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文人误国?苏辙一篇文章掐断大宋复兴希望
...现误国误民的历史教训。比如著名文学家苏辙,就曾以一篇文章掐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到底怎么回事呢?宋代是诗词歌赋盛行的朝代,涌现出了许多的文学家和流传千古的诗词,是典型的重文轻武。在朝堂之上几乎都是文臣的...……更多
从王安石到苏辙:宋朝变法之争及其深远影响
...,有一位皇帝看不住了,他便是在宋朝历史上地位重要的宋神宗。雄心勃勃的他准备大干一场,从而摆脱如今宋朝的这副模样。就在此时,一位叫做王安石的书生引起了宋神宗的注意,二人一拍即合,很快便确立了变法同盟。就...……更多
为何说苏辙的一篇雄文,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
...,因此苏辙虽然没有名列前茅,却也步入了朝臣的行列。宋神宗即位后,启用王安石变法以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 当时王安石与苏辙都在三司条例司工作,王安石便说出青苗法与苏辙讨论,让苏辙将不好的地方说出。然而...……更多
苏辙: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杠精之路
...缺,导致现在朝中大臣连愿意给你谏言的人都没有了。整篇文章读下来,就不仅仅像是提建议了,而是把宋仁宗抨击的一钱不值。要知道,宋仁宗可是为数不多的被评价为“仁君”的皇帝。就连写完了这篇文章后,苏辙自己也自...……更多
苏轼为什么会被卷入乌台诗案中
...揭开了乌台诗案的序幕,朝中的大臣们不光在苏轼的这一篇文章里挑苏轼的毛病,从苏轼很多的作品中挑出很多文字,借机污蔑苏轼藐视朝廷,对当今皇上不忠。宋神宗赵顼在看到此情况后,自然十分生气,于是命御史台的吏卒...……更多
聊聊唐宋八大家排名之争
...很难一较高下,不如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来比较。就像宋神宗评价李白和苏轼:“白有轼之才,而无轼之学”,官职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问的广博程度以及应用能力。苏轼四、“唐宋四大家”之说还有人把其中名气最大...……更多
苏轼为何选河南山村做长眠处
...苏轼文采斐然,洋洋洒洒写下了《刑赏忠厚之至论》,整篇文章行云流水,文笔清新洒脱。阅卷人欧阳修看后赞不绝口,认为此考生文笔不凡,日后一定会大有作为。在各位考官的赏识下,年轻的苏轼顺利进士及第。欧阳修很欣...……更多
历史上的天团唐宋八大家,横跨了两个朝代
...不去京城,就想着在基层接触百姓,为百姓办实事。后来宋神宗即位,这位皇帝在是个普通皇子时就加了王安石的关注,一登基即召王安石进宫,彻夜长谈,王安石也把这些年做地方官的经历做了总结。两人一拍即合,随后王安...……更多
欧阳修:古文运动的领袖与千里马的伯乐
...了时为翰林学士的欧阳修,并且献上了自己所写的二十二篇文章。欧阳修看了,大为赏识,并且向朝廷举荐了苏洵。苏洵的文章一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苏洵自此一战成名,后经韩琦举荐担任了秘书...……更多
苏轼的被贬之路与文学之巅
...文章的最后几页,他是以道人入梦结尾的,一下子就让这篇文章有了一种仙道的灵气,是那么的清丽脱俗,也惊绝了无数后人。 当然,苏轼的弟弟苏辙也很优秀,对道家思想的参悟程度不亚于哥哥。有一回,苏辙熟睡之时,在...……更多
人到中年,最大的悲哀,是遇到以下两种亲人
...来生未了因。”苏辙看到这些诗句后,毫不犹豫地上书给宋神宗,申请放弟兄的命。果然,苏轼的命保住了,被贬黄州;苏辙的官位没有了,被派到江西做一个小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亲人的关心和帮助是无价的,它可以给人...……更多
苏轼和王安石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他们政见不合却又惺惺相惜
...,无奈苏辙和哥哥一样,都反对变法。与此同时,年轻的宋神宗对苏轼这个人才也很重视,当苏轼表达对变法的反对意见时,宋神宗也愿意听,还亲自单独召见了苏轼,跟他一同探讨变法的利弊。可绕是苏轼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更多
苏轼与日照丨白鹤楼二三事
...明:此年二月,罢相十个月后的王安石虽然再次拜相,但宋神宗与其已有分歧,且王安石的得力助手吕惠卿罢相,知制诰陈襄向宋神宗再次举荐司马光、苏轼等33人。十月,吕惠卿外调知陈州,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加...……更多
相比于唐朝,宋朝最大的制度弊端在哪里
...权派的错误。例如苏轼在《论商鞅》里,用秦孝公来影射宋神宗,而将王安石比作商鞅。商鞅借鼓吹富国强兵来美化国家对底层百姓进行奴役的事实,在他的治理下,秦国人的生活只有“耕”、“战”二字,他们要么在战场上奋...……更多
揭秘“大苏”“小苏”的人生蜕变!《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苏轼苏辙篇(中)重磅推出
...雨也一同擎起了北宋的文化高峰……他们就是宗师苏轼与苏辙这段患难与共的兄弟情也被写进《宋史》CCTV-1央视综合频道1月19日晚八点档《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第八期苏轼苏辙篇(中)正式播出央视频App同步推出“文脉探访...……更多
宋哲宗时期的政治风波:从元祐更化到同文馆之狱
...化的不满后,就趁机建议宋哲宗举用汝州知州章惇,恢复宋神宗实施的变法措施。宋哲宗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一来自己本就不喜欢太皇太后,二来在太皇太后的纵容下,守旧党大臣都极为嚣张跋扈,于是,他就把曾经随王安石...……更多
历史上的苏轼是个怎样的人
...篇《喜雨亭记》表达内心充溢的感情。一位文学大家写一篇文章并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他把自己的文章和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更难得的是,这位年轻的普通官员将自己个人的喜怒哀乐与当地的百姓民生紧密相连。1069年,苏轼...……更多
...的方式来维系西北的安定。然而,这只是权宜之计罢了。宋神宗即位初期,励精图治,立志革新,他任用王安石变法,富国强兵,力求解决朝廷的“三冗”问题,增强军队战斗力,提高北宋的国力。1068年,长期游历西北的王韶...……更多
豪放词宗 法学大家
...诗收录于《苏东坡全集》诗集卷七,全诗十五句。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四月作于杭州通判任上,故诗中自称“余杭别驾”,这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子由)的。苏辙时任陈州(古时称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州学教...……更多
苏轼与章惇:从挚友到政敌的转变
...知政事。当苏轼身陷囹圄时,章惇还是施以援手的,他对宋神宗说,当年仁宗皇帝视苏轼为珍宝,如今陛下却把他投到监狱之中,恐怕后世会说您“听异言而恶讦直”。在章惇等人的大力营救下,苏轼最终出狱。之后,章惇还写...……更多
...吟咏中回荡感召后世之人……风云变幻,人生无常苏轼、苏辙晚年再遭贬谪苏门文人也飘落四方CCTV-1央视综合频道1月26日晚八点档《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第九期苏轼苏辙篇(下)正式播出央视频APP同步推出“文脉探访团”成...……更多
从眉而来,魂归郏县 北宋文豪三苏为何心安吾乡?
...镇苏坟村东南隅的三苏坟,是北宋大文学家苏洵、苏轼和苏辙的墓冢。相隔一千余公里,故园与墓园,生与死,眉山三苏祠与郏县三苏坟,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寻苏文化辐射大半个中国。苏坟夜雨、思乡古柏。苏氏父子的文化...……更多
古人也为买房发愁,这位名人家族显赫,倾家荡产才买起房子
...其一生去追寻这种目标,而其中做典型的就莫过于大文豪苏辙的例子了,苏辙的父亲苏洵与哥哥苏轼都是大文豪,也都是官员,按照道理来讲,他的家里应该是相当富饶的,可是苏辙的买房之旅也是困难重重,他是先在老家的祖...……更多
苏轼兄弟晚年居住在颍川一带,为何会葬在河南郏县?
...不仅仅是在旅途中匆匆看过汝州的风光,而且和他的弟弟苏辙一同游玩了汝州,那时他弟弟正做汝州知州。这样看来,苏轼与郏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言郏县小峨眉山酷似眉山关于苏轼为什么会葬在郏县,有这么一个传言。...……更多
史地新知录⑥|生于四川逝于江苏的苏轼,为何葬于河南郏县
...大家”之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及其两个儿子苏轼苏东坡、苏辙苏东轩。三苏园里的三座坟茔,分别安葬着苏洵的衣冠冢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的遗骨。众所周知,苏氏父子均出生在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州市),以中国人的传...……更多
宋仁宗的仁慈都表现在什么地方
熙宁二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主持了变法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当时还在京任职的苏轼对王安石变法极为不屑,干脆申请外调,来个“眼不见心不烦”,熙宁十年,苏轼调离京城,先后担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更多
《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长江季,年少不懂苏东坡,读懂已非少年人
...位师父、与妻女的相处往事,泪洒现场。保剑锋一人分饰苏辙、黄庭坚两角,趣谈美食与美酒,讲述宜宾何以“宜人宜宾”。华宵一至情至性,着旗袍、登斗拱,致敬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催泪再现“小轩窗,正梳妆。相...……更多
带你了解唐宋八大家的那些事儿
...重新了解下他们三苏的辈分,真的很难记。苏洵是苏轼与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老大。同时呢,欧阳修是苏轼的老师。“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难忘的词句,想当初每天早上起来就是苏轼,睡前也是苏轼,那会儿苏...……更多
仁宗盛世:赵祯的仁政与人心,文人辈出科技辉煌
...也做过节度使),好脾气的仁宗照样没脾气了。苏轼弟弟苏辙参加进士考试时,在试卷中写下了他在路上听到的一些污蔑宋仁宗的话,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仁宗却说;“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要欢迎敢于进言之...……更多
三苏是哪几位合称?有何艺术成就
生长于蜀地眉山的苏洵及其二子苏轼、苏辙,在北宋时期皆是名动一时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且皆列名“唐宋八大家”。“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这在中外文学史上都属于少见的文化现象。三苏是中国北宋散文家苏洵及其...……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简介明朝刑部尚书王用汲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4:52:00
寇白门曾婚嫁声势显赫的朱国弼,为何晚年却独自漂泊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4:53:00
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其他藩王都是持什么态度
公元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从北京准备攻打当时的明代都城南京,推翻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
2024-06-24 14:54:00
简介明朝吏部左侍郎叶盛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4:54:00
朱元璋灭元朝的时候,为何没有汗国来帮忙呢
成吉思汗的军队在消灭宋朝之前,一直都是对西部进行进攻的,后来消灭的金和夏。蒙古国在到达亚洲和欧洲,对这里的人们赶尽杀绝
2024-06-24 14:55:00
吴三桂长的帅吗?是美男子吗
吴三桂堪称美男子。吴三桂祖籍江苏高邮,弥漫着水气的杏花春雨的江南;他本人却是在风霜凛冽的辽东长大。江南的水气和塞外的长风同时溶进了他的气质
2024-06-24 14:56:00
朱棣坚决迁都北京的原因是什么
建立大明朝时,朱元璋定都应天,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当时的南京经济发达,环境宜人。但是明朝北方却一直有个不老实的邻居,经常骚扰边境的居民
2024-06-24 14:56:00
朱棣攻入南京见到朱允炆后,他会怎么做
朱棣是明朝继朱元璋、朱允炆之后的第三位皇帝,他是朱元璋第四子,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叔叔。洪武三年,朱棣被封燕王,洪武十三年
2024-06-24 15:25:00
明朝的粮长制是怎么由来的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起因结果始末1.实行粮长制公元1371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宣布全国实行粮长制
2024-06-24 16:03:00
历史上朱棣还杀死三千宫女是真的吗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称为“永乐大帝”。朱棣一生勇武,对外,在军事上毫不手软,五次北征蒙古,雄才大略,是一代雄主
2024-06-24 16:05:00
建文三年(1401)二月十六日,朱棣率燕师南下。二十日,燕军进抵保定,朱棣向诸将分析形势,认为野战容易,攻城艰难,如今盛庸合诸军二十万驻在德州
2024-06-24 16:05:00
锦衣卫为何受到明朝历任皇帝的偏爱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虽然在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深感锦衣卫权力太过于庞大和锦衣卫私设刑狱对国家法律的践踏
2024-06-24 16:06:00
建文帝和郑和七下西洋有什么关系
朱棣大家都知道,其皇位来的不是很正统。这还要从建文帝说起。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古代人非常热衷于维护“正统”
2024-06-24 16:06:00
朱元璋坚持实行分封制的真相是什么
分封制的弊端,就是容易导致封国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到中央朝廷的安全。比如:周朝的分封制导致了春秋战国长达数百多年的战乱;汉朝的郡国并行制也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的爆发
2024-06-24 16:06:00
播州之役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明神宗万历年间,朱翊钧先后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史称“万历三大征”。万历三大征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
2024-06-24 16: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