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霍去病将酒肉放臭也不让士兵吃,还殴打士兵,26年发现真是高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3 22:01:00 来源:精彩生活

霍去病中国历史上的传奇将军,21岁时就完成了一个军人将军的最高荣誉,闪电战的鼻祖。

但是根据《资治通鉴》记载,霍去病并不是非常关心士卒:

“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蹴鞠也。”

根据史书记载,霍去病带兵经常殴打士兵,《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和《汉书·卫青霍去病传》都有记载:“霍去病率军出征时,汉武帝都会派人为他带数十车生活用品。但是凯旋后,精米和好肉都被放臭了,而周围的士兵,个个面带饥色,霍去病却没让士兵吃上一口。

霍去病将酒肉放臭也不让士兵吃,还殴打士兵,26年发现真是高明

尽管霍去病立下不世之功,但他对待士兵的态度,却并不让人感到佩服,相比他的舅舅卫青与士兵同甘共苦,霍去病简直就是一个任性公子,他有肉却宁愿放臭了也不给士兵吃,士兵累的都爬不起来了,还要陪他踢球,甚至还在战场上殴打士兵。

霍去病是纨绔子弟

公元前123年,17岁的霍去病率领轻勇骑八百出征,斩获敌人2028人,并俘虏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因此被封为冠军侯。按理说这种大胜之战,缴获肯定不会少,返回时不应该有士兵饿的现象。

有人认为霍去病是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汉武帝的外甥,自小生活在宫中,生活条件优越,并不懂得士兵的疾苦,他在战场上玩蹴鞠,其实就是改不了少爷脾气。

霍去病将酒肉放臭也不让士兵吃,还殴打士兵,26年发现真是高明

所以他不吃汉武帝赏赐的东西,是因为太任性,挑食,而另一种说法,却认为霍去病不吃这些东西,其实是为了战争能够更顺利。

闪电战的需要

有人会认为,霍去病不将军粮分给士兵,和韩信的“背水一战”曹操的“望梅止渴”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所谓“能发现问题的不算人才,能解决问题的才是高手”。霍去病17岁就随军参战,他在战场上身体力行改革汉军战术的陈旧模式,采取迂回“迂回纵深、穿插包围”奇袭战略,从敌人最薄弱的环节切入,以最快的速度对匈奴进行合围,实行毁灭性打击。

深入漠北作战,最难的应该是精准定位,但没有GPS的年代,即使是老将李广也曾因为迷路,没有及时赶到形成合围,差点让匈奴单于逃脱,而羞愧自杀。

霍去病将酒肉放臭也不让士兵吃,还殴打士兵,26年发现真是高明

而年轻将领霍去病,却每次都能够实现精准打击。霍去病不愧是少年军事天才,他采用的”以战养、就食于敌“的方法,直接将战火引到匈奴的腹地,解决了后勤补给的压力。所以他不吃汉武帝赏赐的食物,绝对不是挑食,而是根本没有时间去吃,更不会携带这数十车辎重上路。

时刻保持战备的亢奋状态

史书记载的“在塞外作战时,军粮不继,将士们饿得爬不起来,而霍去却还要开辟场地,踢球玩乐。”

有人认为霍去病“丝毫不体恤将士”,士兵都饿得爬不起来了,还要踢球玩了,这简直就是富家公子不体恤平民。

其实在军旅之中,经常会出现24小时拉练后,士兵都累得爬不起来了,既不想动,也不想吃饭,指挥官为了让他们保持状态,对于一些叫不醒的,可能就直接会踹两脚,这种情况在军营内是经常出现的,但这绝对不能算殴打士兵。

霍去病将酒肉放臭也不让士兵吃,还殴打士兵,26年发现真是高明

而霍去病为了让士兵们时刻保持战斗力,所以想出蹴鞠这种娱乐形式,无非是为了让士兵们时刻处于战备的亢奋状态,如果士兵一直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又何来的战斗力呢?

自污之术

霍去病留下”不吃皇帝美食,殴打士兵“这样的”恶名“其实是一种自污的韬晦之术。霍去病少年天才,屡建奇功,21岁达到军人巅峰状态,这种大将在帝王看来其实是很忌惮的。

其实霍去病和卫青一样,都属于谨慎之人,如果霍去病将汉武帝送他的食物分给将士,如此笼络人心,自然会得到一个爱兵的好名声,再伴以军功,这样的将领,汉武帝不仅不会重用,反而会感到害怕,长此以往,这军.队到底是姓刘,还是姓霍。

霍去病将酒肉放臭也不让士兵吃,还殴打士兵,26年发现真是高明

霍去病虽然在军中做了坏人,但反而证明了自己对皇帝忠诚。汉武帝终其一生都对霍去病信任有加,漠北之战后,汉武帝有意让他接掌卫青帅印,但又不能有两个大将军的职位,所以汉武帝搞了个“大司马”,并且让骠骑将军和大将军享受同行待.遇。

霍去病去世后,汉武帝一直对霍家照顾有加,将他的儿子霍嬗视如己出,对其弟弟霍光委以重任,在历史上,汉武帝是出了名的苛刻,动辄杀人,但唯独对霍光,却是一点重话都没有,还让他做了顾命大臣。

霍去病死后26年,巫蛊之祸爆发,卫子夫、太子刘据以及卫青的后代,尽遭诛杀,而唯独同属外戚的霍家却丝毫没事,可见,在汉武帝心中,霍去病一直是忠诚的,而且他的忠诚已经超越的卫青。

由此也可见,霍去病不仅是军事上的天才,在为臣上也是深谙其道。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看了霍去病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感触。我建大家平时要多读历史,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经验,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霍去病将酒肉放臭也不让士兵吃,还殴打士兵,26年发现真是高明

读《资治通鉴》除了可以从前人故事中得到经验、教训外,只要学好了,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工作学习都能游刃有余。

读书就一定要读好书,其实很多文言文的书,读起来是很痛苦的,但翻译的白话版却又质量参差不齐,今天小雨为大家推荐这套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霍去病将酒肉放臭也不让士兵吃,还殴打士兵,26年发现真是高明

编纂这套书的学者本都是国学大家,绝不是市场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

这套书读一次,就能有巨大的收获。作为历史看好者,小雨建议大家买这套书,一定要多读几次,我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多读几遍,长长见识,学学权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4 0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霍去病为什么宁愿让肉臭掉也不分享给士兵呢
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大将,同时也是万户侯,他成名太早,21岁就封狼居胥,这是古代多少将士一辈子无法企及的高度,但他离开的也太早,23岁就英年早逝。但这并不妨碍霍去病成为历史上
2023-05-26 16:23:00
皇帝送来十几车好肉,霍去病宁愿臭掉也不吃26年后才知高明之处
...英雄人物,在提起其中有名的将领时,相信大多数人对于霍去病是非常熟悉的,他是西汉时期有名的将军,再加上又是卫子夫的丈夫,所以在当时也有着很高的权势和地位。霍去病是一个很有个性的
2024-11-10 09:49:00
汉武帝赏赐的肉,霍去病为何宁愿臭了也不给将士吃
霍去病是古代武将的巅峰代表,凭着“闪电战”打败了强大的匈奴,扩大大汉的版图,从十八岁走上军营,只用了六年就让匈奴全面溃败,击毙敌军十一万人,光光是漠北之战中,他就率军灭掉七万零三
2024-06-14 21:31:00
司马迁记载霍去病把酒肉放臭,都不给将士们吃,这是怎么回事?
霍去病是西汉的少年战神,他追击匈奴,封狼居胥,是很多人心中的大英雄。然而,在司马迁的笔下,却记载了一些难以想象的事情,说霍去病把酒肉放臭,都不给将士们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司马迁
2024-10-20 10:38:00
霍去病为什么能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
...只有大将军卫青获取了一些胜利,但是比起来后来出现的霍去病来说,卫青的战绩不如霍去病。卫青卫青总共出击匈奴7次,斩杀和俘虏敌兵5万余人,霍去病共6次出击匈奴,斩杀和俘虏匈奴敌兵
2023-08-25 06:19:00
皇帝送来几十车肉,霍去病为何扔了也不给士兵吃
《汉书·霍去病传》:“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西汉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二人,各率5万骑兵深入漠北,寻歼匈奴
2022-12-25 19:33:00
霍去病带十几车肉出征,为何宁愿臭掉不分给士兵
...都是西汉统治者的心头病。后来,在汉武帝时期,冠军侯霍去病率领大军一路深入漠北,将匈奴人的残兵败将驱除出狼居胥山,实现了古代武将的最高理想。但历史上有传闻,这样一位优秀的将军,
2024-06-18 20:55:00
汉武帝给霍去病送数十车肉,为何宁愿放臭,霍去病也不给士兵吃?
...帝称臣后,汉武帝的愤怒达到了顶峰。正当他准备再次派霍去病征讨匈奴时,获得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霍去病已经不在人世。这位年仅24岁的民族英雄在征战中积劳成疾,匆匆离世。汉武帝为此
2024-12-20 09:12:00
汉武帝送的数十车好肉,霍去病宁愿放臭都不吃,却让7万胡人丧命
如果说卫青是汉武帝手中的一把宝剑,那这霍去病定然是汉武帝手中的刺刀。他用兵如神,所向披靡,以少年之姿英勇出击,直插敌人心脏,直至封狼居胥。霍去病自小跟随舅舅卫青学习带兵打仗,不及
2024-02-28 22: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厦门受降地为何有两个?
第一次受降●时间:1945年9月28日●地点:鼓浪屿海滨旅社旧址(现鹿礁路2号)●厦门受降代表:海军少将李世甲、厦门要港司令刘德浦第二次受降●时间
2025-08-15 08:39: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⑩|青纱帐里的“阿庆嫂”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张海音 陈亚飞文案:张灵 刘杰 刘岚制作:齐媛媛 赵燕杰 马然 刘彤瑶鸣谢:中共容城县委组织部灵韵数字艺术工
2025-08-15 09:07:00
1966年上映的影片《地道战》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2025-08-15 09:42:00
河北日报讯(记者田恬)8月15日,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荣誉出品,河北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等出品
2025-08-15 09:53:00
大禹文化②丨九州与德州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15 11:07:00
文学里的抗战·红旗谱三部曲丨烽烟淬笔绘红旗
梁斌。 散襄军供图盛夏,蠡县辛兴镇梁庄村。天空湛蓝如洗,干热的风裹着草木芬芳,拂过冀中平原。土地变得滚烫,像燃烧过一样
2025-08-15 11:19:00
8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分享一个热知识:《恭喜恭喜》不是拜年歌,而是庆祝抗战胜利的歌曲。
2025-08-15 11:20:00
文学里的抗战·平原枪声丨从未远去的“平原枪声”
抗战时期的李晓明。 肖张镇政府供图夏风,从平原上涌起,掠过无垠的青纱帐,晨曦里的肖张镇从酣睡中醒来。合上《平原枪声》最后一页
2025-08-15 11:22:00
80年前,抗日烽火燃遍燕赵大地。在那个鲜血与战火交织的年代,河北作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并以笔为枪打响文学里的抗战
2025-08-15 11:40:00
文学里的抗战·小兵张嘎丨苇淀深处觅“嘎子”
徐光耀近照。徐丹供图在百岁老人徐光耀床头的经典版画里,嘎子与玉英坐在船头,咧开的嘴角里盛着满溢的阳光——那是烽火岁月里最澄澈的笑
2025-08-15 12:30:00
文学里的抗战·野火春风斗古城丨暗夜星火耀古城
图为李英儒。 李小龙供图8月1日18时许,北京长安大戏院内热闹非凡,由抗战经典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改编、北京京剧院创排的同名京剧即将首演
2025-08-15 12:30:00
文学里的抗战·敌后武工队|敌后尖刀写传奇
1942年,敌后武工队军事行动前的留影,左起第一持枪者为冯志。 资料片“伟大的作品将来一定要产生,而且一定会产生在前线
2025-08-15 12:34:00
文学里的抗战·烈火金钢|烈火中的“金”与“钢”
河间市冀中烈士陵园内矗立的冀中革命烈士纪念碑。河北日报记者 田 恬摄夏日的滹沱河,阳光洒落碧波荡漾,一片绿意盎然。这条发源于山西的河流
2025-08-15 12:35:00
菏泽民盟书画院系列作品展——花风归来·田立致敬家乡国画作品展
菏泽民盟书画院系列作品展之首展——花风归来·田立致敬家乡国画作品展主办单位:民盟菏泽市委会承办单位:郓城县博物馆民盟郓城支部协办单位
2025-08-15 15:22:00
光耀太行 | 山西抗战中的白求恩
图为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外观。黄河新闻网讯(记者张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西抗战历史长卷中,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以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025-08-15 16: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