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曹操的“唯才是举”是政治信念,还是争霸的权宜之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6 18:07:00 来源:戏说三国

我到这个问题下先来纠个偏。

首先,并没有很多“史书把曹操塑造成与士族对立的逆潮流人物”,这种论调,源自于陈寅恪的“曹魏政权为法家寒门政权”推论,再到易中天教授的多次继承,以易教授的影响力,很多人信以为真。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封魏公,始建魏国,设置魏国官员,再至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进封魏王,其魏国官员的六卿、尚书等高级官员均是名士担任,不存在“提拔寒门,打压士族”一说。(寒门和士族并不是对立的,士族应该包括寒门,具体分析见后)

陈志《武帝纪》裴注引《魏氏春秋》:以荀攸为尚书令,凉茂为仆射,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为尚书,王粲、杜袭、卫觊、和洽为侍中。

上为史料一则,据笔者简单统计,魏国的官员名单中,六卿有太仆国渊、大理钟繇、大农王修、少府谢奂、郎中令袁涣;尚书台有令荀攸、仆射凉茂,御史台有御史中丞陈群等。

曹操的“唯才是举”是政治信念,还是争霸的权宜之策?

此后,刘先、毛玠、何夔、万潜、徐奕、程昱、和洽、王朗、袁霸、杨俊、刑贞等人也先后担任要职。

这些人物在《三国志》中大多有传,出身地位不俗,从史书上看,曹操明明是团结士族嘛!

有人可能会认为以上是我对史书记载一厢情愿的理解,行,我让曹操本人来说自己的想法,好吧?

在《三国志·荀攸传》裴注引《魏书》里,曹操拜见荀攸,要给他封赏,说道:

“今天下事略已定矣,孤原与贤士大夫共飨其劳。昔高祖使张子房自择邑三万户,今孤亦欲君自择所封焉。”

——曹操说自己愿意与荀攸这样的“贤士大夫”一同享受封赏。

曹操这个意愿其实在本年(207年)二月就在自己的公文中提过了:

曹操的“唯才是举”是政治信念,还是争霸的权宜之策?

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而专飨劳,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

——在这里,曹操肯定了贤士大夫帮助他平定北方的功劳,还希望和贤士大夫继续平定天下,至于功劳封赏,也要分给贤士大夫们。

曹操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魏国始建,荀攸就坐上了尚书令的位置,掌管魏国官员任命。大批士大夫脱离汉廷,进入魏国官僚体系,为以后“魏代汉”奠定了政治基础。

所以说,陈寅恪的推论是不严谨的(只对了一半)。

寒门和士族并不是对立的。

为什么我说陈寅恪的推论只对了一半,是因为事实上,曹操是笼络了士人的,士人中的“豪门”和“寒门”都是他笼络的对象。

说到“寒门”,很多人可能会迷糊了,以为那时候的“寒门”就只是草民这般无权无势之人,又误以为“寒门”就是“非士族”,所以才会树立起“寒门”与“士族”是对立的印象;

以非此即彼的心态,以为提拔寒门就是打压士族,其实不然,这是很多人对汉末的社会组织构成理解并不深刻的缘故。

我简单的划分一下,便于读者理解。再次强调,简单举例:

(朝廷高等士族)汝南袁、许、弘农杨,(地方高等士族)颍川荀、陈、钟、韩、郭,(地方低等士族)这部分人就属于寒门了。汉代的“士农工商”这种社会阶层,大家耳熟能详,士人之后的三大类职业(农工商)更是寒门,当然在汉末,商人依靠着钱财的优势,本是最低贱的社会地位,却能反客为主影响地方,即便不能洗白身份转化为士人,做个地方豪族也是可以的。

坦白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种地方豪强,转化为地方低等士族也是迟早的事,因为有钱嘛,自然可以让子孙去求学,家族中只要出了个会读书的才子,整个家族地位提升也是必然之事。

曹操所做的,就是笼络我列举的后两部分人(地方高、低等士族),因为前三家在汉末乱世中朝廷洗牌时已经被淘汰掉了,

汝南袁氏不用我解释,袁绍、袁术都是曹操的对手,都已败亡,汝南许氏中亲宦官的许相在中平六年(189年)政变中被杀,许劭远投扬州,死于豫章,许靖最终流落益州,他们都不是曹操亲近的对象。弘农杨氏因为效忠汉廷,杨彪被曹操打击后选择避世,其子杨修虽然也得到曹操重用,但是因为他参与了曹操儿子的事,在曹操临终前决定将其处死,以绝后患。

唯才是举与任用贤士大夫并不矛盾。

曹操的“唯才是举令”出自建安十五年(210年)春,原文为: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的“唯才是举”是政治信念,还是争霸的权宜之策?

以曹操文中提到的“盗嫂”事来看,其实是对建安十年(205年)九月的公文进行一次补充。五年前的原文如下:

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闻冀州俗,父子异部,更相毁誉。昔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第五伯鱼三娶孤女,谓之挝妇翁;王凤擅权,谷永比之申伯,王商忠议,张匡谓之左道: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吾欲整齐风俗,四者不除,吾以为羞。

很显然,直不疑这种人(西汉文帝时人)为样例,曹操的两次发布公文是针对士族中的低等士人而言,并非是特别针对“非士族”的普通人。

因为在汉末有一些高等士人掌握舆论,对其他士人评头论足(如许劭月旦评),曹操年轻时就被许劭不待见,曹丕称帝后,撰文也曾批评许劭。

所以,曹操考虑的是:如果评点士人是依靠这些垄断舆论的人来做,甚至是听信谣传,岂不是让底层(出身寒门)的士人永无出头之日了吗?

所以,曹操下令唯才是举,是针对这些士人而言的。

“广开言路”,都是所有类似曹操这种领导人都需要展现的人格魅力,这种事孙权、刘备也都会去身体力行。

唯才是举背后深层含义

现代人解读史书,喜欢发掘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我也不免俗开个脑洞。

简单说一下。曹操的出身是谯县曹氏,和同县的夏侯氏都是西汉开国元勋家族,但是历经数百年后,就没什么动静了,到东汉末,若非曹腾(曹操祖父)发达,曹氏也不可能起来,同样的,如果不是曹操得势,夏侯氏靠夏侯惇、夏侯渊也是不可能起来的。

多年后,夏侯玄的名满天下,当时人称“朗朗如日月之入怀”,试想一下,如果他没有夏侯尚这个父亲,夏侯尚没有追随曹氏打天下,夏侯玄哪来机会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才学?可想而知,他顶多只会成为一个地方士人而已,有多大影响力,也是听天由命了。

所以,我认为,曹操的“唯才是举”令,在表面上,也给了很多地方寒门士人以机会,同时是为了给自己曹氏、夏侯氏族人崛起提供了法理依据。

这是一个新时代代替旧时代的必然途经,历史的车轮是谁也阻止不了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6 19: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门阀之争与寒门崛起:东晋王朝的内部斗争与外部机遇
...统南方,成为历史上最为特殊的王朝一样,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定能在未来的道路上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
2024-04-19 11:42:00
...”是指以读书、做官为职业的家族,因此“士族”是一个政治身份的概念,跟那些以农、工、商为职业的普通老百姓没任何关系。“士族”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的贵族制度,是“天子、诸侯、卿大夫
2024-01-31 20:51:00
秦朝与隋朝都是短命王朝,俩个朝代有何差异
...一统封建王朝开始,先是秦朝统一天下,然后短暂的楚汉争霸之后是大汉王朝。东汉末年又是三足鼎立,随后三分归晋,其实可以将三国与晋朝统称为魏晋南北朝。随后是隋朝的大一统,又是短暂一
2024-06-22 19:32:00
东晋寒门在淝水之战成功崛起,士族统治走向没落
...力直接垄断在自己的手中,而这一时期也就被称之为门阀政治。就像是士族的子弟,在床围观的路途就更加的近了,完全不会有特别多的门槛,只要凭借着自己高贵的出身就能够获得官职,并且这些
2023-02-15 21:38:00
诸葛亮是士族还是寒门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被誉为“睿智的象征”。然而,关于他的出身,却一直存在着争议。那么,诸葛亮到底是士族还是寒门呢?本文将从历
2024-12-09 21:04:00
刘裕为何不用汉或楚作国号,而选择宋?
...以发现刘裕选宋为国号,其核心原因并非上述所说,而是政治上的需要。刘裕在政治上比较特殊,他虽然处于门阀政治盛行的时代,却用与民修养生意和大力打击豪强门阀的政治策略治国。为了支持
2023-05-22 07:18:00
魏晋时期婚姻观念为何偏离了秦汉时期的道德礼仪标准
...上历史舞台,即士族阶层。受此影响,随着士族经济以及政治地位的不断上升,之前传统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魏晋是一个极其重视门第的时期,在六朝的门阀制度之下,婚姻更加不再是
2023-10-03 19:40:00
聊一聊“士族”集团是怎么出现并走向成熟的
...概念,“士”的概念是指士大夫阶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大诸侯为了能够快速增强军事力量、经济力量,不断选拔世袭制度之外的人才为己用。这些人便是最早的士大夫一族,明朝时期朱元
2023-05-14 13:11:00
从唐到宋:士族瓦解与寒门崛起
...朝为读书郎,暮登天子堂”的壮志。 那么在风气开放、政治清明的唐朝早期为何没有出现寒门崛起的现象呢?隋代新兴的科举,但门第观念依然盛行隋代创建的科举制度,为寒门子弟带来了一线
2023-10-12 15: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