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罗隐的科举之路:十二年不第的悲愤与感慨
...)去世。在《唐才子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印证了罗隐科举考试不中的经历。故事中提到,罗隐当初以寒士身份赴举,结识了当地乐营中一个颇有才思的歌妓云英。十二年后他再度落第,又与云英不期而遇。见她仍隶名乐籍,...……更多
...三年的时间,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来到长安,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是,由于当时的科举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陈子昂连续落榜。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吸引了众多的关注。他在长安的大街上,用高价买来...……更多
云翘夫人与裴航的一段仙缘奇遇
...要认真。”并答诗一首:“一次琼浆百感生,玄霜揭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京。”裴航看完之后,又惭愧,又钦佩,又叹息,唏嘘不已,但也不能完全理解樊夫人那首诗的含意。等到了襄汉的时候,夫人叫侍...……更多
杜甫最著名的讽刺诗,文化不高会认为是夸赞
...启发,竟也成就了一段传奇的友谊。杜甫满怀抱负,想在科举中出人头地,李白性格恣肆,只想饮酒作乐,寻仙访道。然则交情如铁的两人,却能抛开门第见解,不问来路,携手踏上了一段流连忘返的旅程。起初,杜甫被李白的...……更多
“神童”骆宾王聪明绝顶却怀才不遇,讨武失败后下落不明
...年轻时的骆宾王对此很有信心,他才思敏捷,口出成章,科举考试还不是信手拈来吗?公元641年,22岁的骆宾王怀着志在必得的心情参加了科举考试。初唐时期虽然已经有了科举考试,但更加重视的是参加者的门弟关系。有经验...……更多
崔护科举名落孙山,写下一首千古名篇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七绝成名作——《题都城南庄》。提到这首诗的名字,很多人可能还不太熟悉,但是说起“人面桃花”的故事,大家马上就会想到这...……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科举考试对于出身于寻常百姓家庭的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是他们实现人生跨越的一次机会,同时也是走进官场的唯一正途渠道。他们在科举考试之路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寒窗苦读数十载,因此古代还有“一榜定终身”的说...……更多
揭秘明朝四大才子:祝枝山、唐寅、徐祯卿、文徵明的传奇人生
...参加乡试,七次参加会试,他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虽然科举仕途不是很顺利,他是他在书法上的成就震古烁今,他的书法被明朝人称为“本朝第一手”,尤其是狂草,睥睨天下,无人能敌,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外祖父徐有贞和岳...……更多
王谢家族与六朝时期的政治风貌
...时,朝中的官员有七成出自王谢两家。隋文帝时,创立了科举制,寒门学子通过苦读,走科举之路登上人生巅峰,而朝廷也籍此选拔人才,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从此,随着隋唐后各朝代实行科举制,从汉朝时兴盛起来的门阀世...……更多
身残志不残 坚守在田园
...繁育”为切入点,耕种土地,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的奋斗之路。从2013年起,他在新胜村流转水田511亩,投入超级杂交稻示范和紫云英种子繁育;2016年2月建成家庭农场。他的超级杂交稻示范田,田面水平如镜。为了搞好紫云英种...……更多
揭秘唐代文人求荐之路:李白杜甫的求荐诗比较
唐代文人想要出仕做官,一般有三个渠道,一是参加科举考试博取功名,一是求达官显贵推荐,一是直接给皇帝上书自荐期望赏识。大多数文人最喜欢走的是前两条路,因为上书皇帝自荐基本上都是石沉大海。而大唐时,很多...……更多
卢肇:从贫困书生到状元之路的传奇人生
...进京赶考,出人意料地一举夺得了当年的状元。成为自有科举制度以来,江西地区的第一个状元。要知道唐朝的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非常少,卢肇同期的同榜进士仅有22人。高中状元后,25岁的卢肇意气风发,挥毫泼墨地作了一...……更多
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做过诗吗
...乱,各路势力混战不堪,因此赵匡胤决定结束自己的游侠之路,南下开始正儿八经地谋一份职业,最终,他在后周政权中谋到了一份工作,并受到了后周世宗柴荣的重用,逐渐成为柴荣的亲信。然而没过几年,柴荣就重病驾崩,...……更多
表面清廉,内心腐朽:唐朝诗人与北宋宰相的真相
...正如那句话所言,“学而仕则优”,吕蒙正也是众多踏上科举之路的学子之一。吕蒙正才华横溢,在科举这条道路上走得颇为顺遂,后来更是在太平兴国二年一举夺魁,成为了进士第一名。成功拿下状元之位后,吕蒙正直接就被...……更多
大陆开始釜底抽薪,对台工作会议作出新部署,马英九:台湾是个省
...党当局根本就听不进去,依旧选择一意孤行,在谋“独”之路上一条道走到黑。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近期备受两岸舆论关注的“2·14恶性撞船事件”。直到现在,民进党当局都没有丝毫要道歉的意思。可以说,他们完全就没有把大...……更多
...王之涣出生于山西省绛县的一个世家望族。在那个门阀和科举并存的年代,王之涣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家族熏陶。他聪颖好学,少年时豪侠义气,放荡不羁。不到二十岁,他就已经精研文章,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少年英俊。然而,...……更多
高适:唐朝边塞诗人的荣耀与坎坷
...封举荐信,让高适带着举荐信去考有道科。这不是正常的科举考试,而是临时的特别考试,专门选拔有道德的模范。也许得益于盛唐开放的考试机制,高适至此才获得入仕的机会,得到了一个封丘尉的小官职,开启了大器晚成的...……更多
晏殊与晏几道:父子才情相当,人生道路天壤之别
...后,晏几道由长嫂抚养,家庭教育更是跟不上,导致他在科举和政治上表现平平。性格晏殊的性子中本来就有点狷狂,还有点暴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这些棱角完全被磨平,甚至曾被欧阳修称为圆滑、老好人。晏几道就完...……更多
韦应物与《滁州西涧》:一首诗的传奇与解读
...宋徽宗考试的题目。宋徽宗以绘画为爱好,甚至将其纳入科举考试科目。有一次,他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要求考生画出诗句的意境。大多数考生在江河湖泊之上画出了孤舟,但徽宗却对一幅作品产生浓厚兴趣。在那扁舟...……更多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崛起之路,考试流程详解
科举考试,为我国古代王朝选拔出了很多的优秀才人,对我国朝廷的影响力非常大。科举这一制度产生于隋朝,结束于清朝。在这千年的历史里,它为王朝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一张试卷,虽然看似只是一张纸,但是它却很...……更多
湖南省农科院专家赴冰冻地区察看紫云英生产情况
...,湖南出现两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对绿肥紫云英生产造成了一定危害。日前,湖南省农科院土肥所专家赴冰冻地区察看绿肥紫云英田间生长情况,研讨冰冻灾害气候紫云英生产应对措施,并为生产大户指导冰冻前后...……更多
李白杜甫曾同被而眠?杜甫写下的这首诗,证明二人的关系真这么铁
...在这次会面后,李白就继续远游,而杜甫则回到长安参加科举。从分别后,两人就一直互相牵挂着对方,但却再没找到机会相见,令人遗憾不已。庆幸的是在同游期间,二人写下了不少经典诗作,他们的友谊也成了文坛的一段佳...……更多
从科举落榜到历史巨擘:黄巢、洪秀全、袁世凯的非凡之路
提起我国封建王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科举制绝对算得上是一项划时代的制度,为国家选拔出了无数人才,也让寒门子弟能够在朝堂上获取一席之地,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过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有积极的一方面,就有消...……更多
江西上高:抓好紫云英种植,美了乡村肥了田
...春市上高县敖山镇组织农技员下到田间地头向农户宣传紫云英种植技术,并亲自现场示范种植要领。“别小瞧这小小的紫云英,它是我们农家水稻肥沃的秘密养料。这种作物不仅能充当绿肥,改良土壤,节省化肥的使用量,还能...……更多
景县有个贾岛村
...鸡之力,胸无战守之谋,如何实现报国大志?他又想到了科举。而走科举之路,前提是诗文大家或当朝权贵的举荐。可一个穷和尚,哪有钱财攀龙附凤?这时,贾岛想到了李凝。李凝是赵郡人,无心出仕,行踪飘忽不定,过着散...……更多
宋朝科举改革: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之路
...并非一句话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就以科举制来说,以君权集中的角度来看,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科举制始于隋朝,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也是古...……更多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子有了一丝生机。在隋朝,因为大统一,所以有了明确的科举制度,任何人都有权利通过考试获取当官的机会。可是因为隋朝建立延续的时间太短了,所以科举制度的流传,是在唐朝。在唐朝,李世民和李治时期,完善了科举制...……更多
黄巢兵败被杀后,十几名姬妾被俘虏,唐僖宗的处决手段让人不齿
...是一个“小资派”。但黄巢并不满足于此,他决心要通过科举来入仕,为朝廷尽一份力,尽管他是一个五岁就能写诗的才子,但是在当时唐朝腐败的官场下,一身的才华根本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一连几次都没有考中,几次失利...……更多
黄巢的坎坷科举路:长得丑对人生的影响
...地位比较低。大家主流的追求就是做官。要想做官就要考科举。按理说,科举是一个相当先进的制度。毕竟在这之前,权利都掌握在世家和门阀手中。普通人想做官,那是十分艰难。有了这个制度,只要你考得好,你就能做官。...……更多
2023芜湖紫云英金秋人才周今日启动
...道人民网芜湖10月20日电(记者汪瑞华)10月20日,以“紫云英花开 芜湖等您来”为主题的2023芜湖紫云英金秋人才周正式启动。近年来,芜湖市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主战略,顶格推进招才引智“一号工程”,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4月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运城市平陆县茅津村东汉墓考古发掘资料,其中一座墓葬有较为独特的物质文化因素,该墓可能为曹操推行薄葬制后所形成的墓葬
2025-04-08 19:47:00
他是美国魔术师,却喜欢打扮成清朝人,表演徒手抓子弹时被打死
在清朝末年,清朝腐朽落后,列强欺辱中国人,中国人的国际地位也一落千丈。在外国,中国人经常会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很多中国人都不敢展现自己的身份
2025-04-08 13:35:00
俗语:台阶不踩双,娶妻不逢半,这话有什么道理
流传在民间的习俗中,大多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意思为主,其中也包含一些日常生活的禁忌,千百年来流传至今,其实这类俗语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追求一个好的结果
2025-04-08 13:48:00
丰臣秀吉大军压境北条败亡真田家悲喜交加
摘要:丰臣秀吉大军压境北条败亡真田家悲喜交加一五八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秀吉向天下大名广发檄文,罗列北条家五条罪状,要各路大名出兵征讨北条家
2025-04-08 14:15:00
一音禅师诗书画印箫融合的破界与重构
一音禅师(俗名宋歌),法号演音,字大觉、一音,剃度于九华山大觉禅寺,受具足戒于广东乳源云门山大觉禅寺,临济宗天童派第四十三代传人
2025-04-08 14:43:00
人生之大起大落,前只有黄巢,后唯有闯王
黄巢造反,仅仅用了两年,就把整个唐王朝打得摇摇欲坠几近覆灭。山东好汉黄巢和王仙芝在公元878年举兵造反,没几年光景势如破竹般就直接打到唐朝心脏地带长安
2025-04-08 14:45:00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物产,亦衍生一方独特文化。4月3日,吉林省委书记黄强赴通化调研时强调,通化拥有丰富的松花石资源,加工工艺成熟
2025-04-08 15:18:00
从太守到医圣: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的千年传承
张仲景,公元150年—219年,东汉南阳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的伟人。相传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张仲景从小嗜好医学
2025-04-08 09:19:00
南京高淳:送春亲兄弟 非遗共传承
“锣打心来鼓闹春,各位同志你细听,其他春歌先不表,歌唱党的政策好……”近日,在南京市高淳区古柏街道双红村安置小区广场上
2025-04-07 16:47:00
南京眼景区再添新景,徽派“和园”正式对外开放
江南时报讯(记者 殷文静)近日,南京眼旅游景区又添新景,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徽派建筑群——和园正式对外开放,清明小长假期间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
2025-04-07 16:48:00
郭沫若小24岁妻子于立群:年轻时真漂亮,图9书法远超如今书法家
【于立群和郭沫若在广州】于立群,大文豪郭沫若的第三任妻子,1916年出生于广西贺县人(今贺州市)。于立群出身名门,她的祖父于式枚是清朝同治年间科举考试的榜眼
2025-04-07 17:26:00
阮友兰:因过分美丽,皇帝不惜违背祖训立为皇后,晚年不看她一眼
当高深莫测的皇室贵胄突然降临平民世界,并与常人享有同等地位的时候,他们的生活也得到了相应的关注。就比如我国大清王朝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以及嫔妃文绣之间的感情生活就是这般
2025-04-07 17:34:00
秦始皇49岁猝死,原因是吃了这个,网友:咱父母也要当心
战国末期,七国混战,合纵连横,硝烟不止。嬴政13岁继位为秦王,当时秦国内有太后,外有吕不韦和嫪毐,嬴政能在这些人的夹缝中成长
2025-04-07 17:34:00
电灯经过了怎样的演化过程?爱迪生为什么能成为“光明之父”?
爱迪生从无数次实验中总结出,要发明电灯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解决灯丝很快被氧化的问题;二是需要有合适的材料作灯丝,通电后既能发光又能耐高温
2025-04-07 17:51:00
韩信在垓下是怎么样将项羽打得几乎全军覆没的?
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一直相持不下,最终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归刘邦,鸿沟以东归项羽。刘邦同意了项羽的停战请求
2025-04-07 18: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