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德宗李适:中兴之梦与失败的教训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16 10:53:00 来源:戏说三国

安史之乱后,最先尝试恢复大唐盛世的皇帝是唐德宗李适。经过代宗几十年的忍辱发展,无论是府库钱财还是军队器械都已达到开元时期的水平,武将中虽没有郭子仪、李光弼那样的帅才,但马燧、李晟、李怀光都是实力战将。德宗更是在位二十余年,按照历史的潮流,中兴大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惜的是历史只是给这位志大才疏的皇帝开了一个玩笑。

唐德宗李适:中兴之梦与失败的教训

大历十四年(779年),李隆基的重孙李适即位,是为唐德宗,与他的父亲与爷爷不同,德宗的成长史里没有战乱,随着郭子仪的逝去,朝堂之中也只有李泌具有战略眼光,但可惜李泌潜心修道,与德宗接触的机会不多,因此德宗不仅军事知识匮乏,对战争的残酷性也缺乏一定的认识,这也是他后来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中二年(781年)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逝,唐德宗想趁此机会收回成德镇,因此一再拒绝加封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为新的成德节度使。为了维护河朔藩镇的利益,李惟岳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悦和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发动了叛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也紧接着起兵反唐,史称“四镇之乱”。

虽然叛军来势汹汹,但德宗却一点不慌,相反他却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告慰先祖、中兴大唐的机会。德宗虽然一直生活得比较安逸,却对父亲的颠沛流离一清二楚,尤其父亲去世前的遗憾:吐蕃、藩镇、权臣是威胁大唐的三大难题,代宗穷尽一生只扫清权臣。他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彻底一统天下。

唐德宗李适:中兴之梦与失败的教训

随着李适的命令一下,七月,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李晟发兵河朔。与此同时李适还命令命幽州留守朱滔、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出兵去平定叛乱。这两个节度使与朝廷都是貌合神离,按照唐德宗的设想,不管最终谁胜谁败,朝廷总能渔翁得利。起初战势发展确实对朝廷十分有利:先是李希烈很快平定了梁崇义,随后李惟岳因连吃败仗军心涣散,部将王武俊发动叛乱将其击杀,魏博的田悦也被马钧、李晟等人打的龟缩在城中不敢出来。

眼看叛乱即将平定,李适大喜过望,开始论功行赏,但高傲自信的李适却只奖励了忠于朝廷的嫡系军队。朱滔、李希烈不仅要将辛苦打下的地盘上交朝廷,连基本的军费也没有捞到,而王武俊冒着灭族的危险投向了朝廷结果只得到一个刺史的官职——不仅没有升职还被夺了军权。

李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打压他们气焰:不服,下一个收拾的就是你。但可惜这几个刺头没有一个是软蛋,首先造反的是李希烈,随后王武俊与朱滔倒戈,联合魏博军队将马钧、李晟等人打了个措手不及,朝廷的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最后还是靠着马燧与朱滔的姻亲关系,几个主要将领才得以生还。虽然马燧逃出生天后马上又组织军队建立起了防线,但河北的平叛也进入了长期的拉锯战。

唐德宗李适:中兴之梦与失败的教训

783年八月,李希烈率领3万兵马攻打襄城,唐德宗为解襄城之围,命令泾原节度使姚令言驰援襄城,当姚令言率兵赶来时,已经到了十月,天寒地冻,士兵们缺衣少食,再加上前线接连战败的消息,唐军的士气十分低落,不少人都认为此去绝对是九死一生。于是为了能够安心地上路,这些士兵开始向皇帝请求先把死亡慰问金发到他们家人的手里。唐德宗正被前方战败的消息搞得焦头烂额,此时听到这些士兵还没出征就开始要钱,大怒不已,不仅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还督促他们赶紧上路。

士兵有些失落但也无可奈何,只好继续赶路,但当他们走到长安附近的驿站看到款待他们的饭菜居然只有青菜、糙米时,这些人彻底怒了:我们替皇帝卖命,不给赏钱就算了,连送行饭也不让吃好,太没天理了,这样的皇帝还值得效忠吗?于是这些士兵掀翻了饭桌,浩浩荡荡地奔向长安找皇帝说理去了。节度使姚令赶过来想制止这场兵变,却被乱兵用刀架着脖子一块奔向了皇宫。

李适一听泾原诸道兵造反了,顿时慌了神,一旁的大臣趁机出了个馊主意:打开府库对士兵进行封赏,满足他们的最初愿望。但没想到士兵们看到这些财物后更加愤怒了:不是说没有钱吗?现在一下拿出来这么多,纷纷就是在欺负老实人嘛。由于禁军统领吃空饷,原本几千人的禁军如今只有几十人在岗,还都是些老弱病残,皇宫很快沦陷,李适不得已与大臣们一起跳墙而逃。

唐德宗李适:中兴之梦与失败的教训

叛军紧追不舍,最后李适与众大臣被围在了小小的奉天城,局势危急万分。唐德宗悔恨不已,原本高傲不肯妥协的皇帝含泪下诏让众人自行突围,自己留下自生自灭。众将士听后无不落泪,唐军士气大振,在猛将浑瑊的领导下多次以少胜多,击溃叛军。

皇帝出逃的消息传到前线,马燧、李晟等人痛苦不已,经过商议,马燧退守河东与河朔军队周旋,李怀光与李晟兵分两路去营救皇帝。李怀广昼夜行军最先赶到关中,唐军在醴泉大败叛军,叛军全线收缩,退回长安,奉天之围遂解。

朝廷遭此巨变,李怀广认为是皇帝身边出了奸臣,所以为了鼓舞士气,李怀广来的路上一直宣称要“清君侧”,不曾想这却让李适对他产生了猜忌,李怀广击退叛军后,李适不仅对他没有封赏还迟迟不肯召见他,这让李怀广的心境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最后居然走上了与叛军联合的不归路。

李适面临的局势再次危险起来,危难之中的唐德宗再一次感情爆发,写了一篇名垂千古的的罪已诏,正是这份罪己诏让已到崩溃边缘的大唐再次度过了鬼门关。这封罪己诏不仅李晟、马燧等人读了声泪俱下,连朱滔、王武俊、李纳(李正己之子,此时李正己死)读后也感动不已,他们几个不仅取消了自己的王号(朱滔、王武俊、李纳、李希烈发动叛乱时曾约定一起称王),还表示愿意与朝廷重归于好。形势一下子又对唐军有利起来。

兴元元年(784年),李晟指挥部队收复长安,叛军被全部剿灭,李怀广被迫逃回朔方。七月,李适率皇子皇孙返回长安,李晟率步骑十余万浩浩荡荡迎接李适归来。不久、李希烈、李怀广先后被部下杀死,大唐再次回归表面上的一派祥和。

唐德宗李适:中兴之梦与失败的教训

经历过这一系列的动荡,曾经雄心勃勃的李适再也没有了中兴大唐的意志,虽然此时距离他离开皇位还有二十年,但他与藩镇再也没有动过刀兵,只是一个劲的闷头搞经济,平定藩镇的愿望也只能寄托在他孙子唐宪宗的身上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6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唐德宗的权力游戏:建中之乱的背后故事
公元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的去世,成为了唐德宗李豫一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原本唐德宗希望借此机会削弱藩镇势力,重振大唐的雄风,却因处理不当,导致了各地藩镇的相继叛乱,最终
2024-11-09 10:04:00
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李适收到一条令他兴奋得要飞的好消息:成德节度使李惟岳被干掉了!一年前,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了,其子李惟岳向朝廷打了一份报告,请求接班老爸。按照以往惯例,
2024-05-11 13:31:00
唐朝的藩镇割据:淄青节度使的崛起与归降
...功,当然不愿意敌人投降。有些皇帝也干过类似的事情,唐德宗就曾拒绝过一个大的藩镇投降。安史之乱以后,唐朝陷入了藩镇割据的时期。各个藩镇里,地盘最大的无疑是淄青节度使。淄青节度使
2023-11-17 17:27:00
聊聊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奉天之乱”
...”。公元779年,唐太宗李煜驾崩,37岁的太子李适继位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但随后发生的“安史之乱”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2024-02-09 06:00:00
唐德宗在位期间发动了削藩战争,但过程并不顺利,接连导致四镇之乱和泾原兵变。唐德宗只能被迫逃出奉天,好在李泌、李晟等大臣平定叛乱,这才解决一场危机。不过对于当时的唐朝来说,奉天之难
2023-10-25 17:32:00
公元783年,泾原镇士卒兵变,攻陷长安,唐德宗李适仓皇出逃至奉天(今陕西乾县),并被变军包围一月馀,史称“奉天之难”。对于唐德宗来说弃城逃跑并不是难事,等他缓过神来准备下诏平叛的
2024-06-23 06:17:00
...”与其它朝代的“宗藩”不同,它的根系太发达,如果像唐德宗那样治标不治根,其结果必然失败,哪怕强如唐宪宗、唐武宗,最终也只能功亏一篑。“二帝四王之乱”也称“奉天之难”,它是中唐
2024-04-06 19:29:00
唐德宗为何连续三次被救命恩人反叛
...遍,而且总是先斩后奏,上书自告奋勇予以委任。新皇帝唐德宗上任后,决心将权力收回中央,于是拒绝了地方节度使提出的官位继承的无理要求,这激怒了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之子李惟岳:你不让我
2024-06-22 21:25:00
救过皇帝的唐朝名将,在得到免死铁券后,为何选择叛变
...犯案他仍然秉公执法,这是十分难得的。朱泚之乱后来,唐德宗即位,免去了郭子仪的副元帅之位,并把郭子仪管辖的地区封给他手下的将领管辖,而李怀光一次就担任了朔方节度使一职。前文说过
2024-06-12 15:0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