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的“泾原兵变”究竟是怎么回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5 10:5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请客有风险,唐德宗因为饭局没安排明白,被“客人”逼得四处流浪,差点搞亡了大唐帝国。这件事就是著名的“泾原兵变”,亦称“朱泚之乱”。

这事听起来很离奇,但却真的就发生了,它稍微有点复杂,但如果您能听我讲完这段故事,就能对中唐的历史了然于心了。

故事发生在大唐建中四年(783年),继河北藩镇之后,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也反叛了,即位四年的唐德宗决定以强烈手段削藩。

他采用了“以藩制藩”的手段,让藩镇之间互相残杀,朝廷坐收渔翁之利。这个策略看似很高明,事实上,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确实也帮朝廷干掉了梁崇义。

不过李希烈也不傻:“俺替你干活有啥好处没?”唐德宗双手直摆:“都是为了大唐帝国,谈好处格局太低了吧?”

李希烈火了,我TM白流汗啦?你不给老子自己抢!于是梁崇义这把火才灭掉,李希烈又反了,并且与河北的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一起,搞起了“五国相王”。

唐德宗派去对付李希烈的军队不给力,连战连败,无奈之下他决定动用杀手锏——泾原军。于是,本故事的第一个(群)主人公出场了——5000泾原军将士。

招待不慎,引发泾原军叛乱

泾原军的前身是驻扎于西域的安西军和北庭军,“安史之乱”爆发后,他们在大唐第一猛将李嗣业的率领下回援关中。这支部队转战河南、河北、河东、关中、朔方,立下不朽功勋,后来以泾州、原州为大本营,称“泾原军”。

泾原军战斗力虽强,但却像个流浪儿,四处奔波,待遇远不如朔方军、河东军等传统军镇,久而久之,这支队伍也变得很“暴力”,动不动就搞兵变,火药桶似的。

在节度使的率领下,泾原军抵达长安,第一天接受皇帝的检阅,第二天就准备奔赴战场。

按照惯例,临行前皇帝要赐酒食。那天中午,将士们终于等到“御食”了,结果一看如同猪食一般粗粝的食物。

士兵们怒了:“昨天本该有赏赐,却一个铜钱都没看到,马上就要为国捐躯了,就让我们吃这玩意儿?朝廷太不拿我们当人了,皇宫里有大盈库、琼林库,咱自己去取!”

唉,这位皇帝太抠门,因为舍不得“撒米”,先后惹翻了王武俊、朱滔和李希烈,这会儿居然吝啬一顿饭,把请来的“客人”惹毛了。

唐德宗得到消息大吃一惊,赶紧让人带着丝绢前去劳军。可惜迟了,泾原军将士们太生猛,嘁哩喀嚓就攻陷了长安,并直奔皇宫而来。

禁军呢?神策军不是很牛叉吗?呵呵,不好意思,那时候的神策军比较渣,兵源大多是市井无赖,或者富家子弟吃空饷。唐德宗征召他们时,只来了400人。

唐德宗吓得屁滚尿流,仓惶逃往奉天(陕西乾县),成了继唐玄宗、唐代宗之后又一位流亡皇帝。

“泾原兵变”本来是一场无组织、无预谋的偶发性事件,处理的难度不算大,然而,随着第二个主人公的出场,形势急剧恶化,演变成了有组织的反叛。此人就是朱泚(cī),时任太尉。

幸运大奖,朱泚被推上皇位

朱泚年轻有为,30岁就当上了幽州节度使。他曾经打破河北藩镇节度使不入朝、不听调遣的规矩,主动派兵帮唐朝“防秋”,还抱病入朝觐见皇帝,被世人视为“忠贞”的形象代表人。

然而,朱泚入朝后发现回不去幽州了,原来他的弟弟朱滔摆了他一道,趁他入朝之际夺了他的兵权。

唐德宗为了安抚朱泚,曾经任命他为泾原节度使、中书令,高官厚禄都给了。不久朱滔与田悦等人一起反叛,并给朱泚写了一封信,想跟他搞“联营”。

这封信落在了唐德宗手中,麻烦了。虽然唐德宗表示不相信,但还是剥夺了朱泚的兵权,将他提升为高高在上的“菩萨”——太尉。从此朱泚就闲居宅邸,当起了“寓公”。

“泾原兵变”时,他正要出城追赶唐德宗,却被兵哥哥们逮了正着。

怎么回事呢?原来泾原军节度使镇不住场子,决定请前任领导朱泚出山主持大局。就这样,朱泚像是中了彩票一样,陡然暴富。

在一群不得志的官员们的怂恿下,朱泚的野心膨胀了。长安城在手,皇宫在手,简直是老天赐给的福分啊,不当皇帝岂不是辜负了天意?

于是朱泚粉墨登场,登基称帝了,建国号“大秦”,并率兵讨伐流亡的唐德宗。

一顿饭引发的灾难蔓延了,堂堂大唐帝国的皇帝被“客人”鸠占鹊巢,眼看就要被人家请回长安“做客”了,这世道变化太快啦。

危难之际,本故事的第三个主角出场了,此人一亮相电闪雷鸣,一转身昏天黑地,他就是朔方节度使李怀光。

连遭厄运,李怀光临阵倒戈

“泾原兵变”爆发时,李怀光正在河北对付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得知皇帝遇险后,他赶紧赶回关中勤王。

朔方军有多牛叉您比我懂,它可是郭爷爷一手打造的铁军。如今节度使虽然换了好几任,军镇范围也被一削再削,但依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李怀光抵达奉天时,唐德宗几乎快成叫饭花子了。城内早就断粮,皇帝只能吃野菜;城外,朱泚的进攻震得地动山摇。唐军饿着肚皮苦苦支撑,眼看就要沦陷了。

随着朔方军的到来,战局立马逆转,朱泚连吃败仗,只好转身逃回长安,唐德宗获救了。

大喜,大喜啊!大喜吗?呵呵,大悲马上就来,因为李怀光紧跟着也反了!

李怀光其实不是汉人,而是靺鞨族人,东北那嘎哒的。他早年跟在郭爷爷身后打酱油,愣是一步步熬成了朔方军老大。

此时大唐的军头们都缺少郭子仪的“忠纯”,李怀光也是,他觉得自己立了战功,调门大,有资格对朝政吼几嗓子:天下为何搞成这样?不都是皇帝听信奸臣嘛,卢杞就是奸臣,得杀!

卢杞得到消息吓得一哆嗦:靠,皇帝如今这么倚重这货,真要让他见到皇帝,我还能活吗?于是卢杞找到唐德宗:“赶紧让李怀光乘胜追击,不能因为召见耽误战机,再说了,见面您不得赏俩钱啊。”

唐德宗一听:有道理,传旨李怀光,召见就免了,快去追击朱泚。

李怀光早就牛皮吹大了,就等着在皇帝面前耀武耀威,干掉卢杞一党呢,结果受此羞辱,丢尽了脸面。

恶从胆边生的李怀光干脆将军队驻扎在长安周边“蘑菇”,还公然与朱泚勾勾搭搭。唐德宗这才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数次派人安抚,而李怀光居然杀了朝廷使者,又吞并了两支唐军,公开反叛了。

唐德宗从头凉到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被迫从奉天一口气跑到汉中,如果不是大臣阻拦,他差点学曾祖唐玄宗,溜到蜀地“享乐”去了。

大唐命悬一线,这时候第四个主角出现了,正是他凭借一己之力拯救了大唐帝国,他就是李晟。

天降神人,李晟挽狂澜于既倒

李晟跟李怀光一样,奉命在河北平叛,也跟李怀光一样,得到消息后匆匆赶来勤王。

他此时只是神策军的一个行营节度使,一点也不显眼,部众也不多。最初李晟按唐德宗的指示,接受李怀光的统一指挥,但李晟很“鸡贼”,他发现李怀光有异心,于是找了个借口将部队拉走了,因此没被吞并。

就是靠这支仅存的硕果,李晟小心翼翼地跟李怀光、朱泚周旋,并逐渐做大。

李晟何德何能,为何能翻盘呢?原来朱泚与李怀光翻脸了。早先朱泚很诚恳,答应将来与李怀光平分天下,结果李怀光公开叛唐后,朱泚将承诺扔进垃圾堆了。

李怀光再遭羞辱,一怒之下不玩了,带着朔方军一路劫掠,跑到河东圈地为王,将朱泚孤零零地扔给了李晟。

与此同时,李怀光和朱泚的内部也出了问题,一批不愿意反叛的将士们纷纷逃跑,主动加入到李晟的旗下。此消彼长,李晟一时声威大震。

没有了李怀光的掣肘,李晟猛攻长安。朱泚终于不敌,被迫弃城出逃,结果在泾州被部下干掉了。

朱泚的灭亡,代表着大唐终于复活了,唐德宗又回到阔别15个月的长安。

又过了一年多,李怀光步朱泚后尘,也被部下割下头颅献给了朝廷。至此,由“泾原兵变”引发的“朱泚之乱”和“李怀光叛乱”被彻底平息。

这场由一顿饭引起的大唐亡国之乱,看似很偶然,其实它暴露了自安史之乱以来,武将集团与朝廷之间矛盾的激化趋势。

朝廷是隋唐以来豪门贵族集团的天下,而藩镇则是地方寒族势力的圈子。二者的矛盾不可调和,它们长达一百多年的拉锯战,最终摧毁了大唐帝国,也将中国的历史带进了一个平民士族阶级的社会。

“泾原兵变”就是这场漫长战役中,最具代表性的“杰作”,从这个角度讲,这顿饭的历史价值太高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5 14: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李适收到一条令他兴奋得要飞的好消息:成德节度使李惟岳被干掉了!一年前,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了,其子李惟岳向朝廷打了一份报告,请求接班老爸。按照以往惯例,
2024-05-11 13:31:00
...”与其它朝代的“宗藩”不同,它的根系太发达,如果像唐德宗那样治标不治根,其结果必然失败,哪怕强如唐宪宗、唐武宗,最终也只能功亏一篑。“二帝四王之乱”也称“奉天之难”,它是中唐
2024-04-06 19:29:00
...的大唐将军。有关李晟其人,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典故。唐德宗时,张光晟跟随朱泚叛乱,后来见唐军势大,又投降了李晟。李晟请求唐德宗赦免张光晟,遭到皇帝的严词拒绝,张光晟最终按律处死
2023-10-07 21:15:00
唐德宗为何连续三次被救命恩人反叛
...遍,而且总是先斩后奏,上书自告奋勇予以委任。新皇帝唐德宗上任后,决心将权力收回中央,于是拒绝了地方节度使提出的官位继承的无理要求,这激怒了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之子李惟岳:你不让我
2024-06-22 21:25:00
唐德宗在位期间发动了削藩战争,但过程并不顺利,接连导致四镇之乱和泾原兵变。唐德宗只能被迫逃出奉天,好在李泌、李晟等大臣平定叛乱,这才解决一场危机。不过对于当时的唐朝来说,奉天之难
2023-10-25 17:32:00
唐德宗李适:中兴之梦与失败的教训
安史之乱后,最先尝试恢复大唐盛世的皇帝是唐德宗李适。经过代宗几十年的忍辱发展,无论是府库钱财还是军队器械都已达到开元时期的水平,武将中虽没有郭子仪、李光弼那样的帅才,但马燧、李晟
2024-03-16 10:53:00
李适为什么要认孙子李謜做儿子
在唐朝二十一帝中,唐德宗李适是一位很奇特的皇帝。李适的一生几乎都处于纠结与矛盾中。他矢志复兴大唐社稷江山,却在遇到重重阻力后绝望,破罐子破摔,导致复兴大业付之东流。相比于他为君的
2023-01-06 17:50:00
他11岁就为大唐立下战功,吐蕃视他为眼中钉
...,奉天是大唐的西大门,有他在猖狂的吐蕃根本进不来。唐德宗继位后,试图改变因为内乱带来的困扰,希望权利从地方回归到朝廷。于是开始削藩,第一个开刀的就是郭子仪,解除了他的兵权,浑
2023-01-15 21:54:00
唐德宗削藩:中兴之梦与失败之路
唐德宗李适是唐朝第九位皇帝,也是唐代宗的儿子。他作为太子的时候,是担任天下兵马元帅,所以说名义上统军平定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于唐玄宗时期,造反的安禄山是身兼范阳、平卢、河东的
2023-11-23 18: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