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聊聊经学大师郑玄
郑玄(127-200年),字康成,东汉经学家,高密县郑公村人。13岁时能诵读五经。21岁博览群书,精通历数、算术、图纬,被推为乡啬夫,管诉讼、收赋税。其家贫寒,仍自学不辍,常请教于学官。因为署吏。后于公元157年(永寿...……更多
古书注解演绎史
...安国有《古文孝经传》《论语训解》等。到了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对先秦的经书,像《周易》《毛诗》《周礼》《仪礼》《礼记》《论语》等书,都曾做过注解,可谓遍注群经。就这样,到了唐代,许多汉代人的注解在唐代...……更多
张裕:蜀汉的谶纬大师与被刘备斩杀的悲剧
...诏斩于菜市口。张裕,字南和,蜀郡人,东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预言家。据《史记》载,张裕幼时聪慧过人,极具图谶天赋,少时就与蜀地另一位经学家周群齐名。及冠之后,张裕在刘璋麾下做官,担任益州别驾从事。建安十...……更多
王肃与司马氏的关系及其在魏晋时期的角色
...他都做过什么?……确实,对很多现代人,尤其是对儒家经学、经学史不甚了解的读者来说,王肃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历史人物。但是,如果我们说起他的父亲、女婿、外孙,了解一些魏晋历史,或者阅读过《三国演义》小说,观...……更多
东汉末年的三位太傅结局如何
...目染,使其年纪虽小,却已谙知官场之道。袁隗成年后娶经学大师马融之女马伦为妻。汉桓帝末年,袁隗被征拜为大鸿胪,位列九卿,掌管各诸侯国及少数民族来京师赞襄礼仪。公元168年,袁隗得到外戚窦武的青睐。窦武在汉灵...……更多
...清人。清末著名学者,历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专注经学,有“经学大师”之誉。同治七年(1868)任杭州诂经精舍山长,擅长古文字学,著述颇丰,为一代朴学大师。光绪四年(1878),为庆贺俞樾掌教诂经精舍十周年,众弟...……更多
汉章帝刘炟有哪些记入史册的帝业?
...利益。文化上大力扶持儒学,整理编纂古籍,创立“今文经学”,还发明了“章草”书写体系。军事上采取防御策略,有效抵御外敌入侵。外交上则审时度势,灵活周旋。具体而言,在政治领域,汉章帝为政宽厚,主张以德治国...……更多
曹军谋士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中集体发挥失常
...荀彧以侍中的身份,守尚书令一职。 荀彧出身于汉末的经学世家——颍川荀氏,而儒家经学自董仲舒以来逐渐成为汉室官方意识形态的一门学问,也就是以儒学为主、综合百家,服务君主集权的一种思想。到了东汉,光武帝刘...……更多
...达光绪帝的“上谕”,促进变法。廖平:廖平清末民国初经学大师,他少时昼夜勤苦攻读,曾夜立于庙中神灯下读书,成年后仍勤学不倦,经过潜心钻研,学业猛进,终于自立成才;他的经学是尊崇今文经学和贬抑古文经学,在...……更多
汉唐雄风中的汉仅仅是指西汉,东汉有何贡献?
...代之一。有学者说,秦汉到清,有四次学术思潮,两汉的经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和清代的朴学。而这四大代表人物全部在东汉,贾逵、许慎、马融和郑玄。郑玄是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他对古籍的整理,造就了两汉经学...……更多
刘秀成就帝业,并不仅仅依靠运气,从小到大,经历了很多人生苦难
...是持鄙视态度的,说它是“不经之学”,故称“纬学”。经学和纬学,类似于现在的科学和神学。“亡秦者,胡也”,“代汉者,当途高也”,这些都是谶语,包括后世人编撰用来忽悠人的《推背图》。第二,刘秀出生在公元前...……更多
东汉时期的袁氏家族是怎样强盛的?
...我们来看看袁氏家族的发展历程和走向强盛的原因。累世经学使得袁氏家族代代为官在两汉时期,经学和政治权力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的缔造者,就是皇帝。在皇权的推动下,研习经学成为了士大夫阶层入朝为官最...……更多
...《钝翁续稿》卷十五),但日复一日的研习必然加深其对经学的理解。康熙十二年前后,他的学术兴趣开始向经学偏移。汪琬于里居之时,保持着“穿穴经传”“聊用自娱”“琴书都废阁,惟课净名经”的生活状态,著书务疏经...……更多
《扬州疆域历代沿革图说》:看“扬州”地名与疆域之更迭
...植了著书立说的志向。刘楚桢,即刘宝楠,宝应人,清代经学家,为诸生时与仪征刘文淇齐名,时称“扬州二刘”。五岁即孤,由母亲乔氏精心抚育。幼从家学,受业于叔父刘台拱。于道光年间中进士,曾主讲广陵书院,任文安...……更多
魏晋宗庙制度的变革与儒家经学的关系
...时期,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经学成为文化之主流思想,儒家典籍中有关三代,特别是周代古礼的记载亦成为影响当时相关制度的关键性因素。西汉初期,“汉承亡秦灭学之后,宗庙之制,不用周礼。...……更多
西汉学者刘歆:第一个确定圆周率的人,被称为“刘歆律”
...,为自己成为“真皇帝”做铺垫。而刘歆一直鼓吹的古文经学就颇得王莽看好,王莽从篡汉到后来稳固王位、托古改制,都是依靠刘歆的学说和谶纬之学制造舆论的。那么,刘歆作为一个专业的学者,又颇得王莽的信任,为什么...……更多
...东苑诗钞》、《思古堂集》等。毛奇龄:毛奇龄明末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他四岁识字,就能琅琅成诵《大学》,少时聪颖过人,十三岁应童子试,名列第一,被视为“神童”;他学识渊博,能治经、史和音韵学,擅长骈文、散...……更多
东汉末年太尉的变迁:朱儁、皇甫嵩、杨彪等的政治生涯
...叔。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东汉中后期大臣,经学大师马融之族孙。汉献帝即位后,马日磾历任射声校尉、太尉、太常等官职。公元194年,强迫马日磾任其军师,马日磾求去不能,忧愤发病,兴平元年(194年),卒于...……更多
...为一项专门的学科。段玉裁:段玉裁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他爱好经学,擅长探究精微的道理,长于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精于校勘,是徽派朴学大师中杰出的学者;他遵循了戴震所开创的皖派学术风格,但有其独特...……更多
揭秘汉朝太学:有“密封”试卷考试,还有自费生
...多是为人师表、修养高深的儒学大师。教学的内容则以讲经学为主,经学大师在专门的学堂讲学,弟子在台下听教诲,遇到有名儒授课,更是济济一堂,颇有学术气氛。因为西汉时纸未普及,帛难以承担,主要使用简牍。由于简...……更多
...出独特的个性,对当时流行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突破了经学的条条框框,打破了经学的束缚,这就为后人反思流行观点,反思传统经学启了新的窗口。他的一些具体的观点被后人所用,而人们在引用其观点时,也不自觉接受了...……更多
聊聊阮元的经世实学思想
...阮元则以为毛奇龄“首出于东林、蕺山空文讲学之余,以经学自任,大声疾呼,而一时之实学顿起”(《揅经室集·毛西河检讨全集后序》),因而推毛奇龄为清代实学的开山。实际上,阮元的实学思想,当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更多
...的历史感。学校校名“康成”二字,来源于1800多年前东汉经学大儒郑玄(字康成)的名字。1800年前郑玄曾两次来到学校所在地——惜福镇街道筑庐讲学,所建的康成书院作为历史上第一座书院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接踵而至。1800多年...……更多
...对于城市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郑玄终结了汉代经学今、古文之争,使汉代文化主体“经学”进入统一时代,为儒家学说的接续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如此,郑玄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源于传...……更多
...氏春秋》、《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因经学家多分歧,集中诸卿、博士等于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并命班固将讨论结果整理成书,名为《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议》、《白虎通》),这部书系统地吸收了...……更多
受父亲影响走上学术道路,山大杜泽逊教授讲述“学术生活”
...先生的校勘学,张长华先生的版本学,董治安先生的两汉经学与文学,霍旭东先生的《毛诗正义》导读,刘晓东先生的训诂学、音韵学,王绍曾先生还有古籍整理校勘专题……”他补充说,还有专题讲座,像颜学孔先生的《楚辞...……更多
从《三国演义》中孔明舌战群儒论轻“治经典”现象
...到了诸葛亮生活的东汉末年更是如此。 东汉末年,今文经学的地位已被古文经学所替代。在官学教育中,古文经学占据了统治地位。生徒在官学中所受教育的内容也主要是以古文经学为主的儒家学说。因为据历史记载,当时官...……更多
...他想邀请自己的学生吴承仕到东南大学来做兼职教授。在经学研究方面,吴承仕和黄侃有“北吴南黄”之称。蒋维乔看到这封信后,自然是欣喜万分。但是,后来蒋维乔因故离开南京到上海定居,聘吴承仕的事也就不了了之。这...……更多
楚国文人宋玉的生平轨迹
...也开创了新的文学风格。尽管当时的文学批评受到政治和经学的影响,但这并不能掩盖宋玉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更多
巾帼马拉松 大美峡山行——2024“中国人寿杯”齐鲁女性健康跑活动在潍坊峡山区举办
...了山清水秀、清新宜人的优良环境。潍坊峡山区还是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出生地、理学大师朱熹讲学地、潍水之战古战场,东汉铜獬豸、《庖厨图》在此出土,是远近闻名的 “礼仪之乡”。 ……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清朝一特殊群体,人口多达数万,这群人杀人放火衙门也管不着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现在也有很多以清朝为背景的电视剧、电影,在剧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一种人手上顶个鸟笼或拿着一个装蛐蛐的小罐子
2024-10-28 23:57:00
吴善柳10年高考,立志教师却拒绝北师大,36清华毕业已超考编年龄
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有“名校情结”,那么你愿意为了自己心中的名校坚持几年?或者说愿意参加几次高考来圆梦?估计大部分人的答案是两三年
2024-10-29 00:01:00
秦始皇修建一条公路,2000多年不长草,专家:地下有东西!
出门旅行不仅是为了欣赏美丽的风景,更多的是为了感受到不同的人文风情,欢迎各位读者来到本期的“PALM看世界”。秦始皇对于我们中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2024-10-29 00:01:00
感受中国诗词的力量(我和中国的故事)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也门)奥巴迪·阿克拉姆·瓦特克·加莱布今年一月,加莱布在北京故宫游览留念。作者供图古老而神秘的中国
2024-10-29 06:31:00
让古典诗词中的器物重现光彩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蒋 寅《诗歌名物百例》:扬之水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从《诗经名物新证》到《古诗文名物新证》,从《终朝采蓝
2024-10-29 06:31:00
为何只有乾隆的裕陵对外开放
在历史的长河中,帝王的陵墓往往是尘封往事的见证。位于中国河北省的清东陵,作为清朝帝王的安息之地,承载了无数辉煌与秘密。然而
2024-10-28 19:07:00
聊聊古代朝廷谏官与言官的区别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谏官和言官是两种具有监督职能的官员,它们在朝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尽管它们在功能上有所重叠,但在职责和作用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2024-10-28 19:10:00
聊聊北魏王朝的衰亡起点——河阴之变
河阴之变是北魏末年的一场重大政变,这场政变对北魏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场变故之后,北魏的命运变得岌岌可危,尽管朝廷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挽救局势
2024-10-28 19:24:00
益州之战:兵力悬殊下的智谋胜利
在三国时期的众多战役中,益州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这场战役中,刘备与刘璋的兵力对比成为了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2024-10-28 19:25:00
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很低,为何乾隆那么长寿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皇帝的平均寿命并不高,多数因疾病、刺杀或政治斗争而早逝。然而,清朝的乾隆皇帝却是一个显著的例外,他不仅享有一个长达六十年的reign(在位期间)
2024-10-28 19:26:00
曹孟德的抉择:吕布末路之谜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吕布以其卓越的武艺和反复无常的性格而闻名。他被称为“飞将”,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武将。然而,他的一生也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
2024-10-28 19:28:00
古代皇帝死宫外,尸体怎么处理
在古代,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其生前身后的事务都受到极为严格的礼仪规定。当皇帝不幸在宫外崩逝时,其遗体的处理方式更是充满讲究
2024-10-28 19:28:00
探讨哪个少数民族在秦汉时期对中原构成了最大的威胁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秦汉时期无疑是一个关键阶段,标志着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转折点。然而,这一时期的中原地区并非完全安稳
2024-10-28 19:29:00
聊聊明朝皇帝名字与五行的神秘联系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显赫的朝代,其皇帝的名字似乎隐藏着一种不易察觉的规律。仔细研究这些帝王的名号,我们会发现它们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学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24-10-28 19:29:00
聊聊莫邪的故事与干将铸剑的传奇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关于宝剑的传说,而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莫邪的故事以及与之相关的两把剑——干将与莫邪。这些传说中的宝剑不仅代表了古代铸剑艺术的巅峰
2024-10-28 19: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