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汉武帝给霍去病送数十车肉,为何宁愿放臭,霍去病也不给士兵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20 09:12: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前117年,当匈奴单于伊稚斜再次表达不愿对汉武帝称臣后,汉武帝的愤怒达到了顶峰。正当他准备再次派霍去病征讨匈奴时,获得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霍去病已经不在人世。这位年仅24岁的民族英雄在征战中积劳成疾,匆匆离世。汉武帝为此痛心不已,按照霍去病的功绩下令其墓建成祁连山的模样,以彰显他为汉朝立下的赫赫战功。这样一位英雄的离世,让人们不禁重新回忆起汉武帝曾给霍去病送去数十车肉,为何宁愿放臭也不愿意拿给士兵吃呢?

汉武帝给霍去病送数十车肉,为何宁愿放臭,霍去病也不给士兵吃?

公元前119年春,漠北的战场上,霍去病奉汉武帝的命令,率领五万精锐骑兵深入敌境,誓要彻底歼灭匈奴。这位21岁的年轻将军,从小成长在汉武帝身边,拥有丰富的军事经验和过人的胆识。为了表达对霍去病的宠爱和关怀,汉武帝特别送上数十车精米和美肉。然而,他却选择不分食这些食物,而是放在边疆,回师时这些食物已经发霉发臭。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霍去病宁愿让这些美食腐烂,也不愿分给士兵?

汉武帝给霍去病送数十车肉,为何宁愿放臭,霍去病也不给士兵吃?

在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时,必须回顾霍去病的作战特点——他崇尚速度和机动性,独特的“轻装作战”策略使得他的军队行动迅捷如风。霍去病深知,携带大量辎重会极大影响军队的行军速度,而保持机动性是战胜匈奴的重要因素之一。战胜匈奴的关键在于快速迂回、出其不意,而不是在行军途中被大量物资所牵绊。

汉武帝给霍去病送数十车肉,为何宁愿放臭,霍去病也不给士兵吃?

实际上,霍去病的远征并不担心粮食和物资的补给,因为他总是善于“以战养战”。每次打败匈奴之后,他会从敌人那里获得食物和物资,确保大军的补给充足,让士兵们有足够的动力继续战斗。在这场战争中,补给不足反而成了一种战术——让士兵们为了生存和获胜,必须将每一战打好,形成一种强烈的战斗意志和凝聚力。

汉武帝给霍去病送数十车肉,为何宁愿放臭,霍去病也不给士兵吃?

从霍去病的视角看,数十车食物不仅是累赘,更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指责。古代的制冷技术不够发达,这些食物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疆,很容易就已经变质无法食用。此外,这些食物是汉武帝以私人名义赏赐,霍去病若擅自行使赏赐权,有觊觎功高震主之嫌,可能引发朝中非议,甚至危及家族和亲属的安全。

汉武帝给霍去病送数十车肉,为何宁愿放臭,霍去病也不给士兵吃?

霍去病在每一战中,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击溃敌人,从左贤王部落的核心区到匈奴大将的驻地,他总是先发制人,给敌人以致命打击。他行军到克鲁伦河地区,迅速跨越河道,打破匈奴兰氏部落的防线,逼迫敌军溃败。《孙子兵法》曾提到:“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霍去病的制胜之道正是“快”。尽管敌人在草原上居无定所,灵活多变,但霍去病以战变应战,屡屡奏效。

汉武帝给霍去病送数十车肉,为何宁愿放臭,霍去病也不给士兵吃?

霍去病每次出征,总是精确地找到匈奴主力位置,得益于他养育了一群“飞鹰”。这一创新战术,使得飞鹰如空中侦察机,协助骑兵精准搜索敌人踪迹。这些飞鹰一旦发现目标,通过“人鹰互动”,报告敌军位置,霍去病迅速调动军队给予致命攻击。此外,霍去病军队中还有一些了解漠北情况的匈奴降将,他们充当向导,确保大军行军路上不致迷失方向,极大提升了作战效果。

汉武帝给霍去病送数十车肉,为何宁愿放臭,霍去病也不给士兵吃?

这场漠北征战,霍去病不仅打击了匈奴的军事力量,还在敌领筑坛祭祀,宣示汉朝的强大与主权。霍去病的这一行为,是对汉朝疆域的正式宣告,是对匈奴的威慑与展示。

汉武帝给霍去病送数十车肉,为何宁愿放臭,霍去病也不给士兵吃?

霍去病的“闪电战术”在之后的历史中多次被效仿,但无论是在装备还是在战略上,都参差不齐。在近代史上,德国的“闪击战”同样强调快速、灵活,以掌握制空权为要,但最终由于盟军的强大介入失去了优势。霍去病在那个时代没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却凭借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机动战术,成就了一段非凡的军事传奇。

汉武帝给霍去病送数十车肉,为何宁愿放臭,霍去病也不给士兵吃?

如今,位于墓前的鲜花和供品,依旧在述说着人们对这位年轻英雄的敬仰。霍去病在短暂的生命里,用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舍身的奉献,守护了祖国的安宁,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通过霍去病的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将军的英勇,也感受到了一种深厚的爱国情怀。正是这种情怀,让霍去病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后人永远铭记的榜样。

霍去病的死因虽然成谜,但无论是积劳成疾还是其他原因,他都是那个时代的伟大英雄。世人眼中,他的离去是短暂的,但他所创造的传奇却会永远存在于历史长河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20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汉武帝送的数十车好肉,霍去病宁愿放臭都不吃,却让7万胡人丧命
如果说卫青是汉武帝手中的一把宝剑,那这霍去病定然是汉武帝手中的刺刀。他用兵如神,所向披靡,以少年之姿英勇出击,直插敌人心脏,直至封狼居胥。霍去病自小跟随舅舅卫青学习带兵打仗,不及
2024-02-28 22:24:00
汉武帝送的数十车好肉,霍去病宁愿放臭都不吃,却让7万胡人丧命
霍去病远征匈奴之前,汉武帝赏赐给他数十车鲜美的好肉供他一路享用,可霍去病把肉放臭都没动过一口,最终让7万胡人丧命。公元前119年,奉汉武帝之命霍去病带领五万骑兵北上驱逐匈奴,此时
2023-09-19 16:54:00
霍去病将酒肉放臭也不让士兵吃,还殴打士兵,26年发现真是高明
霍去病中国历史上的传奇将军,21岁时就完成了一个军人将军的最高荣誉,闪电战的鼻祖。但是根据《资治通鉴》记载,霍去病并不是非常关心士卒:“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
2024-02-23 22:01:00
霍去病为什么宁愿让肉臭掉也不分享给士兵呢
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大将,同时也是万户侯,他成名太早,21岁就封狼居胥,这是古代多少将士一辈子无法企及的高度,但他离开的也太早,23岁就英年早逝。但这并不妨碍霍去病成为历史上
2023-05-26 16:23:00
皇帝送来几十车肉,霍去病为何扔了也不给士兵吃
《汉书·霍去病传》:“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西汉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二人,各率5万骑兵深入漠北,寻歼匈奴
2022-12-25 19:33:00
霍去病带十几车肉出征,为何宁愿臭掉不分给士兵
...都是西汉统治者的心头病。后来,在汉武帝时期,冠军侯霍去病率领大军一路深入漠北,将匈奴人的残兵败将驱除出狼居胥山,实现了古代武将的最高理想。但历史上有传闻,这样一位优秀的将军,
2024-06-18 20:55:00
为何说霍去病不给士兵吃肉是明智的选择
...的奴才。她与一位小吏霍仲儒相爱,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霍去病。卫少儿原以为儿子注定是奴隶之命,只能将他送人抚养。当时的汉朝,已经建立百余年,国力日益强盛。但是边疆上的匈奴单于仍
2023-11-03 19:20:00
汉武帝赏赐的肉,霍去病为何宁愿臭了也不给将士吃
霍去病是古代武将的巅峰代表,凭着“闪电战”打败了强大的匈奴,扩大大汉的版图,从十八岁走上军营,只用了六年就让匈奴全面溃败,击毙敌军十一万人,光光是漠北之战中,他就率军灭掉七万零三
2024-06-14 21:31:00
为何士兵要争相进入霍去病的阵营
霍去病年少时,受舅舅卫青的影响,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在骑射上更是无人能比。而且读了不少兵书,可以称得上是文武全才。(霍去病剧照)虽然如此,不过,如果没有卫子夫的发迹,霍去病绝世才干
2023-01-06 16:2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谷草藏英雄 谱写鱼水情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王立岗(右)回太原看望父老乡亲。(图片由王立岗儿子王洪提供)翻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画卷,一个发生在太行山麓的动人故事跃然眼前
2025-08-21 07:20:00
我们的抗战|军民情深:一碗饺子的牵挂与八十年的守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郭辰昊 徐宁 于洋 王琳“我村人民年年莫忘,今天来送饺子给你们拜年。”在山东临沂朱村,每逢大年初一
2025-08-21 10:21:00
宋韵留香 四时风雅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 一缕青烟自香炉袅袅升起,茶汤在盏中泛起云纹……在历史的长河中,宋代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文化之昌盛
2025-08-21 10:47:00
丰乐剧场墙缝里藏了六把刀
如果你来到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一定会被一楼一个展柜里保存非常完整的沙俄哥萨克军刀吸引,展柜里的军刀闪着寒光,刀上的花纹清晰可见
2025-08-21 10:55:00
【灵山夜话】张恨水笔下的上饶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小说大家。他一生创作超千万字,既有《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风靡一时的言情小说
2025-08-21 11:50:00
大皖新闻讯 大皖新闻记者近日获悉,庐江县将上马冶父山区域登山步道改造提升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为这座蕴藏千年剑魂的文化名山织就一道防火安全网
2025-08-21 13:56:00
福州铁骑开辟4分钟生命通道。被救者:给他写了封感谢信,但还不知道姓名。
2025-08-21 18:20:00
抗战中的太原:一场诱敌深入的伏击战
东蒲村伏击日寇战斗遗址(资料图片)。 阳光炽白地铺在东蒲村的田野上,微风吹过,卷起细碎的尘烟,与田垄间零星绽放的五颜六色的小花形成鲜明对比
2025-08-20 08:09:00
36幅墙绘讲述婚俗故事,聊城这个小村庄让传统古礼“活”了起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婚俗文化,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其中熠熠生辉。“终身大事”这一称谓,真切传递出国人对待婚姻的庄重与敬畏
2025-08-20 11:39: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
2025-08-20 12:50:00
百年铜柱 千里边陲:吴大澂晚清勘界固防的爱国史诗
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馆一楼《吴大澂固防》展区内,一件特殊的展品静静诉说着100多年前的边疆风云。这座高大的铜柱复制品,虽不及原物历史悠久
2025-08-20 15:01:00
千年一滴青州醉,此酒曾入东坡杯
大众网记者 杨晓玲 潍坊报道这场时间与匠心的千年对酌,是历史与风土的无声契约。青州大地,仰天山下,狮子峪内,一滴酒藏着半部华夏酿酒史
2025-08-20 16:02:00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潍坊籍军旅作家丁一鹤撰写的《尽美中国--王尽美传》一书正式出版发行,并赠送给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作为教材。视频是作者讲述了撰写王
2025-08-20 16:03: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人民军工摇篮”——黄崖洞兵工厂背后的故事
黄崖洞文化旅游区坐落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作为“人民军工摇篮”,拥有不可复制的红色资源禀赋:1939年八路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兵工厂在这里诞生
2025-08-20 17: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