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史地新知录⑦|你的祖先哪里来,洪洞还是枣强
文|许志杰 许文杰“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上老鹳窝。”在很多山东人的记忆里,这首关于我们的祖先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底下的民谣,始终萦绕耳边。在一些历史悠久的村子里,还可以看...……更多
史地新知录①|艺术视角下的齐国有如繁花
史地新知,顾名思义,就是对历史与地理探知得出的新思路,挖掘到的新故事,理顺出来的新述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习惯于将历史与地理分开去看,只知历史如何,不知地理如何,很多历史书籍中一张地图都没有。岂不知...……更多
我们的祖先有很多就是从大槐树下出发的,看看有你家吗
...一场规模十分浩大的人口大迁徙,812个姓氏的人口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出发。从大槐树下迁往全球各地的移民多达百万人,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存在。我们的祖先有很多就是从大槐树下出...……更多
史地新知录③ |学界怪才卫聚贤与他的古代中国人世界观
...济学习考古,清华毕业先后任南京古物保存所所长、吴越史地研究会总干事、《吴越文化论丛》主编、重庆“说文社”理事长,主编《说文》学术月刊,执教暨南大学、中国公学,为香港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台湾辅仁大...……更多
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
“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从明朝以来,这首民谣在我国各地,尤其黄河下游地区被广为流传,甚至在海外华人生活的地方,也常常被提及。如果你生活的周围流传着这样的民...……更多
...,世世代代留在那里生活,事实上与移民无异。三.山西洪洞县的移民潮山西南部是人口稠密的地方,而洪洞县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和尚多,香客络...……更多
史地新知录④|杨懋春和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
文|许志杰从胶州湾走向世界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是一本书的名字。作者杨懋春,1904年4月16日生于山东省胶县(今胶州市)东南乡台头村一个耕读之家,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齐鲁大学文学院社会历史学系读书,毕业时留校...……更多
外公讲的中国故事成灵感 新西兰华裔姐妹花发专辑“寻根”
...,就像她们自己一样。受外公讲给她们听的故事——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传说的启发,二人全心全意地准备拥抱她们的中国血统,回到她们的“根”。洪洞大槐树传说讲述了6个多世纪以前,居住在洪洞这棵树附近的大约100万人被...……更多
史地新知录⑥|生于四川逝于江苏的苏轼,为何葬于河南郏县
文|许志杰郏县“三苏园”,当地人又叫三苏坟。三苏,乃指入列“唐宋八大家”之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及其两个儿子苏轼苏东坡、苏辙苏东轩。三苏园里的三座坟茔,分别安葬着苏洵的衣冠冢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的遗骨...……更多
“大槐树移民故事”纪录片《寻根之旅》开机暨山河小记者研学揭牌
...录片《寻根之旅》开机暨山河小记者研学基地揭牌仪式在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隆重举办!活动由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常务副总经理何东海主持,洪洞县文旅局局长柳丽娟,洪洞县宣传部二级主任科员邸向英,大槐树寻...……更多
文学会客厅|山西省作协主席李骏虎:做时代的在场者
...盟山西省委会副主委。回望来路,他从文化记者做起,从洪洞县报副刊编辑考到山西日报担任编辑、记者,后任《黄河文化周刊》主编,因创作“小有名气”,挂职家乡的民主副县长,后调入省作协,先后担任创作部主任和驻会...……更多
罗姓尊奉颛顼为其始祖
...了移民屯田的复兴之策,开始了迁民戍边的非常之举——洪洞大槐树移民。移民活动历时近50年之久,达到1230个姓氏、150万移民之众,罗姓为洪洞大槐树重要的移民姓氏之一。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罗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更多
程姓源自风姓为重黎后
...了移民屯田的复兴之策,开始了迁民戍边的非常之举——洪洞大槐树移民。移民活动历时近50年之久,达到1230个姓氏、150万移民之众,宋姓为洪洞大槐树重要的移民姓氏之一。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程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更多
揭开辣椒演化的奥秘(新知)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喻思南朝天椒的果实为何向上生长?甜椒本来就没有辣味吗?近日,一项新的研究,构建了野生和栽培辣椒的高质量基因组图谱,揭开了辣椒性状演化奥秘。该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更多
本文转自:央视网导语:《史记》等传统史书和文献认为,楚国源自中原华夏血脉。根据文献记载,一些历史学者推断,在商代初期商王朝不断扩张势力,楚人的祖先像其他许多小部族一样,被迫离开故乡,向南迁徙。我们通...……更多
又到清明感恩时
...…仿佛知晓人们的哀思,抑或是被这哀思感染吧。我从哪里来?又将魂归何处?我们常常暗自发问,尤其是在清明的细雨里。我们追逐着远古的信息,追逐着祖先的印记,想起了祖先,想起了祭祀。这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愁绪,在...……更多
首届安徽民俗史地学术论坛举办
...简约、古朴的平房建筑内,安徽省民俗学会社会民俗与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成立大会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专家学者、委员代表、媒体嘉宾等,共30余人齐聚一堂。时值腊月年味正浓,大会开幕式后,还...……更多
客家人从哪里来,是什么民族
...我们共同历史和文化的见证者和传承者。二、客家人从哪里来,“客家”是什么意思?“客家人”的客家二字,指的是客居他乡的意思。关于“客家”一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广为流传的观点是,客家这一称谓源于东晋南...……更多
北京人最离不开的一棵树,我提名它
...我一看到槐树,就会想起那个熟稔的故事——有一群人从洪洞大槐树下出发,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他们小脚趾的趾甲被分为两瓣,是他们最著名的特征。那是明朝初年,官府强制洪洞县的居民迁移到冀、鲁、豫、皖等地,由此...……更多
高考史地生卷写满“北京故事”
...大城小事皆入考题 教学“加减法”体现得淋漓尽致高考史地生卷写满“北京故事”▲人大附中经开学校考点外,舞蹈特长生高高跃起庆祝。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昨天下午5点,人大附中经开学校考点外,考生收到亲友团的鲜花。...……更多
国网衡水供电公司开展职工读书活动
...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近日,国网衡水供电公司在枣强公司职工阅览室举办了“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国网”读书活动。活动分为“好书分享”“好书阅读”两个环节。在“好书分享”环节,职工们纷纷走上台前,分享自...……更多
小麦北“硬”南“软”有了科学解释(新知)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喻思南《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0日第 19 版)小麦有上万年的驯化历史。前不久,我国科学家牵头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了小麦品种分化的关键区域,并揭开了小麦演化的奥秘,相关成果刊登在近...……更多
北京新中考改革后,史地化生的课堂生活气息更浓了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供图 记者注意到,中考改革后,史地化生四科的课堂上,多了些生活气息。运河中学东校区生物教研组组长牛方方表示,中考改革后,以提高考试分数为目标的机械训练少了,老师们更加注重将学科知识...……更多
...水日报本报讯(记者王秀通讯员马华、崔东园)2月18日,枣强县枣强镇收心聚力,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充足的信心奏响了新春“开工曲”,开启新年新征程。“您好,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办理...……更多
河北枣强4万亩高油酸花生有序播种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5月8日,在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一高油酸花生种植基地,多台大型播种机来回穿梭,起垄、施肥、播种、覆膜、覆土等作业工序一气呵成。连日来,枣强县抢抓气温回升、土壤墒情适宜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更多
实拍河北枣强逾2万亩油菜开镰收割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近日,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2万多亩油菜进入收获期,当地群众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5月24日,在枣强县恩察镇一种植基地,数台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脱粒一气呵成。近年来,枣强县加快推进农...……更多
本文转自:消费日报占地8000平方米的枣强复合材料展览馆内,陈列着1328幅图片、536件产品实物。缠绕管罐、模压制品、拉挤型材、环保设备、汽车部件、空调末端……一件件展品讲述着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更多
本文转自:衡水日报本报讯(贾献义)近年来,枣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立足复合材料产业发展优势,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指导和支持恒润集团有限公司打造“枣强复合材料人”特色劳务品牌,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助...……更多
枣强县中医医院医联体工作成效显著
...转自:衡水日报以医联之“通”,破解群众看病之“痛”枣强县中医医院医联体工作成效显著本报讯(刘阳)近年来,枣强县中医医院聚焦医疗领域和患者“急难愁盼”问题,从大局出发,想问题、找对策,全面加强医联体建设...……更多
河北衡水枣强县油菜进入采收季助力乡村振兴
5月24日,在枣强县恩察镇的油菜种植基地,联合收割机在收割油菜(无人机照片)。初夏时节,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的油菜进入采收季,当地农民抢抓农时,加紧收获。近年来,枣强县以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为抓手,将油菜种植...……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峰朱彦祝东秀漫步静静流淌的秦淮河畔、登上巍峨耸立的明城墙、走进雕梁画栋的金陵小城……7月22日至23日
2025-07-24 08:09:00
抗战中的太原|里应外合智取草庄头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草庄头战斗遗址。(资料图片) 这次战斗是贯彻毛泽东“把敌人挤出去”的经典战例。晋绥军区司令部特予通令嘉奖
2025-07-24 07:18:00
东北抗联英烈祁致中故居开始修缮
通讯员 李跃 王建节7月21日,曹县常乐集镇祁庄村,随着一阵阵鞭炮声响彻村头,抗联英烈祁致中将军故居修缮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2025-07-23 21:31:00
银币上的真理之光
一枚银币,诞生于90多年前。马克思的“面孔”为什么变成了“中国人”的模样?1931年6月,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在湖北房县创建了鄂西北革命根据地
2025-07-23 08:51:00
看!非遗云锦和商都文明“嗨”聊千年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7月22日,“经纬百年 织岁丹宸——云锦故宫百年纪念特展”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开幕。本次展览由河南省文物局
2025-07-23 09:25:00
山河铭记丨抗日英烈刘一鸿:“江南大好河山,岂容日寇铁蹄践踏!”
大皖新闻讯 烽烟遍江淮,赤心照山河。在中华民族抗击日寇的壮阔史诗中,安徽籍烈士刘一鸿挺身而出,他以“江南大好河山,岂容日寇铁蹄践踏
2025-07-23 14:50:00
桐城学兵队击落日机史料被发现 为研究桐城抗战史增添史料新证
大皖新闻讯 近日,桐城市委史志室整理档案时,发现一则桐城学兵队击落日军飞机史料,该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桐城学兵队成立于1938年夏
2025-07-23 14:51:00
厦大桂林籍学子、抗日英烈易元勋的家人找到了
7月10日,桂林市灵川县九屋镇东源村,毛征生不假思索,把大伯易元勋的名字写在纸上。记者在资源县梅溪镇三茶村广子冲走访时
2025-07-23 15:04:00
总策划:夏广青统筹:黄建福 王庆东出镜:王萍拍摄、后期: 林鹏 王金慧 李冠霖 马习之
2025-07-23 16:08:00
“鸣鸣的下午茶”——“文人的责任”当以文化赋能时代
7月22日下午,“鸣鸣的下午茶”栏目走进新基地产集团,以文化赋能文企融合,活动主题为“文人的责任”。本次活动由南京知名文化界人士王朔主持
2025-07-23 18:43:00
禁止进入!7月25日6时至22时,驻闽某部在福清江阴地域将组织实弹射击。
2025-07-23 12:42: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刘眉生:血洒忻口的黔中忠魂
刘眉生,字天嘏,1905年3月26日生,贵州省播州区南白镇(时名懒板凳)人。1923年,刘眉生考入赤水县崇武军校,1926年考进黄埔军官学校步兵科
2025-07-23 05:01:00
经历“浙江抗日第一仗”的炮火洗礼杭州日报讯 在嘉兴嘉善县毛家社区沪杭铁路边,两座钢筋混凝土碉堡静静矗立在公园内。抗战时期
2025-07-23 06:24:00
抗战中的太原:我家村深夜枪声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当时开会的窑洞(图片由作者提供)。 1942年农历八月初六,漆黑的夜伸手不见五指,黄土高原的夜晚已是寒气逼人
2025-07-23 07:02:00
7月21日,中国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祠迎来一场文化盛宴——《贞珉镌德——唐代郭氏忠孝廉义文化展》正式开展。此次展览中,晋祠博物馆馆藏的《郭公庙碑》首次公开展出
2025-07-22 23:14:00