂宦官。得到藩镇职位以后,他们便开始大肆狂敛财物,克扣军饷,中饱私囊,以挽回贿赂所花费的损失。

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是真的吗?

在唐朝后期的军队里,

待遇最高的就是“神策军”。

他们所得的

军饷超过了其他兵种的3倍之多。

后期这些神策军们大多已是士家纨绔子弟,他们光领军饷,不服兵役,整日花天酒地。

而那些待遇最低的士兵,却常常要戍守边镇,只能维持自己的温饱,就连妻子儿女们的基本生活都无法供养。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些士卒们连最起码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因此,聚众兵变的也时有发生了。其中因待遇不好而导致的

最典型的兵变事例便是“泾原兵变”。

建中四年(782年),

李希烈拥兵叛逆,自称为“天下都元帅”、“建兴王”,

唐德宗下令急调

泾原兵马5000多人去襄城讨贼。

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是真的吗?

泾原节度使姚令言便率领士兵奔赴长安。泾原的士兵们冒着雨寒,携带众多家族弟子,抵达了长安城,都十分渴望这次出征能得到朝廷的重赏。

德宗下诏,命令京兆尹“王翃”犒赏军队,可是,京兆尹王翃却只给士兵们赏赐了一些粗茶淡饭。

士兵们十分愤怒,扬旗击鼓呐喊道:“我们离开了父母妻儿老小,即将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可是吃不饱,又怎么能以草命去对抗白刃呢?”

德宗准备拿来赏赐的二十匹布帛还没到,泾原的士兵们就已经斩断城门,发起兵变。当天德宗皇帝便仓皇逃至奉天(今陕西乾县)。

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是真的吗?

此次泾原哗变,看起来只是一场因赏赐不公而引发的小小兵变,但是到最后却引发了接下来德宗皇帝的“奉天之难”。

此次事件,也成为了晚唐败落的标志事件之一。

04军将们争权势报私仇

自安史之乱以后,先别说著名的河朔三镇拥兵自重,就连在内地长安附近拥兵自重、嚣张跋扈的也为数不少。

比如唐朝同华节度使,藩镇割据时代最早的军阀之一——周智光,他虽出身卑微,但因其时常建立战功,为朝廷立下了许多的汗马功劳,十分受唐代宗李豫的恩宠,渐渐便有些狂妄自大。

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是真的吗?

唐代宗曾下诏升任周智光为左仆射的职位,周智光接受诏令时谩骂道:“我周智光对朝廷有特大功劳,以给平章事而给仆射的职位!况且同州、华州地方太狭小,根本不足以施展我的才能。”

并且还嚣张地说道:“这里距长安一百八十里地,我晚上睡觉不敢伸展双足,因为害怕踏破长安城。”这么嚣张的气焰朝廷居然也忍了。

正是因为朝廷的无能和一味的姑息,使一些将领们便也开始觊觎节度使这一职务。因“节度使”一职,是那时军人们终其一生的梦想。他们为了获得这一权势,不惜频频发起兵变,杀节度使取而代之。

而这类以杀节度使取而代之的兵变,又以淮西镇的夺权之事最为明显。

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是真的吗?

大历十四年(779年),

李希烈

发动兵变,逐走

李忠臣

贞元二年(786年),

陈仙奇

毒死了

李希烈,

归顺了朝廷。

同一年,兵马使

吴少诚

陈仙奇,

自为节度使

重新割据。

元和四年(809年),吴少诚病死,

吴少阳

又杀

吴少诚的儿子

自为节度使。

这些将领以兵变为工具,夺取权力,而朝廷也无力讨伐,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接发一纸诏令任命了事。

直到元和十年(815年),宰相裴度亲自领兵平淮西;元和十三年(817年),李愬雪夜入蔡州,擒杀了吴少阳的儿子吴元济,才使淮西镇重新归服朝廷的管制。

兵变,是唐朝政府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

军队出现的

“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的混乱局面,

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战争的残酷,也使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是真的吗?

据《旧唐书》记载,乾符二年(875年),“高骈”对成都兵变的血腥镇压:“使人掩捕之,围其家,跳墙坏户而入,老幼孕病悉数杀之,婴儿或投于阶,或击于柱,流血成渠,号哭震天,死者数千人,夜以车载尸,投之于江。”

这些场景惨不忍睹,致使许多农民流离失所,逼迫为寇。

乾符五年(878年),黄巢发起民变,他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农民起义。

黄巢起义,转战了唐朝的半壁江山,直接导致了晚唐国力大衰。一时间,长安城内“满城尽带黄金甲,天街踏尽公卿骨!”

所以,《新唐书》说:“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7 19: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荒唐的是唐代宗居然接受了,他下旨任命: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统领魏、博、德、沧、瀛等五州;李怀仙为幽州卢龙节度使,统领幽、营、平、蓟、妫、檀、莫等七州;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统领
2024-04-06 19:29:00
唐德宗李适:中兴之梦与失败的教训
...后来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建中二年(781年)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逝,唐德宗想趁此机会收回成德镇,因此一再拒绝加封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为新的成德节度使。为了维护河朔藩镇的利益
2024-03-16 10:53:00
...变”的高发期,兵哥哥们一言不合就拔刀,被他们干掉的节度使不计其数。唐朝历史上的第一次藩镇士兵作乱发生在天宝九年,那年朔方军节度使张齐丘因为“给粮失宜”而遭到士兵们的围攻,若不
2024-04-20 14:49:00
唐德宗狼狈出逃:一场由抠门引发的大逃亡
...关中西部的泾原诸道军队开赴关东援救,十月二日,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军队五千人来到长安,准备稍事停留,领到军饷后,再向东方进发。这一天,雨雪霏霏,寒风刺骨,士兵长途跋涉,最大的希
2024-02-23 13:28:00
...),唐德宗李适收到一条令他兴奋得要飞的好消息:成德节度使李惟岳被干掉了!一年前,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了,其子李惟岳向朝廷打了一份报告,请求接班老爸。按照以往惯例,朝廷应该在这份
2024-05-11 13:31:00
京兆杜行敏及其后代子孙,在唐朝留下哪些历史痕迹
...陇西节度,杜希望迁善州都督,知留后,实际上行事的是节度使权力。他一上位,就用军中信使,把自己是节度留后的官职,驰传陇西地区,很多部落被他打的没脾气,有一次战斗,斩杀一千多人头
2024-10-16 12:50:00
...镇姑息。德宗即位后,一直试图削夺拥兵自重的地方藩镇节度使的权力。为此,他不惜使用武力。建中二年(781)正月,河北成德镇(驻守恒州,今河北正定)节度使李宝臣病死。按照以往藩镇
2023-10-24 14:26:00
奉天保卫战,两个胡人保住大唐最后的生机
...朱泚被灭。朱泚跟河朔三镇有仇吗?当然不是,其中幽州节度使朱滔还是朱泚的亲弟弟,已经被朱泚封为“皇太弟”。事实上,朱滔已经联合回纥,发兵40万,号称要与朱泚会师于洛阳。岂料大军
2023-06-12 07:07:00
唐朝皇帝的无奈:权力斗争与\'跑路\'的背后原因
...专业户。虽说安史之乱是在他手里平定的,但是这个时候节度使纷纷自立的情况也就逐渐出现了。唐代宗控制不好手下的大将,以至于仆固怀恩这样的大功臣,居然反叛唐朝,带着吐蕃的人马杀入了
2023-09-27 07: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