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霍去病带十几车肉出征,为何宁愿臭掉不分给士兵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8 20:5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霍去病带十几车肉出征,为何宁愿臭掉不分给士兵

在西汉时期,匈奴人仗着肥沃的草原和强壮的骏马,他们多次在我国边境烧杀抢掠。在很长一段时间,这都是西汉统治者的心头病。后来,在汉武帝时期,冠军侯霍去病率领大军一路深入漠北,将匈奴人的残兵败将驱除出狼居胥山,实现了古代武将的最高理想。

但历史上有传闻,这样一位优秀的将军,带着几十车肉出征,宁愿臭掉也不分给士兵享用,这是为什么呢?要知道,古代武将可是讲究,与士兵同吃同住共同战斗的,霍去病此举有何深意呢?

西汉前期,最耀眼的将军莫过于卫青和霍去病,而卫青正是霍去病的舅舅。在霍去病还未曾参军时,卫青已经是西汉军队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深受汉武帝器重。

霍去病带十几车肉出征,为何宁愿臭掉不分给士兵

卫青的作战方式不同于其他武将,他不拘泥与古代兵书,自创车阵和骑兵。这些创新打破了汉朝曾经面对匈奴,屡战屡败的尴尬局面。在他带领军队期间,匈奴人已经不能从汉朝占上半分上风。

但卫青的战术,对于进攻确实不太擅长,汉武帝急需一位能进攻的武将。这时,年仅16岁的霍去病进入他的眼中。霍去病因为卫子夫的缘故,自小被养在身边,深受汉武帝的喜爱。

他自小勤练武艺,对兵法有着自己独道的见解,常常跟着他的舅舅问东问西。虽然他没有亲自上过战场,但也有着不俗的见解。初次上战场时,卫青觉得他年岁小,不敢将过多的士兵交给他。

霍去病带十几车肉出征,为何宁愿臭掉不分给士兵

于是,只分给他八百人,在大军后方负责迂回巡逻。霍去病就率领着这八百人,开启了他的传奇一生。这八百人深入漠北,两次功冠全军,甚至擒获了匈奴单于的父亲。

在他十九岁时,指挥河西之战,此战招降和歼灭匈奴将近十万余人,缴获了匈奴的祭天金人。从此以后,他们见到他便闻风丧胆,不敢与之交战。

在元狩四年,霍去病和舅舅卫青两人联手,带领大军进入漠北。在漠北一战,就消灭匈奴主力七万余人,追击他们到狼居胥山。在这里他们祭祀天地,临瀚海而环,此战造就了“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的传奇。

霍去病带十几车肉出征,为何宁愿臭掉不分给士兵

霍去病之所以能建有这等奇功,也是因为有着一套自己的独特战术。他不喜欢汉朝那些将军一板一眼地照抄兵书,他认为战争就是为了消灭敌人,因此,就要利用自身长处去攻击匈奴的短处。

匈奴是游牧民族,部落与部落之间并不是一致对外的。他利用他们的弱点,率领骑兵,进攻迅速而有成效,堪称历史上最早的闪电战。可惜他18岁从军,24岁就因病去世,他的一生就像一颗流星,划过西汉的天空,璀璨而短暂。

霍去病病逝后,汉武帝悲痛不已,追谥他为“景桓”。还以功臣的身份,赐他葬于茂陵,这是离汉武帝墓穴最近的陵墓。霍去病不可不谓英雄,想想24岁的我们,一比较就显得相形见绌,自惭形秽。

霍去病带十几车肉出征,为何宁愿臭掉不分给士兵

他生前战无不胜,死后受如此荣誉,应该被后世人敬仰。但是,司马迁却对他有着不好的评价,说他不礼贤下士,不能和自己的士兵们同甘共苦。

说起春秋战国的名将,有杀神白起、大将吴起、不可一世的李信,这些人都在军事领域有着很高的成就。但他们不论是收买人心或者关爱士兵,都选择在战争前期,和士兵同吃同住。

史书上有记载,吴起有一个士兵,腿部伤口化脓,疼痛难忍。他去看望伤兵时亲自为他吸脓,获得了士兵的衷心。因此,和士兵同甘共苦,成为了古代将领的一种评价标准。

霍去病带十几车肉出征,为何宁愿臭掉不分给士兵

司马迁认为,一个军队的统帅必须和军队士兵心连心,用真心换取士兵们的真心。这样才能得到士兵的爱戴,才符合主流道德对将军的看法。“贵,不省士”,这就是司马迁对霍去病的评价。

这句带有讽刺的言论,直指他在军队中不分肉给士兵。他认为霍去病是为了讨好汉武帝,故意苛刻军队粮食,不把赏赐的肉类分给士兵吃,他对这种行为很是不耻。

毕竟战争一开始就是几个月,汉武帝经常会对这些将领进行赏赐,将领们犒赏三军也是极为正常的。在漠北之战中,皇帝曾足足赏赐了几十车的肉,本意就是为了犒赏士兵,但战争都结束了也没有分到士兵手中。

霍去病带十几车肉出征,为何宁愿臭掉不分给士兵

这些肉即使被盐腌制过,在远征途中也很容易腐烂。于是,霍去病便下令把这些肉扔了,这么珍贵的食物被丢弃,士兵们颇有微词。但霍去病一句解释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在司马迁看来,就是霍去病觉得自己身份高贵,瞧不起那些普通士兵,这才不把肉分给士兵们。但作为历史上,获得最高成就的武将,他真的不知道体恤士兵的重要性吗?

武将最易功高震主,遭到皇帝忌惮,历史上也有不少,在外出征的将领起兵造反。因此,为了安抚汉武帝和朝中诸多大臣,他故意将肉丢弃,以避免显摆、骄傲自满的弹劾。汉武帝虽然和霍去病关系极好,他也深受汉武帝信任,但小心谨慎才能更加安全。

霍去病带十几车肉出征,为何宁愿臭掉不分给士兵

其次,霍去病的战术战略,不允许士兵有骄奢淫逸的念头。要知道,他率领的军队常常日行百里突袭对手。一旦吃了肉,士兵们的其他想法就会接踵而至,对深入匈奴后方的军队来说极其危险。

霍去病虽然没有分肉给士兵,但他对士兵并不苛刻,很多士兵都对这位勇敢而聪慧的将军很是爱戴。要是他和士兵不同心,那么他怎么可能率领军队,在匈奴境内纵横捭阖呢?

霍去病带十几车肉出征,为何宁愿臭掉不分给士兵

霍去病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英雄将领,他的才华不会因为小小的批评而被埋没。在抗击匈奴的时期,他的地位举足轻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8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汉武帝送的数十车好肉,霍去病宁愿放臭都不吃,却让7万胡人丧命
如果说卫青是汉武帝手中的一把宝剑,那这霍去病定然是汉武帝手中的刺刀。他用兵如神,所向披靡,以少年之姿英勇出击,直插敌人心脏,直至封狼居胥。霍去病自小跟随舅舅卫青学习带兵打仗,不及
2024-02-28 22:24:00
汉武帝给霍去病送数十车肉,为何宁愿放臭,霍去病也不给士兵吃?
...帝称臣后,汉武帝的愤怒达到了顶峰。正当他准备再次派霍去病征讨匈奴时,获得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霍去病已经不在人世。这位年仅24岁的民族英雄在征战中积劳成疾,匆匆离世。汉武帝为此
2024-12-20 09:12:00
为何说霍去病不给士兵吃肉是明智的选择
...的奴才。她与一位小吏霍仲儒相爱,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霍去病。卫少儿原以为儿子注定是奴隶之命,只能将他送人抚养。当时的汉朝,已经建立百余年,国力日益强盛。但是边疆上的匈奴单于仍
2023-11-03 19:20:00
皇帝送来十几车好肉,霍去病宁愿臭掉也不吃26年后才知高明之处
...英雄人物,在提起其中有名的将领时,相信大多数人对于霍去病是非常熟悉的,他是西汉时期有名的将军,再加上又是卫子夫的丈夫,所以在当时也有着很高的权势和地位。霍去病是一个很有个性的
2024-11-10 09:49:00
汉武帝赏赐的肉,霍去病为何宁愿臭了也不给将士吃
霍去病是古代武将的巅峰代表,凭着“闪电战”打败了强大的匈奴,扩大大汉的版图,从十八岁走上军营,只用了六年就让匈奴全面溃败,击毙敌军十一万人,光光是漠北之战中,他就率军灭掉七万零三
2024-06-14 21:31:00
皇帝送来几十车肉,霍去病为何扔了也不给士兵吃
《汉书·霍去病传》:“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西汉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二人,各率5万骑兵深入漠北,寻歼匈奴
2022-12-25 19:33:00
为何士兵要争相进入霍去病的阵营
霍去病年少时,受舅舅卫青的影响,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在骑射上更是无人能比。而且读了不少兵书,可以称得上是文武全才。(霍去病剧照)虽然如此,不过,如果没有卫子夫的发迹,霍去病绝世才干
2023-01-06 16:27:00
哪位小将一次冒险之旅,葬送了卫青美好前程
...。“6”是指六个将军,而那个“1”则是指一名小将——霍去病。霍去病,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他的人生境遇和卫青的很相似。他是个私生子,母亲是卫子
2024-06-07 20:20:00
霍去病究竟有多厉害?从汉武帝视角看,四战皆封神,尽显非凡
...代帝王将相梦寐以求的伟业,这位杰出人物正是大汉军神霍去病。汉武帝在一生中遇到过无数的英雄人物,但没有一个人能与他的勇敢和智慧相提并论。他仿佛是上天赐予大汉的珍贵礼物,光芒四射
2024-12-14 10: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
林州市世纪学校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025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76周年诞辰。9月28日上午,林州市世纪学校组织全体师生
2025-10-09 10:33:00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