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科举时代的“唯分数”争论狄永从隋唐到明清的1300年间,科举时代的人才选拔标准,经历了一个从“不唯分数”到“唯分数”的演变过程。唐代进士科实行“通榜”和“公荐”制度,当时录取进士不仅看考...……更多
历史上的“举孝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会所在,官员任免的真正权力依然是朝廷选拔。2.唐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上述提到举孝廉的基础是“选拔”,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度”,而这一种制度的本质就是举孝廉的另一种体现,更加倾向于门阀氏族的...……更多
朝鲜王朝的殿试,又与明朝殿试有何不同呢
科举殿试是明朝与朝鲜王朝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之一,其核心内容是策问。两国殿试策问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各自建国时就在继承前朝的基础开设、发展并完善。明朝与朝鲜王朝都是君主专制,儒家思想文化是其意识形态的...……更多
科举的改革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所周知,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是隋朝开创的科举制,这一选官取士制度在唐朝得到承袭并完善。此后历代沿袭,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正式废除为止,科举制度在历朝统治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不...……更多
中国的科举制,萌芽于隋朝,发展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可是在元朝却遭遇了重大的挫折。直到1315年,元朝才开始科举考试,此后三年一次。但由于丞相伯颜的专权,元朝科举曾在1336年和1339年停办。虽然元朝科举处于低谷,...……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三大鼻祖:孔子、隋文帝与武则天
古代科举制,从隋文帝创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结束,历经一千三百多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古代“高考”也不断在革新,其中有三大鼻祖,特别值得我们纪念。古代高考的“理论鼻祖”--孔子说到古代高考,先要从孔子...……更多
是谁推动宋朝科举制度前进一大步,造福无数考生
宋朝建立之初,科举考试制度并不完善和规范,糊名、誊录等防作弊的手段尚未被朝廷采用,故请托作弊之事时有发生,其时,考生个人品德也在考量范围之内,考官有权力根据考生日常德行决定取舍,甚至考官根据个人喜恶...……更多
...记述,一个页面以插图形式直观刻画出卢革贡院排队参加科举考试的画面。 课文讲述卢革少年时参加童子科举考试,杭州知州马亮见到他所写的诗文溢彩,很是赞叹诧异。当年秋天,马亮向朝廷举荐人才时,私下里提醒主考官...……更多
...不会放弃地方根基,这是门阀士族政治权力的社会基础。科举制下的地方士绅南北朝后期至隋唐,南北士族均逐步丧失了地方社会的根基。在均田制、租庸调制的颁行下,唐代的政权力量下沉到地方社会。然而均田制下自耕农并...……更多
唐太宗有多怕魏征?玩鸟要偷偷藏在怀里
...一个重大的制度漏洞,就是官吏选拔机制。隋朝是开创了科举制,但隋朝以前呢?用什么选拔人才?汉代发明了“荐举制”,就是由地方官推荐人才,标准就是“孝顺”和“廉洁”。以德治国,这个“德行“的标准不可量化,肯...……更多
明朝科举制度与座主门生关系的形成
科举制自隋唐创立以来就逐渐发展完善,到了明代时期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成熟的选官体系,考试的层级、防作弊方式、考官的选拔以及批阅试卷决定排名都已经有着相应的流程。然而自科举诞生以来,就有着一种潜规则伴随...……更多
朱元璋为何要停止科举十余年
...濂,以及重要典章制定者、国史修纂者杨士奇等。然而,科举自隋代创立以来,唐、五代、宋与元都将其作为文官选拔制度,已经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七百余年。采用科举制已成为历代统治者的习惯思维,朱元璋也不例外。他在...……更多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子有了一丝生机。在隋朝,因为大统一,所以有了明确的科举制度,任何人都有权利通过考试获取当官的机会。可是因为隋朝建立延续的时间太短了,所以科举制度的流传,是在唐朝。在唐朝,李世民和李治时期,完善了科举制...……更多
宋太祖赵匡胤的科举制改革,既可维护政权稳定,又能柔性的集权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时期产生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科举制在南北朝时期萌...……更多
科举制起源于什么时候
目前中国的初中、高中历史教材都认为科举制是隋炀帝杨广首创的。人教版的高中历史教材写到:“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而统...……更多
李白的另类寻官路,想做官却又没有参加科举
...。然而在从政的方法上,李白算是一个另类。唐朝时期,科举考试已经趋近成熟,一般学子想要做官,科举考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李白偏偏没有走这条路,这又是为何呢?事实上,这个问题争论已久,目前主流的说法有三...……更多
让朱元璋心灰意冷的殿试,为何大放光彩
...它应皇帝的政治需求而生,又随着皇权的强化而完善,是科举考试中与皇帝联系最为密切的环节。明代殿试的沿革以科举为依托,以皇帝的政治需求为标尺,经历了确立发展、稳定巩固、变更强化三个阶段,皇帝是影响殿试沿革...……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时间持续九天九夜,吃喝拉撒都在小屋子解决
...断的跳级,不断的在这些领域中获得成功。中国的科举制度传承已久,直到近代的时候才正式的被废除,虽然被废除之后,但是又诞生了新的考试制度。一说到科举制度,大家肯定会想到封建王朝他们的皇权专制科举制度...……更多
举荐制度、学校制度和科举制度:明朝时期的当官途径
...通过哪个途径呢?在大家印象之中,官员选拔一般是通过科举考试的,其实科举制度以外,在古代还是有着其他途径可以选拔官员的。就以明朝来说,在开国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定下了官员选拔的渠道分别是举荐制度、学校制度...……更多
李纨虽年少守寡,有谁注意她有套衣服穿了两次,贾母都没资格穿?
...限的几次出场,贾政都要带着贾兰,并不掩饰对贾兰善于科举制艺的喜爱,突出其嫡长孙的地位。贾兰是“一盆茂兰”,既说明李纨教养的好,也代表其未来不可限量。李纨一生荣耀,必然要母凭子贵。贾兰一生成就,源于母亲...……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这些读书人此番来到长安,是为了参加可以改变命运的科举考试。随着这些读书人进入长安,科举制在这一年迎来了重大变革,由原来的单一科目考核,变成了明经、秀才、进士诸科。唐朝官方还规定,天下读书人参加科举需...……更多
清朝悲催文人蒲松龄,一生科举不第,书写仙狐志怪传奇而得名
...氏祖先来此定居。此后,繁衍400余年,虽非世家豪族,但科举功名者不断。关于蒲松龄族属,学界争论不休,有说是蒙古人,也有说是阿拉伯人,更多人认可蒲松龄自撰《族谱序》中的汉族身份。蒲松龄之父蒲槃,科举不利后,...……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中如何防止舞弊?唐朝创设了各种措施
科举制度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关键在于科举制度打破了先前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存在的缺陷,即只看门第,不问才能。而科举制度建立了一种新的标准,即以考试成绩博取功名官位,使选官标准从只...……更多
聊聊宋仁宗和一群“杠精”的日常生活
...修一起泪湿春衫袖。这是一个文人集体实现理想的舞台,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也使得学子们登堂入室的机会更多了起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切都有可能,《清平乐》中的韩琦在梁家铺子前的豪言壮语,使得宋仁...……更多
科举制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意义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二...……更多
天下第一秀才杜正玄,魏征称他为“海内一人耳”
隋朝的科举制跟唐宋明清时期科举制不同,隋朝最难考的不是进士,而是秀才,在隋朝,秀才是科举的最高等级,考中秀才即可做官。整个隋朝只录取了10来个秀才。由于隋朝的秀才科考试太难,刚开始居然无人敢参加秀才考试...……更多
汉人的科举制度,在金元时代是怎样发展的?
...南宋和金朝面临的头等大事。如何尽快安定天下呢?通过科举制度来拉士人,无疑是绝佳选择。这样一来,杨业和元好问两人的经历和家族就成了绝佳的历史见证。杨业不仅是说书评戏里的主人公,还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存在的武...……更多
科举制其实是个伟大的创举,它使出身下层的士子有了上进的通道,使王朝有了人才吐故纳新的机制。但是,任何制度都要操作得好,如操作不当,久则生弊。唐朝,科举让两个读书人受挫,一个是黄巢,一个是李振。这两个...……更多
朱元璋把科举变成八股,他为何选择这种方式取材?
科举选任人才是从隋朝开始的,隋炀帝时期所创立的进士科则应为中国科举制度的正式起始时间。科举考试从形式到内容以至录取均奉行公开、公平、平等竞争的原则。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最适合封建王朝选出优秀有才能的...……更多
平民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寒心,但对于这位老相而言,这还不是人生最大的起伏。科举才是。因为,在科举入仕以前,他只是一名乞丐。杜衍乃唐朝名相杜佑之后,本来出身名门。可是,就在他出生后不久,父亲暴病而亡,母亲在万般无奈下,只能改嫁...……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红楼梦,李纨为何对平儿情有独
贾府主子那圈子风气可不咋地,人品素质也高低不一,丫鬟圈可有几个相当突出的人呢。品行和能力都能跟主子媲美。就像柳嫂子说的“紫
2024-09-26 17:25:00
红楼梦:“乱跑”的空空道人,身份和动机都充满了神秘
细说《红楼梦》第十三集:寻仙问道插图:孙温所绘全本红楼梦嘿,就说那女娲补天石跟着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下凡去经历红尘富贵的热闹事儿
2024-09-26 17:26:00
红楼梦:你以为“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是雪?其实是曹雪芹故设陷阱
《红楼梦》阅读理解那可不一样,毕竟是部没真正完结的故事呢。虽说多歧路挺好别争,但有些问题确实能拿出来讲讲呀,像那《红楼梦曲子·收尾》最后一句咋说的来着
2024-09-26 17:27:00
红楼梦:史湘云的奶娘为什么姓周?曹雪芹可不是随便取这个姓的
史湘云那奶娘姓周,可原文对她压根没咋详细描写。就史湘云定亲前在贾府暂住那会儿,才把她给安排出场,这出场的时机那叫一个微妙又关键哟
2024-09-26 17:27:00
红楼梦:如何做好通房丫头?从平儿看袭人,成功与失败只隔着一线
《红楼梦》里贾琏这人没德行,背着老婆抛弃小妾,平儿遭难呢,就老是感慨过往追念现在上回说那鲍二媳妇惹了事,鲍二就把她休了
2024-09-26 17:27:00
红楼梦:如何看待尤二姐尤三姐的淫奔无耻?看懂袭人和晴雯就行了
插图:孙温所绘的《全本红楼梦》签全网维权啦,要是抄袭剽窃还搬运,那可得自负后果哟!尤二姐和尤三姐这对姐妹呀,在《红楼梦》里可不一样呢
2024-09-26 17:28:00
红楼梦:姐姐元春封妃,弟弟宝玉为什么表现反常?
贾元春封妃那回呀,贾府人晓得确切消息后,府里不管上下谁脸上都透着得意劲儿呢,毕竟这就跟贾府得了免死金牌似的,只要大小姐在宫里好好的
2024-09-26 17:28:00
红楼梦:恶俗富二代对千金小姐一见钟情,追求手段让人啼笑皆非
《红楼梦》里那林黛玉呀,长得那叫一个风流婉转,可那呆霸王见了她呀,一下子就钟情啦!上回说那马道婆用五鬼魇魔法害贾宝玉和王熙凤呢
2024-09-26 17:29:00
难怪秦可卿死后贾珍表现过火,真实关系不止爬灰,哪敢被外人知道
贾珍在天香楼上侵犯儿媳妇,导致秦可卿上吊自尽,其死状无法遮掩。贾珍对内对外都必须给出一个合理解释。尤其是对秦业,必须告知人家女儿的真正死因
2024-09-26 17:59:00
北静王才是野心家,巧借秦可卿的死,一番操作葬送贾府百年富
秦可卿出殡当天,北静王领衔四王八公集体出席,才真正触了皇帝的逆鳞,让贾家成为必须除之的威胁。要将北静王出席葬礼的重大,就要了解当时朝廷格局的敏感
2024-09-26 17:59:00
红楼梦:薛姨妈被嫁入薛家,让王家狠赚一笔,堪称书中最成功联姻
薛姨妈和王夫人是亲姐妹,却一个被嫁商人妇,一个成为荣国府女主人,诰命夫人。姐妹不同命运不免让人替薛姨妈遗憾,为什么王家父母会将她嫁给商人呢
2024-09-26 18:00:00
秦可卿:死后托梦交代的两件事好在哪里?王熙凤为什么不执行呢?
秦可卿死了,却没有因此生恨。只此一点表现就比《恨无常》的贾元春强太多。贾元春死后先恨自己荣华短暂,才想起父母爹娘。想要托梦告知
2024-09-26 18:01:00
唐朝流行的胖,不是你以为的胖,看到杨贵妃的身高体重后,就会懂
在翻阅史书典籍之际,常常会将灭国这般重大的罪名归咎于女子,所谓“美色误国”之说便由此而生。特别是在唐朝发生的安史之乱,人们觉得
2024-09-26 18:01:00
于历史浪潮拾起小人物的鲜活生命,《王氏之死》独家上线掌阅科技
近日,掌阅科技独家首发史景迁微观中国史奠基之作《王氏之死》。该作复原十七世纪的县乡中国与家庭生活,在四次小危机的背景下
2024-09-26 18:06:00
33岁的皇后嫁给了7岁的“曾孙”,生下8个孩子至今受百姓敬重
在蒙古族的历史上,铁木真带领他们走上崛起之路。而在数百年后,蒙古族四分五裂,实力大不如前。这时候,又出现了一位统一蒙古的中兴之主
2024-09-26 1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