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物产,亦衍生一方独特文化。4月3日,吉林省委书记黄强赴通化调研时强调,通化拥有丰富的松花石资源,加工工艺成熟,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紧密结合文旅产业发展,持续提升松花砚的文化影响力。松花砚由产自吉林长白山地区的松花石雕制而成,依托地方物产,彰显文化个性,借文旅东风,打造吉林文化“金名片”,无疑是推动地方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山水孕育的独特瑰宝,特色鲜明的松花砚。好山滋养好林,好林涵养好水,好水孕育好石。吉林的松花石资源得天独厚,质地堪称上乘。松花石制砚历史悠久,始于明代末年,在清朝备受推崇,然而自清末后一度销声匿迹,直至1979年旧矿重现,才再度绽放光彩。其中,“松花静水”“松薄荡水”“绿静”等品种尤为名贵,而“龙眼”“凤眼”“赤柏纹”“紫袍绿带”等纹理则最为奇特。近代众多书法大家对松花砚极为赞赏,中国书法协会主席舒同题词赞誉:“松花江石砚与端砚齐辉。”书法家赵朴初亦写诗赞美:“色欺洮石风漪绿,神奇松花江水寒。”文物鉴赏家傅大卤更是称颂:“洮河无此润,端溪无此坚。”日本书法家更是将其誉为“东方至宝”。2011年2月2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松花砚”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足见其独特魅力与价值。吉林“松花砚”,个性鲜明,魅力无限。
历史沉淀的文化瑰宝,底蕴厚重的松花砚。松花砚以其温润如玉、纣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的特性,能使松烟浮艳、毫款增辉,深受帝王喜爱。相传早年有一举人以松花石为砚,进京赶考时,寒冬研墨竟不结冰,考官将此事奏报朝廷,康熙皇帝钦点一方并亲自检验,果然发现此砚起墨益毫,且石色宛如雪中翠松,十分喜爱,随即命内务府砚工用松花石琢砚。康熙验后,大加赞赏,赐封为“御砚”,还亲笔题写“松花石制砚所”,并御题砚铭:“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雍正对松花砚的御题是“以静为用,是以永年。”乾隆则将松花砚视为“天赐圣物”,把祖父、父亲以及自己钟爱的六方松花砚置于《西清砚谱》之首,称赞道:“松花玉,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与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格致镜原》一书也对松花砚赞不绝口:“松花石砚温润如玉,纣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款增辉。昔人所称砚之神妙无不兼备,洵足超轶千古。”除作为御用之物,松花砚还常被当作奖品,用以奖赏重臣、激励皇子上进。据统计,清宫廷共制作二百八十余方松花砚,如今北京故宫仅存八十余方。这般厚重的文化底蕴,让“松花砚”充满神秘色彩,熠熠生辉。
文旅融合的特色名片,打造松花砚新价值。松花砚质量上乘、文化厚重,正是制作游客伴手礼的优质资源。我们应悉心保护珍贵的松花石资源,实现绿色开发、有序利用。一方面,可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中设立清朝“御砚”展台,大力宣传推广松花砚文化;另一方面,要坚持市场导向,研制生产更多小巧实用的精品,让松花砚成为吉林文化的“金名片”,成为游客喜爱的“伴手礼”。凭借其良好的使用效果与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松花砚走近游客,必将受到游客的青睐,成为游客心仪的礼品。
我们满怀期盼,让松花砚成为吉林文化的闪亮“金名片”,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同时,期待更多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特色产品成为吉林文化的“金名片”,让区域特色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释放强大精神能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能量释放,是至关重要的支撑。(殷建光)
初审: 罗丹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08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