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年也正逢慈禧七十大寿,清廷上下仍积极筹备。这一年的科举,为了庆贺太后的七旬万寿,称为“恩正并科”。当然,人们绝对想不到的是,这次科举将是千年科举史上的最后一次,这一科的会元,便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茶陵人...……更多
湖南石门:绿肥红花助春耕
...石门县绿肥生产献给春天的“厚礼”。4月1日,石门县紫云英全面进入盛花期,县农业部门组织对全县紫云英绿肥示范片进行了调查测产:紫云英鲜草平均亩产2260公斤,高产丘块达到3580公斤。绿肥测产验收成效好近年来,石门...……更多
王维与玉真公主:一段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
...,比如杜甫名气和才能比王维还要大。但是杜甫在唐朝的科举考试中,却屡次考不中,当然王维是科举考试的状元,但是王维得状元的原因,说出来却有点让人不好意思。王维确实有才气王维有才,这一点毋庸置疑,从他的诗歌...……更多
回顾:刘凤诰自幼丧母且失明一目,却坚持科举之路,终获探花
自隋唐时期起,科举考试成为朝廷一个重要的选拔方式。它为许多寒门学子提供了进入官场的机会,也为朝廷选出了许多优秀的官员。虽然科举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才华,但在外貌上也有一些要求。帝王们一直渴望能够选拔出...……更多
一位冷门诗人,却写下一首经典讽刺诗,发人深思,千古流传
...。作者张俞,算是宋朝一位知名度不是很高的诗人,参加科举多次落榜,后隐居山林。如果没有这首诗,相信这位作者就会和大部分人一样,淹没于历史尘埃之中。整首诗非常好理解,用简洁而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一位蚕妇进城...……更多
...沙溪路、马蹄轻。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此时的苏轼,内心关于宦海浮沉的感受,与人生不得成仙而去的感慨都呈现于此作中。他联想雨后溪边行人骑马的情景,那马蹄轻快的马儿...……更多
...很成功的作品,如《易水送人》和《在狱咏蝉》,后者寄悲愤沉痛于咏物之中,是初唐律诗中精工凝练的名作。总之,“初唐四杰”的创作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先(汉魏)启后(盛唐)的作用,不仅给初唐诗坛带来了生气,而且...……更多
“诗囚”孟郊,为何仕途之路极为坎坷,转而文学成就突出?
...诗囚的称号。在少年时期隐居在嵩山一带,后来多次参与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中,直到四十六岁才得以考中进入朝堂为官,担任溧阳县尉。这使他的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他便将自己沉溺于山林之间,再次吟诗作赋。也是由于...……更多
...不俗。祖父曾担任过四品官职,而父亲更是成化十七年的科举状元,这种家庭背景为他的早期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王守仁从小就表现出不安分的性格,他并不像其他子弟那样静坐读书,相反,他热爱武艺,喜欢舞枪弄...……更多
唐朝这位诗人,笔下一首诗火了千年,被称为七绝压卷之作
...23岁。在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年代,每一年科举仅录取一二十人,而他却能在这个年纪脱颖而出,可谓年少有才。可他不仅有才,还有颜,为人还自信大方,性格爽快豪气,善于结交朋友,在当时的文人圈子中享有...……更多
念念红花草
...的释放,回馈最好的本真。后来,我了解到红花草就是紫云英。曾经吃过的紫云英蜂蜜,其蜜源植物就是紫云英。因它常见,价格适中,味道极甜,让我尝过后就记住了紫云英这个名字。不过,竟好长时间名不对物,太不应该了...……更多
...的诗作,字里行间浸透着面对“甲午战败、乙未割台”的悲愤;有受孙中山委派回台组织抗日、牺牲时仅28岁的罗福星1911年的时局有感;还有曾回大陆从事抗日情报工作而被捕的作家王白渊1945年创作的新诗《光复》。“我是客...……更多
...年翻番,城市吸引力、美誉度、影响力持续增强。”“紫云英人才计划引才效果明显,但部分政策有待优化。”……在安徽省芜湖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联组会议上,委员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到人才问题。人才兴,则事业兴。从...……更多
揭秘朱元璋钦点“明代首元”的精彩人生
...国在明代又进入对外交流频繁时期。吴伯宗是朱元璋重开科举后钦点的第一位状元,但他作为外交家和在丝绸之路上传播知识的翻译家的两重身份,却并不为人所熟知。通过对其个人文集《荣进集》进行研究,并参校相关明清史...……更多
从科举到学堂:中国教育的历史性转
废除科举,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颠覆性的、地动山摇的大事。有些人认为,如果没有1905年的废除科举,就不可能有1911年的“辛亥革命”!参加科举考试,是一千多年来无数读书人的图谋进取之路,是贫寒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更多
江门:影视资源的“富矿地”
...落傲然挺立,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文物熠熠生辉,海上丝绸之路绵延万里。正是凭借多方优势,江门这个“影视资源的富矿地”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十多年前就开始注重影视产业发展。今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挖掘影视文化...……更多
孟浩然最有气势的一首诗,颔联传唱千古
...闲适的生活。等到他四十多岁想出仕做官时,去长安参加科举,或许是对时事和热点认识不足,导致发挥失常名落孙山。本来凭借他的诗名和才华,可以走走后门不用笔试混个一官半职的。有次王维成功引荐玄宗面试他,可他蹦...……更多
为何韩愈“六次落榜”仍然不放弃
科举制是一种以考试为标准来选拔和任用人才的制度,科举制使得各阶层能够流动,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向更高的阶层发展,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到了唐朝时,唐太宗十分重视对人...……更多
以貌取人:古代皇帝的短视与钟馗的悲剧
...得丑,状元悲愤难忍,撞死在大殿上,死后却被奉为神。科举考试是无数文人才子获取功名的一个门槛,“知识改变命运”是寒门子弟的一种出路,唐武德年间,一位学富五车的书生赴京赶考,获得笔试第一名,有幸面见皇上唐...……更多
“等待”美好归来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紫云英合唱团》吴洲星 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编者按:《紫云英合唱团》由一个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在宁波一所偏远山村小学,一位教师成立了一支“紫云英童声合唱团”。这支合唱团连续三年获得...……更多
...去我时,独愁常苦悲。”不知,当日的她是怀着怎样凄绝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一生所爱敌不过别有用心之人的几句谗言,杯中毒酒一饮而尽,她带着得来又失的温暖,不甘心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辜负她的曹丕。不知当日...……更多
王维创造机会让孟浩然见唐玄宗,他表现如何
...在京城通过干谒走上仕途,获得被朝廷任用的机会。二、科举落第孟浩然在洛阳整整滞留了三年时间,可是最终仍然是一无所获。既然干谒不成,那就只好走科举之路。和李白相比,孟浩然显然多了一条出路,李白是根本不能参...……更多
又归何处去,尘路月苍苍
...随着众多书院的建设,再加上唐朝实行从隋朝沿袭下来的科举制度,身处岭南的桂林本地人,也因此第一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上升通道。其间,号称“桂州三才子”的三个人,就是其中的典范,曹唐、曹邺和赵观文。身为桂...……更多
...玄宗长期以来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全诗沉重悲愤。唐玄宗每年都会临行华清宫,杨贵妃和他姐妹也会随往。他们还时不时地去曲江游宴,出行时,队伍庞大,车马众多,车队过处,往往遗落钗钿环佩无数,芳香的气...……更多
“努力尝试,种好这块试验田”(干部状态新观察·选调生在基层)
...土壤、管理等一系列要素,走一条多元化的农村产业发展之路。”刘杰专门研究各类中药市场走向,经过综合考虑,选择种植前胡。 成功的概率大不大,万一失败了呢?面对大家的疑问,刘杰满怀信心的同时,更多了份平常心...……更多
孟浩然:盛唐山水诗人的传奇人生
...公子。青年时期的孟浩然觉得朝廷黑暗,便一直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他总是隐居于鹿门山,在隐居期间,孟浩然过得悠闲自在。著名的《春晓》就是这时候写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更多
科举与起义:黄巢的传奇人生
科举的发明无疑是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这项制度让寒门子弟有了晋升的机会。古代读书人的出路无疑就两个,一个是考中功名走上仕途之路,另一个就是去当隐士。古人把寒窗十年苦读是当做非常重要的事情来对待。考中...……更多
让草在果园“自由”生长
...:三明日报生态梨园产出精品玉梨枝头桃花灼灼,树下紫云英花海,生草果园春意盎然。 ●建宁记者站 饶丽英 文/图果园杂草是果农头痛的问题,很多果农总怕杂草与树争肥争水,视草为害,认为锄草要除根、锄草要灭生。但...……更多
看看十六岁的李商隐是如何写雨的
...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的欣赏,可当他意气风华跑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却名落孙山。这样的遭遇使得李商隐的这首《微雨》,读起来清新唯美,却又带着一股淡淡的愁意。 ……更多
武则天67岁登基!权倾天下,还养几个“男宠”他们的结局如何
...朝堂上发表意见,简直就是“女权运动”的先驱!2.开创科举制度:让女性有了出头之日武则天大力推行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限制,让更多有才华的女性有机会进入仕途。她的举措让许多女性看到了希望,纷纷投身于学习和仕...……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霍去病:西汉名将的传奇一生,如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格局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字子孟,西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对国家的忠诚而闻名于世。他在年轻时便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2024-12-20 09:09:00
霍去病:年轻英雄的故事,激励我们追逐梦想的力量
霍去病,这位年轻的西汉将领,以其惊人的军事才能和短暂而辉煌的生涯,成为中国历史上备受瞩目的英雄之一。他的故事不仅充满了战斗的荣耀
2024-12-20 09:10:00
白起:战神还是人屠?揭秘这位武安君的真实历史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中国历史上那位传奇的军事将领——白起。有人称他为“战神”,也有人把他称为“人屠”。那么,白起究竟是怎样的人物
2024-12-20 09:10:00
汉武帝给霍去病送数十车肉,为何宁愿放臭,霍去病也不给士兵吃?
公元前117年,当匈奴单于伊稚斜再次表达不愿对汉武帝称臣后,汉武帝的愤怒达到了顶峰。正当他准备再次派霍去病征讨匈奴时,获得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霍去病已经不在人世
2024-12-20 09:12:00
汉武帝开眼看世界之后,立刻让卫青端了匈奴右贤王
骑马七百里,穿越戈壁无人区,硬是杀到匈奴王庭门口。这不是电影,而是汉武帝手下大将卫青的真实战绩。一次突袭,打得匈奴右贤王连夜抱着爱妾逃跑
2024-12-20 09:12:00
霍去病:19岁平定匈奴,23岁以身殉国,他的一生短暂却璀璨
大家本以为他提到的杀敌只是小孩子玩笑话,没成想他早已悄无声息地绕到匈奴背后,来了个彻底的“釜底抽薪”。在短短六天内,他连续攻灭了五个国家
2024-12-20 09:13:00
汉武帝对匈奴最致命的打击:摧毁匈奴的经济根基,夺走其生存资源
长久抗争:匈奴人的牧场失落记1.揭秘汉武帝如何摧毁匈奴生存根基,夺走其牧业资源2.从卫青到霍去病,汉朝将领是如何一步步击溃匈奴的
2024-12-20 09:13:00
霸天下的卫子夫,除了卫青霍去病之外,还有哪些拿得出手的外戚?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卫子夫是一位备受瞩目的外戚,他不仅智慧超群,还依靠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谋略,赢得了对整个国家的掌控
2024-12-20 09:14:00
出将入相国士无双、百姓眼里的青天,历史对于谦的评价为何这么高
于谦,明朝的兵部尚书,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诗句展现了他的高尚追求
2024-12-20 09:15:00
马皇后葬时暴雨倾盆,朱元璋发怒,发怒,老和尚一句话救下众人
在我国古代,大多数皇帝都拥有众多的妻妾,有着三宫六院。许多皇帝即便册立了皇后,可那基本上也只是一种政治上的形式,皇帝在背地里往往有着自己更为喜爱的女子
2024-12-20 09:15:00
朱元璋:从贫苦小子到大明开国皇帝的传奇人生
朱元璋(1328年—1399年),字国瑞,号明德,后世称为明太祖。他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最引人入胜的传奇之一,从一个贫苦的农民小子到开创大明王朝的皇帝
2024-12-20 09:17:00
从黄袍加身到杯酒释兵权,赵匡胤是如何一步步,坐稳皇帝宝座的?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在五代十国的乱世尾声,一个名叫赵匡胤的青年将领,以其过人的胆识和谋略,在陈桥驿导演了一场改写历史的兵变
2024-12-20 09:20:00
涿鹿之战:古代战争与文化融合的象征
涿鹿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极具重要性的事件,传说发生在4000多年前,涉及黄帝与炎帝两大部落联合对抗蚩尤及其九黎族。此战不仅是一次军事冲突
2024-12-20 09:22:00
李渊:从隋末动荡到大唐辉煌,他的传奇一生为何值得铭记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李渊这个名字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因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深邃的政治智慧,被后人称颂不衰
2024-12-20 09:23:00
历史的另一面:崇祯皇帝的神秘逃亡与台湾隐传说
在中国悠久历史的壮阔画卷中,明朝的终结无疑是浓墨重彩却又悲情满溢的一笔。1644年,崇祯皇帝在北京煤山的悲惨自缢,成为了后世反复咀嚼的历史之痛
2024-12-20 0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