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景县有个贾岛村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26 09:2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衡水日报

景县有个贾岛村

尹明浩摄

邓文华

贾岛字阆仙,唐范阳人。据说,贾岛未出仕之前,在蓨县云盖寺(位于今河北景县广川镇贾岛村)出家。贾岛去世后,村民在贾岛村建了贾岛祠,明初毁于战乱。明中期,广川镇枫林村大户朱世岳的长子朱汉出资修复贾岛祠,并依时设祭。

贾岛自幼酷爱诗文,但是家境贫寒,无钱读书。为了历练自己,便从老家范阳上路,沿路乞讨,来到久负盛名的广川古郡。为解决生计问题,贾岛到云盖寺当了和尚,授业师父为他取名无本。贾岛在云盖寺落发,一住就是十几年。由于刻苦努力,无论学识还是诗文,都有很大长进。

除了诵经、吟诗作文,贾岛还爱好种树,而枫树是他的最爱。因为到了秋天,枫树的叶子就变成了红色,仿佛点燃了一团团红色的火焰,让困境中的他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几年下来,云盖寺前后的枫树已经连缀成片。到了秋季,西边的杨林日渐萧索,这里却被火热的红色晕染得生机勃勃。那时,贾岛就会坐在枫树下朗诵吟咏,有时还会沿着林中小径雕琢诗句。每当这个时候,贾岛就会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一天,贾岛戴了幞头,换了俗装,到广川古镇拜谒董仲舒祠,之后西行,不大工夫来到张甲河渡口。两岸绿树成荫,草长莺飞,风光绮丽。当年董仲舒就常来此地读书吟诵,贾岛仰慕董子,不知多少次来到这里闭目静坐,听波涛拍岸、水鸟呢喃,体味当年董子的风采。一来二去,贾岛便与摆渡老人成了忘年之交。贾岛与老人见过礼,正坐在船头攀谈,就见三个操着异域口音的人来到渡口,其中一个对摆渡老人深施一礼,说要渡河西去,请行个方便。贾岛也不等摆渡老人回话,待客人上船坐定,便熟练地摇动双桨,船便咿咿呀呀地向对岸驶去。那是个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时代,这三人是外邦派往长安觐见大唐皇帝的使者,个个说着流利的汉语。就见一人站起来,望着连天碧水,随口吟道:

水鸟浮还没,山云断复连。

贾岛略一沉吟,即联其下云:

棹穿波底月,船压水中天。

使者见船夫尚有如此佳句,连连感叹大唐诗文之盛,直到上岸,再也不敢卖弄。

依靠个人努力改变前途和命运,一直是贾岛的梦想。随着诗文成就的长进,贾岛萌生了还俗拜师、求取功名的想法。他有过从军报国的念头,最能表露这个心迹的是《代边将》。他写道:“三尺握中铁,气冲星斗牛。报国不拘贵,愤将平虏雠。”但手无缚鸡之力,胸无战守之谋,如何实现报国大志?他又想到了科举。而走科举之路,前提是诗文大家或当朝权贵的举荐。可一个穷和尚,哪有钱财攀龙附凤?这时,贾岛想到了李凝。

李凝是赵郡人,无心出仕,行踪飘忽不定,过着散淡隐居的生活,可越是这样,名气也就越大,并由此得了个清高脱俗的美名。贾岛听朋友说,此时李凝正闲居赵郡村野老宅,整日与农夫野老悠游林泉。于是,贾岛整理了一下简单的行装,做了个行脚僧模样,白天沿门持钵,化缘乞食,夜晚就寻个寺院挂单,不过十几天就来到了赵郡。这一天日暮时分,贾岛来到李凝老宅。借着淡淡的暮色,贾岛见到的是一幅素墨浸染的图画:明月当空,暮云轻移,乡野空阔,绿草掩径,小桥横卧,孤园无邻。飞鸟归巢的几声鸣叫,更显得池静林寂。贾岛不忍心打破这令人心醉的沉寂,移动脚步,来到柴门,轻轻叩打门环。如此数次,不见应声。贾岛正在苦等,见有人路过,急忙上前打揖询问。路人告诉他,李凝已出门数日,不知几时能归。贾岛谢过路人,在附近找了个寺庙住下。贾岛与寺中长老谈起李凝,得知李凝已到长安访友去了,没有三两月是回不来的。

此去赵郡,虽没见到李凝,却有了一首诗,挥笔书就《题李凝幽居》,其诗曰: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对诗的要求很严格,在他看来,诗虽为即兴之作,但功夫在打磨上,正所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贾岛眼里,诗比自生自养的孩子还娇贵。一首诗不知要修改多长时间,有时要放上一两年,改上数百上千次。他曾吟诗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人们送他个雅号,叫作“苦吟诗人”。

对《题李凝幽居》,贾岛总体来说是满意的,只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还须雕琢。他打算把“推”改为“敲”,但诗稿改易数次,仍不能确定。这一天,贾岛来到枫林小径,一边走,一边做着“推”“敲”的手势,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推敲、敲推”……

就在贾岛沉吟“推敲”的时候,冲撞了一个人的坐骑。马经此一吓,前蹄腾空,一声嘶鸣,把那人颠下马来。随行的两个仆人,先把主人搀起来,掸掉身上的尘土,又把跌倒在地的贾岛提起来,举拳便打。还没等拳头落下去,就听主人喝道:“休得无理!”两个仆人这才退下。那人和蔼地问:“小师父,‘推敲’什么,竟这般用心?”贾岛打揖道:“小僧作得一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一联,打算改‘推’为‘敲’,几天来思虑不定,不想竟冲撞了贵人。”那人不愠反笑,手拈胡须踱了两步,看着贾岛说:“我看还是改作‘敲’的好。你说呢?”贾岛说:“请先生明示,这‘敲’字妙在何处?”那人说:“‘鸟宿’‘月下’用得最妙,妙在何处?无非就是个‘静’字。推门看似无声,却不见奇处;敲门听似有声,反衬夜静之奇,用字之妙就在这里。”贾岛听罢,心锁顿开,倒地便拜:“多谢先生指点!不知先生尊姓大名,也好改日登门拜访!”一个仆人道:“亏你还是个作诗的和尚,竟不知御史台韩大人威名!”贾岛哪里想到,这竟是文坛领袖韩愈先生。正要再次下拜,韩愈说:“不要多礼。敢问小师父法号?”贾岛将自己籍贯姓名及因何云盖寺落发为僧一一回复,并请韩愈收下他这个徒弟。韩愈见贾岛不但有诗性而且有诗才,尤为可贵的,是用心刻苦专一,便一口应承下来。临行嘱咐贾岛还俗求取功名,并愿亲授为文应试之法。贾岛大喜过望,表示择日赶赴长安,拜会恩师。

人们不禁要问,韩愈在京师为官,为什么来到广川云盖寺?

韩愈是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两任地方佐吏,直到贞元十九年(803年)才入朝为监察御史。仅仅过了两个月,就因直言论事得罪当政者,贬为连州阳山县令。永贞元年(805年),韩愈遇赦,为江陵法曹参军。元和元年(806年),奉诏回长安充国子博士,为避谤毁,请求分司东都洛阳。韩愈闲居东都,在郁闷和无意中,追溯辉煌的郡望,乡愁油然而生,遂萌生回原郡昌黎祭扫祖墓的念头。韩愈的先祖,是昌黎望族,到韩愈时,韩家虽已迁居河南数代,时人仍称之为“韩昌黎”,自洛阳至昌黎,蓨县应是必经之路。韩愈返昌黎,一定会自洛阳乘船北上,到通州再登岸乘马上路,回程亦当循旧踪。韩愈是唐代名儒大贤,顺路拜谒汉代儒宗董仲舒故里,也是应有之意。自德州或蓨县弃船乘马,去广川董家别墅即今之董故庄,巧遇正在“推敲”的贾岛。这不但成就了一段诗坛佳话,且为后世留下了经典语词,给贾岛村,也给景县历史文化平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贾岛离开云盖寺后,云盖寺附近的那个村子,改名“贾岛村”。几年后,贾岛种下的枫树郁郁成林,附近的两个村子,一个改为“大枫林”,一个改为“小枫林”,同贾岛村一样,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6 1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三年磨一剑,贾岛的诗作与苦吟精神
...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韩愈《赠贾岛》在中唐和晚唐的诗坛中,有着这么一群另类的诗人,他们与大多诗人洒脱飘逸的形象不同。更多的以徘徊吟
2024-02-15 17:59:00
这位诗人名叫贾岛,出生于779年,是唐朝诗人。早年的贾岛穷困潦倒,家里翻不出二两米,实在是没有饭吃了,只能出家为僧,被师傅授法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19岁那年,贾岛云游到了京城长
2024-05-19 12:18:00
大唐有一位“呆”诗人,3年才写出2句诗,却成了名作流传至今
...写出自己感觉最好的句子。他就是唐朝被称作“诗奴”的贾岛。公元779年,贾岛出生,因为出身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中间,没有好的学习条件,不过在唐朝大环境的影响下,他也勤学苦练,只为有
2024-10-17 09:54:00
唐朝诗人怎么“炒作”让自己出名
...节效果不理想,可能会打击文青们的创作积极性,岂不闻贾岛诗云“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急于取得传播效果的态度跃然纸上。古今人心一样,如今的人玩微信,玩公众号,讲究的是阅读量、
2023-07-21 17:37:00
唐朝诗人的官职排行,仕途如何?
...参……他们在这个强盛的唐朝仕途如何?孟郊、李商隐、贾岛、王之涣:九品孟郊为溧阳尉,位于县令、县丞、主簿之下,专管捕缉盗贼的营生。李商隐为秘书省校书郎,秘书省为唐朝中央机构,但
2023-07-26 15:20:00
...家里有狗,或者有女眷,这就尴尬了。韩愈得知此僧名叫贾岛,是来京师赶考的,遂写了诗,给他大肆宣传。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顿觉闲。天恐文章中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贾岛是韩愈晚年
2024-06-05 06:12:00
韩愈古文的思想世界
...要有十人:张籍、李翱、皇甫湜、沈亚之、孙樵、孟郊、贾岛、卢仝、刘叉、李贺。张清华《韩愈大传》认为韩愈有四友:孟郊、李观、樊宗师、欧阳詹;韩门弟子有八人:张籍、李翱、皇甫湜、沈
2024-05-04 02:37:00
...作诗苦心孤诣,元好问曾称之为“诗囚”。“诗奴”——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奴”简介: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人称
2023-08-28 20:24:00
闲话“不遇”
...样的。访友不遇,有时也会有意外收获。一天,唐朝诗人贾岛想见一位山中隐居的高士。一路寻来,高士不在家,其徒在松树下闲耍。贾岛见状,口占一首《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
2023-04-27 08: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