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仁宗盛世:赵祯的仁政与人心,文人辈出科技辉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09 06:22:00 来源:戏说三国

赵祯,原名赵受益,北宋第四位皇帝,亦即宋仁宗,也就是中国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事件中的那位主角,他共在位42年,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赵祯因为对待臣子百姓宽厚仁慈,死后庙号被追尊为“仁宗”,也成为庙号第一个解锁“仁宗”称号的皇帝。“为人君,止于仁”,“仁”就是对他的最高评价,也充分体现了这个“暖男”皇帝的性格和执政特色。

仁宗盛世:赵祯的仁政与人心,文人辈出科技辉煌

仁宗作为一个守成之君,能守祖宗法度,性情文弱温厚,不事奢华,也想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诸多弊端,知人善任,因而其在位42年里可谓名人辈出,我们熟知的宋朝名人基本上都集中于他这一朝,比如王安石、司马光、包拯、范仲淹、欧阳修、曾巩、苏轼父子等,“唐宋八大家”中竟有六位就出自宋仁宗时期,文治之盛至今光耀史籍。当时经济也是一片繁荣,GDP更是占到了全世界的70%以上,可谓人人安居乐业,我国四大发明中的三个: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都是此时出现;中国最早的货币“交子”,也是在这期间问世。所以,史界把这一时期称之为“仁宗盛世”。

仁宗盛世:赵祯的仁政与人心,文人辈出科技辉煌

仁宗之“仁”,体现在历史的边边角角,即使是板着面孔的正史也经常会在不经意间凸显出这位天子细腻动人的情感。

有次用餐时,仁宗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硌得牙齿一阵剧痛,他吐出来后还不忘嘱咐陪侍的宫女:“千万别声张朕曾吃到沙子,这对于你可是死罪啊。”对待下人的过失,赵祯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不适与难受,而是下人因此而可能带来的罪责,对于一位随时掌握他人性命的皇帝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还有一次,仁宗在御花园中散步时,突然回头张望了半天,随从们都不知道他是在看什么。回宫后,他着急地对嫔妃说到:“朕渴坏了,快倒水来。”嫔妃觉得奇怪,就问仁宗:“陛下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呢。”仁宗说:“朕回头观望,没有看见他们备有水壶,如果朕要是问的话,肯定会有人被处罚的,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水了”。

仁宗盛世:赵祯的仁政与人心,文人辈出科技辉煌

不仅对身边人宽容,对待大臣和普通军民,仁宗也很暖的。

铁面无私的包拯经常直言进谏,有一次,因为自己心爱的张贵妃恳求,仁宗答应为她的伯父张尧佐弄个宣徽史的虚衔,包拯闻后上殿直谏,“反复数百言,言吐愤疾”,喷了仁宗一脸唾沫星子,直到皇帝将错误任命“罢之”为止。泡沫星子飞到仁宗脸上,仁宗也只是拿袖子擦擦脸,让包拯继续说。这样不礼貌地干涉皇帝家事,换了朱元璋试试?更好笑的是,不久之后,也许是觉得风头已经过去,他后来又尝试给张尧佐安排个淮康军节度使,结果众言官咄咄逼人,觉得不能给外戚开这个后门,好脾气的仁宗也生气了,无法向爱妃交待啊,况且此时的节度使早就是一个空衔,没什么实权。便说:“节度使粗官,何用争”?意思这只是个不中用的官,你们还拼命反对个什么劲?结果有个叫唐大臣直接怼他:“太祖、太宗也曾做过节度使,这个职位恐怕不是粗职!”(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前是做过节度使的,宋太宗赵光义也做过节度使),好脾气的仁宗照样没脾气了。苏轼弟弟苏辙参加进士考试时,在试卷中写下了他在路上听到的一些污蔑宋仁宗的话,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仁宗却说;“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要欢迎敢于进言之士,苏辙敢于进言,应该特与之功名。”后来苏辙果然成为了一代文学大家,官至宰相。小伙子苏辙只是道听途说,便在“高考”中对皇帝进行“恶劣的攻击”,若是在“康乾盛世”,无疑是灭九族的大罪。

仁宗盛世:赵祯的仁政与人心,文人辈出科技辉煌

仁宗年少时,刘太后垂帘听政前后长达二十年,权倾朝野,当时有个博士程琳进献给太后一幅《武后临朝图》,意思是要她做宋朝的武则天,那岂不是置仁宗于危险境地?后来仁宗亲政,有人提出来这件旧事,但是仁宗一笑了之,认为这是当时的情势所逼,并表示程琳此人很有才干,需要重用。后来程琳接连升官,难道不应感谢不记仇的仁宗吗?

仁宗盛世:赵祯的仁政与人心,文人辈出科技辉煌

当时四川有个自认为怀才不遇的老秀才给成都知府写了一首诗,其中有“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这句,这简直就是在赤裸裸鼓吹造反了,被吓得屁滚尿流的知府马上将其捆绑进京,献给仁宗受罪。而仁宗看了以后哈哈大笑,认为这是一个老书生急于做官的一种表达,不仅没有治罪,还将他封了个小官,理由是:“这老秀才就是想做官,为国报效,苦于无门,才写诗泄泄愤,怎么能治罪呢?想做官是好事,那就按照他的学识和能力,给他个官当”。就这样,这个有点儿小牢骚的老书生不仅没被治罪,不仅躲过了株连九族,竟还因祸得福,弄了个司户参军的小官做(宋代司户参军主要在州县掌管户籍、赋税、仓库交纳等杂事,官位从七品,相当于今天的非重要岗位的副县长),你敢信?

仁宗盛世:赵祯的仁政与人心,文人辈出科技辉煌

还有一次程文简公任大名府主官时,一名府兵“有肉生于背,蜿蜒若龙伏者”,也就是说那个士兵背上长了个瘤,形状有点像龙。古代人迷信,尤其相信什么异兆类的事情,程文简担心这个士兵是异人,恐怕是个祸根,就把人抓起来了,也上报给了朝廷。仁宗谓宰辅曰:“此何罪也?”令释之,可见仁宗一点也不糊涂,更没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多疑念头。

还有一回,仁宗晚上在皇宫里溜达。忽然,从宫外传来阵阵音乐声,因为正是他解除了以前历代的宵禁规定,百姓可昼夜消费快活,所以才会这个时间还有什么大牌明星在办演唱会。仁宗也好奇便想偷偷地去墙角听听,结果却赫然发现一排宫女都蹲在墙角那里听音乐呢。就有宫女就对仁宗抱怨道:“官家,你看宫外多热闹啊!哪像咱们皇宫里,冷冷清清的。”仁宗哈哈大笑:“正是因为咱们宫里冷清,宫外才能热闹。如果宫里热闹,那宫外就可要冷清了呀!”

仁宗盛世:赵祯的仁政与人心,文人辈出科技辉煌

按照中国古代谥号规矩,“仁”属于美谥,宽厚、仁慈、通情达理、行惠施利为仁。仁宗赵祯一生看似平平无奇,却又是宋朝之光。他在位42年中虽然没有什么旷世之功,但这期间宋朝没有发生任何大的战事,边境臣民42年不受兵革之灾,北宋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都得到了重大发展。宋仁宗于1063年病逝,终年五十四岁。其去世之后,京师开封自动罢市,百姓自掏腰包烧纸钱;在洛阳,因为烧纸钱的老百姓太多,灰尘甚至盖住了阳光,让古代人民也体验了一把什么叫雾霾;在四川,有大量百姓自发地为宋仁宗披麻戴孝。仁宗驾崩的讣告送到敌对国家辽国时,那时辽国的皇帝正是《天龙八部》中乔峰的大哥耶律洪基,耶律洪基得知此讯,握着宋朝使者的手号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一时间辽国上下竟然“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可见当时受惠于宋仁宗的人群的不只是宋朝百姓,而且包括敌对国家的广大民众。

仁宗盛世:赵祯的仁政与人心,文人辈出科技辉煌

翻翻史书便可知道,由于强势母后的压制,赵祯的前半生是在委屈中度过的,可能也正因为如此,掌握皇权后他才能够推己及人,理解别人的委屈和不欢喜,才能真正地为别人考虑。因为懂得,所以仁慈。宋仁宗正是因为这种优秀的品质,给自己在历史中留下了一个好名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9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仁宗朱高炽:关注民生推行仁政,引领明朝走向辉煌“仁宣之治”
朱高炽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即明仁宗,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能够开创“仁宣之治”。主要得益于他的以下才能和品质:政治智慧和改革魄力:朱高炽具备卓越的政治智慧,他明白国家需要休养生息
2024-03-09 02:18:00
明仁宗朱高炽:铸就大明盛世,短暂而辉煌的仁政之旅
...想的核心,自古以“仁”为庙号的皇帝只有四人,其中明仁宗朱高炽在位的时间最短,只有10个月。有学者表示,10个月虽然短暂,但朱高炽的政绩却达到了太祖朱元璋和太宗朱棣都没有达到的
2024-02-18 19:20:00
聊聊深受百姓爱戴的皇帝-宋仁宗
公元1063年,北宋第四任皇帝54岁的宋仁宗去世。自1022年继位,到1063年宋仁宗共当了42年的皇帝,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为数不多的。更让人称道的是,当时的老百姓对于他的死,各
2024-05-16 19:28:00
从危城孤守到仁宗盛世:朱高炽的传奇人生
...朱高煦和朱高燧感到不满,但朱高炽的地位得以确立。 仁宗盛世:朱高炽的短暂统治朱高炽登基后,他展现出了过人的政治智慧。他虚心纳谏,勤勉节俭,尊重母亲徐氏的意见,以仁德政治赢得
2024-04-01 05:47:00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孟子》古代大多数的君主都遵从孟子的思想,实行仁政,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宽厚的对待子民,并施以恩惠,才能让百姓们安居乐业,维护君主的政权。以清
2024-05-27 06:49:00
看似庸碌无为的宋仁宗,究竟做了什么?驾崩后举国哀悼
宋仁宗赵祯,他是宋朝第四位皇帝,也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去世时,举国哀伤。京城的商市全部关闭,百姓们夹道而哭,数日不绝。甚至有不少清高傲骨的文人墨客,卖了自己的字画,用换
2023-09-23 13:51:00
苏轼拿一碗面,苏小妹给上联“面对面吃面”,和尚下联让其羞红脸
...,北宋一统北方,政局趋稳,经济文化复兴。太宗晏殊施仁政,社会和谐,商业昌盛,科举吸才,文人辈出,共筑盛世基石。宋朝力推科举,广纳贤才,士子入仕众多,皆具渊博学识。政府亦重视典
2024-11-18 10:27:00
大臣们都在拍朱高炽马屁的时候,杨士奇是怎么做的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朝历史上的第四位皇帝,他出台了很多仁政措施,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所以当时众大臣都在拍朱高炽马屁,那么此时杨士奇是怎么做的?当时有大臣上书不吝词汇地大肆歌颂太平
2023-06-04 14:32:00
仁政之光:明仁宗朱高炽的治国智慧与贡献
...上,有一位在位时间不长却名垂青史的皇帝——明朝的明仁宗朱高炽。他在位不到一年,却留下了令人赞叹的成就,备受世人敬重。朱高炽身为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早年参与靖难之役改变了他的命运
2024-04-18 06: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