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武则天的这项发明,中国沿用了千年,世界各国都在效仿
...则天苦恼之余,想出了个办法,她大力推举隋文帝留下的科举制度,扶持寒门世子参加科举,凡是有才之人都给予他们功名。唐朝在隋朝之后,在唐朝,隋文帝创建的科举制度虽然一直在沿用,可是到了武则天这里,算是开了花...……更多
赵楷以皇太子身份参加科举,成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
...这金榜题名就排在了第一位。说起来,自从隋唐开始使用科举制度。这个制度就变成了大多寒门子通向仕途的唯一通道。如果谁参加科举,考中状元,那真的是光宗耀祖的一件事。在《范进中举》中范进,仅仅是在他50多岁考中...……更多
乾隆出上联挖苦丑陋考生,考生从容对出下联,乾隆大喜:赐探花
...举人。很多人不清楚举人在清朝是什么身份,按照清朝的科举制度,应考者要经过“童试”、“乡试”层层筛选,才有机会成为举人。成为举人也意味着一只脚走上了仕途,如果哪里的地方政府有实缺,举人就有机会被任命为地...……更多
在考场上出“丢人”到底是好还是坏
...定够自己吃的,他不愿饿肚子。李蟠所参加的是殿试,在科举里,殿试是皇帝会亲自阅卷的考核,因此没有人愿意给皇上留下不好的印象,毕竟很多时候,功名就在皇帝的一念之间,因此他们步步谨慎。反而是李蟠,在考场出尽...……更多
洪武科举丑闻:南北榜案的争议与真相
...武三十年三月,朝廷每三年一次的丁丑科廷试结束,这次科举总共录取了五十一名考生,他们都是天之骄子,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可正当人们用憧憬、羡慕的眼光看着这些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时,大明京城却出现了很不合时宜的...……更多
《聊斋志异》中的叶生故事
...,不知道他的名字。文章词赋,冠绝一时,但无奈每次考科举,却总是一再落榜,屡试不中。这个时候一个叫丁乘鹤的人,来淮阳担任县令,很欣赏叶生的文章,让叶生在官府读书,并资助他学习费用,还经常用钱粮接济叶生家...……更多
科举背后的权力与利益:状元是如何产生的?
...发生好几起。如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开国后第一次科举考试,本拟郭冲为状元,可是朱元璋觉得此人貌不惊人,不足以显示大明帝国的新兴气象,于是换成气宇轩昂、相貌堂堂的吴伯宗,“以壮国威”。又永乐二十二年(14...……更多
从世卿世禄制到九品中正制: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变
...就更不敢废除九品中正制这项给予贵族特权的制度了。 科举制。关于科举制就不需要讲太多了,从隋朝确定到清末废除,存在了1300多年,影响甚大。科举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也不是那样的一无是处。我们在学历史书...……更多
平民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寒心,但对于这位老相而言,这还不是人生最大的起伏。科举才是。因为,在科举入仕以前,他只是一名乞丐。杜衍乃唐朝名相杜佑之后,本来出身名门。可是,就在他出生后不久,父亲暴病而亡,母亲在万般无奈下,只能改嫁...……更多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部讽刺科举黑暗的传世之作
...小就才思敏捷,腹有诗书。同时家中的其余兄弟五人也在科举道路上收获颇多,吴家三代中出了6个进士。但家道中落后,平日里放荡不羁好交友的他几年就把积蓄挥霍一空,最终穷困潦倒而死,只留下一些书卷和一部奇书——...……更多
秀才与举人的差别:社会地位与经济福利的对比
...什么方法改变自己祖上的命运,那么很多人一定会说是“科举”。如同现在的高于一样,多少学子为了改变自己的穷苦命运,十年寒窗苦读,最终只为了那一刻的出人头地,可以说真的要论科举考试的难度的话,比之现在的高考...……更多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与周进: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悲剧
...儒林外史》作为讽刺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痴迷科举而又深受其害的士人形象生在清代这个封建王朝的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将那些鲜为人知的“名士”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由此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有志、有勇...……更多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古代的科举考试备受瞩目,这是唯一通过学问以考试的形式来改变自己以及家族命运的机会。高中状元是每个莘莘学子的期望,可每一个人的学习水平不同,聪明的人一举高中,而大多...……更多
从寒门才子到皇室宠臣:沈德潜的传奇人生
...流着的世家大族的那一支血脉,直至公元587年隋文帝设定科举制度,才给了寒门子弟一个希望。因此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许多人一生的目标就是参加科举并且中举。1690年,已经51岁的蒲松龄依然还在坚持参加乡试,然而却依旧...……更多
...没有一个故事主干,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映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观察之准确、描述之生动、细节之丰富,加上简练的白话语言,让书中人物个个栩...……更多
窥斑见豹“书院风”
...。“宾兴”原指荐举时代地方推选、送别人才的宴席,在科举时代府州县为学子赶考的送行酒仪式,后来演变为资助士子读书、赴考的地方组织。清代中后期,尤其嘉道年间,各地尤其是海南岛上,宾兴事业发展尤为迅速。光绪...……更多
明朝行政区划与地方管理的复杂性
...灭,明朝被后金所灭,本质上都是制度拖了后腿。最后说科举。明朝的科举相比唐宋,就是进一步对考试制度进行了细化。唐宋的进士都是由地方将考试名单呈送朝廷,考生考试合格后就被称为进士及第,然后就是走入仕途。明...……更多
他九次科举60岁才考中进士,66岁抱憾病卒
...性格。虽然不像唐代那样有“行卷”的不良风气,但明代科举考场上的舞弊之风十分厉害。归有光肯定知道这方面的内幕,但他绝不从旁门左道跻身仕途。当年乡试中举时的宗师张文毅对他十分欣赏,多次表示在科考上要助他一...……更多
选家,古代的职业教辅编辑
...教辅市场最火热的时期大概是在明清。尤其明代中后期,科举考试日趋程式化,许多读书人不再专注于钻研经书大义,而是开始揣摩考试答题的技巧。加上活字印刷技术日渐成熟,出版行业非常兴盛,教辅也就成为一门大生意。...……更多
古代一女子与和尚狼狈为奸杀掉夫君,元绛只凭一件衣裙就破了
...博学好问。饱读诗书的他仍然想要报效朝廷,于是去参加科举考试。少年才情的元绛信心满满,一路通过了乡试、会试。古代的科举考试是一级一级的考,最先考乡试,成为举人之后才有资格参加会试。会试要入京赶考,元绛此...……更多
科举失利,人生不败:揭秘古代七位落榜生的传奇人生
...生,到京城等待分配官职,可惜还是没有被选上。如果以科举看人,吴承恩无疑是失败者,但能够创作《西游记》这样的名篇,谁又敢说他不成功呢?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二、黄巢黄巢是唐末起义军领袖,也是曾经多次参加科...……更多
曾国藩连考6次不中,这期间他做了什么
...了七里八村的名人。是这爷俩笨?还是秀才难考?大清的科举制度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4级。有条件人家的孩子从7、8岁就开始跟着老师学习四书五经,通过县试和府试后成为童生,这才有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童生通过...……更多
话说兴义府试院(下)
...西南日报兴义府试院内帘兴义府试院号舍遗址兴义府试院科举陈列展一角 严修 (资料图片)洪亮吉 (资料图片)张之洞殿试试卷 (资料图片) 兴义府试院的历史作用道光初年,地处贵州西南部的盘江流域,文化发展出现了...……更多
千年红墙琉璃瓦,这里诞生了举人1.4w+、进士4000+
...之恢复,使文庙内出现了罕见的“双泮池”景观。“古代科举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童试是科举考试中的最初考试,童生经童试合格后成为新进生员,俗称秀才。秀才须经泮桥入宫拜孔子,叫入泮或游泮。入泮...……更多
在古代颜值对个人命运前途的影响:以吴伯宗、李黼的例子为例
...严厉打击。另一方面老朱又在按部就班地推进大明自己的科举考试。老文人靠不住,就依靠新一代知识分子。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开国不久的大明王朝举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谁能成为本朝第一位状元,自然也是万众瞩目...……更多
古代武举制度的兴衰与文武官员的地位变迁
武举,又称武科,是古代科举制度中专为选拔武艺人才而设置的科目。中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历朝的武举时而被废,时而恢复。而武举出身的地位亦低于文科出身的进士。...……更多
王致和:从落第书生到臭豆腐帝王的逆袭之路
有这么一个人,科举考试多次,却都榜上无名,意外之时,发现了臭豆腐,造就了一个中华老字号,王致臭豆腐之名。空有抱负却家徒四壁,大概是对王致和这类穷举人最全面的概括了。康熙八年(1669年),来自安徽仙源县的...……更多
科举中的状元厉不厉害?状元在古代是怎样的地位?
...么一句话:“别把状元不当宰相,但也别把宰相当状元”科举中的状元厉不厉害?状元就相当于全国公务员考试的第一名,说不厉害那肯定是假的,而且是很厉害。但是状元暂且还不是官,本身就有不确定性。当官的最高目标是...……更多
科举与起义:黄巢的传奇人生
科举的发明无疑是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这项制度让寒门子弟有了晋升的机会。古代读书人的出路无疑就两个,一个是考中功名走上仕途之路,另一个就是去当隐士。古人把寒窗十年苦读是当做非常重要的事情来对待。考中...……更多
“明文第一”归有光
...令。归有光的祖父归绅和父亲归正从小都刻苦读书,但由科举而仕的道路十分坎坷,两人均以布衣终老。与祖、父辈相比,归有光自幼聪明过人,他9岁成文,10岁时写就洋洋千言的《乞醯论》,乡人为之讶异。年及弱冠时,归有...……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丨白俄罗斯留学生喀秋莎:龙门石窟好City啊
大河网讯 唐代诗人白居易云:“洛水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8月16日,“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风团走进龙门石窟
2024-08-17 09:44:00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丨探访隋唐洛阳城 随手一拍就是神都“时装周”
大河网讯 “晴阳晚照湿烟销,五凤楼高天泬寥。野绿全经朝雨洗,林红半被暮云烧……”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白居易登临洛阳五凤楼
2024-08-17 10:15:00
乾隆出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纪晓岚机智对出下联,堪称经典
在我国,对对联的习俗已传承逾千年,其魅力不但在于营造节日氛围,更在于沉淀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在历史上,声名远扬的乾隆皇帝对对联文化兴致盎然
2024-08-17 10:27:00
乔家大院那么富有,为何日军当时却不敢抢?看看乔家门口挂了什么
于中国历史的沧桑变迁间,乔家大院乃是极具传奇性的一处所在。其财富之巨令人咋舌,然而,这也引出一个发人深省的疑问:缘何彼时的日军未敢向其进犯
2024-08-17 10:29:00
乐山大佛的“4次闭眼”,为什么每次都出现大事?科学解释在这
您是否听闻过能够活动的佛像?坐落于四川的乐山大佛,尽管只是一尊石像,却曾被众多人看到闭眼流泪。并且,每当大佛闭眼之际,现实里总会有灾难与之相应
2024-08-17 10:30:00
临终前,李善长拿出免死金牌,朱元璋笑道:看看金牌背面写了什么
鉴于平台进行改版,增设了广告解锁的功能。广告开启后,稍待5秒,您再伸出那带来财富的手,点击右上角的x标识予以关闭,便可继续阅览我的文章
2024-08-17 10:30:00
真实的夷陵之战中,蜀汉损失有多大?看看这些战死的主将就明白了
夷陵之战,乃三国末期汉昭烈帝刘备主导的一场攻吴战事。其宣称率七十万大军,以替义弟关羽复仇之名,冲破三峡,进击夷陵,对吴国新获不久的荆州构成直接威胁
2024-08-17 10:34:00
庞统临死前,揭发刘备想烂在肚子里的秘密,可惜说出来都没人相信
“知己知彼”,不但是兵家所倡导,依然也是为人之所必修。如何能看透一个人?其实也是一门学问,有的人奋斗数年,事业可以风生水起
2024-08-17 10:35:00
用计伏杀庞统,正面击退刘备,让张飞差点认怂!他是一名合格军人
三国时期,虽然天下动乱,但是人才却是涌现最多的时期。说起人才二字,或许会有朋友联想到一人,此人完全是一个吹牛皮的将军,他乃是刑道荣
2024-08-17 10:36:00
诸葛亮留下兵法二十四篇,姜维到底学到了几成?邓艾:很恐怖
一个凡人能够名留青史,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依旧能成为人们口中的热门话题,说明这个凡人还真的不一般!在三国,这样的人有很多
2024-08-17 10:37:00
【AI长图】红缨子高粱的秋日絮语
设计:李晶晶文案:武淑一审:罗亚楠二审:李柏杉三审:李蓓
2024-08-17 10:37:00
他在夷陵之战中侥幸逃生,8年之后大破司马懿,为刘备找回面子
“英雄不问出处”,这话一点不假,就跟当年陈胜吴广所提起义口号一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细细品味其中道理,也别有一番滋味
2024-08-17 10:37:00
此人是司马懿的“接班人”,多次带兵击退姜维,堪称小号常胜将军
司马懿西晋开朝老祖,他的一生充满了太多的传奇,例如:鹰视狼顾、对策征辽、红装促战、智擒孟达等,这些典故倘若换一个人或者换一名大将或者是其他谋士
2024-08-17 10:38:00
《元史》修得太短《明史》太长:万贵妃形象真的被抹黑吗
万贵妃这个名字,在明朝历史长河中可谓是家喻户晓。作为明宪宗朱见深的终身知心爱妃,她的传奇一生俨然成为明代后宫佳话中最耐人寻味的一段
2024-08-17 10:42:00
倘若他不死,李渊就没资格称帝,百姓为他修庙纪念,名字家喻户晓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辈出。然而有一位无与伦比的英杰,虽生不逢时,却赢得了百姓的衷心爱戴。他用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品德,在动荡的年代里建立了一方天地
2024-08-17 10: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