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雍正年间科举考试泄题,雍正临时换考题让40多人名落孙山
...速选拔自己的人才,所以匆匆准备科举,让大学士朱轼和礼部侍郎刘碧二人主持第一次科举,因为雍正元年是农历癸卯年,所以这年科举又称为癸卯恩科。在各地考生赶到京城时,雍正和两位考官已经拟定好了考题。以国舅爷隆...……更多
汉人张养浩为何获元朝皇帝青睐
...必烈视为当世能臣,历经六朝、七次拒绝朝廷聘请、官至礼部尚书,他的一生成就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政治传奇。勤学苦练的童年张养浩,出生于元朝至元七年(1270年)的寒食节前后,于济南历城县的富裕家庭。他的家庭背景并...……更多
包拯的身后事:迷雾重重的下葬与墓地之谜
...当时宋仁宗为了表彰包拯一生的丰功伟绩,便将其追封为礼部尚书,包拯在东京汴梁去世。去世之后要回到老家安徽合肥安葬,但令人奇怪的是一共有21个棺材同时从合肥的7个城门出城,而21口棺材中只有一个是真的包拯遗体,...……更多
...处。该项目为涵江区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之一,依托明代礼部尚书、莆邑名贤林尧俞相关遗址修建而成,占地4.16公顷,分为民俗文化区、儿童活动区、休闲观光区等,种植风铃木、火焰木、异木棉、凤凰木等乔灌木,结合地势...……更多
清朝军机大臣的权力与责任:以张廷玉、刘统勋、于敏中为例
...八年(1793年)考中状元,开始步入仕途,此后多年历任礼部、兵部、户部侍郎,云南、浙江、江西等省学政,内阁学士、尚书、左都御史等职。道光十三年(1833年),潘世恩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一年后道光帝...……更多
权臣周延儒:从状元到亡国宰相的浮沉人生
...长得非常英俊,常常有点自鸣得意,与同年出生的天启朝礼部侍郎冯铨是好朋友。后来神宗、光宗皇帝先后驾崩,著名木匠皇帝朱由校即位,也就是明熹宗天启帝,周延儒被晋升为左中允学士,掌管宫中的书籍经典,没多久又被...……更多
内务府为什么热衷于重修圆明园呢
...、同治三朝,属于三朝元老,官至军机大臣、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那段时间,慈禧太后因为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治国理政经验,便命令南书房、上书房的大臣,将历代帝王政治及垂帘事迹的事例,编辑成一个小册子《...……更多
南明为何昙花一现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现象是不可忽略的,那便是尾巴王朝的存在。何为尾巴王朝呢,就是王朝覆灭以后,皇族之人不甘心,建立起政权想恢复统治,像元朝之北元还有明朝之南明,都属于是尾巴王朝,当然这要是成功了,诸...……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由地方州县所开设的资格考试,其次就是由中央的尚书省礼部所举办的正式考试。 在资格考试之中,只有一场叫做童试的考试,通过以后会被人们称为童生或者生员,正是我们俗语中的秀才。通过了童试也就意味着已经取得了...……更多
...乱后强势统一的国家,同时也都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秦始皇结束七国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但秦朝仅存在十五年时间,秦历二世而亡。八百年后,隋...……更多
明朝第一奸相谁能称得上?当然非严嵩莫属
...,夏言入仕晚发育快,从正七品的都给事中升到正二品的礼部尚书,只用了一年时间,让当考官的严嵩坐运载火箭也追不上,而且,严嵩能当上礼部尚书,还是时任首辅的夏言推荐的。由于夏言压根瞧不起严嵩,最终被严嵩网织...……更多
明代万历朝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的传奇故事
...夸张的说,张居正改革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唯一能给一个王朝逆天续命的改革。依据晚明时期实际情况开具的考成法、清丈田亩、一条鞭法三方,三年能提神,十年能健体,十五年能治愈导致王朝土崩瓦解的“血气壅阏、臃、肿...……更多
她是明朝最悲剧的皇后,成为权力的牺牲品
...素服,可是朱厚熜不愿意,只愿意穿青服聊表哀意。好在礼部尚书和稀泥,终于让众位大臣接受朱厚熜的青服。到了给夏氏上谥号的时候,朱厚熜又开始出幺蛾子。明朝皇后的谥号是十三个字,可是朱厚熜不干,最后据理力争给...……更多
宋朝重视教育,设施设置受限,教育开支充满特色
...果去翻阅一下正史典籍就会发现,我国古代历史主要就是王朝的兴衰败亡。当一个王朝刚建立起来的时候,无疑是强大的,凝聚力极强的,一般开创者也会充满雄心壮志,希望自己的江山能够万年不倒。显然这只是痴心妄想,强...……更多
杨广杀害了哪三位大臣,加速隋朝走向灭亡
...兵抵御突厥进犯,并数次击退对方,巩固了新生的大一统王朝。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任用高颎为太常寺卿。公元607年,隋炀帝借“诽谤朝政”的罪名将高颎诛杀,享年六十六岁,他的儿子也被尽数流放。早在杨坚在位时...……更多
历史正剧《丁宝桢》的艺术魅力
...代,晚清也正在走向它的衰落时期。绵延一两千年的封建王朝国家内外交困、穷途末路,气数将尽。但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像丁宝桢这样的仁人志士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竭尽全力,他们的努力,尤其是他们的人格操守,值得肯...……更多
明朝唯一一位被严嵩陷害,落得斩首示众下场的首辅夏言
...,皇帝当然没有时间,赐名的人就变成了专门负责礼仪的礼部尚书,而严嵩恰好就是礼部尚书。如果不送钱的话,严嵩就会为宗室取上一个丑陋的字眼,就比如与嘉靖同辈的周王七世孙,明明有火字偏旁的字不少,严嵩偏偏给他...……更多
一段被忽略的先贤佳话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成就“大明王朝的海南月”一段被忽略的先贤佳话海口市文庄路上的丘濬塑像。 何杰华 提供薛远雕像。 何杰华 提供文\\本刊特约撰稿 何杰华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明军挥师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更多
明朝张居正的权力之路与改革之梦
在中国悠久的封建王朝历史长河中,权力斗争的残酷与现实政治的艰难选择是任何一个政治家逃不开的命题。要改革积重难返的朝纲,重振岌岌可危的王业,就必须豁出去舍小我,敢于杀一儆百,以权谋权。明朝中葉的救世之臣张居正...……更多
唐朝为何在经历足以亡国的反叛之后,还能延续国祚一百余年
至德二载(757),长安城重新回到唐朝的怀抱,李家王朝终于止住了坠亡的颓势。这座屡遭兵燹的城市正在慢慢舔舐伤口,新的权力结构也随之浮现。四年之后,宦官李辅国被拜为兵部尚书,在城里举行了一场风光的授官仪式...……更多
张居正与万历皇帝:从师徒关系到权力争夺
...了这个残酷的事实。朱常洛的确是在尽心尽力的治疗大明王朝的恶症顽疾,但是他也不明白,以王朝为病为例的话,应该是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年轻的皇帝发现大明患病而积极治疗的时候,疾病早已深入骨髓之间...……更多
壬寅宫变:揭示明朝宫廷的权力斗争与女性抗争
大明王朝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夜,紫禁城皇宫,一场宫女暗杀皇帝的案件正在悄然发生。此时的嘉靖正在端妃曹氏的宫中沉睡,以杨金英、苏川药、杨玉秀、邢翠莲、姚淑翠、杨翠英、关梅香、刘妙莲、陈菊花...……更多
明朝宦官专权的始末及其影响
...是阳奉阴违,玩文字游戏,把话反着说。大致来说,一个王朝在建立之初,政治比较清明,臣相对廉洁,腐败的问题并不严重,但经过几代人之后,往往只要两三代,官场变得昏暗,腐败层出不穷,继而如决堤洪水一般汹涌而出...……更多
明朝越王朱瞻墉:被忽视的皇位候选人
...,这才下旨颁布大行皇帝遗诏,同时让户部尚书夏原吉和礼部尚书吕震前往卢沟桥迎接太子。此时的越王终于不再需要藏于深宫,郑王和襄王也可以卸下肩上的重担,最失落的人自然是狙击失败的汉王。未几,仁宗崩,宣宗自南...……更多
聊聊工部尚书博启图之子:富察·景寿
...。二月,召京,署红旗汉军都统。之后历任侍卫内大臣、礼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工部尚书。十四年,卒,谥敬僖。妻子寿恩固伦公主生于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初七日,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持氏,时为静妃。道光二十四年(18...……更多
三晋廉吏名片 | 乔宇:廓清吏治的田园作家
...上如实上奏,一一细数了军民困苦的六件事。乔宇虽历任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和吏部尚书,史上少见,但他的家境十分清贫,所穿衣裳、出行工具,包括家里的日用品,都和个穷书生一模一样。运筹帷幄,临危不乱宁王朱宸濠谋...……更多
李景隆背叛朱允炆后他的下场如何?
...起攻击,成国公硃能、吏部尚书蹇义、六科给事中张信、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全部污蔑李景隆包藏祸心。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复言:“景隆坐受阍人伏谒如君臣礼,增枝蓄僮仆无虑千百,意叵测。”——《明史·李景隆传》朱棣遂把...……更多
陈循:从孤儿到明朝不老松的绝世文臣
...在那个“吃人”的朝廷上存活下来吗?在那个多变的封建王朝,其最终归宿又是什么?三、最终归宿景泰八年,明代宗朱祁钰病重,当时大臣中以陈循、王直、于谦、胡濙等人地位较高。他们密谋决定在正月十四日的早朝时,趁...……更多
嘉靖朝第一大马屁精袁玮的崛起
...为侍讲学士,仅仅过了两个月,嘉靖帝就下手诏拜袁炜为礼部尚书,此时袁炜还不是真正的礼部尚书,这只是嘉靖帝赐予他的一个虚名,到了第二年,嘉靖帝又给袁炜的官职加上了太子宾客兼学士,赐一品服。嘉靖四十年(1561...……更多
嘉靖帝的权力之路:与大臣们的较量与斗争
他是大明王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有人说他是最幸运的捡漏皇帝其实不为过,因为他即位当皇帝纯属是运气太好了。他自己没有想到,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能砸在他头上。他只是前皇帝武宗的堂弟,皇位的竞争是多么地激烈,搞不...……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