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封建时期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虽然有诸多弊端,但是科举制的推行仍然为当时的统治者选拔出了大量的人才。从隋炀帝建立科举制到光绪三十一年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持续了一千两百多年的科举制真正...……更多
科举史上女状元傅善祥,才貌双全为何红颜薄命
...中国古代的社会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因而自隋朝开始设计科举以来,男状元出了许多,女状元却是一个没有。直到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一反常例,首次在科举考试中开设"女科",这才有了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状元——傅善祥,...……更多
他是唐朝第一名状元,也是历史上记载完备、有据可查的第一个状元
孙伏伽,今河北故城县人。公元622年,唐朝科举甲榜第一名状元,也是我国历史上记载完备、有据可查的第一个状元。孙伏伽在隋末曾考取秀才,任职隋朝,几经升迁,至隋炀帝末年,官至京畿万年县(今陕西西安)的法曹,...……更多
历史上最老和最年轻的状元,竟然出自一个朝代
...,还需要你祖坟冒了青烟。最开明的时代那么哪个朝代的科举考试是最开明的吗?历朝历代帝王世家都希望能够选出更好的人才,所以在防作弊这方面还是有下过一定功夫的,不过就算是皇帝自己也会有一些娘家人跟自己的利益...……更多
状元与进士:科举制度下的人生分水岭
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是一种考试,更是一种社会阶层的划分。在这条漫长的仕途之路上,考中状元与仅仅中个进士之间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这两者间的分野,不仅仅体现在荣誉和地位上,...……更多
历史上唯一位女状元:人前是才貌双全的丞相,人后却沦为他人玩物
按传统惯例来说,女性是不能参加科举的,自然也没有女状元诞生。可总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清末的太平天国起义就是不怎么按照套路出牌。太平军就是要对着清廷干,所以一些制度就得和你反着来,你科举不让女性参加,...……更多
聊聊古代科举考试的奇特现象
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状元、榜眼、探花是最高荣誉的象征。然而,有趣的是,有时候中了探花的人比中了状元还高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探寻这其中的原因。一、科举考试的选拔制度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更多
清代状元的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守护着祖宅,无水无电乞讨度日
...没有逃过没落的结局,如今留下后人牛师静独守状元府。科举制度的建立,给中国无数寒门弟子出人头地的机会,不再是自上而下,或者只有出生名门望族才能通过选拔开启为官之路。清朝时期,科举制度达到顶峰,总共分为乡...……更多
明朝最冤状元陈安,高中状元二十几天后就被处死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在宋朝被发扬光大,到了明朝,科举制度已经非常成熟。终明朝276年,一共诞生过90位状元,很多状元都在历史上留下独特的故事。例如,洪武十七年新科状元名叫丁显,本来自考中二甲,但在宣布殿试结果...……更多
慈禧嫌弃他的名字让他落榜,不曾想最后却推翻了清朝
科举制度首创朝代历来有学术上的争议,但普遍认为是隋文帝杨坚创立的,科举制度为的就是给朝廷选拔人才,也只是寒门学子进入仕途最快的途径。从隋朝开始到最后一届科举,一共经历了一千二百多年,这一千多年里,科...……更多
科举背后的权力与利益:状元是如何产生的?
...发生好几起。如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开国后第一次科举考试,本拟郭冲为状元,可是朱元璋觉得此人貌不惊人,不足以显示大明帝国的新兴气象,于是换成气宇轩昂、相貌堂堂的吴伯宗,“以壮国威”。又永乐二十二年(14...……更多
殿试考卷上仅写了八个字,就成了状元
...的答案足以改变你的一生。清代时,四川是状元,但他的科举试卷只写了八个字,是四川唯一的状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魔法世界?在这简短的八个字的回答中是否隐藏着更深的含义?清代唯一的四川状元,为什么只用几句话就能...……更多
一探明朝状元试卷的内容魅力和书法之美
在中国古代,状元是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代表了当时文学与书法的顶尖水平。明朝作为科举制度发展的高峰期,其状元的试卷内容和书法艺术尤为值得细细品味。本文将带您一探明朝状元试卷的内容魅力和书法之美。首先...……更多
揭秘中国科举考试的“满分作文”
科考取士在中国由来已久。承袭千年的科举考试中,古人所面对的可以说只有一种题目:作文。在这一隅天地间,他们又是如何以一支笔、一缕才思,挥洒为国为民的仁人志气,绵延神传文明的千年辉煌?明代绘画中所描绘的...……更多
他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三元及第的人,下场却如此悲惨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科举制度的建立不仅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朝堂的垄断,还吸收了大量出身于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科举制度在中国前后延续了一千三百余年。在这期间,有...……更多
古代唯一的女状元:人前是万人敬仰的丞相,人后却沦为他人的玩物
...可谓是云泥之别。就好比女子不能上学堂读书,没有参加科举的权力,没有当官的资格。可能有人会说,电视剧和一些艺术作品当中,不是常有女性参加科举最后还获得状元的故事嘛?你也说了是在艺术世界里。搁现实世界,有...……更多
乾隆朝最尴尬的一次科举,官员多说了一句话,第11名成了状元
科举在古代是选拔人才的常用方式,从隋朝开创科举考试以来,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已经非常成熟,读书人通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最终成为封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虽然科举制度在今天看来...……更多
...宋政和三年(1113年),取得上舍考试第一。宋代常规的科举考试,分州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考取第一甲第一名者,即为状元。王安石变法时,创立“三舍法”,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所谓“三舍法”,就是把学校分为外...……更多
中国末代状元的笔迹堪比印刷,还被印成字帖?看看试卷就知道了
...及古人。在我国古代能写的一手好字的人很多,在从前的科举制度中不仅仅考察的学生的文章水平,而且考察的也是文字书写水平,写的一手好字能给自己的试卷加分。从前的社会,人们寒窗苦读就是希望能够一举高中,可以说...……更多
清朝一考生殿试时写了八个字,获得皇帝钦点状元
...现代,学子们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命运。古时候的科举考试和现在最为公平的高考,都是读书人人生道路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如今有很多偏远山区的孩子,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最终走出了困住数代人的山村,在大城市...……更多
清朝考生扛着一麻袋参加殿试,被拦了下来,皇帝却说:状元就你了
在古代的中国,科举考试是无数士子追求的梦想,它不仅代表着学识的认可,更是改变命运的关键。而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考生因为一麻袋馒头而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位考生,不仅因为他的才华,更因为他的特立独...……更多
中国古代长达一千多年的科举取士时期,考中状元可谓当时社会上最高的荣耀之一,多少名垂千古的大人物,都曾经为自己的科举名次不佳而抱憾。不过,吊诡的是,这些考中状元的文曲星们,却少见名垂千古的大人物,事实...……更多
探花是什么?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要兴奋?原来是有这个活动
众所周知,科举制度自诞生之后,就成了古代朝廷选拔人才官员最主要的方式。科举制度在等级森严年代,是一种唯才是举的考试制度,相对比较公平,因此成了天下读书人最重要的上进通道。有无数人底层寒门子弟,通过读...……更多
字如其人:史大成的书法成就与状元之路
...天要说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因为写得一手好字,参加科举时从第三名的探花,变成了第一名的状元。而这个人就是清朝时期浙江出的第一个状元,史大成。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学习了汉人治国的很多方法,包括用科举选...……更多
...指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释褐状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科举状元,而是太学上舍考试双优中的第一名。南宋史学家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释褐状元恩例》载:“旧制:太学上舍生积校已优,而舍试又入优等者,就化原堂...……更多
历史上的女状元傅善祥的才华与悲剧
...中黄崇嘏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但实际上她还没有参加科举,而真正的女状元应该是太平天国建立政权时参加考试的一位女子,她的名字是傅善祥。傅善祥出生于1833年,家族坐落在当时经济较为发达的南京,而傅善祥虽然是...……更多
最特别的状元:竟然是考生自己点的
自从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科举考试便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用途径,金榜题名更是古代读书人的毕生追求。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一共产生了五百多名状元,其中年纪最大的当属唐代的尹枢。这个尹枢不仅是年纪最大的状元...……更多
古代科举之路:状元背后的辛酸与机遇
...什么好激动地,还疯了,这也太没有出息了。但真正进入科举的读书人才知道,所谓状元,三年才有一个,而且,不要说得状元,就是考这个状元,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的。这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进入科举,才知道...……更多
科举制下的寒门困境:唐朝科举真相揭秘
科举制起于隋而成型于唐,它的第一大作用是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使“寒门出贵子”成为现实,因而收获了一片赞誉声。可实际上,直到唐朝结束我们都没有看到“寒门出贵子”的盛大景象,真正的贫寒之家,靠科举出...……更多
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一生只做三件事,吃饭、睡觉、骂宰相
...时候,他对这个驸马人选就更满意了。原来,唐宣宗对于科举有着很深的执念。他平生最大的心愿便是能参加科举,高中进士。只可惜,因为他的身份。别说高中进士了,就连参加科举都不可能。他曾经在宫里的柱子上题字“乡...……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东北抗联英烈祁致中故居开始修缮
通讯员 李跃 王建节7月21日,曹县常乐集镇祁庄村,随着一阵阵鞭炮声响彻村头,抗联英烈祁致中将军故居修缮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2025-07-23 21:31:00
银币上的真理之光
一枚银币,诞生于90多年前。马克思的“面孔”为什么变成了“中国人”的模样?1931年6月,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在湖北房县创建了鄂西北革命根据地
2025-07-23 08:51:00
看!非遗云锦和商都文明“嗨”聊千年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7月22日,“经纬百年 织岁丹宸——云锦故宫百年纪念特展”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开幕。本次展览由河南省文物局
2025-07-23 09:25:00
山河铭记丨抗日英烈刘一鸿:“江南大好河山,岂容日寇铁蹄践踏!”
大皖新闻讯 烽烟遍江淮,赤心照山河。在中华民族抗击日寇的壮阔史诗中,安徽籍烈士刘一鸿挺身而出,他以“江南大好河山,岂容日寇铁蹄践踏
2025-07-23 14:50:00
桐城学兵队击落日机史料被发现 为研究桐城抗战史增添史料新证
大皖新闻讯 近日,桐城市委史志室整理档案时,发现一则桐城学兵队击落日军飞机史料,该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桐城学兵队成立于1938年夏
2025-07-23 14:51:00
厦大桂林籍学子、抗日英烈易元勋的家人找到了
7月10日,桂林市灵川县九屋镇东源村,毛征生不假思索,把大伯易元勋的名字写在纸上。记者在资源县梅溪镇三茶村广子冲走访时
2025-07-23 15:04:00
总策划:夏广青统筹:黄建福 王庆东出镜:王萍拍摄、后期: 林鹏 王金慧 李冠霖 马习之
2025-07-23 16:08:00
“鸣鸣的下午茶”——“文人的责任”当以文化赋能时代
7月22日下午,“鸣鸣的下午茶”栏目走进新基地产集团,以文化赋能文企融合,活动主题为“文人的责任”。本次活动由南京知名文化界人士王朔主持
2025-07-23 18:43:00
禁止进入!7月25日6时至22时,驻闽某部在福清江阴地域将组织实弹射击。
2025-07-23 12:42: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刘眉生:血洒忻口的黔中忠魂
刘眉生,字天嘏,1905年3月26日生,贵州省播州区南白镇(时名懒板凳)人。1923年,刘眉生考入赤水县崇武军校,1926年考进黄埔军官学校步兵科
2025-07-23 05:01:00
经历“浙江抗日第一仗”的炮火洗礼杭州日报讯 在嘉兴嘉善县毛家社区沪杭铁路边,两座钢筋混凝土碉堡静静矗立在公园内。抗战时期
2025-07-23 06:24:00
抗战中的太原:我家村深夜枪声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当时开会的窑洞(图片由作者提供)。 1942年农历八月初六,漆黑的夜伸手不见五指,黄土高原的夜晚已是寒气逼人
2025-07-23 07:02:00
7月21日,中国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祠迎来一场文化盛宴——《贞珉镌德——唐代郭氏忠孝廉义文化展》正式开展。此次展览中,晋祠博物馆馆藏的《郭公庙碑》首次公开展出
2025-07-22 23:14:00
【灵山夜话】陈文蔚:从灵山脚下到理学传承的人生轨迹
陈文蔚(1154—1247年)出生于信州上饶县上泸镇的耕读世家,自幼在父亲陈邦献的悉心教导下研习儒家经典。其父陈邦献号“竹林居士”
2025-07-22 11:37:00
【灵山夜话】杨时乔卧病看灵山
在历史的长卷里,总有一些文字,像夜空中闪烁的星子,藏着一个人的灵魂私语。杨时乔的《卧病看灵山》,便是这样的存在,它裹着明代士大夫的风骨
2025-07-22 11: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