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德宗李适:中兴之梦与失败的教训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16 10:53:00 来源:戏说三国

安史之乱后,最先尝试恢复大唐盛世的皇帝是唐德宗李适。经过代宗几十年的忍辱发展,无论是府库钱财还是军队器械都已达到开元时期的水平,武将中虽没有郭子仪、李光弼那样的帅才,但马燧、李晟、李怀光都是实力战将。德宗更是在位二十余年,按照历史的潮流,中兴大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惜的是历史只是给这位志大才疏的皇帝开了一个玩笑。

唐德宗李适:中兴之梦与失败的教训

大历十四年(779年),李隆基的重孙李适即位,是为唐德宗,与他的父亲与爷爷不同,德宗的成长史里没有战乱,随着郭子仪的逝去,朝堂之中也只有李泌具有战略眼光,但可惜李泌潜心修道,与德宗接触的机会不多,因此德宗不仅军事知识匮乏,对战争的残酷性也缺乏一定的认识,这也是他后来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中二年(781年)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逝,唐德宗想趁此机会收回成德镇,因此一再拒绝加封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为新的成德节度使。为了维护河朔藩镇的利益,李惟岳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悦和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发动了叛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也紧接着起兵反唐,史称“四镇之乱”。

虽然叛军来势汹汹,但德宗却一点不慌,相反他却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告慰先祖、中兴大唐的机会。德宗虽然一直生活得比较安逸,却对父亲的颠沛流离一清二楚,尤其父亲去世前的遗憾:吐蕃、藩镇、权臣是威胁大唐的三大难题,代宗穷尽一生只扫清权臣。他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彻底一统天下。

唐德宗李适:中兴之梦与失败的教训

随着李适的命令一下,七月,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李晟发兵河朔。与此同时李适还命令命幽州留守朱滔、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出兵去平定叛乱。这两个节度使与朝廷都是貌合神离,按照唐德宗的设想,不管最终谁胜谁败,朝廷总能渔翁得利。起初战势发展确实对朝廷十分有利:先是李希烈很快平定了梁崇义,随后李惟岳因连吃败仗军心涣散,部将王武俊发动叛乱将其击杀,魏博的田悦也被马钧、李晟等人打的龟缩在城中不敢出来。

眼看叛乱即将平定,李适大喜过望,开始论功行赏,但高傲自信的李适却只奖励了忠于朝廷的嫡系军队。朱滔、李希烈不仅要将辛苦打下的地盘上交朝廷,连基本的军费也没有捞到,而王武俊冒着灭族的危险投向了朝廷结果只得到一个刺史的官职——不仅没有升职还被夺了军权。

李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打压他们气焰:不服,下一个收拾的就是你。但可惜这几个刺头没有一个是软蛋,首先造反的是李希烈,随后王武俊与朱滔倒戈,联合魏博军队将马钧、李晟等人打了个措手不及,朝廷的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最后还是靠着马燧与朱滔的姻亲关系,几个主要将领才得以生还。虽然马燧逃出生天后马上又组织军队建立起了防线,但河北的平叛也进入了长期的拉锯战。

唐德宗李适:中兴之梦与失败的教训

783年八月,李希烈率领3万兵马攻打襄城,唐德宗为解襄城之围,命令泾原节度使姚令言驰援襄城,当姚令言率兵赶来时,已经到了十月,天寒地冻,士兵们缺衣少食,再加上前线接连战败的消息,唐军的士气十分低落,不少人都认为此去绝对是九死一生。于是为了能够安心地上路,这些士兵开始向皇帝请求先把死亡慰问金发到他们家人的手里。唐德宗正被前方战败的消息搞得焦头烂额,此时听到这些士兵还没出征就开始要钱,大怒不已,不仅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还督促他们赶紧上路。

士兵有些失落但也无可奈何,只好继续赶路,但当他们走到长安附近的驿站看到款待他们的饭菜居然只有青菜、糙米时,这些人彻底怒了:我们替皇帝卖命,不给赏钱就算了,连送行饭也不让吃好,太没天理了,这样的皇帝还值得效忠吗?于是这些士兵掀翻了饭桌,浩浩荡荡地奔向长安找皇帝说理去了。节度使姚令赶过来想制止这场兵变,却被乱兵用刀架着脖子一块奔向了皇宫。

李适一听泾原诸道兵造反了,顿时慌了神,一旁的大臣趁机出了个馊主意:打开府库对士兵进行封赏,满足他们的最初愿望。但没想到士兵们看到这些财物后更加愤怒了:不是说没有钱吗?现在一下拿出来这么多,纷纷就是在欺负老实人嘛。由于禁军统领吃空饷,原本几千人的禁军如今只有几十人在岗,还都是些老弱病残,皇宫很快沦陷,李适不得已与大臣们一起跳墙而逃。

唐德宗李适:中兴之梦与失败的教训

叛军紧追不舍,最后李适与众大臣被围在了小小的奉天城,局势危急万分。唐德宗悔恨不已,原本高傲不肯妥协的皇帝含泪下诏让众人自行突围,自己留下自生自灭。众将士听后无不落泪,唐军士气大振,在猛将浑瑊的领导下多次以少胜多,击溃叛军。

皇帝出逃的消息传到前线,马燧、李晟等人痛苦不已,经过商议,马燧退守河东与河朔军队周旋,李怀光与李晟兵分两路去营救皇帝。李怀广昼夜行军最先赶到关中,唐军在醴泉大败叛军,叛军全线收缩,退回长安,奉天之围遂解。

朝廷遭此巨变,李怀广认为是皇帝身边出了奸臣,所以为了鼓舞士气,李怀广来的路上一直宣称要“清君侧”,不曾想这却让李适对他产生了猜忌,李怀广击退叛军后,李适不仅对他没有封赏还迟迟不肯召见他,这让李怀广的心境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最后居然走上了与叛军联合的不归路。

李适面临的局势再次危险起来,危难之中的唐德宗再一次感情爆发,写了一篇名垂千古的的罪已诏,正是这份罪己诏让已到崩溃边缘的大唐再次度过了鬼门关。这封罪己诏不仅李晟、马燧等人读了声泪俱下,连朱滔、王武俊、李纳(李正己之子,此时李正己死)读后也感动不已,他们几个不仅取消了自己的王号(朱滔、王武俊、李纳、李希烈发动叛乱时曾约定一起称王),还表示愿意与朝廷重归于好。形势一下子又对唐军有利起来。

兴元元年(784年),李晟指挥部队收复长安,叛军被全部剿灭,李怀广被迫逃回朔方。七月,李适率皇子皇孙返回长安,李晟率步骑十余万浩浩荡荡迎接李适归来。不久、李希烈、李怀广先后被部下杀死,大唐再次回归表面上的一派祥和。

唐德宗李适:中兴之梦与失败的教训

经历过这一系列的动荡,曾经雄心勃勃的李适再也没有了中兴大唐的意志,虽然此时距离他离开皇位还有二十年,但他与藩镇再也没有动过刀兵,只是一个劲的闷头搞经济,平定藩镇的愿望也只能寄托在他孙子唐宪宗的身上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6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唐朝的藩镇割据:淄青节度使的崛起与归降
...功,当然不愿意敌人投降。有些皇帝也干过类似的事情,唐德宗就曾拒绝过一个大的藩镇投降。安史之乱以后,唐朝陷入了藩镇割据的时期。各个藩镇里,地盘最大的无疑是淄青节度使。淄青节度使
2023-11-17 17:27:00
聊聊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奉天之乱”
...”。公元779年,唐太宗李煜驾崩,37岁的太子李适继位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但随后发生的“安史之乱”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2024-02-09 06:00:00
唐德宗在位期间发动了削藩战争,但过程并不顺利,接连导致四镇之乱和泾原兵变。唐德宗只能被迫逃出奉天,好在李泌、李晟等大臣平定叛乱,这才解决一场危机。不过对于当时的唐朝来说,奉天之难
2023-10-25 17:32:00
...”与其它朝代的“宗藩”不同,它的根系太发达,如果像唐德宗那样治标不治根,其结果必然失败,哪怕强如唐宪宗、唐武宗,最终也只能功亏一篑。“二帝四王之乱”也称“奉天之难”,它是中唐
2024-04-06 19:29:00
五千泾原兵引发的长安兵变:唐朝削藩政策的失败与反思
...783)冬,来自西北的五千泾原兵奉命出征江淮。此前,因唐德宗削藩措置失当,致使李希烈、王武俊、李纳、田悦、朱滔等五名节度藩镇自立称王。五千泾原兵此去,正是为了协助在前方作战的
2023-11-11 06:10:00
唐德宗削藩:中兴之梦与失败之路
唐德宗李适是唐朝第九位皇帝,也是唐代宗的儿子。他作为太子的时候,是担任天下兵马元帅,所以说名义上统军平定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于唐玄宗时期,造反的安禄山是身兼范阳、平卢、河东的
2023-11-23 18:19:00
唐朝名将李怀光:从忠诚到叛乱
兴元元年(784年)二月,唐德宗李适下旨,加封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为太尉,还赐给他免死铁券。按理说,李怀光应该感恩戴德,然而他却很生气,还将皇帝赐予的铁券扔到地上,愤愤地说道:“凡疑
2023-09-09 17:57:00
请客有风险,唐德宗因为饭局没安排明白,被“客人”逼得四处流浪,差点搞亡了大唐帝国。这件事就是著名的“泾原兵变”,亦称“朱泚之乱”。这事听起来很离奇,但却真的就发生了,它稍微有点复
2023-05-05 10:54:00
聊聊唐朝时期大臣——赵植
...(783),反贼朱泚攻打奉天,赵植统帅家奴奋力据守,深得唐德宗赏识。战乱平息后,赵植做了节度推官,迁殿中侍御史、郑州刺史,入为工部侍郎,出任广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岭南东道节度
2023-06-30 21: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