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曹操的“唯才是举”是政治信念,还是争霸的权宜之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6 18:07:00 来源:戏说三国

我到这个问题下先来纠个偏。

首先,并没有很多“史书把曹操塑造成与士族对立的逆潮流人物”,这种论调,源自于陈寅恪的“曹魏政权为法家寒门政权”推论,再到易中天教授的多次继承,以易教授的影响力,很多人信以为真。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封魏公,始建魏国,设置魏国官员,再至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进封魏王,其魏国官员的六卿、尚书等高级官员均是名士担任,不存在“提拔寒门,打压士族”一说。(寒门和士族并不是对立的,士族应该包括寒门,具体分析见后)

陈志《武帝纪》裴注引《魏氏春秋》:以荀攸为尚书令,凉茂为仆射,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为尚书,王粲、杜袭、卫觊、和洽为侍中。

上为史料一则,据笔者简单统计,魏国的官员名单中,六卿有太仆国渊、大理钟繇、大农王修、少府谢奂、郎中令袁涣;尚书台有令荀攸、仆射凉茂,御史台有御史中丞陈群等。

曹操的“唯才是举”是政治信念,还是争霸的权宜之策?

此后,刘先、毛玠、何夔、万潜、徐奕、程昱、和洽、王朗、袁霸、杨俊、刑贞等人也先后担任要职。

这些人物在《三国志》中大多有传,出身地位不俗,从史书上看,曹操明明是团结士族嘛!

有人可能会认为以上是我对史书记载一厢情愿的理解,行,我让曹操本人来说自己的想法,好吧?

在《三国志·荀攸传》裴注引《魏书》里,曹操拜见荀攸,要给他封赏,说道:

“今天下事略已定矣,孤原与贤士大夫共飨其劳。昔高祖使张子房自择邑三万户,今孤亦欲君自择所封焉。”

——曹操说自己愿意与荀攸这样的“贤士大夫”一同享受封赏。

曹操这个意愿其实在本年(207年)二月就在自己的公文中提过了:

曹操的“唯才是举”是政治信念,还是争霸的权宜之策?

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而专飨劳,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

——在这里,曹操肯定了贤士大夫帮助他平定北方的功劳,还希望和贤士大夫继续平定天下,至于功劳封赏,也要分给贤士大夫们。

曹操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魏国始建,荀攸就坐上了尚书令的位置,掌管魏国官员任命。大批士大夫脱离汉廷,进入魏国官僚体系,为以后“魏代汉”奠定了政治基础。

所以说,陈寅恪的推论是不严谨的(只对了一半)。

寒门和士族并不是对立的。

为什么我说陈寅恪的推论只对了一半,是因为事实上,曹操是笼络了士人的,士人中的“豪门”和“寒门”都是他笼络的对象。

说到“寒门”,很多人可能会迷糊了,以为那时候的“寒门”就只是草民这般无权无势之人,又误以为“寒门”就是“非士族”,所以才会树立起“寒门”与“士族”是对立的印象;

以非此即彼的心态,以为提拔寒门就是打压士族,其实不然,这是很多人对汉末的社会组织构成理解并不深刻的缘故。

我简单的划分一下,便于读者理解。再次强调,简单举例:

(朝廷高等士族)汝南袁、许、弘农杨,(地方高等士族)颍川荀、陈、钟、韩、郭,(地方低等士族)这部分人就属于寒门了。汉代的“士农工商”这种社会阶层,大家耳熟能详,士人之后的三大类职业(农工商)更是寒门,当然在汉末,商人依靠着钱财的优势,本是最低贱的社会地位,却能反客为主影响地方,即便不能洗白身份转化为士人,做个地方豪族也是可以的。

坦白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种地方豪强,转化为地方低等士族也是迟早的事,因为有钱嘛,自然可以让子孙去求学,家族中只要出了个会读书的才子,整个家族地位提升也是必然之事。

曹操所做的,就是笼络我列举的后两部分人(地方高、低等士族),因为前三家在汉末乱世中朝廷洗牌时已经被淘汰掉了,

汝南袁氏不用我解释,袁绍、袁术都是曹操的对手,都已败亡,汝南许氏中亲宦官的许相在中平六年(189年)政变中被杀,许劭远投扬州,死于豫章,许靖最终流落益州,他们都不是曹操亲近的对象。弘农杨氏因为效忠汉廷,杨彪被曹操打击后选择避世,其子杨修虽然也得到曹操重用,但是因为他参与了曹操儿子的事,在曹操临终前决定将其处死,以绝后患。

唯才是举与任用贤士大夫并不矛盾。

曹操的“唯才是举令”出自建安十五年(210年)春,原文为: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的“唯才是举”是政治信念,还是争霸的权宜之策?

以曹操文中提到的“盗嫂”事来看,其实是对建安十年(205年)九月的公文进行一次补充。五年前的原文如下:

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闻冀州俗,父子异部,更相毁誉。昔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第五伯鱼三娶孤女,谓之挝妇翁;王凤擅权,谷永比之申伯,王商忠议,张匡谓之左道: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吾欲整齐风俗,四者不除,吾以为羞。

很显然,直不疑这种人(西汉文帝时人)为样例,曹操的两次发布公文是针对士族中的低等士人而言,并非是特别针对“非士族”的普通人。

因为在汉末有一些高等士人掌握舆论,对其他士人评头论足(如许劭月旦评),曹操年轻时就被许劭不待见,曹丕称帝后,撰文也曾批评许劭。

所以,曹操考虑的是:如果评点士人是依靠这些垄断舆论的人来做,甚至是听信谣传,岂不是让底层(出身寒门)的士人永无出头之日了吗?

所以,曹操下令唯才是举,是针对这些士人而言的。

“广开言路”,都是所有类似曹操这种领导人都需要展现的人格魅力,这种事孙权、刘备也都会去身体力行。

唯才是举背后深层含义

现代人解读史书,喜欢发掘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我也不免俗开个脑洞。

简单说一下。曹操的出身是谯县曹氏,和同县的夏侯氏都是西汉开国元勋家族,但是历经数百年后,就没什么动静了,到东汉末,若非曹腾(曹操祖父)发达,曹氏也不可能起来,同样的,如果不是曹操得势,夏侯氏靠夏侯惇、夏侯渊也是不可能起来的。

多年后,夏侯玄的名满天下,当时人称“朗朗如日月之入怀”,试想一下,如果他没有夏侯尚这个父亲,夏侯尚没有追随曹氏打天下,夏侯玄哪来机会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才学?可想而知,他顶多只会成为一个地方士人而已,有多大影响力,也是听天由命了。

所以,我认为,曹操的“唯才是举”令,在表面上,也给了很多地方寒门士人以机会,同时是为了给自己曹氏、夏侯氏族人崛起提供了法理依据。

这是一个新时代代替旧时代的必然途经,历史的车轮是谁也阻止不了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6 19: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门阀之争与寒门崛起:东晋王朝的内部斗争与外部机遇
...统南方,成为历史上最为特殊的王朝一样,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定能在未来的道路上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
2024-04-19 11:42:00
...”是指以读书、做官为职业的家族,因此“士族”是一个政治身份的概念,跟那些以农、工、商为职业的普通老百姓没任何关系。“士族”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的贵族制度,是“天子、诸侯、卿大夫
2024-01-31 20:51:00
秦朝与隋朝都是短命王朝,俩个朝代有何差异
...一统封建王朝开始,先是秦朝统一天下,然后短暂的楚汉争霸之后是大汉王朝。东汉末年又是三足鼎立,随后三分归晋,其实可以将三国与晋朝统称为魏晋南北朝。随后是隋朝的大一统,又是短暂一
2024-06-22 19:32:00
东晋寒门在淝水之战成功崛起,士族统治走向没落
...力直接垄断在自己的手中,而这一时期也就被称之为门阀政治。就像是士族的子弟,在床围观的路途就更加的近了,完全不会有特别多的门槛,只要凭借着自己高贵的出身就能够获得官职,并且这些
2023-02-15 21:38:00
诸葛亮是士族还是寒门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被誉为“睿智的象征”。然而,关于他的出身,却一直存在着争议。那么,诸葛亮到底是士族还是寒门呢?本文将从历
2024-12-09 21:04:00
刘裕为何不用汉或楚作国号,而选择宋?
...以发现刘裕选宋为国号,其核心原因并非上述所说,而是政治上的需要。刘裕在政治上比较特殊,他虽然处于门阀政治盛行的时代,却用与民修养生意和大力打击豪强门阀的政治策略治国。为了支持
2023-05-22 07:18:00
魏晋时期婚姻观念为何偏离了秦汉时期的道德礼仪标准
...上历史舞台,即士族阶层。受此影响,随着士族经济以及政治地位的不断上升,之前传统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魏晋是一个极其重视门第的时期,在六朝的门阀制度之下,婚姻更加不再是
2023-10-03 19:40:00
聊一聊“士族”集团是怎么出现并走向成熟的
...概念,“士”的概念是指士大夫阶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大诸侯为了能够快速增强军事力量、经济力量,不断选拔世袭制度之外的人才为己用。这些人便是最早的士大夫一族,明朝时期朱元
2023-05-14 13:11:00
从唐到宋:士族瓦解与寒门崛起
...朝为读书郎,暮登天子堂”的壮志。 那么在风气开放、政治清明的唐朝早期为何没有出现寒门崛起的现象呢?隋代新兴的科举,但门第观念依然盛行隋代创建的科举制度,为寒门子弟带来了一线
2023-10-12 15: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