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聊聊明清科举进士的上岸史
...进士朝考”通道,允许新科进士参加考试,继续深造,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待三年后散馆,再依照实习成绩决定去留岗位。张居正发愁的,正是自己能否成为翰林院庶吉士的大事。01明朝建立以来,“非科举者毋得与官”已经成...……更多
哪个朝代的进士最受重视
...者常常为自己居官不高而感到羞愧。进士中以一甲三人和翰林院庶吉士最为显赫。一甲三人往往能官至宰辅,明人陆楫说:“进士第一甲例取三名,授翰林修撰、编修等官,储之阁馆,以备台辅,其重无以加矣。”嘉靖壬戌科(15...……更多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家如此费神费力吗?答案是值得。因为他们任职的地方是翰林院。翰林院由唐朝建立,一开始只是供皇帝玩乐并没有纳入官职之中。可是晚唐之后,翰林院就成为为皇帝起草重要文书的场所之一,变成了天子的“私人助理。”这...……更多
​科举制度确立与进士轻薄,朱元璋却认为科举取士于国家无用
...政于诸司,给与八品官俸,等到熟悉政务再行擢任之,在翰林院观政的称为“庶吉士”在部院观政的称“观政进士”,观政进士制度正式确立,并延续明清500年余年。燕王靖难夺位,于永乐二年(1404)举行了首次殿试,吏部请...……更多
古代的状元能授予多高品级的官职?
...为同进士出身。自唐朝之后,唐朝开设了一个官职机构叫翰林院,最开始的时候这个机构并非正式的官制机构,而是隶属于皇帝安置一些文学、经术、占卜、医术、僧道、书画、弈棋等人才陪皇帝消遣娱乐的私人会所机构。但是...……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法”。首先,选拔出一批进士当中的优异者,让他们进入翰林院进行重点培养,这些人称为庶吉士。庶吉士并不是正式的官员,而是相当于在翰林院实习的学生,他们在这里自学或者跟随翰林学士深造。等到三年的期限一到,翰...……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榜结束后,立马就会授予官职,大概为六品到七品之间的翰林院修撰或者翰林院编修。在翰林院任职学习为官经验后,会被提拔到内阁或六部等地,大多身居高位,官至宰相都有较大可能。二甲取得进士出身功名的学子,则会在...……更多
明代诗歌成就逊于唐宋,八股科举给明代文人带来了什么影响?
...其大要曰:明代庶吉士制是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延伸,也是翰林院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明代官僚政治和士人仕宦前途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文学发展史看,庶吉士教习在开展文学教育、确立与传播文学经典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更多
一甲、二甲、三甲的进士区别是什么
...意义,朝廷在选庶吉士和庶吉士以后的散馆留用为翰林和翰林院授职等次,就取决于原来授二甲还是三甲。通常我们俗语说的连中三元,是指在乡试时考第一名解元,会试时考第一名会元,殿试时考第一名状元,就叫连中三元。...……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状元”身上,能被直接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翰林院,基本类似于现今的“社科院”,但清朝时期的“翰林院”汇聚社会地位的士人群体,集中了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人物,一般作为朝廷“储备干部...……更多
天才张居正、唐伯虎告诉我们,磨难对于天才有多重要
...考上了进士二甲,名列前茅,被选为庶吉士,成功进入了翰林院。翰林院出身,为他日后进入内阁,成为首辅打下基础。张居正剧照科举之路非常顺畅的唐伯虎论天才程度,唐伯虎比张居正更高,书、诗、画三绝,张居正望尘莫...……更多
同样是进士,甲等不同反映在授职上,又有哪些显著区别呢
...授职情况,相信大多数读者都是很清楚的。按例,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也就是说,一甲三名享有特权,不用像二、三甲进士那样,需要通过朝考来决定能否成为庶吉士。但是一甲三名所授的官职,也仅...……更多
举人如果没有考中进士,能到哪里工作呢
...下令修撰《四库全书》,因为《四库全书》的数量巨大,翰林院以纪昀为首的修撰官人数不足,为此乾隆下旨,从科举考试中举的学子中,抽调有才华之士,入翰林院协助修撰官们修书,其中戴震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戴震学富...……更多
曾国藩中进士的前夜,道光皇帝做了个什么怪梦
...由皇帝“赐同进士出身”。其中,状元、榜眼、探花可授翰林院修撰、编修等官,相当于直接入职。剩下的考生还需参加第三场考试——朝考,再分等级,优等的进翰林院充庶吉士,其余的则分配到朝廷各部或地方任职。曾国藩...……更多
明朝科举考试的故事,隆庆年间出了7个宰相18名尚书
...制度分为乡试、会试、殿试和童生试,逐步选拔人才,如张居正、杨廷和、解缙等便因科举跻身仕途。科举考试分为几个级别,童生试为入学考试,通过者可进入学习。乡试合格者成为举人,第一名解元方能参加会试。会试录取...……更多
张居正:官场奇才,权倾天下
...,在他23岁中进士之后被授予庶吉士。庶吉士这个官职是翰林院的一个短期官职,但是他却可以变成皇帝的近臣和内阁权臣的辅臣,在这里他结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此人就是后来官至内阁首辅的内阁重臣徐阶。徐阶对张...……更多
明朝为何是科举制的鼎盛期
...廷重要岗位(比如想进入帝国核心机构内阁任职,必须是翰林院出身),还需要进一步的参加考试。殿试第一甲为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做岗前培训;而第二和第三甲则需要再次考试,考中的成为庶吉...……更多
...一),乙丑科(1685年)会魁、二甲第十七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读学士,主试云南,督学四川。累官至太子少保,例封荣禄大夫,里谥文懿。宋衡精研《明史》,修儒家传注,撰人物传记,是《明史》编纂...……更多
明朝时期,外国学子参加科考中进士后,回国可以做大官
...府、郎中应该倒也不是问题,但要想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进而入阁为相,那就不用想了,因为在明朝一般都有“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传统,没进过翰林院的人,一般是没资格入阁的,因此,如果金涛真...……更多
“父子双翰林”传佳话
...该官职一直沿用到清朝,但具体职能几经变化。清代设置翰林院,主管编修国史,其长官为掌院学士,以大臣充任,属官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和庶吉士等。清朝时期,萍乡虽是湘赣边界的一个小县,但科举成绩却很突出。据统...……更多
清代科举探秘:状元头衔背后的荣耀与仕途起点
...得“文状元”头衔后,他就会立即被授予官职,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为皇帝讲经史,以及草拟朝廷典礼文稿),一跃成为六品京官。除此,榜眼、探花则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进士在授职前...……更多
以名士富绅知名的“锡翰林胡同”
...十一岁考中举人,十年后又以殿试二甲第四十名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又过数年,胞弟锳珍也考中进士入京为官,使沈阳锡翰林胡同以出兄弟两进士为全城人羡慕。1919年,72岁的锡均病逝,锡翰林胡同却并未因此淡出人们记忆...……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统称为“进士”。清朝时期的“进士”,一般会分发到翰林院任庶吉士,等于进入了清朝预备干部队伍。而后,“进士”们或进入中央机构成为实权京官,或分发至地方政府成为高级地方官,总之就会实现“学而优则仕”的终...……更多
说说古代科举考试的步骤过程
...直接做官,一般来说,殿试的状元、榜眼和探花都会先到翰林院而供职,直到掌握了具体的做官程序,才会被皇帝指明任用。进入翰林院,一直也是士子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十年寒窗,士子们就为了这一次光耀门庭。状元、榜眼...……更多
...(1697)会试金榜题名,成为沈阳籍第一位进士,并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数年后又奉旨出任江南提学使,只可惜未能大展才华便英年早逝。后获赦回京的陈梦雷也为之惋惜不已。不过,由于陈梦雷学识渊博且教学有方,加上铁范...……更多
古代官员需要守孝三年,再回来原来的职位还在吗?
...是宰相之才,所以他一考上进士,宋仁宗就打算让他进入翰林院,担任三品的翰林学士。可惜这个时候苏东坡的老妈去世了,他不得不回去守孝。再回来以后,宋仁宗的身体已经不好了,而苏东坡本着宰相必起于州牧的想法,主...……更多
为何说张居正为大明续命了百年
...士,年仅23岁,进入了朝廷效力。这时的他仅仅是一个在翰林院里一个起草诏书的庶吉士。就是在这段期间,他遇到了影响最大的人生导师徐阶。进入政坛,实施变法看过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的人可能会了解到,当时的嘉靖皇...……更多
揭秘明朝张居正怎么死的
...第,曾任陕西按察副使;父亲沈自邠系万历五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曾参加修订《大明会典》。正是因为其父是一位史官,沈德符受其影响,自幼喜闻朝野故事,同士大夫及故家遗老、中官勋戚,多有交往,近搜博览,博洽多...……更多
聊聊科举同年徐世昌、陈夔龙与陈志喆
...名,朝考一等四十三名,属于比较靠前的名次,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他的同榜进士徐世昌由于殿试、朝考成绩都不佳,所以八年得不到外放主考的机会,被视为翰林院“八大黑翰林”,徐世昌的崛起乃是后话。硃卷显示陈...……更多
聊聊一代首辅张居正的故事
...业,民苦于兼并”。看到民生疾苦,你于心不忍,又返回翰林院任职,为百姓发声。 光在翰林院任职不够,你一个人的势力不足以完成改革的大事。于是你去兼任国子监司业,当了老师之后,你有了很多人脉,他们未来都有很...……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数有战功,看来有关羽张飞在就是好,容易立功。先是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这里的平原令就是平原县的县令,而平原相就是平原国相
2024-06-25 18:07:00
当时到处都是黄巾和反贼,官府也到处都在募兵,所以在路上遇到去丹杨募兵的都尉毋丘毅,便一起同行。走到下邳的时候遇到了反贼
2024-06-25 18:07:00
刘备自小有大志,此时便带着他那群小弟,跟随校尉邹靖去讨贼。可是他第一次上战场就差点战死了,受伤后装死躺在那里,等贼人都走了
2024-06-25 18:06:00
陈胜吴广起义时,范增已经70岁,项梁率8000江东子弟兵渡江西进时,范增主动投军。当范增、项梁、刘邦等相会于薛地时,陈胜已经被杀
2024-06-25 18:11:00
当时刘备自己只有一千多兵,外加上一些杂胡骑和饥民有几千人,但那些都是乌合之众,上战场不顶用。所以当陶谦说要给刘备四千丹杨兵的时候
2024-06-25 18:07:00
并且自小没爹,只能与母亲贩履织席为生。虽然家庭条件不富裕,但他母亲还是送他去跟卢植学习,那年他十五岁。不过刘备不爱读书
2024-06-25 18:08:00
少年时的甄宓就显露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灵慧之气。其他孩子在院中玩耍的时候,她却泡在书堆里,手不释卷,小小年纪已经是一身书卷气
2024-06-25 18:09:00
也就是在此时,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刘备听完吓得筷子掉到地上。汉代时对刺史称为使君
2024-06-25 18:07:00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不知,当日的她是怀着怎样凄绝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一生所爱敌不过别有用心之人的几句谗言
2024-06-25 18:10:00
公元前206年,陕西临潼鸿门,历史上最惊险的饭局——鸿门宴上,之后范增召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刘邦逃脱之后,范增长叹一声
2024-06-25 18:11:00
甚至认为乡党名族出身的正妻任氏性急善妒,不听劝阻将她休弃。自此以后,甄宓成为曹丕名正言顺的正室夫人,一时之间风光无两。她也曾心中窃喜
2024-06-25 18:09:00
当时,项羽与刘邦是楚怀王手下的两大军事集团,楚怀王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实则是想挑起两大集团的争斗。一旦杀死刘邦,项羽将彻底的真正的一家独大
2024-06-25 18:12:00
楚怀王曾有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攻入关中,打下咸阳之后。当项羽到达函谷关后,刘邦军不准楚军入关,楚将英布等以武力破关直入
2024-06-25 18:12:00
“康熙擒鳌拜”,影视剧已经多次上演,不可否认的是,康熙是用“诡道”擒获鳌拜的,若是光明正大地对垒,康熙即使能获胜,恐怕也不会那么轻松
2024-06-25 18:16:00
顺治十八年,年仅24岁的顺治帝驾崩,虽然顺治之死在历史上充满争议,但根据《清史稿》的说法,顺治帝是病逝。临终前,顺治下了罪己诏
2024-06-25 18: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