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深度分析唐代藩镇起源,节度使是怎样背锅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2 17:18: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907年,唐朝的宣武节度使朱温废掉了唐昭宣帝,自立为帝,国号梁。立国289年,创造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唐朝正式步入历史。我们不禁要问:灭掉唐朝的为什么是节度使?节度使有什么特殊之处吗?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节度使这个话题。文章很长,能看完的都是好汉!

深度分析唐代藩镇起源,节度使是怎样背锅的?

唐朝灭亡

节度使是什么?

应该说,节度使是一个官职,不仅仅存在于唐朝。但是为什么一说到节度使,很多人会把它和唐朝联系到一起呢?因为我们读的历史,告诉我们唐朝的藩镇是多么的骄横跋扈,让我们以为节度使就是唐朝灭亡的罪魁祸首。

但是,今天我要为藩镇犯案,为节度使正名。

首先表明我的观点:藩镇只是一个地方行政单位,节度使作为藩镇的长官,无需拔高也无需贬低。唐朝的灭亡只是中央政府衰落,地方豪强取而代之而已,整个过程就是普普通通的一次政权更迭。这样的更迭方式在古代中国并不少见。比如,周武王带领地方势力灭掉商朝,东汉刘秀带领地方武装打败中央的王莽。甚至唐朝的建立也是这样。隋朝的太原留守李渊起兵灭掉中央政权,最终统一全国。现在,唐朝的地方势力,宣武节度使朱温灭掉唐朝,并没有什么不同。唐朝可以说是起于豪强,灭于豪强,很完美的一个循环。

深度分析唐代藩镇起源,节度使是怎样背锅的?

李渊

藩镇就是一级行政单位而已

为什么我说藩镇只是一个简单的行政单位?不应该在它身上强加更多的东西呢?

藩镇的长官节度使一开始只是一个军职而已,节度使的任务就是带兵打仗。他的部队需要粮草了,就由朝廷提供。一开始节度使没有财政权,也没有官吏任免权。后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安史之乱的影响,节度使才借机正式获得了财政权,官员任命等行政权,并最终成为了地方的最高长官,有了与中央叫板的资本。

但是,如果中央足够强大,地方藩镇也还是没有机会做大,更没有机会推翻唐朝。宣武节度使朱温为什么能够推翻唐朝?就是因为唐朝中央衰落,要钱没钱,要粮没粮,管不住地方藩镇。朱温没有了束缚,可以放心大胆的兼并周围藩镇,势力越来越大,最终灭亡了唐朝。

甚至可以说,节度使是古代行政制度下必然会出现的角色。没有安史之乱,唐朝也会出现类似于节度使的人物。其实安史之乱爆发前,已经有了类似于节度使的角色,那就是采访使或观察使。

深度分析唐代藩镇起源,节度使是怎样背锅的?

节度使

藩镇的出现是必然

为什么藩镇肯定会出现呢?简单说,就是中国地大物博,中央政府需要藩镇一级的行政单位来帮忙管理地方。

古代,中国地域辽阔,交通不便,沟通成本较高,你是无法让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几百个地方行政单位的。古代中央能直接管辖的行政单位也就二十个左右,再多它就就无法保持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了。

当然,某个封建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太祖,太宗们可能有精力面对上百个地方政权的奏章,但是到了中后期,一定会慢慢的出现上一级的行政机构,逐步分担中央政府的职能。

汉朝的刺史

我们看看汉朝的情况,汉朝一开始实行的郡县制和分封制。也就中央管理郡,郡管理县。或者中央管理封国,封国管理郡县。汉初有60多个郡,9个诸侯王国管辖的约40个,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只有15个。所以中央只需要要管理9个诸侯王国和15个郡,总共只有24个行政单位,再由这24个行政单位管理下面的郡县。

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汉朝中央逐渐把封国的大部分郡县都收回了,由中央直接管辖,诸侯国手里只有八九个郡。

需要管理的郡的数量增加,导致中央政府管理起来越来越吃力。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开始设立刺史部,全国一共分成14个大区:冀、兖、徐、扬、荆、豫、幽、并、梁、雍、青、交趾、朔方以及首都。相信很多了解三国的人对这些州名很熟悉。不过这时的刺史仅仅具有监察的权利,还不是正式的行政区。也就是先将中央的一部分的权利让渡给刺史,毕竟朝廷对刺史们还不够放心,需要时间考察考察。

随着经济的发展,领土的扩张,西汉的郡县数量越来越多,到了公元2年时,郡的数量已经达到103个。这么多的地方需要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中央政府也快累死了,所以分给刺史的权利逐渐增多,比如让刺史带领士兵平叛、掌管教育机构、镇压少数民族的叛乱。刺史逐渐由一个监察机构向行政机构转化。中央管10几个刺史,再由10几个刺史管下面的郡县,这样中央可以减轻自己的压力,更好的专注于统筹全国。

到了东汉光武帝的时候,州由以前的巡视官、监察官正式成了郡的上一级行政机构,到了黄巾起义的时候,改刺史为州牧,继续掌管一州的军事、行政、民政和财政大权。

深度分析唐代藩镇起源,节度使是怎样背锅的?

刺史

唐朝的观察使和节度使

这一套体系很好用,所以从汉末到两晋、南北朝,州郡县的三级区划一直沿用,到了隋唐初期,皇帝又觉得州的权利太大,为了削弱地方的权利,行政区划又回到了郡县或州县两级体制。

不过此时的州的数量约有三百个。你想一想,一大早起来,桌子上面堆满了三百多个州的奏章,需要你尽快处理。今天的处理完了,明天还有。这哪是当官,这简直就是做苦力啊。

中央政府根本无法有效的直面300多个州的事务。皇帝累的半死,朝廷的官员也累的半死。到了唐太宗,他终于忍不了了。开始将天下分为10道,长官称为采访使,后期改为观察使,这个职位类似于汉朝的刺史角色,帮着中央管理州级行政单位。唐玄宗的时候,进一步将全国分成15道。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随着时间的推进,全国的15个观察使应该会逐渐演变成州的上一级行政单位。因为到了天宝末期的时候,一些观察使已经有了撤掉刺史的权力了;但是安史之乱扰乱这个进程。唐朝的行政单位产生了分化,分成了两条线。中央-节度使-州-县;或者中央-观察使-州-县。因为藩镇的长官有的是节度使,有的是观察使。虽然名字不同,但是都是地方最高长官,统管藩镇的所有事务。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为了更好的镇压叛乱,朝廷不得不在内地新设立了很多的节度使,目的是以藩镇对抗藩镇。以前只在边境地区设立的节度使被推广到全国。

前面我说过,节度使一开始只是军职,部队由唐朝调拨粮草,驻地的长官也由朝廷任命。朝廷也会任命采访使监督当地官员。当然,节度使偶尔也会兼任采访使获得官员监督权,但这并不是常态。

但是安史之乱爆发以后,节度使趁机攫取了行政权和财政权。因为唐玄宗在逃往四川的过程中,准许节度使自己募集军队,自己筹集粮草,自己任命官吏。没办法,在特殊时刻,朝廷与地方的交流时断时续,中央的财政,军事,行政统筹体系已经瓦解,为了更高效率的平叛,只能将这些权利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他就是节度使或者观察使。

安史之乱结束以后,节度使往往自领观察使的职务、观察使也往往自己兼任了地方的军事长官(比如都防御使、都团练使)。这样,节度使和观察使就获得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大权。这也是为什么你看唐朝藩镇分布图的时候,有的地方是节度使,有的地方则是观察使。

叛乱平定以后,唐朝的藩镇大概有40几个,不过这40几个藩镇并不是所有的都归唐朝中央管辖,很多只是名义上的臣服而已,中央政府根本无法插手藩镇内部的事务。

根据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的划分,藩镇主要分为四类,河朔型、中原型、边疆型和东南型,前两类不给中央上缴税收,中央没有能力管理这些藩镇。

需要中央操心的只有后两个类型。比如,主要从东南型藩镇获取财政收入,然后供养中央,供养边疆型藩镇,或者花在镇压藩镇叛乱上。所以此时唐朝中央政府真正能有效管理的也就20几个的行政单位而已。

总结一下,安史之乱加速了唐朝三级行政区划的形成,同时也规避了中央直接处理几百个州县事务的局面。黄巢起义以后,中央管辖的藩镇更少了,只有区区12个,其他的藩镇都不听朝廷号令,互相之间混战,极力扩大地盘。

宋朝的行政区划

说完了唐朝,我们再说说唐以后的几个王朝,他们的中央政府需要面对的地方行政机构,是多少呢?

比如宋朝,宋朝也设立了三级行政区划,简单说就是路、州、县。路的数目不同年间略有变动,不过维持在18-24之间。

宋朝在路一级的统治机构设置了三个职位: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分别掌管财政,诉讼,军事。这个应该是吸取了唐朝的教训,将这一级的权利分割,各司其职,都汇报给中央,这样做有效的防止了地方长官权利过大,而且宋朝一般是任命文官掌握军队。不过很多人也认为,这么做虽然避免了地方割据,但是也极大的降低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

明朝的巡抚

再说说明朝,明朝是三级和四级行政区划并存。省、府、州、县四级;省、府、县三级。省、州、县三级。

明朝在全国有十五个省级单位:北直隶、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省级单位的名称叫承宣布政使司,比如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山西承宣布政使司。这么看的话,中央朝廷需要面对的只有十几个省而已。同样,朝廷为了削弱省级行政长官的权利,也设立了三个平行职位: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分别掌管军事,民政,刑狱。

设想很好,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到了明朝中后期,朝廷面临的形势变得复杂:农民起义,倭寇,边患接连出现,权利的分散不利于维护统治,应付这些情况。朝廷于是又设立了巡抚,节制三司。跟刺史,观察使的演化路径一样,巡抚逐渐成为了一省的最高长官,统管军政大权。

清朝入关以后,行政区划上参考了明朝,在全国各地设立了16个巡抚,不过巡抚大多只管行政与司法,只有少数兼顾军事。

结语

回答我最初提到的问题:灭掉唐朝的表面上是节度使,实际上就是地方实权派夺权成功;节度使有什么特殊之处吗?没有。在唐朝,它是节度使,在汉朝它是刺史,在明清,它是巡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2 21:45:3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荒唐的是唐代宗居然接受了,他下旨任命: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统领魏、博、德、沧、瀛等五州;李怀仙为幽州卢龙节度使,统领幽、营、平、蓟、妫、檀、莫等七州;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统领
2024-04-06 19:29:00
古代究竟有多少个以“德”为名的府呢,它们的起源又如何呢
...了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位于今天河北、山东等地的节度使,不仅自称为王,还僭越以州称府,分别是范阳府、大名府、真定府、东平府、大梁府。终唐一世未出现以“德”为名的府。唐朝
2023-05-04 14:25:00
晚唐三大痼疾,哪个对唐朝危害最大
...。为再一次诛杀宦官,文宗任命李训为宰相,郑注为凤翔节度使,内外双向,彻底剿灭宦官之祸。然而,由于李训、郑注二人互相猜疑,却妒忌贤臣,诛杀宦官之事倒是变成了二人的邀功之事,且二
2023-03-17 20:38:00
唐王朝的兴起与灭亡:节度使制度的诞生、演变与衰落
藩镇节度使曾经是一把尖刀,缔造了大唐帝国二百年赫赫战功,但它最终却沦为刽子手,摧毁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以我个人的对唐史的理解,节度使制度培养了一个与大唐豪族政治相对立的阶级,它注定
2023-09-04 12:11:00
...变”的高发期,兵哥哥们一言不合就拔刀,被他们干掉的节度使不计其数。唐朝历史上的第一次藩镇士兵作乱发生在天宝九年,那年朔方军节度使张齐丘因为“给粮失宜”而遭到士兵们的围攻,若不
2024-04-20 14:49:00
宰相武元衡遇刺背后的权力博弈:藩镇与中央的较量
...时波诡云谲。失衡的藩镇为平定安史之乱,众多武将受封节度使管一方军、民、财,是为藩镇。藩镇掌一方大权并形成世袭制,对皇权产生重要的挑战,而武元衡遇刺就源于藩镇与中央的矛盾。公元
2024-04-07 13:53:00
唐朝时期的藩镇制度是怎么产生的?具体是什么样的呢?
...镇原本是为了抵御外族入侵保卫边疆安稳,藩镇长官为“节度使”。唐玄宗后期的节度使独揽大权,不听朝廷号令,这也是导致“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之一。那么藩镇制度具体是什么样的呢?又是
2023-06-04 18:01:00
唐朝藩镇势力是怎么一步步变强的
...,唐朝政权实亡于藩镇割据,中央及地方矛盾尖锐,各地节度使独揽军、政、财权,职位又由其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随着时间推移,唐朝统治者无力镇压已成尾大不掉之势的藩镇节
2023-05-15 14:43:00
唐玄宗为什么将权力交给藩镇节度使
...史之乱”,而“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则是唐玄宗给藩镇节度使安禄山等人授予了太多的权力,结果促使其“手握利器,杀心自起”。后来“安史之乱”虽被平定,但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却再也无法
2023-05-13 16: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