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明朝的六部尚书都管些什么?哪部的权利最大?
...财政事宜。类似现在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等部门!礼部春季最为繁忙,负责科举、祭祀大典、接待各藩属、外国贡使等!兵部,类似今天的国防部,中央军委及其各军事机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此夏季作战较多。刑部...……更多
...削除言官许誉卿官籍、迫使吏部侍郎东阁大学士文震孟和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何吾刍辞官、郑鄤下狱等过程中,谢陞都出了大力。但依附了温体仁,也必须和他共命运。随着温体仁日益不被崇祯所喜,他的“左膀右臂”们自然...……更多
张养浩与钱谦益:两位汉人在新朝的命运转差异
...朝民众遵守新朝制度。然而清廷一开始给他安排的职位是礼部侍郎,编修史书,钱谦益比较失望,加上柳如是的反清思想,钱谦益最终离开清廷!新旧两朝交替,最忌反复与迟疑!钱谦益懦弱而毫无主见,思想上为一妓子所左右...……更多
从魏忠贤到黄立极:明朝内阁的权力更迭与斗争
1627年,大明王朝著名的木匠和非著名的皇帝朱由校过世了。在他稀里糊涂的一生当中,竟然没有留下一个子嗣延续明帝国的江山。于是,明朝的内阁又一次面临选择新君的问题。对此,朝臣们并不陌生,因为一百年前的明武宗...……更多
...太阁丰成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大明王朝作为朝鲜的宗主国,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但兵部尚书石星竟听信商贾之人沈惟敬的话,以为可以用封贡的办法使各方和解。朱国祚当面诘问:“沈惟敬是我同乡,我知...……更多
明朝“大礼议”之争,是嘉靖与文官集团的深层次权力博弈
...对象,必须立威予以制服。于是杨廷和仍要求朱厚熜按照礼部的方案进宫,没想到再次被拒接,双方未见面就已僵持,由于谁也不肯让谁,最后太后出面让双方各退一步。先是令群臣上笺劝进,朱厚熜在郊外受笺,然后从大明门...……更多
胡濙:明朝七朝见证者,一段传奇的君臣佳话
...占据了一席之地。不久后,胡濙被召回北京,并被任命为礼部尚书,这一职位是朝廷中极为重要的岗位,主要负责国家礼仪、考试、祭祀等事务。 胡濙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表现出色。他严谨处理每一项任务,无论是国家大典的...……更多
清朝雍正时期的权力风云:雍正四名宠臣的不同结局与影响
...,张廷玉的地位可以说最高。雍正帝即位后,张廷玉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可以说张廷玉真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张廷玉活的还非常...……更多
夏言机敏聪慧善察言观色,但生性耿直易冲动,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的统治时期,自私自利的嘉靖、奸诈狡猾的严嵩,将盛世王朝,瞬间拉入低谷。 ……更多
一代奸臣的崛起与覆灭,揭秘和坤的传奇人生
在乾隆朝的后期,一个名字悄然崛起,与王朝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他就是和坤。一个原本出身贫寒的才子,如何在权力的旋涡中一步步攀升,最终成为权倾朝野的奸臣?清朝乾隆年间,北京城中,一位名叫和坤的官员,以其...……更多
朱祁镇复辟与明朝历史的转折
...不能前去探视儿子。十一月十一日是朱祁镇的生日,每年礼部官员都会请求去南宫向太上皇帝行贺礼,每次都被朱祁钰一口回绝。辛亥,太上皇帝万寿圣节。礼部请令群臣诣延安门行朝贺礼,帝命免行。—《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九...……更多
唐朝八大名将及其传奇故事
...侯相互征伐,最终被李渊率领的政权夺得天下,建立了唐王朝,在李渊之后又经过千古一帝李世民治理天下,终成强盛一时的超级帝国;现在来盘点下在唐朝崛起过程中的八大名将。TOP、8侯君集侯君集早期不学无术,而以勇武...……更多
古亢村驿与火神庙及马号碑(中)
...“二月二十九日戊辰晓抵新乡不下车而行,午至亢村候郑王朝于行殿,初仪注以是日酉时亢村祭河渎,临时太常牲品先往河滨。既有旨以明日寅时临河而祭。驾发,遂车行以深夜始,近行官及骑行昏黑矢道走至河滨,席寓小憩三...……更多
包拯:北宋时期的名臣与清廉为官的典范
...相相当,包拯枢密副使的官职等同于副宰相。不久,调任礼部侍郎(正三品),固辞不受,仍居枢密副使。包拯为官几十年,地方、中枢的履历都非常丰富。但他一生,任开封府尹的时间只有不到三年时间,而且还是权知开封府,...……更多
朱祁钰:明朝景泰年间的传奇皇帝与政治智慧
...,在历史上并不为人所熟知。然而他却是一个挽救了大明王朝危亡、重振了皇威、明智果断、勤政爱民的君主,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波折,值得我们深入了解。朱祁钰出生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更多
钱谦益降清又反清,他为何反复无常?
...官场。直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担任南明弘光朝的礼部尚书,钱谦益也曾在宦海中沉浮二十余年。这么长时间的宦海生涯,都没能混到个“名臣”头衔,他做官显然是不成功的,以他的声望、才学,竟然连明朝内阁都没有...……更多
包拯在宋朝的级别有多高
...任枢密副使不到一年后,就去世了,最终也被封为了一品礼部尚书。在包拯26年的为官生涯中,知府是他的起点,礼部尚书是他的终点,但最为人熟知的,却是\"开封府尹\"。大家从小说、电视剧中看到的\"包青天\"形象,或多或...……更多
明世宗朱厚熜的皇后们的悲剧
...后传旨。”大学士杨廷和等再言其不可,云:“去年宣谕礼部举行,今春分遣司礼监官选取,皆由圣母昭圣慈寿皇太后诰谕。在廷之臣与天下之人皆知之。今日传旨改从寿安,事不归一,礼不由正,何以昭示中外?”乃传奉昭圣...……更多
崇祯时期的内阁斗争:温体仁与钱谦益的权力之争
...繁,官员办事不利,重要政治决策出现失误,最终导致明王朝大厦倾塌。他的政治生涯充斥着党争和误国色彩,甚至被称为明朝灭亡三大罪魁祸首之一,归入奸臣行列。国内学者张学亮解释了明朝内阁党争不断的原因:“内阁地...……更多
聊聊嘉靖王朝最大的一出闹剧和惨剧——大礼仪之争
个人觉得,明朝是一个奇葩的朝代,发生过太多奇葩的事件,既有可笑的,也有可憎的。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大礼议之争”,这是明朝众多奇葩事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所谓“大礼议之争”,其实是爆发于明嘉靖时期的...……更多
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组织结构与权力分配
...家的政务,同时把原尚书省诸曹正式确定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六部下有司,部的首长称尚书,副首长称侍郎,各司正、副负责人称郎中、员外郎。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是秦汉以来封建国家中央官制...……更多
从权力上分解秦桧
...军中取涟水军水砦航海归行在。丙午,桧入见。丁未,拜礼部尚书,赐以银帛。”这段秦太师历险记,明显是个拙劣的谎言。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居然能带着老婆和仆人坐船摆脱金军骑兵,然后一路突破重重关卡,从敌占区...……更多
景陵:明宣宗与孝恭章皇后的合葬陵墓
...的皇太子朱祁镇继位。由于新天子年龄太小,此时的大明王朝笼罩在一片“主少国疑”的气氛之中,根本没有精力去为大行皇帝好好选一块吉地。正月十一日,太监沐敬、丰城侯李贤以及工部尚书吴中、侍郎蔡信在天寿山东峰(...……更多
包拯:北宋铁面无私,清廉正直的典范
...的无私和正直值得人们敬佩。秦朝建立后,古代进入封建王朝时期。随着王朝的不断发展,各个朝代都出现了贪官。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就是和珅。然而,乾隆时期的和珅却是悠闲自得。嘉庆皇帝即位后,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更多
清朝时期宾礼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能
...礼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当然有相应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礼部和理藩院。礼部负责朝廷祭祖祭天等、科举考试等一系列重要礼制活动,关于宾礼规定的接待外宾、朝贡事务,由专门机构主客清吏司、会同四译馆专门负责,它们都...……更多
明朝诤臣冯恩与大礼议之争:直言进谏的勇气与影响
...封名单里包括:内阁大学士李时、翟銮,户部尚书许赞,礼部尚书夏言,兵部尚书王宪,刑部尚书王时中,工部尚书赵璜,吏部尚书左侍郎周用,右侍郎许诰,礼部左侍郎湛若水,右侍郎顾鼎臣...几乎六部尚书、左右侍郎都被冯...……更多
李唐皇室宗亲李孝恭:从战场英雄到隐逸名士的传奇人生
李孝恭的身份非常不简单,他的曾祖是西魏王朝八柱国之一李虎,他的祖父李蔚与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是兄弟,他的父亲李安与唐高祖是兄弟,也就是说,李孝恭是唐高祖的堂侄、是李世民的堂兄,所以李孝恭是如假包换的李...……更多
朱棣63岁那年,半夜召见一位大臣,从此不再寻找建文帝
...意胡濙回家守孝的请求,而是命他继续寻人,并将其升为礼部左侍郎以作安抚补偿,胡濙的就此从正七品跃升为三品。公元1419年,归朝一年的胡濙以礼部左侍郎的身份,出巡江、浙、湖、湘各省州府进行暗访,目的仍是为了寻...……更多
...廷与百姓不利,上书请恢复旧盐商贩。所奏合旨,被升为礼部员外郎。后又任户部副使、盐铁副使。景德元年(1004年),真宗北征,命林特为同知留司三司公事。真宗谒陵,林特为行在三司副使,奉命参与制定新茶法,使朝廷每年...……更多
明朝皇帝的特点,朱元璋冷酷朱棣无情,最难搞的是万历皇帝
...,以及经历了多年来受制于臣的执政生涯之后,这位大明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十分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明王朝最大的敌人,不是倭寇,不是胡虏,不是匪患,不是辽东的女真人,而是朝堂上这些大臣们。而对付这些大臣们的...……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