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温 琳历史上,有两个词容易被人记住,一个是“开创”,一个是“终结”。1904年对清王朝而言是风雨飘摇的一年,日俄战争爆发、华兴会成立……这一年也正逢慈禧七十大寿,清廷上下仍积极筹备。这一年...……更多
...此清朝科举的历史还需加上关外的7年。因此,清朝实行科举制一共268年(关外7年,入关后自顺治二年乙酉乡试至光绪三十一年乙巳科试261年),其中童试历史264年,乡试266年,会试/殿试则只有259年。 ……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封建时期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虽然有诸多弊端,但是科举制的推行仍然为当时的统治者选拔出了大量的人才。从隋炀帝建立科举制到光绪三十一年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持续了一千两百多年的科举制真正...……更多
唐伯虎才情无双,为何却没能够金榜题名呢?因为他的一句话
隋朝之前,还没有科举制,很多有才情的人没有门路进入仕途,这是一件非常令人惋惜的事情,因此在那个时候产生了很多出名的隐士,他们虽然没有能够进入仕途,但是他们的才情依旧被世人知晓。随着科举制的诞生,对于...……更多
科举制度是我们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之一,也是最主要的一种,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实行到了一直到1905年结束这种这种制度一直在我们我们国家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那么如果在科举制度之中中了状元,以现在的...……更多
浅谈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
导读: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与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吏制度三位一体,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而科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中心环节,因为它的独特性而对古代官吏制度具有着深远的影响。01.选...……更多
中国最后一位武状元,能舞重达180斤的大刀
古时候有科举制选吧人才,但是一般只适合文人参加,而习武之人就无从任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将科举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文,一部分是武,就这样朝堂之上就有“文武百官”,而后来的武官也是很受重视的...……更多
明朝这两个倒霉的考生,因籍贯问题接连痛失会元
...,就有两个倒霉蛋因受籍贯出身、名字的影响而接连痛失会元,可谓冤到家了!这两个悲催的倒霉蛋就是陈循和林文秸。受出身影响的倒霉蛋——陈循 陈循(1385-1464),字德遵,江西泰和人。要说学识,陈循还是有的,因为在永...……更多
天才张居正、唐伯虎告诉我们,磨难对于天才有多重要
...将“连中三元”定为自己的目标,赴京赶考,势必拿下“会元”!但是令他没有想到,当他考中会元的同时,他的一生也因此报废。在考取会元之前,唐伯虎也跟考取解元之前一样,参加了一场饭局,这场饭局的人基本上都是跟...……更多
从世卿世禄制到九品中正制: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变
...就更不敢废除九品中正制这项给予贵族特权的制度了。 科举制。关于科举制就不需要讲太多了,从隋朝确定到清末废除,存在了1300多年,影响甚大。科举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也不是那样的一无是处。我们在学历史书...……更多
历史上有17人科举连中三元,在历史上却籍籍无名
...牛的其实是“连中三元”,连中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状元”三顶桂冠为同一人所摘取。古代科举考分为乡试、会试、殿试。考秀才是初级考试,俗称“小考”。由于童试在古代是基层考试,所以其第一名案首尚算...……更多
科举考试“连中三元”难如登天,明朝仅有三人做到,他们是谁?
...在科举考试中,连续取得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因此后来“连中三元”就用来形容,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一共也只有21人三元及第,其中17名为“文三元”...……更多
古代唯一一个“连中六元”的人是谁
“连中三元”是指接连考中解元、会元、状元。而“连中六元”又是什么呢?在参加乡试之前,考生必须要先参加县试、府试和院试,而这三场考试又被统称为童试。只有通过院试的人,才有资格去参加乡试。换句话说,县试、...……更多
说说古代科举考试的步骤过程
...一次。会试中第者被统称为贡士,而第一名则又被称为是会元,故而,会元也成为了所谓连中三元的第二元。会试之上,为殿试,殿试是科举制度下的最后一级考试,也是直接入仕的门槛。和会试相同,殿试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更多
为什么隋炀帝当了皇帝之后,就开始变成了一个“昏君”?
...”的吧! 隋炀帝登基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开创了完备的科举制度。隋文帝时期就已经开始了采用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不过真正的系统化为科举制度,还是隋炀帝开始的。在此之前,人才的选拔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所谓九品...……更多
他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三元及第的人,下场却如此悲惨
...我们称乡试的第一名为解元,然后会试的第一名会被称为会元。这些读书人,经过乡试、省试,最后到殿试上,考到第一名的人,会被称为状元。科举考试是竞争十分激烈的一个过程,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激烈。考中一个第...……更多
守渡四十二载,方便乡亲出行(守望)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陕西省兴平市汤坊镇龙兴村村民尹会元——守渡四十二载,方便乡亲出行(守望)本报记者 原韬雄《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9日 第 06 版)一个渡口,一叶舟,一个人。这个渡口在陕西省兴平市汤坊镇龙兴...……更多
宋朝的冯京连中三元,历史上只有十余人
...。乡试第一为解元,如唐伯虎多称唐解元;礼部试第一为会元,如被艳词绊住脚的欧阳修;殿试第一为状元,如穿状元袍沾沾喜气的王拱辰。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一千三百余年的科举之路,连中三元者也才区区十余人,可...……更多
明朝科举考试的故事,隆庆年间出了7个宰相18名尚书
...第一名解元方能参加会试。会试录取前三百名,第一名为会元,其余为贡生。这些贡生需参加殿试,前三名为状元、探花、榜眼,其余按名次获得进士或同出身。中举者迎来铨选和漫长的官场生涯。科举成绩直接关系到官员最终...……更多
一甲、二甲、三甲的进士区别是什么
...会试,地点就在京城的贡院,取中者都叫贡士,第一名叫会元。贡士还要进行最后的殿试,才能成为进士。殿试,顾名思义就是在皇宫里的某个殿举行,清初是在太和殿,乾隆后期移到保和殿。殿试是以皇帝名义主持的考试,取...……更多
夷陵之战大败,蜀汉只损失五万兵马为什么会元气大损?
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我们都知道刘备算是东汉末年诸多诸侯当中起步最艰难的一个,但是最终的情况却是让他在三分天下之中有了一席之地!如果是这样的结局,即便是不能兴复汉室也是非常完美的。可惜一...……更多
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真的是风流才子吗?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寐以求的至高荣誉,可若想梦想成真,却是千难万难,在科举制存在的1300多年里,只有17人得到了这种荣誉。唐伯虎一向自视甚高,读书入仕不是他的目标,他的目标是“连中三元”!可一招不慎,唐伯虎差点被挡在科考门外!...……更多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否中第,都叫做天子门生。如果考中了进士,第一名叫做会元,也就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这三个位置,当当年万千学子的梦寐以求。到了宋朝,这个和士大夫共天下的朝代,这个重文抑武的朝代,本来科考会...……更多
科举制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意义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二...……更多
...元。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在辛丑科会试中式第一名会元,殿试中式第一名状元。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钱棨充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次年,任上书房行走,侍教皇子,因不到书房督课而遭革职留任。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更多
清代科举探秘:状元头衔背后的荣耀与仕途起点
...士头衔,及获得进入殿试的资格。会试排名第一的,称“会元”。通过会试后,就可参加下月举行的殿试,由皇帝亲自监考,这也就是“天子门生”的由来。通过殿试后,就可以获得进士头衔,自此一步登天,步入官僚阶级。文...……更多
在古代,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分别能当什么官
...就是举人参加中央政府礼部考试录取的学生,第一名就是会元。不过贡士不代表可以出任那个档次的官员,只是取得了参加殿试的资格,每一个贡士都是准进士。经过了层层选拔,贡士们终于要一睹天颜参加殿试了。殿试是一个...……更多
颜值在古代科举中的隐藏重要性
...此之后能飞黄腾达了。所以说,能够考上状元,对于参加科举制的考生来说,是最高兴的一件事。但其实,如果有考生中的是探花,他们反而会比中状元还高兴,这是为何呢?探花,是殿试中的第三名,第一名是状元,殿试三甲...……更多
科举背后的权力与利益:状元是如何产生的?
...。如果一个考生乡试、会试、殿试都得第一,连得解元、会元、状元,成为“连中三元”,这是了不得的事情。因为科举一千三百年的历史,“连中三元”者不过十四人而已,其中唐代二人、宋代六人、金代一人、元代一人,而...……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如何实行的
...题目一定都不容易,不然怎么能刷下一批又一批的人呢?科举制度是隋炀帝杨广首创的,隋朝只有38年的历史,但是隋文帝杨坚却开了一个好头,开创了开皇之治,实现了国富民强,到了杨广做皇帝时,他穷兵黩武,百姓也跟着...……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谈及这个话题,先和大家简单介绍下后周政权及后周先后三任皇帝的基本资料。后周始建于公元951年,开国皇帝是后周太祖郭威。后周统治范围包括今中国河南
2024-06-11 19:26:00
史学家章太炎,为何说关羽是诸葛亮害死的
引言:巴山汉水本兴刘,诸葛才华备赞留。但得关髯师广武,北州韩信在南州。——陈普《咏史下·关羽四首》关羽的死亡是三国时代的一件大事
2024-06-11 19:31:00
曹操和谁有杀子之仇,为何对他封侯拜将还结为亲家
董卓之乱,对于东汉王朝本已风雨飘摇的政治局面而言,无异于一场雪上加霜的灾难,是东汉末年政治动荡、陷于分裂的直接原因。宦官和外戚专权
2024-06-11 19:35:00
刘备曾两次得到徐州,为何每次都没守住
前言刘备,这位三国时代的英雄,曾两次掌握徐州这块重要的战略要地,却每次都未能守住。作为一代枭雄,刘备为何屡次在徐州失利
2024-06-11 19:40:00
秦朝吃牛肉可判刑,王翦为何让士兵尽情吃
前言中国古代,牛被视为重要的生产工具,吃牛肉甚至可能招致严厉的刑罚。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位将军,王翦,在秦始皇的禁令下,敢让士兵们尽情享用牛肉
2024-06-11 19:40:00
众多军阀都曾想迎接汉献帝,为何只有曹操成功了
前言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汉献帝成了众多军阀争夺的对象。许多枭雄都曾试图迎接汉献帝以稳固自己的权势,但最终成功的却只有曹操
2024-06-11 19:50:00
诸葛亮为何不学习技术,再组建一支藤甲兵呢
藤甲兵这个兵种,我们基本都是从《三国演义》中获悉的。当时孟获请乌戈国当帮手,乌戈国派出了三万藤甲兵,刀枪不入,还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2024-06-11 19:54:00
刘据起兵避免了扶苏式结局,为何没像李世民那样成功
前言西汉时期的巫蛊之乱中,太子刘据在生死存亡之际,毅然起兵抗争,避免了扶苏那样悲惨的结局。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刘据为何未能像李世民那样成功夺权
2024-06-11 19:52:00
吕布杀义父虽然无耻,但丁原与董卓也是一丘之貉
前言权力的交替,家族的倾覆,政治的阴谋,无一不让人惊心动魄。但谁又能真正看清当时人物内心的博弈与抉择呢?又有谁能洞悉其中的惊天玄机
2024-06-11 19:52:00
哪三位隋唐顶尖猛将,都不在李世民麾下
在《水浒传》中草莽英雄一百零八位,而隋唐演义同样猛将如云。我们常聚焦于李世民身边的英雄,但还有许多猛将未曾为其所用。有人断言
2024-06-11 20:08:00
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描绘了什么春景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当时,白居易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闲暇中结伴漫游庐山,在登上大林寺游览时,竟然意外地遇到了山下芳菲已尽
2024-06-11 20:08:00
曹操的后代在唐朝穷困潦倒,杜甫送他一首诗成了千古名篇
三国时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沦为他手中的傀儡。公元220年,曹丕公然篡夺皇位,把汉献帝赶下台自己取而代之。然而曹操和曹丕恐怕做梦也没想到
2024-06-11 20:03:00
李渊面对玄武门事变为何束手无策
回顾历史,看到唐朝发生的玄武门之变,我们不禁会有一个疑问:作为唐朝最高统治者的李渊,为何对玄武门之变束手无策?直到尉迟敬德杀到眼前
2024-06-11 20:01:00
开局即巅峰的西晋王朝为何快速衰败
在华夏古代封建王朝的历史中,有的王朝国祚长久,传承十数位皇帝,对华夏有着深刻的影响;而有的王朝虽然享国很短,却也能为后世留下丰厚的遗产
2024-06-11 20:07:00
杨广玄孙杨慎矜,为何会被唐玄宗赐死
杨慎矜门荫入仕,起家汝阳县令,他本身很有才华,又有“任侠”的好爽,所以朋友特别多,尤以治理地方闻名。他也是被李隆基看重
2024-06-11 2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