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刘裕灭晋背后的残酷真相:为何对司马家族赶尽杀绝?
...朝皇室的后裔。但是到了他这一代,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寒门庶族,面对门阀士族大家,刘裕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所以,为了稳固根基和政权,也为了证明大义,他要尽可能对前朝皇族的压迫,同时打压其他门阀的上升之路。...……更多
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出了那么多状元,只有这十一位名留青史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发明,其始于隋唐,盛于明清,为中国古代贫苦人家的孩子提供了一条改变命运的道路,也为各朝各代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从隋唐到清末,科举制度兴起了一年多年,前后总共出了五百九十二名状...……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的奇特现象与统治者的微妙心理
...场,使得社会阶层更加固化。为此从隋朝开始,大力推行科举制度,一直到清末结束,科举制度一直延续了近1300多年。据统计,在这段时期内,中国一共产生了800多名状元,其中第一位状元便是唐高祖时期的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更多
曹操的“唯才是举”是政治信念,还是争霸的权宜之策?
...流人物”,这种论调,源自于陈寅恪的“曹魏政权为法家寒门政权”推论,再到易中天教授的多次继承,以易教授的影响力,很多人信以为真。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封魏公,始建魏国,设置魏国官员,再至二十一年(216年...……更多
...这几天,阴雨绵绵,寒意袭人,在海盐县于城镇,一名名寒门学子却因“一只行李箱”倍感温暖。原来,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海盐县于城镇社会工作站的相关人员来到寒门学子家中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爱的行李箱,让他们用满...……更多
逆袭之路:陶侃从寒门庶民成为东晋实权派
两晋年间,门阀当道,做官讲究出身门第,寒门几乎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不过西晋朝廷的司马氏宗王自相残杀,一时天下大乱,寒门庶民这才可以凭借军功一步一步晋升。这其中最耀眼的,正是出身寒微但打破了门第限制,成...……更多
来源:极目新闻00:07寒门博士放弃高薪工作回母校任教,曾因2万元“助学金”改变了人生轨迹,他决定捐出100万元继续传递希望。 ……更多
...军”。这也就难免让人们产生猜测:赵云是否是由于出身寒门,才处处受到打压而不受重用?恰恰相反!尽管史料没有详细地记载赵云的出身背景,却有四处线索表明其背景并不简单。 ……更多
西晋的陶侃出身寒门无依靠,五十岁带兵打仗,最后逆袭成名将
...鱼梁吏,换句话说,他是西晋的基层公务员,非常典型的寒门士子。吃完饭,孝廉范逵对陶侃很是满意。但满意归满意,他知道陶侃的心思,却故意憋着不表态。出门之后坐上马车就要走。陶侃一看,坏了,如果任由范逵就这么...……更多
明代诗歌成就逊于唐宋,八股科举给明代文人带来了什么影响?
...是否参与文学行为,由此从整体上影响了明代作家。一、科举制度下的明朝文人出身就作家队伍而言,士人在进士出身之前的生员、贡生、举人阶段,精力投于八股时文,从师长到自身,往往视文学为妨碍举业之物,因而在庞大...……更多
一品大臣因贪污16两银子就被斩首,千年来就这一回
大家都知道,科举制是古代官场选拔人才的的制度。科举制始于隋唐,而后一直沿袭到清朝,历经数个朝代,可以说制度十分完善了。但由于科举制是众多学子的进身之阶,很多人为了出人头地,铤而走险。古往今来,不知爆...……更多
科举与起义:黄巢的传奇人生
科举的发明无疑是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这项制度让寒门子弟有了晋升的机会。古代读书人的出路无疑就两个,一个是考中功名走上仕途之路,另一个就是去当隐士。古人把寒窗十年苦读是当做非常重要的事情来对待。考中...……更多
武则天当皇帝后,大力改革什么制度
...是她从政后的史书功绩是有证可依。最大的伟绩便是完满科举制,知人善任。武则天在位时期不但添加的检验测验科目,也添加了入选人数。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还不是很完善,贵族门第的概念还很深入人心,武则天继位之后一...……更多
科举腐败导致他屡次不中,得势后他把名门权贵都投入了黄河
...宰相,这一番比较之下,李振家自然要小了。单说,虽然科举制在唐朝也已经有几百年之余,但有人的地方便有利益。而其生活的唐朝末年,地方藩镇割据,皇帝昏聩,朝政废弛,而作为晋身的途径,科举制度也不能外。李振虽...……更多
北大才女刘媛媛:成为网红5个月狂赚一个亿
...大学研究生。这一次,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寒门贵子的代表。她的故事在《超级演说家》的舞台上被分享,激励着无数和她一样出身贫寒却怀揣梦想的年轻人。 从北大研究生到畅销书作家:刘媛媛的逆袭之路2013年...……更多
士族与皇权的对抗: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与门阀统治的形成
...用在屈居在皇权之下,皇帝自己拥有部队,并且还提出了科举制,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士族垄断知识的途径,让大量有才学无出身的人才进入官场,这些人当官之后,由于没有家族牵绊,故而对皇帝十分忠心,不容易搞小团体,这...……更多
名扬千古之前的汤显祖在做些什么?与这个有关
...管汤显祖是一个科考上的成功者,但他却能清醒的认识到科举制的弊端,认为科举制完全让读书人沉浸在四书五经的应试教育不能自拔,其实根本选拔不出来真正符合“君子之道”的人。汤显祖非常推崇西周时期作为君子必备的...……更多
古代高考有多难?考官出题刁难学生被革职
古代高考,即科举考试。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隋统一后,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九品中正,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更多
清代一考生抱着装馒头的麻袋参加殿试,康熙说:你就是状元了
作为中国几千年最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科举制打破了平民百姓出人头地的壁垒。为了选出真正的国家栋梁,科举制所谓困难重重。最终能跻身进士之列的,肯定是脱颖而出的人才。更别提殿试第一名的状元了,那绝对是人中...……更多
刘娥垂帘11年,大臣求她称帝她却不敢是为何?
...取代了以前的宫廷贵族世代相传的局面,文人都可以通过科举入仕。在宋真宗时期,创立了台谏制度,谏官的权力越来越大,一言不合就开喷,而且宋朝又有不得杀文人的潜规定。使宋朝的文人多以标榜自己“忠君爱国、正直为...……更多
宋朝时期的“榜下捉婿”,一种独特的婚配现象
...读书博取功名揭示得淋漓尽致。(宋仁宗剧照)三、宋代科举制度最完备宋朝是我国科举制度发展最完备、也最完善的朝代,宋朝科考也是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而在科考中胜出者往往能名利双收、待遇丰厚。如此“学而优则仕...……更多
刘凤浩:以才智胜出的探花郎
隋唐时期,创立了科举制度,成为了寒门子弟突破阶级固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总之,科举制度在一个非常公平的制度,但也绝非是完全公平的,有科场舞弊,也有皇帝个人的嗜好,都在一...……更多
李治的政绩也很出色,为什么很少提及他?
...则天背黑锅而已。李治的永徽之治才是唐朝的巅峰、完善科举制度,让寒门进入中枢,平灭高丽,完成隋唐两朝都没有完成的伟业,白清江一战日本人近1000年不敢窥视华夏,李治实在是文治武功不逊于秦皇汉武。李治也很重视...……更多
他科举痛失状元,后来以身殉国
历史上关于状元这个称号,自从科举制开始以来,每一届有很多的进士,但是状元却只有一个。所以状元也是弥足珍贵的一个称号,很多的考生都想考个状元光宗耀祖,结果中国上下几千年来,也只有不到一千位状元。其实科...……更多
古代唯一一个“六首状元”,因为妻儿的遭遇被逼自尽
...产生了一种对于中国发展影响至今的制度,这一制度就是科举制。科举制的创立,为底层人民改变命运提供了机会与途径。不过大家也知道,在古代,科举考试还是非常难得,但是历史的精彩就在于不论在哪个时期,都会有牛人...……更多
明朝的皇后大都是寒门出身,是因为朱元璋的这一规定
...王朝的大多数皇后都不是出自名门望族,相反而是都来自寒门之家。明朝总共有16位皇帝和26位皇后,朱元璋的皇后曾被称作“糟糠之妻”,一听就知道这不是出自贵族之人了,还有明孝宗的皇后、明穆宗的皇后以及明宪宗的皇...……更多
两宋时期身份最牛的状元,一个是皇帝之子,一个当了皇帝
在中国古代,自隋唐时期出现科举制以来,无数人为了中科举当官而前赴后继,忍受寒窗苦读。科举考试最终考核出来的第一名叫作状元,是经过层层考核涌现出来的天才,历来受到帝王们的重视和任用。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更多
“寒门贵子”刘媛媛,从人生导师到声名狼藉
“我们家不算寒门,其实我家连门也没有。”这是著名的寒门学子刘媛媛在节目中所说的一番话,正是凭借这句话,以及“绝地反击”的信念,使得他成为了很多寒门学子的信仰。然而九年过去了,这位曾经是无数学子信仰的...……更多
宋代以后,为何出现“富不过三代”
...魏晋时期,权势总是在家族内流动,社会壁垒十分森严。科举制盛行以来,社会的流动性增强,并不意味着权势不可延续。大量平民新贵走上政治舞台的同时,也有相当多官宦世家的存在。这就是科举制的弹性。维系家族是一个...……更多
周福清科场行贿案给后代造成了什么影响
科举制自隋唐产生以来,就伴随着舞弊行为,期间出现了不少著名的科场案。在清朝光绪十九年,也就是1893年,发生了一件科举舞弊案,这场案件的案情并不复杂,但却是科举制废除前最后一桩科场案,同时这个案件却影响了...……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明成祖朱棣有哪些轶事典故
朱棣,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朱棣早年封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
2024-06-24 21:53:00
陈友谅为何会与朱元璋在水上进行决战
鄱阳湖之战又称鄱阳湖水战、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2024-06-24 21:55:00
朱元璋的子孙真的吃垮了大明江山吗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宋、元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强”,朝廷得不到宗室藩屏。以史为鉴,太祖制定了一套封藩制度,并从洪武三年开始
2024-06-24 21:55:00
诸葛亮并没有杀马谡,马谡到底是怎么死的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记载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精彩故事,以至于至今的民间戏曲,和人们的口口相传都认为诸葛亮真的斩了马谡
2024-06-24 21:56:00
明朝阉党焦芳,为何最后竟能善终
焦芳,字孟阳,河南泌阳县人(今属河南驻马店),明朝阁臣、阉党。明朝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2024-06-24 21:57:00
简介明朝开国名将邓愈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1:57:00
历史上徐寿辉是什么人
公元1364年,惊天动地的鄱阳湖大战最终落下帷幕,仿佛是三国演义的再现,铁索连环和火烧赤壁终归扭转了战局,陈友谅这个罕见的强人终于倒下
2024-06-24 22:00:00
简介明朝著名宦官王振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2:01:00
嘉靖的3个皇后为何结局一个比一个惨
嘉靖从小就很聪明,父亲教他读书,几次下来他就会背诵了,后来稍微长大一点,父亲便让他学习参加王府的祭祀和典礼,因此他对各种礼仪和规范流程十分熟悉
2024-06-24 22:02:00
简介明初重臣杨士奇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2:03:00
明朝万历争国本事件具体情况是什么
有流言说明神宗与郑贵妃曾到大高玄殿祷神盟誓,相约立朱常洵为太子,并且将密誓御书封缄在玉匣内,由郑贵妃保管。朝中大臣受到流言影响
2024-06-24 22:03:00
简介明朝大臣魏允贞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2:04:00
简介明末少傅崔呈秀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2:05:00
朱元璋临死前要求为何会返放过张美人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甚至可以掌控他人的生死。也正是因为如此,当皇帝去世之时,倘若他想要人殉葬的话
2024-06-24 22:05:00
丹书铁券最早起源于汉高祖刘邦,众所周知刘邦并不算一个地位稳固的开国皇帝,它既不是秦国皇亲国戚,也不是六国遗民,统治正统性不强
2024-06-24 22: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