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封建时期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虽然有诸多弊端,但是科举制的推行仍然为当时的统治者选拔出了大量的人才。从隋炀帝建立科举制到光绪三十一年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持续了一千两百多年的科举制真正...……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的吸引力太大了。一旦考中进士,就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荣耀和现实利益,还会改变一生的命运。例如,一个考生能够金榜题名,全家人都会跟着风光起来,有人前来祝贺,有人来请吃饭,有人来求写对联。甚至还有出版商前来...……更多
通常说的科举四宴指的是哪四个宴席
...,与状元、榜眼列为进士前三甲,是所有学子梦寐以求的荣耀。明清时期,进士前三甲是可以从紫禁城的午门正门离开皇宫的,这可是仅有皇帝才能走的通道,即便是皇后,也只能在大婚之内才有资格从此门进入皇宫。与探花宴...……更多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连中三元、进士及第、金榜题名、独占鳌头、鱼跃龙门……”来到位于夫子庙的中国科举博物馆,随处可见这些成语,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那个让无数读书人魂牵梦萦、爱恨交加、欲罢不能的科举时...……更多
古代学子毕业活动:金榜题名与师恩难忘
...售和帝王之家,金标题被古代所有学生认为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安心休息,当然和亲朋好友举杯喝酒。当时被称为“选集”的形式与现在的毕业旅行和毕业聚餐没有什么不同。另外,唐代还出现了专门组织背果进士游戏的团体“...……更多
唐伯虎才情无双,为何却没能够金榜题名呢?因为他的一句话
...明朝时期虽然产生了八股文,却阻挡不了有才情的人金榜题名。在明朝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才子,唐伯虎,唐伯虎的才情无双,但是唐伯虎却没有能够金榜题名!这件事情让人们非常的遗憾,因为按照唐伯虎的才情,考中一个进士...……更多
古代云南学子的状元情结
...希望借此寓意克服艰难险阻,云南学子能够鱼跃龙门金榜题名,大魁天下。 1886年,贵州贵阳花溪青岩人赵以炯丙戌科中进士,殿试一甲第一名,中状元,大魁天下,成为云南、贵州两省自科举以来“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第...……更多
他是史上第一位状元,为人正直,李渊李世民都被他教训过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尽长安花”。孟郊在金榜题名时,喜悦溢于言表,大笔一挥写下了这首《登科后》。《登科后》孟郊无论古往今来,金榜题名都是人生一大乐事,而这两天多高考,也引发了社会的持续关注。百万...……更多
古代科举之路:状元背后的辛酸与机遇
...是他们的愿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都是插花游街马蹄轻的荣耀时刻人们都觉得读书人只有考上了状元才能叫咸鱼大翻身,当看到《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发疯时,都觉得好笑,一个举人,又不是什么状元探花,有什么好激动地...……更多
从状元答卷揭示古代科举的严格与才华的展现
如今的高考和古代科举制度差别较大,但是金榜题名是每个考生最大的梦想,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那一刻。很多人说如今的高考不公平,其实笔者认为这是目前最为公平的一种考试制度。在古代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选拨...……更多
...林登第》,记录的是隆庆二年(1568年)32岁的徐显卿金榜题名后跨马游街赴琼林宴的热闹情景。图中徐显卿身穿进士服(深蓝罗衣,深青缘边,圆领大袖),头上戴着进士巾(与乌纱帽形制相近,左右展角,阔一寸余,长五寸余...……更多
李郃:以德报怨的古代状元,自我牺牲的典范
...影响下,莫不以参加科举考试为人生大事,因而又有金榜题名为人生三大喜事之一的说法。不过古代的科举,从隋朝实行以来,录取比例极低,一届数百万考生往往只有数百人可以被选中,“五十少进士”便是说明科举考试最形...……更多
同起于金榜,究竟有一种怎样的魔力
...才得知二人同为嘉祐二年(1057)进士。十几年前的金榜题名,应是他们心中最珍视的回忆之一。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科进士,未必相识相知,却享受着同一份喜悦,步入新的人生。然而,即便是星光璀璨的嘉祐二年科举,多的是...……更多
此人有状元才却没状元命,因名字籍贯弥封打不开,到手的状元飞了
...么肯定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特别是最后一件事,想要金榜题名高中状元,除了要有这个文采外,还得有这个“命”,此话一点都不夸张,在清朝乾隆时期,就有这么一个人,他有状元的文...……更多
朱元璋与嘉靖帝因梦钦点状元的背后故事
...制度,文人士子们通过多年寒窗苦读,只为了在最后金榜题名时能够光宗耀祖。一般能高中进士的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当然其中也不乏靠父辈祖荫的关系户。古代状元的认命需由皇帝亲自敲定,大臣可以提意见,但最后拍板的肯...……更多
唐朝科举制度探秘:从秀才到进士,科举背后的选拔与挑战
...长安花。”这首诗的意思是曾经的郁闷不得志,今朝金榜题名后,都已经不存在了。读书古往今来,都是大事,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日高中状元,然后光宗耀祖。科举考试成了不少家庭改换门楣的方式,更是成了不少学子...……更多
清朝时期食物科举制度:五种人无缘金榜题名
...正式应用起来,后来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时期。古代的金榜题名是作为人生四大乐事之一的,由此可见古人对科举的重视程度。那么古代的时候,什么样的人不能够参加科举呢?总的来说,有五种人是不能够参加科举的,这就意味...……更多
明朝最冤状元陈安,高中状元二十几天后就被处死
...奔走相告,为之自豪。人生三大幸事,其中一件就是金榜题名时,最高兴的还是陈安的父母,陈安也辗转反侧,无比兴奋。地方官员也觉得面子上很有光,他们安排陈安身穿红袍,骑着白马,披着彩带,\"游街三日\",盛况空前...……更多
赵楷以皇太子身份参加科举,成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
人生三大幸事,“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这金榜题名就排在了第一位。说起来,自从隋唐开始使用科举制度。这个制度就变成了大多寒门子通向仕途的唯一通道。如果谁参加科举,考中状元,那真的是光宗耀...……更多
宋朝人对科举制有多狂热,每个人都有一个“科举梦”
...上香,就能得到孔子门生子游、子夏传下妙笔文章,金榜题名。与之类似的还有仰山庙、梨岳庙,各地庙宇所有传闻不同,但相同点都是只要诚心祭拜就能得到仙人相助,蟾宫折桂,因此这类庙宇在宋朝香火旺盛,常年有宋朝学...……更多
2022-12-22 19:57科举,科举制,狂热
这位状元寒窗苦读24载金榜题名,8年后大清却先亡了
...儒,非常欣赏刘春霖。1904年,寒窗苦读24载的刘春霖金榜题名,成了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在出任翰林院修撰之后,刘春霖去了东京政法大学留学深造;1907年学成归来,先后出任过议员、福建提学使、北洋师范学校监督等职。但...……更多
穷学生跟老师的女儿订婚,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文和日后大名鼎鼎的包拯。放榜之日,王炳文和包拯金榜题名高中进士,年轻人却再次名落孙山。年轻人痛定思痛,分析出落榜的原因是自己的时文偏科。当时的文坛,流行辞藻华丽的骈俪时文。年轻人的时文水平确实偏科,所...……更多
...因为这次科举考试而齐聚京城,苏轼等众多少年学霸金榜题名,堪称是空前绝后。我们先来说这一届的考官,那一届的主考官是著名的宋朝政治大家、文学大家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也是其中成就最为突出的一位。宋...……更多
乾隆出一上联,考生转身想走却被封为状元
...无论是对平民百姓之家,还是书香权贵之家,都是莫大的荣耀。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为朝廷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也是寒门学子能出人头地的重要媒介。到了唐高祖时期,这一考试的形式得以发扬光大,并且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制度...……更多
科举考试中,在殿试上荣获第一名,那就是当之无愧的状元了。家里人荣获状元的话,可算是一件大喜事,不仅光宗耀祖,这个人的前途更是一片光明,官路畅通。但是,人生总是变幻莫测,而变幻,总在那么一瞬间。有这么...……更多
状元与进士:科举制度下的人生分水岭
...高,常常受到皇帝和朝廷的特别恩宠,享有丰厚的俸禄和荣耀。相比之下,进士虽然也是科举中的佼佼者,但他们的未来并不像状元那样一片光明。进士通常需要从较低的官职做起,通过实际的工作表现和不断的考核,才有可能...……更多
桅杆背后的科举功名
...,成千上万的读书人“三更灯火五更鸡”,为的就是金榜题名。读书人科试中式后,为光宗耀祖、光耀门楣,不仅在祠堂或厅堂高悬“进士及第”“金榜题名”等匾额,而且在宗祠或祖墓前竖立桅杆,有的人家两处都立,有的仅...……更多
聊聊乾隆凭一对联就定状元的故事
...无论是对平民百姓之家,还是书香权贵之家,都是莫大的荣耀。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自唐高祖起,到清光绪年间,有据可考的文武状元一共有777位,而状元位置之争,各朝各代都十分激烈,必须是才识武艺最拔尖之人。不过难...……更多
清代科举探秘:状元头衔背后的荣耀与仕途起点
状元不是官,而是一种头衔。以清代为例,状元分文状元、武状元。文状元就是文科举殿试中位列一甲第一名的进士。清代的文科举考试分为四级:第一级是童试;第二级是乡试;第三级是会试;第四级是殿试。童试分为县试...……更多
陈安高中状元20天就被朱元璋车裂处死,他为何如此苦命?
...够登科及第还被列入了人生八大喜事之中,正所谓\"金榜题名时\"。在古代,普通人家的子弟如果考取了状元,那一定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毕竟在我国古时大多数时期都是重农抑商,即便今生能赚很多钱,但是却不被人们所...……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一曲吟唱四百年
本文转自:江西日报九江烟水亭 本报全媒体记者梁振堂摄□ 阿 詹明天启二年(1622年),一个草长莺飞的季节,壬戌科殿试金榜放榜
2024-06-14 04:19:00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平津战役纪念馆与香山革命纪念馆联办专题展破解“永葆青春活力”密码刘茵本报讯(记者 刘茵)日前,平津战役纪念馆与香山革命纪念馆联办的“永葆青春活力”——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实践专题展
2024-06-14 05:16:00
走进红色武乡 追寻抗战记忆(附图片)
本文转自:中国民航报隶属山西省长治市的武乡县,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县城内外的革命历史纪念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星罗棋布
2024-06-14 05:22:00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6月7日下午,四川博物院“长江之神”户外常设展正式揭幕,展览分4个部分展示了两千多年来国人对长江之神——江渎神的崇祀
2024-06-14 06:16:00
从甲骨文溯源中华早期文明(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河南博物院展出的甲骨。王城岗遗址陶器刻文拓本和摹本。□朱彦民文字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关于文明起源的研究与探索
2024-06-14 06:24:00
缙云丨七月:母亲的老家
母亲的老家文/七月母亲的老家,我平生只去过两次。就是这仅有的两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了抹不去的记忆。第一次去母亲的老家
2024-06-14 06:59:00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本报通讯员 褚子强 兰滨滨宁德蕉城区八都镇云淡村,位于蕉城区第二大海岛——云淡岛上。岛上居民向海而生
2024-06-14 06:59:00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孙君文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众所周知,血液是生命的源泉。抗战期间,在白求恩的倡议下,晋察冀边区成立了第一支“群众志愿输血队”
2024-06-14 07:22:00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广大群众为苏西太湖地区的抗日斗争作出了众多贡献,在西山的抗日斗争中,西山人民和抗日干部亲如一家人,鱼水情深
2024-06-14 01:17:00
本文转自:今晚报1911年7月,黄炎培到北京参加教育工作会议,特于天津下车游玩,并顺便考察了直隶女子师范学校及其附属小学等活动
2024-06-14 01:40:00
本文转自:今晚报●津门园忆之荣园纪事章钰的荣园诗词章钰,字式之,是近代著名藏书家、校勘学家,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进士
2024-06-14 01:40:00
范仲淹的义田义庄
本文转自:学习时报江晨颖 何兵兵 范氏义庄旧址(今苏州市景范中学)范仲淹一生乐善好施,有许多高风义举,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创建义田义庄
2024-06-14 03:32:00
长江档案,流淌大江记忆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常熟老白茆闸。□ 本报记者 于 锋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从先秦时代开始,中国人就对长江心存敬畏
2024-06-14 04:15:00
商代军队是以师为单位吗?普遍有何作战方式
军队商代军队以师为单位,卜辞有“王作三师,右、中、左”。“三师”为军队的基本组织形式,大概相当于后世的三军。虽然每师的具体人数尚未见有记载
2024-06-13 15:06:00
周幽王死后晋文侯开始如何复仇
晋穆侯第二位夫人杨姞(曲沃晋侯墓地63号疑似墓主)的真实身份应该是:周厉王的外甥女,周宣王的表妹。在《诗经·大雅·韩奕》中
2024-06-13 15: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