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代状元的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守护着祖宅,无水无电乞讨度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22 21:5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清代状元的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守护着祖宅,无水无电乞讨度日

精神是一个人最强大的堡垒!

文明会腐朽,高大的城墙也终将倒塌,历史最悠久的古代东方国家古巴比伦,建立世界上最早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可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统治的腐败,战争矛盾的升级,一代王国也步入灭亡。

家族会衰落,荣华富贵转眼即逝。欧洲哈布斯堡家族,曾经统治了罗马帝国,其家族成员不断世袭罗马帝国的皇帝,是欧洲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面积最广的家族。但由于近亲结婚,这个家族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清代状元的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守护着祖宅,无水无电乞讨度日

清朝时期,繁荣一时的牛氏家族没有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最终也没有逃过没落的结局,如今留下后人牛师静独守状元府。

科举制度的建立,给中国无数寒门弟子出人头地的机会,不再是自上而下,或者只有出生名门望族才能通过选拔开启为官之路。

清朝时期,科举制度达到顶峰,总共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等级。如果普通人家的中状元,那就是光宗耀祖的喜事。

想要升官发财,为子孙后辈积累财富,通过严格的科举选拔进入朝廷为官,是不可缺少的途径。

清代状元的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守护着祖宅,无水无电乞讨度日

牛师静的先祖牛凤山自幼家境贫寒,但他不愿受环境影响,而是发奋图强,勤练武功,修得一身本领,在当时来说,据说他可以利用弹弓百步穿杨。

道光十三年,牛凤山从河南明月坡赴京赶考,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中一甲一名,也就是武状元,这无疑是开启了牛氏家族光辉灿烂历史的新篇章,后来他又因为朝廷立下各种功劳,一步步进封武功将军。

告老还乡后,牛风山依旧秉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庙堂之远,则忧其民。”的理念,咸丰年间,由于水灾危害严重,牛凤山家乡的人民无地可耕,无法向朝廷纳税,一时间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清代状元的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守护着祖宅,无水无电乞讨度日

牛凤山心急如焚,在了解情况后,为家乡人民东奔西走,将困难情况上报朝廷,朝廷在得知当地情况后,减免了当地的征税赋税,使得老百姓度过最艰难的时期。

村民为了感谢他的帮助,特地修建碑石用来纪念此事,牛氏家族在当时可谓风光无量。

牛风山的儿子牛瑄,并没有因为家庭的富裕,父亲的权势成为纨绔子弟,他在书法绘画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尤其是书法功力深厚,习得一手好字,文采自不必说。

清代状元的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守护着祖宅,无水无电乞讨度日

同治四年,皇上非常看重他的才华,钦点他为金殿传胪,也就是二甲第一名,牛氏家族历史又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牛氏家族成员有着出色的才能,有着忧国忧民的高尚节操,有着民族大义的精神,家族发扬光大正是由他们一手打造的。

作为旁观者,我们能感受到这个家族的那些年的璀璨岁月,尽管过去数年,但再次揭开幕布,那些尘封的珍贵故事展开在我们眼前,我们感受到一个家族光辉的历史,感受岁月刻下一道道痕迹,也感受到时间的毫不留情。

清代状元的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守护着祖宅,无水无电乞讨度日

从繁华到衰落,作为清代状元后人的牛师静,隐居深山状元府,守护着空无一人的祖宅,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无法满足,没有水和电,靠乞讨维生。

再辉煌也会落幕,再灿烂也将暗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家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过辉煌,有过灿烂,而归于暗淡似乎是无法逃脱的命运诅咒。

孔尚任《桃花扇》里的老艺人大声吟唱道:“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清代状元的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守护着祖宅,无水无电乞讨度日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举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曾经宾朋满座的牛氏府邸,在几代人的见证下,热闹褪去,繁华落幕,慢慢不再有人光顾牛氏状元府。

作为牛氏后人的牛师静,依旧秉持着家族身上的精神,没有放弃学习知识,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考取了大学,算是一名名副其实的的知识分子。

曾经辉煌的祖宅也成为断壁残垣,屋子里没有电和水,基本的生活需要根本无法满足,牛氏的年轻人们也早就顺应时代发展,前往全国各地发展。

清代状元的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守护着祖宅,无水无电乞讨度日

唯独剩下一个精神不太稳定的牛师静守着偌大的宅子,宅子里堆满各种捡来的废弃品,牛师静就住在其中,看起来尤为心酸。

尽管如此,牛师静身上还是有着知识分子的精神,他没有接受政府的补助金,而是将救助金给村子里生活困难的人家。

他自己的金钱观也非常淡薄,只要饿不死,剩下的一切好像都不重要。

这不禁让人想起我们身处浮躁的社会,为生活所困,“房奴”“卡奴”屡见不鲜,用“社畜”这些词语来评价自己的生活状态。

清代状元的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守护着祖宅,无水无电乞讨度日

我们想要逃离巨大的现实压力,不再为了钱财拼命奔波,不再因加班年纪轻轻就各种身体毛病,不再因催婚而恐婚,只想寻找内心的一方宁静,而不再只是通过汲取生活中少的可怜的碎片式幸福来让自己快乐。

但一觉醒来,我们依旧身处现实,身不由己。

牛师静七十岁也没有结婚组成家庭,膝下无子,每天的生活就是过好自己的生活。或许这样的生活不是所谓的体面,不是所谓的正常人的生活,但也不代表这就是错误的。

清代状元的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守护着祖宅,无水无电乞讨度日

牛师家族衰落了,牛师静过着乞讨的生活,但他的基因里刻着家族的精神,璀璨不再,但精神永存。

一段历史落幕了,一个家族衰落了,一个故事结束了,似乎没有什么能证明熠熠生辉的过去,哪怕证明了也只能是徒留唏嘘。

牛氏的辉煌不再,留下牛师静在祖宅中度过余生,或许他在用这种方式纪念家族的岁月,固守属于家族的精神。

清代状元的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守护着祖宅,无水无电乞讨度日

生命中那些闪闪发光的岁月不是来自生活本身,而是一个又一个固执的人在拼命发光,留下灿烂的光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2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回顾清代状元的后裔:独居深山状元府,坚守着祖宅无水无电乞讨为生
...荣耀之地,逐渐转变为牛师静独自守望的孤寂之所。无水无电,破败不堪的状元府,见证了从繁华到平凡的转变,以及一个老人对于家族记忆与尊严的坚守。状元辉煌清朝道光年间,河南省巩义市河
2024-12-14 19:06:00
清代状元的后裔:独居深山状元府,坚守着祖宅,无水无电乞讨为生
根据史书记载,中国历朝历代的状元总数为552人。包括唐朝的王维、南宋的文天祥和清朝的翁同龢等,每一个在当时都闻名于世。由此可见,状元乃人中龙凤,其才智也并非常人所能及。历史上除了
2024-05-27 11:52:00
深山状元府:清代状元后裔的孤独坚守与乞讨生涯
...村,有一片叫做明月坡的地方,那里矗立着一座院落——状元府。这不仅是一块饱经风霜的土地,更是一个家族盛衰的象征。曾几何时,牛凤山与他的儿子牛瑄,两代状元的辉煌成就使得这座宅邸名
2024-10-30 10:46:00
自古以来,墓碑上有“故、显、考、妣”的字样,这是什么意思?
...望重者,或者是为家族做出特殊贡献的人。比如清朝的武状元牛凤山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在考取武状元之后,其家族逐渐强大起来。他的后援们也聚集在一起组成一个村落,并且几代人都生活在状
2023-01-13 13:15:00
吴三桂家族逃亡历程:满门抄斩,幸存儿子隐居,后代繁衍至千余人
【吴三桂后人隐居深山:满门抄斩下的千年血脉】提起吴三桂,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他和陈圆圆的故事,被后人传颂了几百年。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在历史上两度遭遇灭门之
2024-12-02 10:03:00
忠奸之名百年纠缠,秦桧后人高中状元,岳飞墓前自省终成绝句
...代更替。到了清朝,秦桧的后代秦大士因才华出众而考中状元。他在乾隆十三年于江南贡院高中举人,四年后更是在殿试中一举夺魁,成为金科状元。秦大士并非青年才俊,实际上他参加殿试时已是
2024-11-18 11:39:00
明初巨富沈万三的后人与遗产,原来不在云南,而是隐居贵州深山中
...后来被发配到云南。但奇怪的是,他的后人居然在贵州的深山里,这是为什么?沈万三的人生可谓一波三折,他本是浙江人,靠着开荒土地赚了第一桶金以后,又将这些钱放在商业贸易上。沈万三头
2023-11-06 18:15:00
秦桧子孙考上状元,路过岳飞坟墓写了两句诗,被人赞了270年
...大为赞赏,秦大士因此被乾隆点为清朝开国以来的第43位状元。成为状元后的秦大士踏入仕途,他深知自己作为秦桧后人,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因此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自律和谨慎。秦大士先是担
2024-09-05 21:59:00
状元李春芳的幸运与平庸:科举考试背后的故事
...宫殿中进行,因此人们称之为殿试。通常来说,能够成为状元的人,是从数万名科举考生中脱颖而出的,因此每位历代的状元基本上都为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最终都能够受到重用。然而,在明朝时
2023-12-14 05:0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