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有这么一个人,科举考试多次,却都榜上无名,意外之时,发现了臭豆腐,造就了一个中华老字号,王致臭豆腐之名。
空有抱负却家徒四壁,大概是对王致和这类穷举人最全面的概括了。康熙八年(1669年),来自安徽仙源县的王致和赴京会试。贿赂不行、关节不通、没钱没财的王致和参加了第四次会试依旧落第了。落第后王致和心灰意冷,身无盘缠,境况几近绝望。自己从生下来就在准备考试,一辈子所做之事也是为了考取功名,如今又没考上,回去怎有颜面见乡亲父老?而不读书又能做什么?考不上一辈子就完了?他该何去何从?
挣扎、矛盾、怀疑,王致和最终选择留京等赴下一场考试。但考试时间尚早,这段时间要怎么养活自己?这时王致和想起,儿时曾在老家帮人做过豆腐,因此习得一门手艺,索性就在京城租房卖起豆腐来。他边做生意边读书,活口倒不成问题。
一次,豆腐卖剩一些,扔掉又可惜,他寻思着按照之前家里人教他的方法腌存起来自己食用。他把卖剩的豆腐切块,撒上花椒等调味料后放在坛里,这样就可以延缓豆腐发霉的速度,自己食用也可节省点开支。完成之后王致和便一头埋进书里,此事便被他完全抛诸脑后。
夏天转眼即逝,待到秋天转凉之时,他突然想起自己还腌了一些豆腐没吃,想到放了这么久必定是臭了,不禁捶胸顿足,又迫不及待想打开坛子一看究竟。果然一掀盖子扑鼻而来一阵强烈的臭味,再看看豆腐已变成青绿色,黏乎乎的。王致和心有不甘,但在心存侥幸和好奇心的驱使下,挖了一块青绿豆腐放在舌头上尝了尝,虽然臭,但臭中带着咸和香,而且是很浓郁鲜美的香味,这让他惊喜异常。他又挖了一块吃,越吃越好吃。他送给邻居说服他们品尝,邻居也无不称奇。王致和干脆就把这臭豆腐拿到市面上跟正常的豆腐一起卖,乡里乡亲的听到有人在卖臭豆腐,都好奇的纷至沓来,臭豆腐竟卖出了他意想不到的效果。
王致和心想:读书读了这么多年,这么辛苦却考取不上功名,还落得个没饭吃的下场,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他何用?所幸天无绝人之路,这臭的豆腐既然大家都喜欢吃,不如一心卖豆腐,说不定还能发财。
山穷水尽疑无路,置之死地而后生。生活永远存在另一种可能。
状元的香饽饽争取不到,那就将这臭烘烘的事业发展下去。王致和坚定地选择了从商。康熙十七年,王致和开起了自己的豆腐店。渐渐地,生意越做越好,他开始雇佣工人、改良豆腐、精简模式、扩大规模,产品以臭豆腐为主,兼营酱豆腐、豆腐干及酱菜,没过多久他家豆腐的销路就扩大到东北、西北和华北各位,驰名中华。
经过改良后的臭豆腐甚至传入清朝宫廷,深受当时慈禧太后的喜爱。慈禧喜欢在秋末冬初的时候吃这道御膳小菜,并根据其形状及颜色赐名为“青方”。
受到慈禧太后青睐的王致和臭豆腐名声越来越大,再看他的境况,“王致和”门前的三块立匾挂上了彩绘龙头,取“大内上用”之象征;门口贴着两幅对联,一曰“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一曰“酱配龙蟠调芍药,园开鸡跖钟芙蓉”,各取头一字横读为“致和酱园”,这对联出自清末状元孙家鼐之手。门庭若市,人头攒动,生意好不红火!王致和的招牌也名扬四海,各种山寨王致和也陆续出现。
“王致和”品牌始创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距今已有三百四十余年的历史,企业几经传承和演变,按照二商集团整体部署,于2009年改制,更名为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专业生产腐乳等调味品系列产品。.
在中国这样一个缺少百年企业的时代,就这一个科举无望的人意外发现的一块臭豆腐却延续了历史的发展,企业的传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8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